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第一二〇師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的三個主力師之一

八路軍第120師,全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0師,后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第120師,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的三個主力師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第27、28軍團,獨立第1、2師及赤水警衛營、前總直之一部等部改編而成。賀龍任師長,肖克任副師長。

歷史


組建

1937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紅軍總部直屬隊各一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0師。賀龍任師長,蕭克任副師長,周士第任參謀長,關嚮應任政訓處主任,甘泗淇任副主任。下轄第358、第359旅、教導團和騎兵、工兵、炮兵、輜重、特務等營。全師共1.4萬人。第358旅由紅2軍團和西北紅軍第28軍編成,旅長張宗遜(原為盧冬生,未到職),副旅長李井泉,下轄第715、第716團;第359旅由紅6軍團和紅32軍等部編成,旅長陳伯鈞,副旅長王震,下轄第717、第718團。9月3日,第120師(陳伯鈞率第718團和部分直屬營留守陝甘寧邊區,歸八路軍總留守處建制)從陝西富平縣出征,東渡黃河,開赴山西抗日前線。10月,恢復政治委員制度和政治部名稱,關嚮應任師政治委員,李井泉任第358旅政治委員,王震任第359旅政治委員。

發展

9月下旬,遵照中共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和八路軍總部的命令,第120師師部率第358旅挺進到以管涔山脈為依託的晉西北地區,第359旅挺進到五台、平山地區,發動群眾,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9月底,第120師以第716團第2營為基礎組成雁北支隊,深入雁門關以北同蒲鐵路以西的日軍佔領區,開展游擊戰爭,襲擊了井坪、平魯,逼近大同。同時,組成了幾個地方工作團深入敵後,發動群眾,擴大部隊和創建抗日根據地。在配合國民黨軍同蒲鐵路北段的作戰,尤其是忻口戰役中,第120師先後取得了雁門關、王董堡等戰鬥的勝利。部隊於1938年1月進行整編,將由地方游擊隊發展起來的獨立團,分別編為第358旅第714團和第359旅第718、第719團。全師由出發時的8200人發展到2.5萬餘人。2月下旬,日軍黑田旅團等部及偽軍共1萬餘人對晉西北抗日根據地進行首次圍攻,師主力在游擊隊和人民群眾的配合及晉綏騎兵軍的應援下,經近40天的作戰,收復了苛嵐五寨等7座縣城,殲滅日偽軍1500餘人,鞏固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鞏固

5月,第120師遵照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派雁北支隊轉進至北平(今北京)以西地區,並與晉察冀軍區之鄧華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4縱隊,挺進冀東地區。同時,派第359旅挺進恆山地區,開展抗日鬥爭。8月,以第715團等部編成大青山支隊,進軍塞外,協同當地蒙漢人民游擊隊,於同年冬開闢了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9~11月間,日軍5萬餘人對晉察冀邊區進行多路圍攻。第359旅在晉察冀軍區指揮下,參加了反圍攻作戰,取得了邵家莊等戰鬥的勝利。第 120師其他部隊為配合反圍攻作戰,積極向同蒲鐵路北段和平綏鐵路西段出擊,取得了滑石片等戰鬥的勝利。

輝煌

1938年12月,根據中共中央的命令和八路軍總部的指示,第120師主力在賀龍、關嚮應率領下挺進冀中地區,執行鞏固冀中、幫助八路軍第3縱隊和擴大自己的任務。1939年1月,於河北省河間縣與冀中軍區領導機關會合。此後,為統一指揮第120師和第3縱隊的作戰行動,成立了冀中總指揮部,賀龍任總指揮,呂正操任副總指揮,關嚮應任政治委員。第120師與冀中軍民密切協同,粉碎了日軍的連續圍攻,取得黑馬張庄伏擊戰的勝利。4月,在齊會戰鬥中殲滅日軍約700餘人。5月,第359旅進行了上下細腰澗戰鬥,殲滅日軍500餘人。在此前後,第715團與冀中軍區獨立第4支隊合編為師獨立第1旅;第716團與冀中軍區獨立第5支隊合編為師獨立第2旅(后改稱第358旅)。並調張宗遜、張平化到冀中,組成縱隊指揮部,統一指揮獨立第1、第2旅。同時,將留晉西北地區的部隊擴編為第358旅,彭紹輝任旅長,亦稱彭358旅(后改稱獨立第2旅)。

摩擦

為保衛陝甘寧邊區,增強黃河河防力量,1939年8月,第359旅由恆山地區返回陝甘寧邊區;第120師在冀中的部隊也轉戰到晉察冀邊區,整訓待命。9月下旬,第120師在晉察冀軍區一部的配合下,進行了陳庄戰鬥,殲滅日偽軍1200餘人。年底,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第一次反共高潮,山西閻錫山部舊軍,向山西新軍發動武裝進攻,製造“晉西事變”(亦稱“十二月事變”)。1940年2月,第120師主力趕回晉西北地區,配合新軍勝利地打退了舊軍的進攻。接著,組成了晉西北新軍總指揮部,續范亭任總指揮,羅貴波任政治委員,下轄暫編第1師、青年抗敵決死隊(簡稱決死隊)第2、第4縱隊和工人武裝自衛旅等部。隨後,該部編入晉西北軍區戰鬥序列。6月,第120師在夏季反“掃蕩”作戰中,取得了米峪戰鬥的勝利,殲滅日軍500餘人。

