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幺

南宋義軍首領

楊幺又作楊么(yāo同“幺”)(1108年—1135年),名太,龍陽(今湖南漢壽)祝家崗(今新興鄉)人。南宋農民起義領袖。

南宋初,鐘相起事為首領之一。鐘相死後,與夏誠、黃佐、周倫、楊欽等率其中余部,利用河湖港汊,設立營寨,堅持戰鬥。

1135年戰敗犧牲,年僅27歲。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108

出生

1108年出生於龍陽(今湖南漢壽)祝家崗(今新興鄉)。

1130-02

參加起義

南宋建炎四年(1130)二月,從鐘相起義,因其在義軍諸首領中年齡最幼,土語謂幼為幺,故呼楊幺。三月,鐘相犧牲。楊幺聯絡龍陽之夏誠、楊欽、楊廣及慈利陳寓信、松滋李合戎、澧陽英宣等數十名首領,繼舉義旗,集結8萬起義將士,伐木為船,壘土成寨,堅持戰鬥。

參加起義
1132-12

被義軍推為總首領

紹興二年(1132)十二月,宋高宗啟用李綱為帥,四路合擊楊幺。為適應鬥爭需要,楊幺於次年4月,由洞庭湖區各縣起義軍推為總首領,稱大聖天王,並用以紀年,立鐘相少子鍾子義為太子,封黃誠為軍師、左僕射,楊欽為軍馬太尉。

被義軍推為總首領
1135-06-11

英勇就義

1135年6月11日寶台山總寨被攻破,楊幺拒不降宋,泅水突圍,於天鵝凼(今圍堤湖鄉境內)為牛皋所獲,英勇就義,年僅27歲。

人物生平


生平經歷

楊幺起義路線
楊幺起義路線
南宋建炎四年(1130)二月從鐘相起義,因其在義軍諸首領中年齡最幼,土語謂幼為幺,故呼楊幺;三月鐘相犧牲。楊幺聯絡龍陽之夏誠、楊欽、楊廣及慈利陳寓信、松滋李合戎、澧陽英宣等數十名首領,繼舉義旗,集結8萬起義將士,伐木為船,壘土成寨,堅持戰鬥。沿湖一帶,寨柵林立,風帆櫛次,農民軍聲威復振。
是年6月南宋王朝委程昌寓為鼎、澧州鎮撫使、兼鼎州知府,鎮壓楊幺起義軍,被截擊,僅以身免。
紹興元年(1131)正月義軍再敗程昌寓,繳獲官軍車船及督料匠手高宣,並為所用,在各水寨大造車船。戰船高兩三層樓,可容納近千人。艙內裝車輪,踏車擊水,往來飛快。又設拍竿,長10餘丈,上放巨石,下安轆轤,頂繫繩索,遇敵船近,一拉繩索,便可飛石擊船。更添木老鴉、魚叉、弩拿子等投擲武器和長兵器,使官船無法接近。農民軍踏動車船沿湖作戰,勢力伸向環湖各州縣,南宋朝廷更加惶恐。
紹興二年(1132)十二月宋高宗啟用李綱為帥,四路合擊楊幺。為適應鬥爭需要,次年4月由洞庭湖區各縣起義軍推為總首領,稱大聖天王,並用以紀年,立鐘相少子子儀為太子,封黃誠為軍師、左僕射,楊欽為軍馬太尉。設總寨於寶台山(今圍堤湖鄉寶台村),關口要隘分置水寨70餘個,李綱的“四路圍剿”被粉碎。宋高宗改派龍圖閣直學士折彥質及荊南制置使王燮率兵鎮壓,均遭失敗。
紹興五年(1135)2月宋高宗以右僕射張浚為監軍,從抗金前線調岳飛為荊湖南北襄陽府路置使,發起對義軍的第七次“圍剿”。岳飛引誘黃誠、楊欽等投宋,並用楊欽之計,掘閘放水,伐木塞港,以雜草漂浮水面。義軍車船失去戰鬥力;6月11日寶台山總寨被攻破,楊幺拒不降宋,泅水突圍,於天鵝凼(今圍堤湖鄉境內)為牛皋所獲,英勇就義。
楊幺死後事迹在漢壽和洞庭湖區廣為流傳,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故事。古典文學《說岳傳》《后水滸傳》等都有楊幺的故事。

