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的結果 展開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

北朝的文學理論批評第三節 初盛唐的文學理論批評第一節 金元的文學理論批評第一節

內容介紹


本書是一部從先秦直到鴉片戰爭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的通史。先秦是中國古代文學思想的萌芽產生期,其中儒、道兩家思想體系中所包含的文學和美學思想,幾乎主宰了整個中國古代文學思想的發展。漢魏六朝是中國古代文學思想的發展成熟期。唐宋金元則是中國古代文學思想發展的深入擴展期,中國古代文學思想最終在明清時期達到了繁榮鼎盛。本書由先秦開篇,對中國歷史上重大文學發展時期的文學思想做了詳盡的剖析和評價。由於近代文論涉及東西方碰撞的問題,故未談到,而準備將來單獨出專著。

作品目錄


前言
第一編 先秦時期
第一章 先秦的文學觀念和文學理論批評的萌芽
第一節 先秦的文學觀念
第二節 文學理論批評的萌芽
第三節 詩、樂、舞三位一體與“詩言志”的提出
第二章 孔子儒家的文學觀
第一節 孔子以“詩教”為核心的文學觀及其對《詩經》的批評
第二節 孟子“與民同樂”的文學觀及其文學批評方法論
第三節 荀子對儒家文學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第三章 莊子和道家的文學觀
第一節 老子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論
第二節 莊子崇尚自然、反對人為的文藝美學思想
第三節 莊子“虛靜”、“物化”的藝術創作論
第四節 莊子“得意忘言”論及其對文學理論批評的影響
第五節 莊子文藝思想的浪漫主義和象徵主義特徵
第四章 先秦百家爭鳴中的其他重要文學思想流派
第一節 墨家的功利主義文學觀
第二節 商鞅、韓非法家文學觀
第三節 《易傳》文學觀的特色
第四節 《楚辭》的“發憤抒情”說
第二編漢魏六朝時期
第五章 兩漢經學時代的文學理論批評
第一節 西漢前期的道家文學觀與司馬遷的“發憤著書”說
第二節 封建正統文藝觀的確立――從《禮記?樂記》到《毛詩大序》
第三節 儒家“定於一尊”與揚雄班固的文學理論批評
第四節 王充真、善、美相統一的文學觀
第五節 王逸對《楚辭》的評論與東漢後期文學理論批評的發展
第六章 魏晉玄學與文學理論批評的新發展
第一節 玄學的興起與文學觀念的變遷
第二節 曹丕《典論論文》的時代意義
第三節 嵇康的《聲無哀樂論》及其在六朝文論發展中的意義
第四節 陸機《文賦》論文學的構思與創作
第五節 葛洪倡導繁富奧博的文學觀與美學觀
第七章 玄佛合流與南朝文學理論批評的繁榮
第一節 佛教的流行及其對文學理論批評的影響
第二節 沈約與聲律論的歷史地位
第三節 對文學特徵的探討與文筆之爭
第四節“芙蓉出水”與“錯采鏤金”
第八章 劉勰及其不朽巨著《文心雕龍》
第一節 劉勰的生平思想與《文心雕龍》的寫作
第二節 《文心雕龍》的文學思想體系
第三節 《文心雕龍》在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上的地位與作用
第九章 鍾嶸的詩論專著《詩品》
第一節 鍾嶸的生平思想及《詩品》的寫作
第二節 鍾嶸以“直尋”為核心的文學思想
第三節 鍾嶸對歷代五言詩人的評價
第十章 顏之推與北朝的文學理論批評
第一節 尚質與尚文兩種對立的不同思潮
第二節 北朝的文學理論批評
第三節 顏之推調合南北的文學思想
第三編 唐宋金元時期
第十一章 初盛唐的文學理論批評
第一節 反齊梁文風中的兩種不同傾向
第二節 劉知幾《史通》對文學理論批評發展的影響
第三節 陳子昂的興寄論與風骨論
第四節 李白崇尚自然清新的詩歌理論
第五節 殷?的興象論和王昌齡的詩境論
第六節 杜甫的《戲為六絕句》及其論詩歌創作之“神”
第十二章 皎然白居易中唐詩歌理論的發展
第一節 皎然《詩式》與中唐對詩歌意境特徵的探討