巔峰

從1940年8月起,第120師參加了百團大戰。在作戰中殲滅日偽軍3500餘人。為了加強晉西北地區武裝力量的指揮,於11月7日成立晉西北軍區,賀龍兼任司令員,關嚮應兼任政治委員,續范亭任副司令員,周士第兼任參謀長,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轄6個軍分區。自1937年8月至1940年底,晉西北軍區部隊(含晉西北新軍)發展到5.1萬餘人。從1940年開始,第359旅在駐地南泥灣地區,開展大生產運動,實行生產自給,減輕了人民負擔。

相持

從1941年開始,在日本侵略者的“掃蕩”、“蠶食”和“治安強化運動”的緊逼下,晉西北抗日根據地進入極端困難時期。晉西北軍區部隊在人民群眾的支援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反“掃蕩”、反“蠶食”和反“治安強化運動”的鬥爭。
為戰勝困難,堅持抗戰,晉西北軍區部隊積極貫徹執行中共中央提出的精兵簡政政策,1942年進行了兩次精簡整編,主力部隊由3.9萬餘人減至2.5萬人,並調整了軍分區機關。同時,開展了整風、生產和擁政愛民運動,加強了地方武裝建設,實行了主力軍、地方軍和民兵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1942年5月,日軍一個大隊及偽軍一部,奔襲晉西北軍區領導機關,被軍區部隊圍殲於興縣以南田家會地區。6月,設在延安的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部成立,並任命賀龍為司令員,關嚮應為政治委員,徐向前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下轄八路軍第一二0師、留守兵團、晉綏軍區部隊和陝甘寧邊區保安隊以及炮兵團等部。6月10日,聯防軍司令部正式成立。9月,晉西北軍區改稱晉綏軍區。與此同時,晉綏軍民堅決執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關於“把敵人擠出去”的方針,運用各種形式,向敵人擠地盤。至1943年上半年,基本上把日偽軍擠到其主要據點和交通線附近。1943年秋,呂正操率八路軍第3縱隊主力9個團,由冀中等地先後到達晉綏地區。隨後,中共中央軍委任命呂正操為晉綏軍區司令員,林楓為政治委員,續范亭和周士第為副司令員,免去賀龍的司令員、關嚮應的政委兼職。10月,粉碎了日軍的秋季“掃蕩”,並在山西興縣以南甄家莊地區,殲滅日軍700餘人。1944年秋至1945年夏,晉綏軍區部隊連續舉行3次攻勢作戰,全區面積由1944年7月的8.3萬餘平方公里,擴大到8.7萬餘平方公里。
為了建立以五嶺山脈為依託的抗日根據地,把中原地區和廣東東江地區的游擊戰爭聯結起來,使華南成為戰略一翼,1944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以第359旅為基礎組成第18集團軍獨立第1游擊支隊(通稱南下支隊),由延安出發,挺進湘粵邊。該部主力於1945年8月到達廣東南雄地區。后因日本投降和遭到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重兵圍攻,遂即北返,於10月回到中原地區。此後,該部與新四軍第5師部隊共同堅持中原地區的鬥爭。
1945年8月,晉綏軍區部隊在賀龍、李井泉指揮下,向日偽軍展開大反攻。為加強大反攻的組織指揮,隨後成立了呂梁雁門、綏蒙3個軍區。呂梁軍區由張宗遜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雁門軍區由呂正操兼任司令員,高克林任政治委員,許光達任副司令員;綏蒙軍區由姚喆任司令員,張達志任政治委員。晉綏軍區的大反攻作戰,分南北兩線:南線以太原為中心,由張宗遜指揮;北線以歸綏為中心,由呂正操、許光達指揮。9月初,賀龍、李井泉率領第358旅和獨立第1旅由陝甘寧邊區東渡黃河,參加反攻作戰。晉綏部隊經過連續奮戰,收復了離石中陽文水交城陶林武川左雲右玉朔縣平魯等許多城鎮,斃傷日偽軍1.6萬餘人,俘日偽軍5100餘人。在大反攻中,主力軍發展到4.5萬餘人,地方武裝發展到4萬餘人,民兵發展到10萬人以上。
八年抗戰中,第120師及晉綏軍區部隊,作戰近2萬次,消滅日偽軍12萬餘人,建立了晉綏抗日民主根據地。還協同晉察冀軍區部隊開闢了恆山區,加強了平西區,鞏固了冀中區,並保衛了陝甘寧邊區,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1940年3月10日,賀龍在山西臨縣窯頭120師和山西新軍參謀長會議上講話
120師兼西北軍區,師長兼軍區司令員賀龍、政治委員關嚮應、副司令員續范亭、參謀長周士第、政治部主任甘泗淇
1938年12月底,第358旅主力進入河北中部。隨後留晉西北的第714團、警備第6團等部隊為基礎,成立新358旅,即彭358旅。1939年3月,原第358旅715團、716團與冀中軍區獨立第4、5支隊合編為120師獨立旅(5月改為獨立第一旅)、獨立第二旅。同年9月,獨立第2旅改為第358旅(亦張358旅)。1940年4月,彭358旅改稱獨立第2旅。1939年底,山西新軍與閻錫山部國軍發生衝突,並遭圍攻,此後薄一波率領山西新軍加入八路軍編製,其中晉西北部隊歸120師。