主要成就


下沚江之戰

楊幺雕像
楊幺雕像
南宋建炎四年至紹興元年(1130—1131年)在楊幺起義作戰中,南宋水軍進攻洞庭義軍,於下沚江(今湖南漢壽東北)被楊幺義軍擊敗的水上作戰。四年春,湖南義軍首領鐘相被俘殺后,楊幺、夏誠、周倫等聚眾數十萬,退據龍陽(今湖南漢壽),於洞庭港汊交錯、險峻島嶼中創建水寨,據陸向水,維舟岸側,嚴密設防,繼續與官府抗衡。鼎澧鎮撫使兼知鼎州程昌寓率軍進剿,於鼎口(今湖南常德東,沅水入洞庭湖處)被楊幺水寨義軍擊敗后,焦燥不安,偶得水手木匠高宣獻車船(以腳踏木製機輪為動力的大型戰船)圖樣,遂令按圖打造。同時招充水軍,召募辰、沅、靖(今湖南沅陵、芷江、靖縣)等州洞丁刀弩手,合為一軍,專習水戰,欲報鼎口之辱。

陽武口之戰

楊幺起義
楊幺起義
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在楊幺起義作戰中,宋軍圍剿洞庭湖義軍,於陽武口(今湖南嶽陽西洞庭湖中)被楊幺義軍擊敗的著名水上作戰。紹興元年,湖南義軍首領楊幺、夏誠等於鼎口(今湖南常德東,沅水入洞庭湖處)、下江口(今湖南漢壽東北)擊敗知鼎州程昌寓進剿后,繼領數十萬義軍環洞庭湖域分據水寨數十處,備就車船、海鰍船數百隻,兵農相兼,陸耕水戰。逾年,田蠶興旺,實力倍增。三年四月,楊幺自號大聖天王,立鐘相少子鍾子義為太子,重建楚政權,控制北及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西至鼎澧(今湖南常德、澧縣)、東達岳州(今湖南嶽陽)、南抵潭州(今湖南長沙)地域,與官府抗衡。南宋王朝驚恐不安,視義軍為腹心大患,遂遣軍往討。六月,命王躞為荊南、潭鼎澧岳置制使,統領所部3萬禁兵及御前統制崔增、神武后軍統制高進部5000人;調韓世忠等部舟船500隻、攜5月糧從行,並節制荊潭制置司水軍統制吳全所部戰船數百、兵萬餘,前往鎮壓。十月,王躞率水軍至岳州,自水路下游進兵;遣統制官右世達率2000兵趨鼎州,會程昌寓於上游,企圖兩面夾擊。二十九日,王躞率軍出擊,與楊幺車船水軍短兵激戰,舟船矮小不敵車船,乃敗退橋口(今湖南湘陰西南湘江西岸)。后自率神武前軍萬餘人,陸行趨鼎州,轉從上游進剿,並留崔增、吳全等設伏岳州蝙山、洞庭湖口、牌口等處,令以待候上游逼逐,攔截掩殺潰退義軍。楊幺察其謀,將計就計,預先將上游諸寨民眾、牲畜轉移至酉港(今湖南漢壽東北酉港鎮)隱蔽;以部分水軍牽制上游宋軍,遣數千人潛乘車船數只,偃旗息鼓,放流東下,誘殲下游宋軍。十一月十二日,王躞、程昌寓率3萬步騎及鼎州水軍,出下讓江口,水陸並進,對沿湖義軍水寨逐個圍剿,所至皆為空寨。時崔增、吳全伏兵待候日久,遣人探望,見湖中飄流數只車船,料為義軍潰敗,即率所部乘舟船數百,爭相入湖,蜂踴而進。將至陽武口,水面寬闊,義軍突然擂鼓吶喊,踏車迴旋,橫衝直撞,將宋軍舟船全部撞沉,盡殲崔增、吳全及屬下萬餘人。旋班師酉港,集中車船水軍再敗王躞等軍。
此戰楊幺巧施疑兵,利用車船水上優勢,大獲勝捷,成為義軍擊敗官軍的一次著名的水上戰役。

社木寨之戰

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正月至八月,在鐘相、楊么起義作戰中,楊么義軍在鼎州(今湖南常德),全殲南宋社木寨(今湖南常德東)守軍的反擊戰。三年,南宋荊南、潭鼎澧岳制置使王躞率諸軍出鄂州(治今湖北武漢市武昌),會知鼎州程昌寓所部,入洞庭湖圍剿楊么義軍,於下游陽武口(今湖南嶽陽西洞庭湖中)敗績后,王躞自還鄂州,留統制官王渥、趙興等四軍,轉隸程昌寓節制,移駐上讓江口(沅水支流,今湖南漢壽境)。未幾,義軍乘勝集8隻車船,滿載精銳鐵甲士卒出酉港(今湖南漢壽東北酉港鎮)進擊上游宋軍。雙方交戰於金風口,宋軍潰逃。程昌寓恐義軍攻鼎州,即於德山沅水對岸、社木寨、船場寨,各遣兵500人戍守。四年正月初七,程昌寓遣統制官杜湛,會王渥、趙興共率兵出戰。初九,攻克皮真寨,俘義軍陳欽等80餘人,奪船30隻,遂以小勝招安各寨義軍。六月,王躞自鄂州再至鼎州,聞義軍拒絕招安,復遣軍進剿。七月,義軍反擊攻鼎州。時江水暴漲,社木寨地勢低平,水滿寨中,沖斷新陂橋,守寨宋軍無船轉移被困。義軍首領楊欽率車船水軍徑入其寨猛攻,殺守將許筌。守寨官兵五六百人疲憊無援,被殲殆盡。八月,王躞敗逃,旋南宋廷以其出戰無功,屢戰屢敗,連貶三官,並調動兵力,準備大規模進剿。