第二節 白居易的詩歌理論
第三節 元稹的詩論與“元和體”的文學思想
第十三章 唐代古文理論與韓愈、柳宗元的文學思想
第一節 唐代古文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韓愈的文學思想
第三節 柳宗元的文學思想
第十四章 司空國與晚唐五代的文學理論批評
第一節 晚唐五代文學理論批評的幾個主要流派
第二節 司空圖論詩歌的“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第三節 晚唐五代的詩格和詩句圖
第三編 唐宋金元時期(續)
第十五章 蘇軾和北宋前期的文學理論批評
第一節 北宋初期的時文與古文之爭
第二節 歐陽修的“窮而後工”論和梅堯臣的“平澹”論
第三節 蘇軾的文學思想和創作理論
第四節 道學家的主理抑情文學觀及其影響
第十六章 黃庭堅和北宋後期的文學理論批評
第一節 黃庭堅的文學思想和創作理論
第二節 江西詩派的形成與北宋詩話的發展
第三節 北宋的詞論和李清照的《論詞》
第十七章 南宋文學理論批評的新發展
第一節 呂本中的“活法”論和朱熹的文道一貫論
第二節 陸遊論“功夫在詩外”和楊萬里的“去詞”“去意”論
第三節 南宋詩話的繁榮和張戒的《歲寒堂詩話》
第四節 南宋的詞論
第十八章 嚴羽《滄浪詩話》和詩禪說的發展
第一節 嚴羽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節 論“別才”“別趣”
第三節 論“妙悟”
第四節 論“以盛唐為法”
第十九章 金元的文學理論批評
第一節 王若虛的“自得”論和“形神”論
第二節 元好問的《論詩絕句》
第三節 方回《瀛奎律髓》的“格高”論和情景合一論
第四節 張炎論詞的“清空”和“意趣”
第五節 小說、戲曲理論批評的萌芽
第四編 明清時期
第二十章 明代復古主義文學思潮的產生與發展
第一節 明初的文學思想和高棵的《唐詩品彙
第二節 前後七子的文學思想和創作理論
第三節 復古高潮中的別派支流
第二十一章 陽明心學和明代中後期的文藝新思潮
第一節 王陽明心學和明代文藝新思潮的興起
第二節 李贄的“童心說”
第三節 焦?和湯顯祖的“情真”說
第四節 公安三袁的“性靈”說
第五節 明代中後期的“神韻”說
第二十二章 明代小說理論批評的發展
第一節 小說評點的盛行及其文學批評特徵
第二節 李贄《忠義水滸傳序》及其《水滸》評本的真偽問題
第三節 明代小說批評發展中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
第二十三章 明代的戲曲理論批評
第一節 明代戲曲理論批評的繁榮發展
第二節 重音律的吳江派和重意趣的臨川派之爭
第三節 呂天成的《曲品》和王驥德的《曲律》
第二十四章 王夫之和葉燮的詩歌理論
第一節 明末清初詩歌理論批評發展的特點
第二節 王夫之的“興觀群怨”論和“情景融和”論
第三節 葉燮《原詩》的理、事、情論和才、膽、識、力論
第二十五章 金聖嘆和清代的小說理論批評
第一節 金聖嘆及其對《水滸傳》的批評
第二節 金聖嘆評點《水滸》在藝術上的貢獻
第三節 毛宗崗、張道深和脂硯齋的小說理論批評
第四節 清代對《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的批評
第二十六章 李漁和清代的戲曲理論批評
第一節 李漁《閑情偶記》中的戲曲文學理論
第二節 清代的其他戲曲理論批評
第二十七章 清代前中期的詩詞理論
第一節 王士禎神韻說
第二節 沈德潛的格調說
第三節 袁枚的性靈說
第四節 翁方綱的肌理說
第五節 清代的詞論
第二十八 章桐城派的文論和章學誠、阮元的文學觀
第一節 方苞的“清正古雅”的“義法論”
第二節 劉大?論古文的神氣、音節、文字
第三節 姚鼐論義理、考據、詞章的統一和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
第四節 章學誠和阮元的文學觀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