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接天蓮葉無窮碧的結果 展開

接天蓮葉無窮碧

成語典故

“接天蓮葉無窮碧”出自南宋詩人楊萬里七言絕句《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該作品生動描繪了杭州西湖夏季時的不勝美景,是歌詠該景緻的經典作品。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西湖六月美景的讚美之情,同時從“別樣紅”之中,透出作者是在以歡快的心態送友。讀者可以體會出:作者一邊陪著朋友走在路上,一邊和朋友談笑風生。因為只有具有如此“談笑風生”的心態,才能體會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情畫意。

原文


曉①凈慈寺②送林子方③
【宋】楊
畢竟④湖六⑤,
風光不與四時⑥同⑦。
接天⑧蓮葉無窮碧⑨,
映日荷花別樣紅⑩。
接天蓮葉無窮碧[成語典故]
接天蓮葉無窮碧[成語典故]
接天蓮葉無窮碧[成語典故]
接天蓮葉無窮碧[成語典故]
接天蓮葉無窮碧[成語典故]
接天蓮葉無窮碧[成語典故]

註釋


① 曉出:太陽剛剛升起。
② 凈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③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秘書
④ 畢竟:到底。
⑤ 六月中:六月中旬。
⑥ 四時: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⑦ 同:相同。
⑧ 接天:與天空相接。
⑨ 無窮碧:無邊無際的碧綠色。
⑩ 別樣:格外。
接天蓮葉無窮碧[成語典故]
接天蓮葉無窮碧[成語典故]
接天蓮葉無窮碧[成語典故]
接天蓮葉無窮碧[成語典故]

譯文


①到底是西湖六月的時節,風光與別的時候確實不同。碧綠的蓮葉無邊無際,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遠方,在陽光的照映下,荷花顯得格外艷麗鮮紅。
②畢竟是西湖六月的美景,特有的風光與別時不同。一片碧綠蓮葉無邊無際,陽光映照荷花格外艷紅。

詩詞鑒賞


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讚歎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餘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衝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后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詩人駐足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全詩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讚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深情的眷戀。詩人開篇即說畢竟六月的西湖,風光不與四時相同,這兩句質樸無華的詩句,說明六月西湖與其他季節不同的風光,是足可留戀的。然後,詩人用充滿強烈色彩對比的句子,給讀者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精彩絕艷的畫面:翠綠的蓮葉,涌到天邊,使人感到置身於無窮的碧綠之中;而嬌美的荷花,在驕陽的映照下,更顯得格外艷麗。
這種
謀篇上的轉化,雖然跌宕起伏,卻沒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筆墨,給讀者展現了令人回味的藝術境地。
接天蓮葉無窮碧
接天蓮葉無窮碧
接天蓮葉無窮碧
接天蓮葉無窮碧
接天蓮葉無窮碧[成語典故]
接天蓮葉無窮碧[成語典故]

隱喻詩意


背景先知:
林子方舉進士后,曾擔任直閣秘書(負責給皇帝草擬詔書的文官,可以說是皇帝的秘書)。時任秘書少監、太子侍讀的楊萬里是林子方的上級兼好友,兩人經常聚在一起暢談強國主張、抗金建議,也曾一同切磋詩詞文藝,兩人志同道合、互視對方為知己。
後來,林子方被調離皇帝身邊,赴福州任職,職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興,自以為是仕途升遷。楊萬里則不這麼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時,寫下此詩,勸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因此其隱喻之意就不難理解了:
“畢竟”一詞表現出楊萬里的急切心情;“西湖”則是指西湖所在地南宋首都臨安。“六月中”是指朝廷。那麼後半句就不難理解了:“風光不與四時同”朝廷里和其他地方不同。“天”指皇帝。“日”也指皇帝。“接”有“挨著”的意思。“映”指映襯。“蓮葉”、“荷花”都指林子方。“無窮碧”、“別樣紅”意思是前途大好,一片光明。
那麼整首詩的意思就出來了:
畢竟是朝廷裡面,和外面官場不一樣。你只有在皇帝身邊,才能有所成就,前途光明啊!
可惜林子方並沒看懂,大喊一聲“好詩”便去福州了。從此,林子方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接天蓮葉無窮碧[成語典故]
接天蓮葉無窮碧[成語典故]
接天蓮葉無窮碧[成語典故]
接天蓮葉無窮碧[成語典故]
接天蓮葉無窮碧[成語典故]
接天蓮葉無窮碧[成語典故]

