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元和街道的結果 展開

元和街道

蘇州市相城區元和街道

元和街道,隸屬於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地處蘇州城北核心區域,是相城區委、區政府所在地。2002年將原蘇州市相城區陸慕、蠡口二鎮合併,設立元和街道,全街道轄區面積44.36平方公里。

2010年人口160409人(2010年)。截至2015年4月全街道轄區面積44.36平方公里,下轄28個社區,常住人口17萬人,流動人口16.9萬人。2018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35.5億元,增長6.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68億元,增長37%。區劃代碼:320507001,代碼前6位:320507,長途區號:0512,郵政編碼:215000。

2019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3億元,增長12.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31億元,增長17.6%,規上工業產值43.5億元,增長4.5%。

建制沿革


元和,得名於唐元年和三年。據《蘇州府志》記載:“元和三年,蘇州刺史李素請於浙西觀察使韓皋開常熟塘。自州齊們北抵常熟,長九十里,因名元和塘,化訛名雲河。”元和塘貫陸慕、蠡口兩鎮。
公元2002年初,伴隨新世紀蘇州社會經濟的飛躍,經規劃批准,將原蘇州市相城區陸慕、蠡口二鎮合併,設立“元和鎮”。
蠡口鎮沿革
約公元前11世紀,有泰伯、仲雍至江南,建立勾吳國
公元前473年,范蠡越王勾踐滅吳,並選擇功成身退之路,相傳曾攜西施隱居蠡口中陶村養魚,由此得名“蠡口”。
公元前222年,蠡口屬吳縣
唐萬歲通天元年(696)析吳縣地,置長洲縣,蠡口屬長洲縣。
清代雍正年間(1723-1735)設鎮,隸於長洲縣依仁鄉。
民國元年(1912),吳縣、長洲、元和3縣合併為吳縣,蠡口隸於陸墓市,是時,境內置有蠡南、蠡北、胡巷3鎮。
民國17年(1928),吳縣分為19個自治區,蠡口隸於陸墓區(第六區),境內置蠡南、蠡北、胡巷、寺前4鎮。
民國23年(1934)6月,江蘇省民政廳核准吳縣劃為13個區共279個鄉鎮,蠡口改隸於黃埭區,境內置蠡南、蠡北、胡巷、施埂4鄉。
1947年,吳縣並編區、鄉鎮,蠡口歸蠡胡鄉,鄉政府設在胡巷,隸於黃埭區,直至1950年2月。
1950年3月,吳縣增建楓橋唯亭、光福、陸墓4個區,蠡口、胡巷從黃埭區中析出,改隸於陸墓區。
1953年5月,太湖行政區改建為震澤縣,吳縣部分鄉區的隸屬有所調整,是時境內置有蠡口、胡巷、新建、新涇等鄉,隸於陸墓區;漁耕(部分)、堰里(部分)、施秦等隸於黃埭區。
1957年3月,胡巷鄉全部及蠡口、堰里兩鄉的大部分並為蠡口鄉。
1958年8~10月,建立人民公社。蠡口鄉改稱為蠡口人民公社。
1993年,撤鄉建鎮。
陸慕鎮沿革
上古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和虞舜)時期,顓頊高陽氏置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陸墓地域屬揚州
夏商(約公元前21世紀~前11世紀)時,陸墓所在的“吳”地仍屬揚州。
周朝(前11世紀~前771)時,陸墓先後成為吳、越、楚三國的領地。
秦贏政二卜六年(前221),設郡縣制,在吳國古都設吳縣,陸墓為吳縣轄地。
相傳到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因宰相陸贄墓葬塔蓮橋北堍,才有“陸墓”之稱。
唐朝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析吳縣地,置長洲縣,陸墓始屬長洲縣管轄。陸墓為縣屬區、鄉政府駐地。
唐元和三年(808),蘇州刺史李素開浚齊門至常熟的河道,陸塘遂稱元和塘(俗稱市河)。
清雍正二年(1724),析長洲縣地置元和縣,潨涇屬元和縣,為縣屬區、鄉政府駐地。
清宣統三年十月初四(1911年11月24日),裁蘇州府及長洲、元和、吳縣三縣,設蘇州府,陸墓、潨涇屬蘇州。
民國元年(1912)1月,長洲縣和元和縣等併入吳縣,陸墓和潨涇又屬吳縣管轄。
1954年8月至1956年3月,劃出虎北鄉、白洋鄉、齊北鄉和新齊鄉,划入新涇鄉和婁北鄉。
1956年3月,撤銷陸墓區,改為陸墓鄉,屬黃埭區管轄。
1957年9月,建立陸墓鄉人民委員會,所轄陸墓、潨涇、徐庄、婁北、善濟和新涇6個小鄉。
1958年9月,成立陸墓人民公社。
1968年3月,建立陸墓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1年12月,陸墓公社革命委員會撤銷,建立陸墓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3年7月,政社分設,改為陸墓鄉人民政府。
1985年9月,置為陸墓鎮,實行鎮管村體制,“大隊”更名為“村民委員會”。
1993年,國務院總理李鵬視察蘇州,途經陸墓時,李鵬總理和夫人朱琳建議吳縣市領導為之更名。經吳縣市政府研究決定,報江蘇省民政廳批准,定名為“陸慕”。

