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市鄉
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下轄鄉
秦市鄉地處江陵縣東南邊陲,東與監利毗鄰,南與石首市相連,國土面積55.69平方千米(2017年)。轄有20個行政村、16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0383人(2017年)。耕地面積3.2萬畝,其中水田面積2.3萬畝,旱田面積9000畝。
江陵縣轄鄉。面積55.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3067人(2010年六普)。轄1個居委會、2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秦市。
1958年屬普濟公牡,1961年設區,1975年復設公社。1984年復設區,1987年置鄉。1996年,面積55.3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轄秦家場、張公壋、陸陽台、永豐、東陳嶺、廖堤、曾家灣、藤梓樹、河淵、譚彩剅、磚井、台湖、劉家剅、聶堤、吳堤、千合、拖船埠、劉港、連心、陽湖20個行政村。
2004年,鄉政府駐秦市,人口28146人,面積55.8平方千米,轄秦市1個居委會和秦家場、陸陽台、永豐、張公壋、廖堤、東陳嶺、陽湖、曾家灣、劉家剅、聶堤、河淵、藤樟樹、譚彩剅、磚井、台湖、吳堤、千合、拖船埠、劉港、連心20個行政村。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1024201:~001 210秦市居委會 ~201 210秦家場村 ~202 220張公當村 ~203 210陸陽台村 ~204 210永豐村 ~205 220東陳嶺村 ~206 220陽湖村 ~207 220廖堤村 ~208 220曾家灣村 ~209 220藤梓樹村 ~210 220河淵村 ~211 220譚彩豆村 ~212 220磚井村 ~213 220台湖村 ~214 220劉家豆村 ~215 220聶堤村 ~216 220吳堤村 ~217 220千合村 ~218 220拖船埠村 ~219 220劉港村 ~220 220連心村
共投入資金100多萬元改善集鎮面貌。適齡兒童入學率年年達100%,中考年年位居全縣前列。普法工作進一步深入。2000年11月,聶堤村村民委員會被省人事廳、司法廳評為“優秀人民調解委員會”。2002年,秦家場村村民雷超發、雷超新兩兄弟被湖北省綜合治理委員會授予“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稱號。郵政、電信事業快速發展,全鄉已實現村村通電話。
“先進鄉鎮”
2004年9月,東陳嶺村被中共湖北省授予“全省農村黨的建設五好村黨組織”榮譽稱號。在完善農村基層建設的同時,秦市鄉不斷完善自身建設。2000年12月,秦市鄉被省委組織部授予“先進鄉鎮”稱號,2001年3月,被中共荊州市委授予“十面紅旗”稱號,同年,被中共湖北省委授予“先進基層組織”稱號。
“項目興縣,工業強縣”
秦市鄉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大力實施縣委、縣政府提出的“項目興縣,工業強縣”戰略,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得到蓬勃發展。2004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4億元,比2003年增2045萬元、比2000年增8903萬元、5年平均增幅11.9%。其中工業產值1.4億元,比2003年增1745萬元、比2000年增6645萬元、年均增幅為16.9%。農業產值9718萬元,比2003年增300萬元、比2000年增2618萬元、年均增幅為7.3%,農業總產值中,多種經營產值6056萬元,比2000年的5200萬元增長16%。農民人均總純收入為4534.1萬元,比2003年的4270.8萬元增6.1%。比2000年的1189萬元增2.81倍。
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全鄉共投入基礎建設資金630萬元,新修鄉村水泥公路11.6公里,特別是五秦公路的通車,解決了秦市鄉部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大力發展生態林業,積極擴大經濟林生產規模,2004年全鄉共投入資金20萬元,綠化面積1140畝,是2000年110畝的9.36倍。
