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鑒定
鑒別文物等級的方法
藏品鑒定(Appraisal of Collection )是指運用傳統的鑒別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對博物館藏品進行識別和辨偽,正確揭示藏品的內涵,評定其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從而確定其等級。
藏品鑒定
藏品鑒定是一項細緻的科學研究工作,是博物館藏品保管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藏品鑒定的過程,就是對藏品進行研究和著錄的過程。只有對藏品作出正確的鑒定,才能為博物館的業務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藏品鑒定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對藏品的真偽作出正確的鑒別,定出科學的名稱。藏品中的自然標本,要按照國際統一標準進行鑒定。岩礦標本要查明物質組成、結構和性質,進行科學的分類和定名。古生物化石標本要依據其外部形態和內部構造,確定分類階元和名稱。動植物標本要以其形態和解剖上的相似度為基礎,確定科、屬、種和名稱。
②要確定藏品產生的年代、地區、作者、來源和流傳經過。自然標本要確定它在自然界中所處的位置和環境。
③要對藏品本身進行深入分析,揭示其所反映的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並作出科學的記述。
④要評定藏品在歷史上、藝術上、科學上的意義和價值,從而確定它的等級。
藏品鑒定
中國的藏品鑒定,採用直觀的與科技手段相結合的方法。直觀的傳統方法主要是依靠鑒定人員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對藏品進行分類、比較和辨識。
博物館的藏品,種類繁多,真偽混雜,鑒定時應根據不同類別、質地、製作方法和作偽特點等,把混合相間的各類藏品,分為互相排斥、互不相容的不同類群,找出藏品之間的異同點,達到認識和鑒別的目的。
考古發掘出土的大量文物,為藏品鑒定工作提供了標準器物,它們對傳世文物的辨偽、斷代、釋疑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據。根據已知的標準器物,將需要鑒定的藏品,同已有確切年代、產地、作者、銘記、紋飾、質地、製作方法、造型特徵等的藏品進行比較和分析,從而確定其與標準器物的異同,鑒別其真偽及年代。
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實地考察、調查訪問和科學檢驗等方法,了解藏品的產生環境、社會背景、流傳經過等,按鑒定對象及其同類品的規律,考察藏品的本質,進行辨析和識別。
關於藏品網上交易的“包老保真”問題
包老保真。
藏品鑒定
可是,多數承諾只是空承諾。因為,經常參與網上古舊交易的藏友玩家會知道,在各古舊品交易平台上,最多的是加上“包老保真”。而實際上,就是買家自己可能多不清楚到底是不是老真。
沒有鑒定,憑個人經驗,可以說東西是老的,但是,這也只能個人判斷,不能絕對,所以不可謂之包老。至於真否,個人經驗往往不可能具備保真水平。即便是收藏經驗比較豐富的玩家,也只可以講是個人認為。
而我們的更多初涉者,竟然最買帳的就是幾乎無依據的“包老保真”。這樣才是使利益重信用和道義者幾乎是以瘋狂之心態,突破行為底線,甚至明明知道非老非真也要標明“包老保真”,並在交易雙方探討中一再保證。
有人對現代塑料保證,包括起誓。
有人將某地攤兒廉價買的白色粗合金仿銀元寶天價買給一個輕信者,二年多了,沒有發現那個買家提出投訴或質疑,那條交易記錄我常常去看看,每次看的時候心都是糾著的。
包老保真,沒有權威鑒定及附以結果證書,除非那件東西是你的傳家之品,否則,“包老保真”皆是空,嚴重講就是騙。
另外,可以說是比“包老保真”更加甚之有過,更加可怕的高危者,竟然在無鑒定依據的情形下標明“XX文化”“XX出土”“XX坑”“漢初”“唐中期”“宋晚期”“清早期”“清中期”“清晚期”,最不謙虛的是“清乾隆年”“明洪武”......
再另外,很多藏品玩品國家鑒定機構是不予以檢測鑒定的,或者鑒定指標可能無你所需要的項目內容,這一點藏友們應當特別牢記。當然,自斷或者無須鑒定的除外。
各位注重傳統文化及傳承者,我希望大家不要輕信。
那些在年份上標著“自斷”“古舊”“不清楚”“新中國前”等等,也許賣家比較內行,只是不喜歡以武斷的方式將個人認定加給對方。這些比較謙虛,也是真正誠懇。
如果說是較貴重的藏品需要承諾,只有進行權威鑒定了。或者物品本身無論是真還是仿,其交易價都是值得的,無須增加鑒定成本,自己喜歡就成交了。
相信,有以上提示,會有太多的藏友減少了盲目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