相關簡介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年)南宋詩人。字廷秀,學者稱誠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紹興進士,曾任秘書監。主張抗金。詩與陸遊范成大尤袤齊名,稱“中興四大家”或“南宋四家”。初學江西詩派,後轉以王安石及晚唐詩為宗,終則脫卻江西、晚唐窠臼,以構思精巧,語言通俗明暢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獨具的詩風,號為“誠齋體”。
楊萬里學問淵博,才思健舉。亦能文,對理學亦頗注意。相傳有詩二萬餘首,現存詩四千二百餘首,詩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誠齋集》,今存。

凈慈寺

凈慈禪寺位於西湖南屏山慧日峰下,初名慧日永明院。始建於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至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由道潛禪師開山,延壽大師繼主法席。至北宋時,寺院臻於鼎盛,有各類殿堂三十八座,僧眾數千人,南宋時被佛教界評為江南禪宗五山十剎之一。元代高峰原妙、中鋒明本和孤峰明德皆出於凈慈,時謂“凈慈三峰”。凈寺歷代高僧輩出,對後世影響較大的,當首推永明延壽、濟公活佛和如凈禪師。
永明延壽大師(904~975),五代時人,三十歲出家,后參德紹禪師發明心地,為法眼宗第三代傳人。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入主凈慈禪寺,前後長達十五年,從學僧眾一千七百人,著《宗鏡錄》一百卷,取“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之義,調和各宗分歧,主張禪教一致,高麗國王聞其盛名,遣僧三十六人入華向其求法,清雍正皇帝對其推崇備至,譽為“曹溪后第一人”,稱其著述為“震旦宗師著述中第一妙典”,被後世尊為凈宗六祖
濟公,法名道濟(1148~1209),南宋人,十八歲投靈隱寺瞎堂慧遠出家,因其為羅漢再來,故現不平凡之相,為寺僧所不容,后移住凈慈寺。傳說他言行癲狂,嗜食酒肉,見義勇為,抱打不平,詼諧幽默而有文采。民間更流傳有許多他的神異故事,被編成小說、戲曲等,廣為傳頌。濟公這一形象,家喻戶曉,深受百姓喜愛。本寺現尚有與濟公傳說有關之運木神井供遊人瞻仰。
如凈禪師,南宋人(1163~1228),曹洞宗名僧。時人評為“近世尊宿,絕無僅有者。”如凈禪師注重禪定實踐,強調只管打坐,嘉定十六年,日僧道元入宋求法,與如凈一見相契,盡得所傳,歸國后創立日本曹洞宗,奉如凈為始祖,如凈生前曾兩度住持凈慈寺,圓寂后亦葬於凈慈,至今墓塔猶存。
明太祖洪武年間,住持夷簡鑄了一口重兩萬餘斤的大鐘。每日傍晚,夕陽西下,暝色蒼茫,鐘聲在群山碧空中回蕩,響徹雲霄,復由南屏山石穴回蕩互激,經湖面遠揚於十里之外,為西湖十景之一。清朝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清高宗弘曆南巡,於凈慈寺山門外建一碑亭,刻“南屏晚鐘”四字於內。西湖十景中,南屏晚鐘最為盛矣。
凈慈寺自創建以來,歷經千餘年風雨,屢毀屢建,文革期間又蒙浩劫。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國家全面落實黨的宗教政策,凈慈禪寺得以修復,目前主要建築有金剛殿、大雄寶殿、鐘樓、觀音殿、三聖殿、念佛堂等。隨著杭州作為國際旅遊城市的地位不斷提高,伴隨著西湖景區大環境的優化改造,以及人們對佛教活動方面的信仰需求,凈慈寺院亦在力謀規劃。著手擴建中的凈慈寺,規模宏大,殿宇巍峨。誠為西子湖畔難得的佛國凈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