2004年全鄉財政收入491.56萬元,比2003年減28.46萬元,比2000年增長95.5%,其中國稅完成48.89萬元,比2003增36.7%,地稅完成23.3萬元,比上年增15.9%,完成農業稅126.08萬元,比2003年減94.56萬元,比2000年增21.08萬元,從2003年起農業稅占整個稅收的比例將逐年遞減。農村信用合作社不斷加大信貸支農力度,2004年存款額達2000萬元,比2003年增700萬元,比2000年增297萬元;2004年,共發放金融貸款1100萬元,比2003年的1020萬元增80萬元,比2000年的735萬元增365萬元,增幅分別為7.8%,49.7%。其中農業貸款為985萬元,比2003年的905萬元增80萬元,增幅為8.8%,比2000年的344萬元增641萬元,增幅為186%。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逐步邁向和諧統一。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2004年全鄉共登記低保對象83人,累計發放低保金額5.1萬元,農村特困對象常年救助達75戶201人,累計發放救助金2.4萬元。勞動就業保障體系基本建立,2004年全年共輸出勞力6400人,是2000年的1.5倍。計劃生育工作成果不斷鞏固,全鄉持續保持低生育水平,2004年人口出生率為7.75‰,比2000年的7.86‰減少0.11‰,出生性別比逐步趨於正常化,2004年為100:108,2003年為100:109,2000年為100:115。村鎮建設工作進一步加強,集鎮面貌得到逐步改善。共投入資金100多萬元改善集鎮面貌,使之煥然一新,臟、亂、差現象得到改善。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普九成果不斷鞏固。普法工作進一步深入,社會治安穩定。2000年11月,聶堤村被省人事廳、司法廳評為“優秀人民調解委員會”,2002年,秦家場村村民雷超發、雷超新兩兄弟被湖北省綜合治理委員會授予“省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稱號。郵政、電信事業快速發展,全鄉已實現村村通電話。2004年,全鄉電話擁有量達2200部,是2000年的47%。
工業經濟發展
工業經濟發展加快步伐,主導產業初現雛形。五全鄉上下強化“項目興鄉,工業富鄉,商貿活鄉”意識,以招商引資為重點,以發展私營企業為突破口,以技改擴規為途徑,以跟蹤服務為手段,不斷擴大企業規模,提高企業效益,全鄉工業經濟得到迅猛發展。2004年,全鄉實現利潤620萬元,入庫稅金84萬元。其中康龍王化工有限公司入庫稅金就達41萬元,被評為“全縣十強企業納稅光榮戶”。在大力扶持化工企業的同時,秦市鄉黨委、政府抓住千合、拖船埠等地棉製品加工業發展的機遇,全方面、多層次地拓展企業規模,到2004年底,全鄉共發展5家棉製品公司,共累計投資1680萬元,解決就業人員1000多人,日加工棉花能力為200噸。2003年麻布拐棉製品加工業共征繳國稅和地稅22.4萬元,比2002年增16萬元,增幅為71.4%。2004年,僅順通棉業一家就上交稅收達18萬元。
農業增收
農業增收幅度穩步增長,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揚,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特別是中央一號文件出台後,農民收入大幅度增長。2004年,全鄉過“兩補一降”,群眾每畝獲得各項補貼31.78元,農業稅畝平減少29.55元,全鄉共向群眾發放各類補貼128.58萬元,農民種田積極性空前高漲,糧食種植面積達到了歷史新高,複種指數達到98%,全縣十萬畝水產開發戰略啟動后,該鄉萬畝水產開發計劃取得突破性進展。2004年,水產品產量達到2800噸,比2003年增100噸,比2000年增1357噸,黃鱔養殖面積達到6000畝,年產黃鱔2700噸,是2003年的1.5倍,是2000年的3倍,“荊陵”牌黃鱔遠銷上海、浙江等地,響徹全國各地。畜禽養殖已初見雛形,十萬隻三黃土雞養殖場已在東陳嶺村建成投產,帶動農戶1000戶。血防衛生防疫體制進一步完善。秦市鄉先後籌措資金850萬元,完成了背時湖血吸蟲病、綜合治理,2004年共改廁60口,建沼氣池8口,治療血吸蟲病人585人,免費救治晚血病人43人,全鄉晚血病人救治率達100%。農田水利建設力度加大,五年共改造農田1萬畝,完成土方280萬方,得到了縣、市領導及全國人大代表的肯定與讚揚。
