虹橋管理區
虹橋管理區
下轄10個村民委員會,7個社區居委會,38個黨支部,1255多名中共黨員。區內經濟發達,交通便利,集工業、農業、商貿、科技、文化為一體,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態勢迅猛。
管理區內工業發達。區域內擁有各類工業企業近400家,紡織、輕工、建材、機械等行業基礎良好;化工、電子、食品等行業發展迅速,高新技術產業正在興起。管理區內農業穩定。共有耕地6845.4畝,多種經營戶66家,多種經營實驗場1個。糧食作物以水稻、三麥、油菜為主,產量穩定,經濟作物收入提高。管理區內服務業興旺。商業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星羅棋布,區內擁有全市最大的建材市場和私營經濟城,房地產業迅速興起,名流世紀莊園、潤欣花園以及全市第一個農民集中居住區正在本區加快建設,區內已有12個居民小區和10個高標準居民住宅園區,區內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管理區內科教文衛迅速發展。省中、市中、昆承中學、工業職中、技工學校、興隆中學、衛生學校等10多所學校及三個醫院和一個科技園分佈其中。管理區內交通便利。204國道、通港路、黃河路、長江路、新世紀大道貫穿全境。更引人注目的是,市規劃建設的文化片區、中央商務區座落在虹橋管理區境內,是常熟未來的政治、文化、商貿中心。
虹橋管理區具有強勁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隨著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虹橋管理區必將成為經濟更繁榮,文化更發達,環境更優美的投資福地。
常熟市虞山鎮虹橋管理區建立於2003年2月,由虞山鎮原興隆街道辦事處轄境和五星街道辦事處部分轄境組成。管理區全境位於常熟市中部,城區之東郊,總面積為25平方公里。人口7.5萬人。東南與古里鎮為鄰;南隔青墩塘與琴湖管理區相連;西以海虞路為界緊靠興福管理區;西北與謝橋鎮相連;東北與海虞鎮接壤。境內有九里、興隆兩個集鎮。
![虹橋管理區](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5/m35a796d1cb1f264b2e141522da06890d.jpg)
虹橋管理區
![虹橋管理區](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1/m219fdec2cda79fb99e84205ce5c02da6.jpg)
虹橋管理區
"虹橋"因境內有一古橋叫"大虹橋"及建國前後境域內曾建"虹橋鄉"而取名。虹橋區域境,歷史上明代屬常熟縣開元鄉,清代屬昭文縣開元鄉。民國元年(1912年),常熟、昭文兩縣合併為常熟縣,境以昭庄涇河為界,東部隸屬常熟縣虹橋鄉,西部隸屬常熟縣海虞市。民國18年(1929年),常熟縣以區轄鄉,境東部為梅塘區虹橋鄉,西部為古虞區海虞市、古蘇鄉。民國23年(1934年),西部為城廂安涇鎮,東部為梅李區虹橋鄉、雨花鄉。民國28年(1939年),西部為第一區安涇鎮、九荷鄉,東部為第二區虹橋鄉。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境東部成立梅李區興隆鄉,西部成立古蘇區泰慈鄉、九里鄉,並先後建立人民政府。 1957年9月,境內興隆、九里兩鄉合併為興隆鄉,鄉政府設在九里昭庄涇庵內。1958年10月興隆人民公社成立,1968年4月,興隆公社革命委員會成立,1983年撤消公社建制改為鄉建制,1994年2月撤鄉建鎮。境西部的五星街道辦事處部份轄境,以海虞北路東、耿涇塘西為限,1958年為常熟縣城南(琴南)人民公社花園、五星大隊,至1992年隨琴南鄉併入虞山鎮。2000年7月興隆鎮併入虞山鎮,興隆成立街道辦事處,2003年虞山鎮街道辦事處撤併,成立虞山鎮虹橋管理區,為副鎮級行政機構,實行一級政府、二級管理,下轄12個行政村,7個社區居委。管理區行政組織為管理委員會,黨組織為黨工作委員會,有黨工委正、副書記,管委會正、副主任,下設黨政辦公室、黨群辦公室、民政辦公室、城管衛生辦公室、計劃生育辦公室、經濟管理辦公室、司法所(與社會綜合治理辦公室合署辦公)、農副業辦公室、勞動和社會保障辦公室9個辦公室。