洞庭湖之戰

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二月至五月,在鐘相、楊幺起義作戰中,南宋高宗趙構遣岳飛率軍入洞庭湖,鎮壓楊幺義軍的水上作戰。
建炎末,湖南義軍首領鐘相被俘殺后,楊幺等率領數十萬人佔領洞庭湖區,瀕湖置寨,據湖為險;兵農相兼,陸耕積糧,打造車船,練兵水戰,繼續與官府抗衡。紹興元年至四年,先後在鼎口(今湖南常德東,沅水入洞庭湖處)、下沚江口(今湖南漢壽東北)、陽武口(今湖南嶽陽西洞庭湖中)抗擊官軍圍剿,屢戰獲捷。社木寨之戰中,以車船水軍反攻,盡殲守寨宋軍,兵勢日盛,使官府懼之為心腹大患。五年二月,高宗命宰相張浚為諸路兵馬都督,岳飛為荊湖南北路制置使,劉延年為隨軍轉運使,率領號稱20萬大軍前往鎮壓。軍抵潭州(今湖南長沙),張浚布陣:分兵封鎖湘陰(今屬湖南)、橋口(今湖南湘陰西南湘江西岸)、益陽(今屬湖南)、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南陽渡等湖區諸要津;令岳飛率軍趨鼎、澧(今湖南常德、澧縣),自上游襲取楊幺、夏誠等寨。五月,岳飛至鼎州,先遣降人楊華為間,入寨潛結楊么屬下,誘降義軍;同時,置寨列艦,實施軍事威脅。六月初二,義軍龍陽(今湖南漢壽)汛州村大寨首領楊欽領所部3000人及戰船出降;尋其餘大寨首領劉衡、金琮、劉詵、黃佐等亦舉寨相繼就招。義軍大部被瓦解,惟楊幺、夏誠仍據寨自固。岳飛知湖區地勢艱險莫測,且舟師水戰不及義軍車船水軍,遂先遣人開堰閘泄水,放木筏堵塞湖中諸港,散青草於湖面,以滯車船。繼以楊欽為嚮導,率軍進圍楊幺寨。楊幺率眾突圍,力戰失利,被俘殺,餘眾被殲殆盡。夏誠死守其寨,亦被官軍攻破。至此,鐘相、楊幺起義被官軍鎮壓。

