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黨制

一黨制

一黨制指一個國家的政權由一個政黨所把握,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只存在唯一的執政黨。一黨專政的術語比一黨執政外延要小,通常通過法律的形式對一黨執政加以確立,也可能通過現實力量如軍政府達成,不允許有反對黨,或者法律上只有參政議政但不能執政的合法政黨。在一些一黨佔主要地位的國家,反對黨是允許的,但是通常沒有機會獲得實權。佔主要地位的政黨則容易有機會通過贊助、在投票中舞弊或利用行政、司法手段以保持政權。一黨制和多黨制各有利弊,並無好壞之分,只有適合與否。

在中國大陸,一般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黨制度並非一黨制,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定義


one-party system
法律上只承認一個執政黨合法存在的制度。

歷史


但從發展的歷史社會條件來說,不能把各國的一黨制混為一談。一黨制的形成原因、階級背景和歷史作用各不相同。前蘇聯由共產黨領導革命取得勝利,成為執政黨,在它領導下,與非黨人士結成聯盟,實行無產階級專政。但有的社會主義國家,如前波蘭匈牙利雖然只有一個執政黨,但法律允許其他政黨合法存在,並有參政、議政的權利。非洲和拉丁美洲有的國家由一個政黨領導取得勝利,成為執政黨,因國內並沒有其他政黨,或已有別的政黨,但為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統一出發而採用一黨制。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西斯國家普遍實行法西斯獨裁的一黨制。法西斯黨壟斷國家政權,不允許其他政黨合法存在和進行政治活動。1926年以墨索里尼為首的法西斯政府取締了除國家法西斯黨以外的一切政黨和工會組織。1928年又頒布法令,實際上取消了議會制度,法西斯黨的大法西斯委員會被宣布為黨和國家的最高機關,正式確立起法西斯獨裁的一黨制。之後,a.希特勒在德意志第三帝國也建立了納粹黨的一黨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大政翼贊會軍國主義政權和西班牙長槍黨的佛朗哥政權實行的都是法西斯專政的一黨制。戰後,法西斯主義國家被摧毀,法西斯一黨制隨之消亡。在獨裁一黨執政的國家,只有一個合法的執政黨,亦不允許其他參政黨或具競爭性的政黨存在,如白俄羅斯和哈薩克和蘇丹。