建制


司令部

參謀處處長:唐健伯
第一科科長:魯赤誠
第二科科長:周同
第三科科長:廖述雲
教育科科長:楊伯讓
隊列科科長:嚴海方
副官處處長:杜世興
軍法處處長:黃新遠

政治部

總務處處長:賀翼章
組織部部長:朱明
宣傳部部長:徐文烈
鋤奸部部長:李儉珠
民運部部長:薛少卿
敵工部部長:陳鍾

供給部

部長陳希雲、政委周則盛、副部長范子瑜

衛生部

部長曾育生、政委劉運生、副部長賀彪

直屬特務團

團長喻楚傑,政委冼恆漢,教育主任方復生,政治處主任楊尚高

直屬教導團

團長楊嘉瑞,政委范忠祥,副團長彭家詩,參謀長歐陽藩,政治處主任朱民親

決死特務團

團長陳菊生,政委張效忠,副團長柴漢生,政治處主任鄭紹寧

雁北第6支隊

支隊長劉華香
獨立第2旅兼第2軍分區
獨立第2旅兼第2軍分區,旅長兼司令員彭紹輝,政治委員張平化,參謀長李文清、政治部主任劉惠農。下屬
獨立第2旅下轄:
第714團:團長張紹武、政委張世良、參謀長范哲祥、政治處主任潘振華
第9團:團長李發應、政委王定一、參謀長秦實庵、政治處主任黃立清
第5團:團長曾征、政委羅斌、參謀長張全忠、政治處主任尋光仰
山西新軍暫編第1師,師長續范亭,政委赤饒執,參謀長張希欽,政治部主任饒興
第36團:團長高永祥、政委嚴尚林、副團長楊文安、政治處主任嚴尚林(兼)
第37團:團長張德、政委王燕士、參謀長王文禮、政治處主任王燕士(兼)
第358旅兼第3軍分區
第358旅兼第3軍分區,旅長兼司令員張宗遜、政治委員李井泉、副旅長賀炳炎、參謀長李夫克、政治部主任金如柏、副主任肖新春:
第716團:團長黃新廷、政委廖漢生、參謀長王紹南、政治處主任顏金生
第7團:團長徐立樹、政委楊秀山、副團長唐金龍、參謀長吳子傑、政治部主任梁仁芥
第8團:團長劉彬、政委余秋里、副團長左清臣、政治處主任張元和
獨立第1旅兼第4軍分區
獨立第1旅兼第4軍分區,旅長高士一、政治委員朱輝照、副旅長兼司令員王尚榮、政治委員白堅、參謀長谷志標,政治部主任楊琪良,副參長黃榮忠;下轄:
第715團:團長頓星雲,政委湯成功,參謀長魯赤誠,政治處主任吳融峰
第2團:團長傅傳作,政委幸世修,參謀長彭濟民,政治處主任羅洪標
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4縱隊,司令員雷任民,政委李力果,副隊長孫超群
第19團:團長馮基平,副團長孫桂亭,政治處主任楊葉澎 `
第20團:團長王夢祥,政治處主任劉仰嶠
第35團:團長李寶森,政委劉振堂,副團長李克林
山西青年抗戰決死隊第2縱隊兼第8軍分區
山西青年抗戰青年決死隊臂章
山西青年抗戰青年決死隊臂章
山西青年抗戰決死隊第2縱隊兼第8軍分區,司令員韓鈞、政治委員王逢源
山西青年抗戰決死隊第2縱隊
第4團:團長李紹忠,政委劉德明,政治處主任吳罡
第5團:團長劉紹先,政委李文炯,副團長潘峰,政治處主任王玉波
第6團:團長熊均,政委李曙森,政治處主任李樹生
山西新軍工人武裝自衛旅,旅長兼政委侯俊岩,參謀長張新華,政治部主任李明
第21團:團長周子禎,副團長彭凱,政治處主任麻志浩
第22團:團長彭家詩、彭敏(后) ,政治處主任王慶生
洪趙縱隊:縱隊長兼政委解學恭
第120師騎兵支隊
第120師騎兵支隊(原大青山支隊),支隊長姚喆
第1團
第2團
第3團
第4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