行政區劃


沿革

2003年,江蘇省政府(蘇政復[2003]80號)批複同意撤銷元和鎮、黃橋鎮,以原黃橋鎮所轄區域,原元和鎮相城大道以西的蠡口、芙蓉、蠡苑、中街、南街、北街、下塘、婁花8個居委會和朱巷、御窖、玉成、姚祥、秦埂、唐家、莫陽、凌浜8個村委會以及朱涇、古巷2個村相城大道以西區域設立元和街道,管理9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將原元和鎮相城大道以東的胡巷、眾涇、婁北、徐庄、採蓮、登雲、常樓、林巷8個村委會及朱涇、古巷2個村的相城大道以東區域劃歸太平街道。2010年設立黃橋街道
原【陸慕鎮】因唐代宰相陸贄的墓地在此鎮,故名陸慕墓。唐代后元和塘兩岸民居增多,逐漸形成街市。明清時是長洲縣屬鎮,民國時期是吳縣第六區區公所駐地,建國初為陸慕區政府駐地。1956年設陸墓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85年撤鄉設鎮。1993年更名陸慕鎮。1996年,面積31.7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轄婁北、虎嘯、曹庄、里池、井亭、涇、里塘、毛涇、徐庄、夏圩、日益、古巷、凌浜、玉成、韓村、張花、文陵、御窯、花南、南窯、韓家、孫埂、陸漁23個行政村和婁花、中街、南街、北街、下塘5個居委會。
原【蠡口鎮】1957年設蠡口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3年改鎮。1996年,面積33.7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轄姚祥、朱庄、蠡西、蠡口、唐家、朱巷、採蓮、靈前、登雲、黃泥浜、常樓、雪南、太平、西公田、朱涇、大灣、歇墩、施埂、莫陽、天鵝、秦埂、蠡東、胡巷、蠡漁村24個行政村和蠡口、蠡范、芙蓉3個居委會。
元和,得名於唐元年和三年。據《蘇州府志》記載:“元和三年,蘇州刺史李素請於浙西觀察使韓皋開常熟塘。自州齊們北抵常熟,長九十里,因名元和塘,化訛名雲河。”元和塘貫陸慕、蠡口兩鎮。
公元2002年初,伴隨新世紀蘇州社會經濟的飛躍,經規劃批准,將原蘇州市相城區陸慕、蠡口二鎮合併,設立“元和鎮”。“元和”,兼有萬物復始,政通人和之意。
元和街道[蘇州市相城區元和街道]
元和街道[蘇州市相城區元和街道]
元和,自古富甲一方,是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元和人繁衍生息的元和塘西通太湖,東連陽澄湖,物產豐富。景色迷人。每到落葉飄零季節,慕名前來品嘗陽澄湖清水大閘蟹的中外遊客絡繹不絕,成為江南元和地的一道獨特風景。元和地處長江三角洲掌心,交通和區域輻射日趨明顯。京滬鐵路、312國道、滬寧高速公路橫貫東西、蘇嘉杭高速公路、京杭大運河、205省道、蘇虞張一級公路、蘇州繞城高速公路縱貫南北,蘇州古城主幹道人民路、臨頓路、廣濟路向北延伸貫穿元和。
規劃新建的京滬高速鐵路蘇州站就設在元和,規劃設計中的“滬寧杭城際列車”軌道交通工程、城市地鐵2號線、4號線也於元和通過,將進一步增強元和的交通優勢。預計2012年建成的地鐵2號線北接京滬高速鐵路蘇州站,率先打造相城區與蘇州古城的綠色通道。街道正努力按照“水城、花城、商城、最佳生態休閑人居城”的建設目標,高標準、高品位規劃建設中心城區。

詳情

截至2015年4月全街道轄區面積44.36平方公里,下轄28個社區。
婁北社區眾涇社區湖沁社區凌浜社區御窯社區玉成社區姚祥社區
唐家社區朱巷社區莫陽社區建元社區古巷社區華元社區日益社區
御苑家園社區晨曦馨苑社區康橋花園社區綠色時光社區慶元家園社區華辰嘉園社區元和之春社區
峰匯園社區水韻花都社區富元一社區香城花園社區依雲水岸社區安元佳苑社區水漾花城社區

地理環境


氣候
屬於熱帶季風海洋氣候,春秋短,冬夏長,四季分明。全年氣候溫和濕潤,無霜期長達230天左右。平均相對濕度:76%,年平均降水量:1076.2mm,年平均氣壓:1016hpa,年平均風速:2.5m/s,風向:常年最多風向為東南風