分類


簡介
一黨制是指國家政權長期由一個政黨獨佔的政黨體制。分為“絕對一黨制”,即只有一個政黨,不允許其他政黨合法存在;“相對一黨制”,即除了執政黨外還有其他政黨,但不得與執政黨分享和爭奪政權。
法西斯、納粹一黨制
以二戰前和二戰中的德國、義大利為典型。他們完全拋棄了資產階級民主的形式,公然實行恐怖和暴力統治。其基本特點:一是從法律上取締並禁止其他政黨的活動,確認法西斯或納粹一黨的壟斷地位;二是廢除憲法,取消國會,實行黨國合一,以黨治國,以黨代政,實行政黨、國家與軍隊的高度一體化;三是拋棄資產階級的一切民主形式,對內實行欺騙和公開的警察恐怖統治,對外推行強權政治、領土擴張和軍事侵略。實行法西斯一黨制的國家主要有墨索里尼統治下的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和弗朗哥統治下的西班牙。1922年10月墨索里尼發動“向羅馬進軍”,建立了法西斯政權,1926年墨索里尼取締了除法西斯政黨以外的一切政黨,同時又廢除了國會,1928年12月墨索里尼公布法律,使法西斯黨的全國大會成為了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正式實行黨國一體的法西斯統治。同樣,希特勒上台後,也下令解散了除納粹黨(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以外的其他政黨,1934年12月又公布法律,宣布納粹黨與國家正式合併。希特勒、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一黨專政時期,德國和義大利的憲法被廢除,議會被取消,公民的一切民主權利被剝奪,全國處於警察的血腥統治之下。
德國、義大利法西斯具有很強的欺騙性,為了達到目的,他們不擇手段。希特勒的國民教育和宣傳部長戈貝爾就是“天才的謊言家”。希特勒打著社會主義的招牌,以消滅失業、增加工資、禁止高利貸和土地投機、取消地租使農民、手工業者免於破產等漂亮口號,煽動大國沙文主義、民族主義情緒和戰爭狂熱。同時採取了許多專制手段:一是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禁書運動:從柏林開始,把不符合納粹思想的著作(包括世界名著)付之一炬;二是制定法西斯文化專製法律條文,對全國報刊、廣播和電視進行嚴格控制到消滅一切與納粹對立的宣傳媒介;三是對宣傳輿論機構進行大清洗,把所謂政治上和總種族上”不清白”或者不願為納粹效勞的編輯和記者予以清除,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對希特勒的狂熱個人崇拜和瘋狂的民族主義情緒。但是,儘管法西斯政黨貌似強大,但由於其倒行逆施違背了民主政治的歷史潮流,導致其最終走向失敗。
民族主義的一黨制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大批新獨立的國家中出現了很多民族主義的一黨政治,尤其在非洲比較突出。在非洲已經獨立的50多個國家中,大多數都先後實行了一黨制。即使在經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多黨制民主浪潮的衝擊以後,仍有相當多的國家頂住了西方的壓力,堅持一黨制。
民族主義國家的一黨政治不同於法西斯的一黨政治,其主要特點是:不排斥資產階級民主制度,不同程度地承認公民的政治民主權利,實行議會制和選舉制。民族主義國家一黨制的形成,大體上分三種情況:一是有的國家由一個民族主義政黨單獨領導的獨立解放運動,獨立后當然是該黨執政,如莫三比克;二是有的國家獨立后把幾個政黨合併為一,如辛巴威;三是有的國家解散所有政黨並組建新黨,如剛果(扎伊爾)。戰後新興的國家實行一黨制,主要是基於維護集中統一領導,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考慮。在實踐中,民族主義的一黨制不乏成功的典型,如辛巴威等。但也有失敗的教訓,如索馬利亞等。所以,在發展中的民族主義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政黨體制,還是要取決於有關國家的國情,特別是民族構成及其相互關係狀況等因素,只能由各國自己來決定。

國家


一黨制國家
國家執政黨執政時間備註
越南越南共產黨1945年8月30日-最初執政的國號為越南民主共和國,越南戰爭停戰時(1975年4月30日)才改國號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並統一越南
寮國寮國人民革命黨1975年12月2日 -
古巴古巴共產黨1959年1月1日-
厄利垂亞人民民主正義前線(獨立戰線)1993年5月24日-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波利薩里奧陣線1976年2月27日-
過去一黨制的國家
國家執政黨執政時間備註
納粹德國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1933年1月30日-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帝國戰敗投降隨後遭盟軍分區佔領,佔領當局宣布為非法組織,受到取締。
義大利王國國家法西斯黨1922年10月28日-1943年9月8日1943年7月25日墨索里尼宣布將政權歸還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隨即遭軟禁,1943年9月8日皇室與盟軍達成停火協議並投靠同盟國,德國特種部隊救出了墨索里尼,並扶植他為義大利社會共和國的領袖。墨索里尼連同其政府成員1945年4月28日在米蘭遭游擊隊逮捕處死。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國家法西斯黨受到取締。
大日本帝國大政翼贊會1940年(昭和15年)10月12日-1945年(昭和20年)6月13日日本的法西斯主義者和軍國主義者以實踐“翼贊大政的臣道”為名,推進新體制運動,解散原有政黨,成立大政翼贊會控制國會執政。
西班牙國長槍黨1939年1月26日-1978年12月30日1975年10月30日佛郎哥將軍政大權交由指定接班人胡安·卡洛斯監督管理,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病逝,西班牙國會公告胡安·卡洛斯王子成為西班牙國王,是為胡安·卡洛斯一世,同年11月27日胡安·卡洛斯正式登基,並解除36年的黨禁,1978年12月30日西班牙國會制定新憲法,國家體制轉為君主立憲制,法西斯政權正式垮台,而胡安·卡洛斯一世任職西班牙王國國王至2014年6月18日,胡安·卡洛斯一世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簽署法令,正式宣告退位。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共產黨1917年12月30日-1991年12月26日1991年8月21日因政變被俄羅斯聯邦政府禁止活動。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第二天,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最後一項決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從此,蘇聯正式解體。1993年後重新改組並建立俄羅斯聯邦共產黨
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阿爾巴尼亞勞動黨1944年-1991年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統一社會黨1949年-1989年
蒙古人民共和國蒙古人民革命黨1924年(中華民國13年)-1992年2月12日蒙古人民共和國改為蒙古國后,開放黨禁后,蒙古人民革命黨於1996年首次淪為在野黨,但於2000年至2004年再度成為執政黨。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保加利亞共產黨1946年-1990年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羅馬尼亞共產黨1947年-1989年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1945年-1991年
伊拉克阿拉伯復興社會黨1963年;1968年-2003年1963年在伊拉克短暫執政,1968年再次執政至2003年止,因2003年遭美英為首的聯軍入侵伊拉克,並被佔領當局宣布為非法組織,受到取締。
巴拉圭紅黨 (巴拉圭)1947年-1962年
滿洲國滿洲國協和會1935年(昭和10年;中華民國24年)-1945年(昭和20年;中華民國34年)8月17日
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阿拉伯復興社會黨1963年4月7日-2011年8月4日2011年8月4日,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簽發法令,允許敘利亞實行多黨派政治制度。
葉門共和國全國人民大會黨1990年-2012年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
匈牙利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
衣索比亞衣索比亞勞動黨
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烏斯塔沙
葡萄牙國家聯合黨
坦尚尼亞坦尚尼亞革命黨
泰王國泰國人民黨1932年6月24日-1945年8月31日人民黨並非嚴格現代意義的政黨,沒有嚴密的組織體系和統一的施政綱領,內部分化成自由文官派和民黨軍官集團。總體上民黨遵從“國會權威”和“有限制民主”原則。
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1928年4月12日-1949年10月1日
一黨專政制國家
國家執政黨執政時間備註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勞動黨1948年9月9日-朝鮮也有民主黨派,分別是:朝鮮社會民主黨天道教青友黨
過去一黨專政制的國家
國家執政黨執政時間備註
波蘭人民共和國波蘭統一工人黨1952年7月22日-1989年7月19日附庸(衛星)黨派:統一