秦市鄉內設機構
1、黨政綜合辦公室:主要承擔黨委、管委會交辦的各項日常工作,承擔人大、政協、紀檢(監察)、群團、組織、宣傳、統戰、政法(社會治安)、人事、編製、信訪接待、發展與改革、物價、統計、審計以及各部門、各方面的綜合協調工作,督促檢查有關工作的落實。
2、經濟發展辦公室:主要承擔轄區內發展規劃的編製及實施,農田基本建設及防汛、抗災和招商引資等工作,協調財政、稅收、工商、金融、保險、技術監督、郵電、交通、電力、糧食、供銷,商貿等部門的工作事項。
5、財政所:主要承擔秦市鄉財政財務管理、農業稅費改革、惠農政策的落實,國有資產(含土地)經營合同管理和零戶統籌等工作。
縣派駐機構
2012年上半年,我鄉組織工作以“喜迎十八大、爭創新業績”為主線,在縣委組織部和鄉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省、市、縣組織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江陵縣第四次、秦市鄉第七次黨代會精神,以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為重點,努力提高組織工作科學水平,緊緊圍繞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理清發展思路,抓好基層、打牢基礎,為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以優異的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1周年和黨的十八大的召開,現就上半年的工作小結如下:
以“五務合一”建設為抓手,全面推進基層組織建設
1.
以“五務合一”建設為抓手,全面推進基層組織建設
(一)強力推進黨員群眾服務中心“五務合一”建設
1、摸清狀況、分村制定整改措施
(1)各村陣地建設現狀
我們基本達標的村有:東陳嶺村、陽湖、劉家剅、藤梓樹、千合、拖船埠等6個村;需要重建的村有:秦家場、磚井、台湖等3個村和一個居委會;需要硬化場地、添置文體設施、修院牆的村有:陸陽台、張公壋、廖堤、永豐、曾家灣、河淵、譚彩剅、吳堤、聶堤、連心、劉港等11個村。
(2)分村制定整改措施
需要重建的3個村,經過前期的選址、勘查、參觀、設計,正在建設之中。需要完善配套的11個村,我們也分村根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制定了配套方案,基本達標的6個村要進一步規範、美化、亮化,對公路沿線的劉家剅、譚彩剅、陸陽台、千合村要提高建設標準,力爭建設成為我鄉的亮點,示範村。
2、量力而行、多方籌措建設資金
要想硬體建設達標,要解決的瓶頸問題是建設資金的落實,我們初步概算需要建設資金130萬元左右。我們計劃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決:
(1)向上爭取一點。對於需要重建的村,鄉政府和村級財力有限,無力解決,需要縣委、縣政府和聯村的科局大力幫扶,大約需要40萬元左右。
(2)鄉政府配套一點。鄉政府在財政很緊的情況下,計劃拿出35萬元用於村級陣地建設。對需新建陣地的台湖、秦家場、磚井三個村,除縣組織部下撥的五萬元資金外,鄉配套五萬元資金。對各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需要完善配套、提檔升級建設的資金,實行獎補配套,具體如下:陣地提檔升級建設費用在3萬元以下不進行獎補配套,3萬元以上的按30%比例實行獎補配套,獎補金額3萬元封頂,此獎補計劃只適用2012年,2013年取消。目前為止,已經下撥付給村10萬元,分別是新建的三個村及譚彩剅、劉家剅。
(3)村自籌一點,向在外成功人士募捐一點。大部分建設資金還得靠村自行解決,或從村可用的集體經濟中擠一點,或向上爭取項目資金解決一點,或從村外出成功人士贊助一點,千方百計落實建設資金50萬元。
3、強化責任、確保達標建設按時完成
一是成立專班,明確責任;二是及早動手、按時督辦。要求各村時間上安排得早一點、緊一點,工作抓在前頭。在譚彩剅村召開了現場推進會,參觀了新建陣地的磚井、秦家場村及劉家剅、譚彩剅的服務中心建設。要求各村硬體建設9月底完工;三是嚴格獎懲,確保驗收。
(二)強化村級幹部隊伍建設
1、選優配強黨支部書記