虹橋區域有悠久的歷史。1966年原興隆鄉在5大隊(現石墩村)出土的黑皮陶罐、黑陶小豆、原始青瓷直口碗、石斧、石石奔等,經江蘇省、蘇州市、常熟歷史考古學家考證,屬4250-53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遺址,證明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春秋時,吳王夫差在九里建牧馬城,用於欄馬。虹橋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較多的古迹,有石墩山、玉虹橋、大虹橋、儒榮坊、九里庵、大悲殿、天王廟等。
![虹橋管理區](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8/ma8a145bbba99c619b204d1e41c33613d.jpg)
虹橋管理區
境內多種經營、傳統副業項目較多,如:竹器、土紡土織、養殖、挖井、花邊、編織、泥水木工、種菱、茭白、水芹、勞務、運輸、種植香菇、蘑菇、杞柳、養蚌育珠等。1977年辦起興隆小農場,成為興隆農業生產示範和肉禽、蛋、瓜果等副食品集約化生產基地。1980年辦起蘑菇菌種廠,負責供種、收購、加工、出口,成為常熟縣蘑菇出口重點公社之一,1994年列為全市十大副食品基地之一。1996年,投資200萬元的市萬羽蛋雞的建成投用,形成了年產25萬公斤鮮蛋的產出能力,被列為市"十佳副食品基地"之一。
![虹橋管理區](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b/meb64b8ee83ab3d8886b4f0719e57ef0b.jpg)
虹橋管理區
虹橋管理區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十分便捷。東西流向的常滸河、青墩塘,南北流向的耿涇塘貫穿懷抱全境。常滸公路、"204"國道、通港公路以及長江路、黃河路、昭文路縱橫交織在境內,2003年10月竣工的新世紀大道北起黃河路,向南貫穿全境,成為新的城市靚點。城市公交覆蓋全區,有2路、3路、4路、11路、112路、113路、114路、116路、119路等。城鄉公交201路、202路、203路、204路、205路、206路、207路、208路、209路、210路、211路穿境而過。
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全境內90%以上的居民翻建了樓房。境區內新型住宅群有紅楓苑、新家坡花園、衡山花園、泰慈花園、興裕園、御興園、明珠小區、五星小區、虞園小區、昭文公寓、錦湖花園、潤欣花園、名流世紀莊園等已成為城市社區、居民區的重要組成部份。
興隆衛生院有新的門珍大樓住院部、院貌新,設施全,能完成上腹部眼科等手術。農村合作醫療鞏固率100%,計劃生育率100%,人口出生率、自然增加率都達到規定指標。環保工作日益重視,機構建全,有專門的保潔隊伍,保潔器械,垃圾填埋場所。農村養老保險、大病風險金全面實施。城北污水處理廠建在境內楊盪村,是城區的最大污水處理設施。
![虹橋管理區](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c/mcc278ef4dcf55cf93e74f547b076df70.jpg)
虹橋管理區
虹橋管理區成立后,切實加強了經濟建設、社區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建設的發展,配合市委、市政府、鎮委、鎮政府著力推進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文明化戰略進程。常熟建築材料市場在境內的建立與運行;市新區醫院在境內的建成與竣工。給虹橋管理區域內增添了新的活力與靚點。按照市委、市府的城市規劃,一批融商貿、金融、商務、娛樂、居住為一體,約一平方公里的市級中央商務中心,將在位於境內長江路以南、林蔭大道以西、昭文路以北,泰山路以東區域內的常熟市城市中心區形成。以文化、教育、體育、展覽等為主,兼具辦公、居住等功能的,將位於常滸河以南,青墩塘以北,三環路以西約5平方公里的常熟市文化片區城市形成。
未來之虹橋,經濟更加繁榮,環境更加亮麗,社會更加文明,人民更加富裕,必將成為虞山鎮東郊、常熟新城區內的亮閃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