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刺療法

點刺療法

用鋒利的針,在人體皮膚表面,或關節周圍,脊椎兩旁,輕輕一點一點的刺激,叫做點刺療法。因為此法又快又利落,可以在3~5分鐘內完成,故又叫“快速淺刺法”。

簡介


黃帝內經》中的“皮刺”、“毛刺”,就是記載最早的對人體淺層部位刺激的一種方法。民間流傳的淺刺法有多種,概括地說: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單針淺刺,另一類是多針淺刺。單針淺刺是用一根針進行淺刺。針雖一根,其形式則有多種多樣。如圓錐形、禪杖形、龍頭形、三棱針、四棱針等。多針淺刺,是用多針結紮在一起來治病,如七星針、梅花針。因為針多,故又稱叢針。本文介紹的點刺,是由單針淺刺發展而來的。

操作方法


一、針的選擇
最好選擇小四棱針或小三棱針。針長2.5厘米,粗0•12厘米。針柄不要纏任何東西。這樣既可以防止污物附著,而且消毒也方便,針尖不要太尖利。
二、手法
手法在點刺療法中特別重要,要求比體針更嚴。
1.手法練習術者以食指、中指、拇指緊握針體,在紙墊上反覆練習。練好手法后,才能給病人治療。給病人治療時,要精力集中,運氣手指,眼明手快,在皮膚上一點即起,再點再起,按照應刺的部位,連續點刺下去。若在大血管附近,可用左手將皮膚捏起,然後右手食指、拇指持針,微斜而迅速地點刺。這種方法也叫“夾持進針法”。
2.技術要求點刺在技術上的唯一要求是刺得准、快、排列均勻、深淺適度。這樣,患者才不會感到痛苦。人由於勞動、職業、年齡、性別等不同,皮膚的厚薄各有差異。冬天、夏天氣溫不同,對皮膚的緊張度亦有影響。因此,在刺入深淺上應靈活掌握,一般以0.05cm或O.1cm的深度為宜。
3.點刺的強度一般分弱刺激與強刺激兩種。弱刺激系點刺最輕微的一種方法,刺后以皮膚不出血為度。對於人體生理機能減弱者,可發生促進作用,也就是“興奮作用”,適用於慢性病和體質衰弱的年老病人;強刺激系點刺中較強的頻刺激,刺至皮膚微有血跡,由於連續刺激,可以緩解機能之亢進,達到所謂“抑制作用”,適用於急性病或局部病變。
4.點刺的線距點刺一般按線、圈、點進行,如四肢、胸腹、腰背可按經絡路線進行,並主要以經絡線上的穴位為點刺點。以足太陽膀胱經為例,即從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的大杼穴順序而下,肺俞、心俞、膈俞……會陽。關節病、皮膚病,則繞關節周圍進行基本等間距點刺。如大椎治療肩凝症時,大椎周圍 0.5cm;上下左右皆為常用的點刺部位。四肢末梢疾病,主要點刺指(趾)端穴位,如少商、商陽、中沖、關沖、少澤、少沖等。如果在同一點刺線上需要重複點刺,必須間隔幾分鐘,並注意點刺部位有否出血和是否消毒。

主治病症


點刺療法有活血消腫、開竅瀉熱、通經活絡的作用,故主要用於急性病的實熱證。但是輕針散刺又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通過局部影響全體,從而達到扶正祛邪的作用,故又可適用於部分慢性病。
一、發熱
刺大椎及其周圍,風池及肺俞的兩條豎連線,少商點刺放血。
二、咽痛、乳蛾
點刺承漿、少商
三、牙痛
點刺頰車、商陽。
四、痹證
點刺病變關節或肌肉,循經遠端取柏應穴位。
五、脅痛
治疼痛之肋間和背部俞穴點刺。
六、腹痛、胃痛、泄瀉、痢疾
可點刺巨闕、中脘、神闕、關元連線;幽門、膏肓俞、大赫連線;不容、滑肉門、歸來連線;夾脊穴。
七、小兒麻痹後遺症、偏癱、肌萎縮
上肢可按手三陰、手三陽經穴點刺;下肢可按足三陰、足三陽經絡點刺。
八、癰毒、腫塊
圍繞病變周圍點刺。
沿紅線的經絡進行截斷式點刺。
十、頑癬
1.局部點刺,並點刺耳穴肺、內分泌、皮質下、腎上腺等,此法可治療牛皮癬和皮炎
2.點刺耳根穴(取穴方法:將兩耳翼向前用力卷折,以耳根部取之)和內中魁穴(取穴方法:中指第二橫紋中央,伸指取之)。耳根穴及內中魁穴,金錢癬、乾癬、濕癬、神經性皮炎等。
十一、腱鞘囊腫
將囊腫常規消毒。醫者一手掐持囊腫,另一手持三棱針,對準囊腫之高點快速刺入,勿透過囊腫的下層,然後快速拔針,同時以掐持囊腫的手掐擠囊腫(拔針與掐擠要同時進行),使囊腫內膠性粘液全部排出凈盡,局部擦凈,常規消毒,最後包紮即可。

注意事項


1.注意無菌操作,以防感染。皮膚病、傳染病(如乙型傳染性肝炎等)患者所用針棄而不用,或經高壓消毒后再用,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2.點刺一般宜輕、淺、快、勿刺傷深部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