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星橋
天津勸業場創始人
高星橋(1881-1949),祖籍江蘇南京,后定居天津蘆莊子。打鐵世家出身,做過零活,開過火車。二十七八歲時進入井陘礦務局任司磅員,后得到德國人漢納根重用,任經理、總經理,獲德國皇室貴族封號,1928年,高星橋創辦了天津最大的商場——天津勸業場。現天津市遼寧路162號為高星橋舊居。
高星橋( 1881 — 1948 )祖籍江蘇南京,后定居天津蘆莊子。打鐵世家出身,做過零活,開過火車。二十七八歲時進入井陘礦務局任司磅員,后得到德國人漢納根的重用,任經理、總經理,並得到德國皇室貴族的封號,還把全中國的鐵路事宜委託高星橋主持,這一“殊榮”,轟動中德朝野。在天津興建最大的商場——天津勸業場,高星橋的買辦生涯已達到了頂峰。1948 年逝世於上海。
他是土生土長的中國鐵匠,卻被封為人人仰羨的德國貴族;他是呼風喚雨的洋買辦,卻一生長袍馬褂;他興於鐵鋪,旺於煤礦,卻創辦了開百貨業先河的天津勸業場;他被一些人看作工於心計的商人,又被另一些人認為是有恩必報的君子,正是這種冰火雜糅的品質鑄造了他的傳奇。
他叫高星橋,中國近代史上不可複製的一個商界樣本。
高星橋生於鐵匠世家,高家素以開辦紅爐鐵鋪打制兵器為生,手藝超群,其標誌品牌“高記三挺刀”一直是清朝武狀元選拔指定用刀。高星橋7歲入天津東門裡濟生社私塾,但他對“之乎者也”無大興趣,15歲時考童生落第,遂辭別功名,重回鐵鋪學藝。
此時,高家掌柜者是老大高文祥,高星橋司職風箱。天資聰穎的他沒用幾年時間便練就一手憑煤看火絕活,對來自不同煤礦、不同種類煤的性能如數家珍。17歲時,其父、兄因曾為太平天國打造兵器而引殺身之禍。高星橋扛起一家之主重擔,走投無路的他轉以在河東新貨場偷煤為生,那是高星橋一生中最落魄的一段時光,直到經人介紹到河北省井陘煤礦當司磅員,才敲開了他的幸福之門。
進礦之後,高星橋不僅肯干,而且自學了日常德語。一天,井陘煤礦總辦漢納根巡視至此,高星橋的機靈和能夠大致明白的德語會話令漢納根眼前一亮,立刻將其調到賬房。
這位被高星橋終身尊為“貴人”的漢納根非等閑之輩,他不僅是德皇威廉二世的外甥,還以北洋水師顧問身份參加了甲午海戰,戰至軍艦沉沒,在海上漂游三晝夜回到北京向慈禧太后請罪。慈禧感其忠勇,非但不加問責反將井陘煤礦開採權交與他。
漢納根極其相信自己的眼力,對看重之人提拔起來不遺餘力。但阻力巨大,那些德國工程師和高管無論如何也不相信高星橋具備這個能力。情急之下,漢納根安排了一次面試。高星橋被請到德國人的公事房,先用德語做了自我介紹,接著大談各種煤炭的主要特點和打開銷路的要訣,聽得德國人頻頻點頭。為了驗證高星橋不是紙上談兵,德國人又把他帶到大沽口。高星橋用望遠鏡掃了一眼輪船上徐徐升起的各色煙霧,一一指出所用煤炭來自哪家煤礦。德國人將信將疑,乘上小汽船靠過去詢問,結果分毫不差。從小在鐵匠鋪拉風箱,被煤煙子熏大的高星橋徹底征服了德國人。
過了德國人這一關,漢納根又去遊說中國總辦。總辦是後來成為大總統的徐世昌的五弟。當聽說漢納根極力保薦的是一位沒有功名的中國人時,竟啞然失笑,但是不久,他見到了高星橋遞呈的公文,對其書法大加讚賞,這一關順利通過。
任命井陘煤礦銷售經理,按照規矩,至少要有十萬兩白銀擔保。這道門檻,高星橋無力跨越。一天,漢納根交給高星橋一封信,說:我要去北戴河休假,請把信送交到我岳母德老太太處,如有回信,馬上送給我。
“德老太太”即天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的夫人。其時,德璀琳已去世,德夫人見信后馬上寫了回信。高星橋不知回信內容,只是預感他懷揣的是他後半生的希望。他從天津趕到北戴河時,天已全黑,又下起傾盆大雨,但對未來的憧憬支撐著他連夜徒步趕到漢納根的居所。