我們有意識從返鄉成功人士、經商能人中去選拔村黨支部書記。他們有經濟頭腦,有處理事情的經驗,有發展村集體經濟、帶頭致富的能力。此外,自身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經濟上過得硬,不佔公共資源的便宜。對於這類人士願意到村工作,願意奉獻,辦事公道,就可以把他培養成一個村的領頭人。我們鄉換屆時,著手調整村黨支部書記的村有吳堤村、劉港村、連心村、秦家場村、東陳嶺村。工作近半年,新調整的書記的工作是令人滿意的。此外,連選連任的村支部書記中,有萬齊紅、王世振等6位參與農產品加工或種養殖。
2、注重培養,大力提高村黨支部書記素質
(1)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站點和縣委黨校的作用,抓好村黨支部書記的黨務知識,履職能力,農村實用技能、技術培訓,著力提升黨支部書記的整體素質。在參加縣組組織的洪林村兩天的學習后,鄉又組織了一天的討論學習培訓。
3、建立健全黨支部書記隊伍的獎勵和責任約束機制
基層工作頭緒多,任務重,報酬低,部分農村黨員不願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為了充分調動村黨支部書記在工作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鄉黨委逐步建立獎勵機制,同時建立了相應的監督約束機制。
(1)建立健全相應的獎勵機制
經濟上激勵,提高村幹部的工資待遇和其他福利待遇,讓黨支部書記在經濟上有甜頭,我鄉村黨支部書記的工資平均水平為8000元,績效考核獎勵工資1000元,買保險3000多元。精神上激勵,善於發現,推薦成績突出的優秀村幹部典型,並大力宣傳。換屆時,從村黨支部書記中選拔了一名優秀的同志進鄉黨委班子,有效地激發了村黨支部書記幹事、創業的熱情。
(2)用制度規範村黨支部書記的工作
鄉黨委針對全年的工作制定並下發績效考核百分制的實施辦法,各項工作年終分線考核和考核組到村考核相結合的辦法實施。運用規章制度,督促村黨支部書記開展各項工作,明確村黨支部書記的工作責任,並執行相應的獎懲措施。對於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對完成工作好的村進行適當的獎勵,對完成任務差的村進行相應的處罰。
(三)做好基層黨組織的分類定級及後進村的轉化工作
接縣組文件精神及要求,我鄉各基層黨組織按照黨支部自評、上級黨組織評價、群眾評議相結合的方法對各黨支部進行了分類定級。根據“七個好”標準對我鄉38個黨支部進行了分類定級,其中村黨支部20個。一類黨支部6個,二類黨支部13個、三類黨支部1個,張公壋村黨支部。
對於後進村的整改轉化。我們制定了整改措施,選派了第一書記。通過配好班子,強化隊伍,健全制度和抓幫扶、強指導、抓重點、攻難點,使張公壋村黨組織班子得到了加強,突出問題得到了解決,村幹部素質得到了提高,村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得到了發揮。
(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1、以業生財,做好產業發展的文章
我鄉原有荊州市天宇禽業有限公司、江陵民富水產品養殖有限公司、江陵縣順通棉業有限公司三個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又新增了荊州雨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荊州市博怡農業有限公司、兩家農業龍頭企業,基本上覆蓋了全鄉20個村,既延伸了公司的產業鏈,又發展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
2、以地生財、做好資源轉換文章
東陳嶺採用“兩田制”辦法,集約農田近300畝,每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近9萬元。在東陳嶺村的影響下,各村均集約了部分農田統一發包,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
3、以合生財,做活中介服務文章
截止目前,我鄉共註冊了黃鱔養殖協會等農業類專業合作社組織7個,有些村作為合作社的聯絡服務組織,可增加集體收入2萬元以上,真正做到了以合生財。
4、以收生財,做活資產資源文章
全鄉20個村均把閑置的溝渠、學校、堰塘、魚池等資產、資源發包,平均每村在以收生財方面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萬元以上
5、以管生財、做好資金管理文章
