徑山道中次韻答周長官兼贈蘇寺丞
徑山道中次韻答周長官兼贈蘇寺丞
《徑山道中次韻答周長官兼贈蘇寺丞》 是宋代詩人蘇軾所作詩詞之一。
【麋鹿性】草野優遊之性。宋曾鞏《初發襄陽攜家夜登峴山置酒》詩:“頗適麋鹿性,頓驚清興長。”宋蘇軾《次韻孔文仲推官見贈》:“我本麋鹿性,諒非伏轅姿。”漢【洛生詠】下書生的諷詠聲,音色重濁。東晉士大夫多中原舊族,故盛行為“洛生詠”。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謝安﹞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劉孝標註引南朝宋明帝《文章志》:“安能作洛下書生詠,而少有鼻疾,語音濁。后名流多斆其詠,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人問顧長康何以不作洛生詠。答曰:‘何至作老婢聲。’”劉孝標註:“洛下書生詠,音重濁,故云老婢聲。”唐李白《經亂后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詩:“悶為洛生詠,醉發吳越調。”宋蘇軾《徑山道中次韻周長官》:“緬懷周與李,能作洛生詠。”漢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鐵冠道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