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椒
辣椒的一種
小米椒,葉互生,滅托葉。花兩性,輻射對稱,花冠合瓣,屬茄科植物,原產南美洲,現我國廣大地區均有栽培。
小米椒
小米椒
選擇優質、早熟、抗病、豐產的品種
1.營養土配製。完全使用工廠化生產的育苗營養基質,裝入規格為50孔的育苗盤內,然後用水澆透,等待催芽后育苗。
2.用種量。每667m2栽培需用種子25g。
3.種子處理
(1)浸種。先將小米椒種子放入盆內,加入55~60℃熱水,攪拌10~15min,後用25~30℃的溫水浸泡4~6h,漂去秕子,搓洗種皮上的黏液,向種子里摻加相當於種子質量3~4倍已用熱水燙洗過的細沙。
(2)催芽。催芽開始時溫度宜低,控制在20~23℃,24h后提高到25~32℃,待種子露白后降到20~25℃蹲苗。催芽的前2天要寧干勿濕,從第3天起,每天用溫水沖洗1遍,隔4~5h翻動1次。5~6d后,有85%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催芽過程中應保持種子表面濕潤無明水。
4.播種
(1)播期。在溫室內進行,播種期一般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中旬播種。
(2)播種方法。播種前澆足底水,待水滲下后,將催過芽的種子播入營養缽或穴盤,覆蓋1cm厚營養土,播后覆蓋地膜,出苗后及時揭除。
5.苗期管理。出苗前,保持白天溫度28~32℃,夜間溫度18~20℃。出苗后,保持白天溫度25~28℃,夜間溫度12~15℃。齊苗后間苗1~2次,小苗期要讓苗通風見光。苗期管理主要是控制苗徒長,避免床土過濕。營養土不發白不澆水,要澆就澆透,一般在晴天午後澆水,根據苗的長勢可結合澆水施尿素或複合肥。
栽培地以3年內未種過茄科作物的地塊為好,宜施大量優質腐熟的有機肥,每667平方米用雞糞4 000kg;定植前7~10d,按畦寬21.2m,施足底肥,每667平方米施16-9-20的複合肥(含8個腐殖酸)40kg。定植前要整細整好,深溝高畦成龜背形,然後在畦面上噴灑33%除草通,每667平方米用藥50~75mL對水40~50kg。
溫棚在定植前進行消毒,塑料薄膜蓋好后,使棚內持續保持50℃高溫,悶棚2~3d,達到高溫、殺菌、消毒的目的。
1.定植時間。3月上旬。
2.定植密度與方法。定植應選3d以上的晴天,並應爭取在冷尾暖頭抓住好天氣及時搶種。定植時力求做到帶土、帶肥、帶葯,並覆蓋地膜。每畦種2行,株行距30cm×120cm,每667m2定植4 000株。定植時應淺栽,以植株根莖部與畦面相平或稍高一些為宜。定植后可澆搭根水,然後覆蓋小拱棚。
1.溫度。定植后5~7d應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不通風,日溫應在25~30℃,夜溫15~20℃。緩苗後日溫為20~25℃,夜溫以不低於15℃。白天氣溫高於25℃時應進行揭膜通風,以防徒長,並能起到加強光照的作用。晴天一般在上午9—10時開始揭膜通風,下午3—4時閉棚,陰天也應適當通風。隨著溫度的提高,通風時間應適當延長,當夜間氣溫達到15℃時可晝夜通風。
3.水肥。採用膜下暗灌,適當蹲苗。10月下旬,至門茄“瞪眼”時開始澆水追肥,每667m2追施有機菌肥25kg;12月下旬水沖沼液2 000kg/667m2,2月下旬水沖沼液2 000kg/667m2,3月中旬水沖沼液2 000kg/667m2。
4.植株調整。摘除門茄以下的側枝。對茄坐住后,及時整枝吊蔓,摘除下部老葉、病葉及上部多餘側枝。
1.早疫病。定植緩苗後用50%烯醯嗎啉可濕性粉劑,每667m2用量30g,噴霧防治早疫病。
2.炭疽病。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噴1:1:200倍波爾多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炭疽鎂300~400倍液,或65%代森鋅4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400倍液,或50%多菌靈400倍液。上述藥劑交替使用,每隔7~10d噴1次,連續2~3次。
採收的基本標準是果皮淺綠並初具光澤,果實不再膨大。採收要根據商品需求及時進行,一般在定植后30天左右始收,採收盛期3~5d可採收1次。一般頭檔果要早采,以促進后批幼果的生長。
在江西贛州、福建龍岩等地為小米椒的主要產地,最為著名的是江西贛州石城縣,該地利用當地烤煙用的烤煙房對小米椒進行烘乾,具有數量大、速度快,成本低等優點,質量上乘,為各出口商之理想農產品,也是生產泡椒的最佳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