軼事典故


地名傳說
南宋初年,洞庭湖一帶爆發了以楊幺為首的農民起義。起義的人大多數是貧苦漁民,因被官府壓迫相聚造反。為準備和官軍作持久戰,楊幺的母親招集當地農民,在沅江縣黃茅洲東北角上築了一座城池,非常堅固。城築成后,眾人要取一個名字,楊幺的母親想,現在是兒子當權,母親雖參與決策,畢竟是兒子出頭的事,於是決定叫子母城。子母城以子在母先,故大小顛倒了。修成后,義軍越來越不景氣,而官軍則越來越多,楊幺兵力不敵官軍,決定避實擊虛。他派部將張彪去敵人後方。一天,張彪帶人馬來到沅江與資江相匯處一條小河邊,因一時找不到渡船,只好在此紮營,準備第二天設法過河。不想第二天起來一看,這條小河一夜之間乾涸,張彪率軍順順噹噹過了河。張彪宿營的地方,現在叫“張家寨”,而那條一夜之間乾涸的港,現在叫“干溪港”。
張彪帶的人馬,後來中了官軍的埋伏,一萬義兵被困在湖洲的蘆葦盪中,被官兵放火燒死。這一萬多人殉難的地方,叫作“萬子湖”。
楊幺自帶殘部,與官兵苦鬥,終被官軍殺敗。他率手下幾十個親兵向西北方向逃跑,剛跑不過幾里,後面追兵逼近。他的親兵手中推著車子,車子裝著義軍最後一點糧餉。眼看追兵越來越近,只好將手中車子丟棄,丟車的地方,現在叫“車洲”。楊幺最後逃到湘陰西北面的青山,來到一處地方,正要策馬過河,問當地漁民,這叫什麼地方,漁民回答:“這是犬口”。楊幺一聽,知情不妙,因楊與羊諧音,羊入犬口,必死無疑。恰好這時,官軍的大將牛皋趕到。楊幺一見,將手中鐵叉一拋,拔劍自刎了。
楊幺拋鐵叉的地方,現在叫“鐵叉湖”。官軍見楊幺已死,就割下他的頭顱示眾,這頭顱在湘陰南湖垸北與益陽交界的資江南岸處掛了三天,故此處地名叫“曬頭”,曬與賽同音,現在這裡就叫“賽頭”了。後來還是楊幺的部下偷了這頭顱給埋了,埋頭的地方在青山島下山村,小地名叫“楊幺頭”。
楊幺車船
楊徠幺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為了抗擊南宋官軍侵犯,創造了一種作戰用的車輪船,稱為楊幺車船。
楊幺車船不僅船的左右兩側裝有能轉動的槳輪,船尾也裝有槳輪。槳輪的數目有2個到8個,最多的有24個,每個槳輪上裝有8個葉片。槳輪與轉軸相連。軸上裝踏腳板,軸轉輪也轉,“以輪激水,其行如飛。”使船後退,只要向相近方向踩踏就可以了。為了保護槳輪不受損傷,槳輪外面設有保護板,這樣可以避免槳輪碰壞。還由於轉軸裝在船艙底部,水手又在艙里踩踏,所以車輪戰船上的士兵不易被敵人兵器所傷害。
公元1135年,岳飛鎮壓了太湖起義軍,隨後宋軍按照俘獲的車船式樣進行擴建和履行,成為宋水軍中的重要戰艦之一。所造車船的輪數,有四輪、六輪、八輪、二十二輪、二十四輪、三十二輪等多種。這種車船成為當時南宋水軍的先進戰艦。宋將曾以此艦在采石磯擊敗了企圖渡江南犯的金兵。
以車船作為戰艦,沿用了相當長的時期。元末明初,陳友諒同朱元璋在鄱陽湖中決戰時,陳友諒水軍使用的也是車船,一直到公元1543年,歐洲才出現了能使用的明輪船,它類似於楊幺的車船,但比楊幺車船要晚400多年,這一比較充分顯示中國古代船舶的技術水平。及至清朝道光年間爆發的鴉片戰爭中,中國方面也曾使用車船抗擊英艦的進犯,英國的侵略軍當時還以為是中國人看見其明輪戰艦后仿製的,卻不知中國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發明使用了。據英國著名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分析,中國在中世紀時期製造的槳輪船估計已達到50馬力,航速平均3.5~4.0海里/小時。

史籍記載


《鐘相楊幺佚事》中的楊幺事迹
“楊幺,名太,世居龍陽,里人以其居季,呼之為幺。其父佣於富室高翁,胼手胝足,肆力西疇,十餘年不少懈。高翁為娶婁人女,築茅舍居焉。高翁死,乃助人操舟,載貨物往來洞庭,客以其謹願,且執役勤,多投之錢。逾數歲,辭去,佃種富室田。
幺幼潁悟,里有老懦,為童子師。幺從之受學,閱二載,貧不能繼,乃隨其父於舟,任浣滌以糊口。嘗聞賈客恣談宋江嘯聚水泊,官軍莫敢近,然其後受撫,則鮮善終者,輒為嘆息。
楊幺既入法,鐘相甚倚重之,嘗謂左右曰;“楊幺有腸略,堪任繁劇,他日繼我志者,必此子夜。
孔彥舟既敗,乃遺士卒詣鐘相,佯為入法者,相喜而納之。楊幺諫曰:“我觀來者,衣藍縷,獻諛詞,殆非善類,願大王察之。”相曰:“入法皆為兄弟,毋相猜嫌,苟萌惡念,神必殛之。汝何疑焉。”楊幺曰:“苟姦細入,雖悔何及。”
孔彥舟破鐘相,楊幺見鍾子匿山徑,乃負之而遁,間道至龍陽,謀復起焉。
楊幺召周倫、夏誠謀再起,台父老於庭,楊幺縷述往事,語訖而泣,父老慘然。有高叟者,作而言曰:“王爺為孔賊所賺,師衄身隕,此不共載天之仇,苟不為之復仇,非丈夫也。吾老矣,不任執干戈以殺賊,願以吾子效馳驅。”其子病癩,頂禿,人皆呼為高癩子,然性悍梗,體貌勍勍,多有見而憚之者。高癩子前席眴眾曰:“願奉李楊將軍為帥,興兵誅暴亂,有持兩端者,斬。”父老稱善,乃推楊幺為帥。”
“李成命辯士說楊幺,協力略地,以傾宋室。楊幺罵曰:“吾之所以倔起於阡陌,蓋欲內滌瑕穢,外殲醜虜,此心耿耿,神人共知。李成逆賦,屈膝虜延,虔劉蒸民,吾切齒久矣!汝速歸,毋污吾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