鄉政府對各村除村帳鄉管外,還統一制定了一系列的財務管理制度,嚴格壓縮非生產性開支,對生活費、差旅費、辦公費實施包干制度。同時,各村均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和財務監督小組,嚴格的管理措施,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
二、以“喜迎十八大、爭創新業績”為主線,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堅持圍繞“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服務人民群眾、加強基層組織”的總體目標,動員和組織全鄉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參與到“迎創”活動中來,開展以下三項活動:
1、開展三個特色主題實踐活動
一是關於在全鄉村(社區)開展“創先爭優、爭創十佳”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二是關於在全鄉鄉直單位和幹部職工中開展“治庸問責、服務地方”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三是關於在全鄉全體機關幹部中開展“知足感恩、敬業奉獻”為主題的教育實踐活動。
2、開展保持黨的純潔性學教活動及“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等教育活動
(1)、集中學習中央、省委、市委領導同志關於保持黨的純潔性重要講話精神和有關文件。深刻領會精神實質,明確學習教育活動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目標要求。
(2)、開展“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等教育活動。通過編、讀、看、講等形式,重溫黨史、弘揚正氣、組織廣大黨員幹部觀看影片《忠誠與背叛》、《信仰》,結合第50個學雷鋒紀念日和第13個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廣泛開展學雷鋒活動,弘揚了社會正氣。提振了廣大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
(3)、開展“1+1心連心”雙聯雙促活動。鞏固和擴大“三萬”活動、“城鄉互聯、結對共建”等成果,以“一個機關黨組織+一個村組織,一個黨組織+一個致富帶頭人,一個關愛團隊+一戶困難群眾”為主要形式,推進機關聯基層、幹部聯群眾,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形成“結對共建手拉手,黨群幹部心連心”的良好局面。
三、以黨的建設有關規章為準繩,做好組織建設的日常工作
1、認真搞好黨員的發展、培訓和管理工作
按照江組文[2012]14號文件精神,我們嚴格按照黨員發展的十六字原則,做好積極分子培訓、黨員發展教育工作,把重點放在了種養大戶、返鄉人士和非公經濟人士中,發展的24名預備黨員中,非公經濟人士就有6名,返鄉人士2名,種養大戶2名,為組織輸送了新鮮血液,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和時代特徵。
2、認真組織了“七一”慶祝表彰大會
“七一”期間,評選縣、鄉兩級創先爭優黨組織及優秀黨員,並結合紀念建黨91周年,召開了全鄉“七一紀念活動暨表彰大會”。在全鄉組織了“四個一”的活動。一是認真組織籌備召開了一次表彰大會,對全鄉7個先進基層黨組織、7名優秀黨務工作者和38名優秀共產黨員進行了表彰。二是進行了一次走訪慰問,對全鄉部分優秀共產黨員、貧困黨員、老幹部進行了走訪慰問;三是要求各支部組織召開一次民主生活會;四是組織各支部召開一次支委會及黨員代表會,彙報上半年工作情況,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徵求黨員代表對村發展建議。
對於下半年的組織工作,主要是上半年工作的延續和計劃方案的落實,特別是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的“五務合一”建設工作,要嚴格督辦到位。硬體建設9月底完工,資料檔案收集整理及早動手,贏得主動。確保省檢查驗收過關。
另外,組織全鄉黨員幹部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精神,同時年底做好各種數據的上報和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