第二天清晨,漢納根看完岳母回信后大呼:高先生,我向您道喜!德老太太在德華銀行為您擔保了十萬兩銀子。高星橋出任井陘煤礦銷售部總經理。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夜,漢納根等德國僑民紛紛表達愛國熱情。高星橋對漢納根愛屋及烏,也認購了幾十萬兩白銀的“公債”。出乎意料的是,這一舉動給他帶來了莫大的“榮譽”。1917年的一天,全體在華北地區的德國僑民聚集天津德國俱樂部,見證了德國駐津總領事將德皇威廉二世的一紙證書頒給高星橋的一幕:德皇賜予高家Von(馮)封號,高星橋一躍而為德國貴族。當時在華德僑,僅漢納根一人有此封號。
厚禮還在後面,德皇又委託漢納根送給高星橋一個金屬圓桶,裡面裝著全中國鐵路待修計劃藍圖,而這張藍圖,已然決定由高星橋付諸實施。
1918年,德國戰敗後撤僑回國。高星橋親自將漢納根送至上海登船,並接管了德華銀行、起士林餐廳等德僑在津產業。此後,他投資地產,成為中國近代著名的“地皮大王”。
1920年,漢納根重回中國。高星橋將其財產連同經營利潤如數交還。在德國人眼裡,高星橋成了道義和誠信的化身。
1923年,中國收回井陘煤礦,終結了高星橋的買辦生涯。1925年,漢納根因患食道癌去世。病重時,高星橋到醫院探望,漢納根拉著高的手說:“我的病已無醫好可能,我現在手中無錢,喪葬費無著,希望你幫我解決這最後一個困難,用一口水晶棺將我的遺體運回德國。”高星橋一口應允,馬上撥付10萬兩白銀存至德華銀行的漢納根夫人賬戶,了卻了這位幾十年亦師亦友德國故交的心愿。
勸業之父,百貨龍頭
作為中國百貨店中唯一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八十多年來,天津勸業場始終是一座豐碑。它的締造者高星橋,為這座天津的“城中之城”“市中之市”傾注了大半生心血。
20世紀20年代,天津商業重心逐漸南移,高星橋經過考察,選中法租界21號路的一片空地。當時,這片空地的兩邊已蓋起樓房,北面是1925年落成的興業銀行,南面是1926年落成的惠中飯店,東西兩面散落幾間低矮平房,中間是天祥叫賣行存貨場。
高星橋料定此處必有發展,於是派員到天津衛各條大街調查。調查員分站不同路口,每見走過一個路人,就在口袋裡放一粒黃豆。傍晚,調查員回來複命,將黃豆倒出來過數,發現此處人流量最大。高星橋一錘定音,斥資十萬四千兩白銀,從英國先農公司手中購得這塊面積五畝二分的地皮。
合同簽訂后,經法國工部局介紹,高星橋又以白銀一萬兩聘請“永和公司”法國工程師慕樂設計。勸業場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主體五層,轉角局部七層,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七層之上設有塔樓,由兩層六角形塔座、兩層圓形塔身和穹隆式塔頂組成,塔頂上裝有旗杆和兼具裝飾功能的避雷針。
按設計圖紙初步估算,建設資金至少需百萬大洋。以高星橋的財力難以承受。他決定成立股份公司以解資金之急。高星橋費盡周折,自佔六成股份,又說服慶親王載振出資三十萬大洋以三股比例成為二股東。載振提議商場命名“天津勸業場”,理由是“勸業”二字順應當時提倡的“實業救國”潮流,而其經營宗旨又以四字為頭各有深意:勸吾胞興,業精於勤,商務發達,場益增新。“天津勸業場”牌匾由寫過末代皇帝溥儀退位詔書的書法家華世奎書寫,每字潤筆100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