交通


元和人文歷史厚重、區位優勢明顯,御窯金磚、元和緙絲等非物質文化技藝馳名中外,滬寧高速、蘇嘉杭高速貫穿境內,京滬高鐵、滬寧城際、輕軌2號線、4號線穿城而過,中國蠡口傢具城、相城國際汽車城、中國婚紗城等專業市場發展迅猛,中心城區樓宇經濟、總部經濟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
元和地處長江三角中心地帶,交通和區域輻射日趨明顯。京滬鐵路、312國道、滬寧高速公路橫貫東西、蘇嘉杭高速公路、京杭大運河、205省道、蘇虞張一級公路、蘇州繞城高速公路縱貫南北,蘇州古城主幹道人民路、臨頓路、廣濟路向北延伸貫穿元和。
規劃新建的京滬高速鐵路蘇州站就設在元和,規劃設計中的“滬寧杭城際列車”軌道交通工程、城市輕軌2號線、4號線也於元和通過,將進一步增強元和的交通優勢。預計2012年建成的輕軌2號線北接京滬高速鐵路蘇州站,率先打造相城區與蘇州古城的綠色通道。

經濟概述


2014年全街道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6.36億元,完成公共財政收入1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80億元,新增註冊外資和到賬外資分別為1.68億美元和1.49億美元,完成拆遷55萬平方米。
元和街道[蘇州市相城區元和街道]
元和街道[蘇州市相城區元和街道]
江蘇蠡口國際傢具城和中翔家電等大型專業市場已成為相城區發展第三產業優勢最強、潛力最大的中心福地。歐風新天地採用全歐式群體模式建築,該工程是城區重點三產項目,是發展酒店、娛樂、服務行業的最佳場所。江蘇蠡口國際傢具城是經江蘇省工商局核准的省級傢具專業市場。市場總投資20多億元人民幣,是華東地區最大、全國第二的傢具專業市場。市場依託優越的投資環境、優惠的政策、優良的服務吸引著眾多的投資者和傢具客商,市場雲集了國際、國內近千家著名傢具企業。來自美國、義大利等國家和地區,及上海、廣東等十幾個省、市的3000多家客商,在此投資、置業、發展。現有1600多家傢具生產廠家,3000多家傢具銷售商。
江蘇蠡口國際傢具城佔地近1000畝,營業、倉儲面積120多萬平方米,由38棟傢具大廳組成。2010年全街道國民生產總值突破100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9.2%;服務業增加值56.53億元,比上年增長23.9%,佔GDP的56.4%;地方一般預算收入8.86億元,比上年增長20%。總量列全市鄉鎮街道第9位。全街道13個涉農社區集體可支配收入8000多萬元,平均超過600萬元,7個社區超過了700萬元。與此同時,還為6000多個失地農民提供了再就業崗位,為200多人提供了創業致富平台。

歷史文化


2500年的文明史,讓這裡人文薈萃,文化底蘊豐厚,留下了不少范蠡、孫武、蘇秦、顧愷之、陸贄、文徵明等歷史文化名人的遺跡和傳說故事。這裡還是最早的中國緙絲工藝誕生地。

名人


文徵明
元和街道[蘇州市相城區元和街道]
元和街道[蘇州市相城區元和街道]
元和街道[蘇州市相城區元和街道]
元和街道[蘇州市相城區元和街道]
文徵明(1470─1559),蘇州人,初名璧,字徵明,又字徵仲。號衡山居士,學者稱衡山先生。明朝著名書畫家。他先後學文法於吳寬,學書法於李應禎,學畫法於沈周。同徐貞卿、祝枝山和唐伯虎齊名,號稱“吳中四才子”。他的詩、文、書、畫人稱“四絕”,其代表作《甫田集》里就收錄了七百多首詩。他一生作文有《王氏拙政園記》和《虎丘雲岩寺重修募緣疏》等二百七十餘篇。
申敏三
申敏三,元朝處士,申時行九世祖。申周,時行曾祖父。用懋,字敬中,號元渚,時行長子,舉進士,累官兵部尚書,享年八十三歲。用嘉,時行仲子。舉人,官至廣西參政。馬如飛生於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卒於光緒五年(1879),享年62歲。本名時霏,字吉卿,一署滄浪釣徒,長洲縣人。
陸贄
陸贄(754—805年),字敬輿,蘇州府嘉興人,唐朝賢相,卓越的政治家。元和陸慕本名陸墓,因集鎮下塘有陸贄墓(衣冠冢)而得名。
陸贄為秘書監齊望之侄曾孫,吏部郎中灞之子。陸贄年青時,特立不群,頗勤儒學。大曆六年(771)18歲進士及第,授華州鄭縣尉。又以書判拔萃,選授渭南縣主簿,后升監察御史。太子李適(Kuò)素知陸贄名望,當了皇帝以後召他為翰林學士,不久又遷任祠部員外郎。從此,與德宗皇帝朝夕相處,歌詩戲狎,陪游出入,非常得寵。故政或有缺,巨細必陳.《舊唐書》將他比作漢朝的賈誼,稱陸贄具有“高邁之行,剛正之節,經國成務之要,激切仗義之心。”陸贄的奏議為後人所推崇,所著《陸宣公翰苑集》,“可為後世法”。(《新唐書》)宋代的蘇軾(號東坡)終身效法於陸贄,清代的曾國藩也取法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