評價


優點

一黨制的優點在於,作為執政主體的政黨長期處於執政地位,受到其他政黨的影響和干擾較小,能夠執行長期政策,並使政策進行延續(譬如“五年計劃”)。另外還能減少內部的權力鬥爭,能有效保證國家決策的效率,國家與社會的穩定。

缺點

由於長期處於執政地位,其他政黨無法有效干預錯誤方針的制定。同時,任何政黨作為團體組織,有團體組織的特性,具有飾非文過、伐功矜能的個體特性。基於執政地位的控制力,一黨制的執政黨受到監督能力較弱。提高監督能力、降低腐敗和官本位思想是一黨制的長期工作內容。
一黨制的歷史由來:
世界範圍的一黨制也不是突然毫無理由的出現的,一黨制度要抗衡的是分裂主義,而分裂主義則是由17世紀以來新大陸的開拓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擴張手段,歐洲新移民為了擴張領地,對土著印地安人,印度人,非洲人,印加人,以及清朝人分別有步驟的實施了分裂主義的文化入侵,以利誘,或武器支持,或資金支持的方式,以家族和氏族的前途為誘餌,鼓動土著居民武裝衝突,最顯著的例子就是美國開拓者對印地安人的剿滅,以及西班牙對印加帝國的佔領,分裂主義的種子一旦生根,就像化學反應一樣殺滅所有的土著,在中國,軍閥混戰各地割據時期就是殖民者企圖擴張領土前期手段,和分裂主義明顯的實例,面對這種先進文明企圖絞殺落後文明的侵略手段,各落後地區一般採取 一黨制的政治體制來某求自保,一戰後的德國,一戰中的俄國也是如此。

我國情況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中國實行的不是一黨制,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詳情請參考: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項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這一制度的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親密戰友。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其執政的實質是代表工人階級及廣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具有法律規定的參政權。其參政的基本點是: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
第二,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第三,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第四,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以憲法和法律為根本活動準則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將共產黨員與非共產黨員、馬克思主義者與非馬克思主義者、漢族群眾與少數民族群眾、無神論者和宗教信仰者、國內同胞和海外僑胞都團結起來。
中國除了共產黨外,還有民革、民盟、民建、民進、農工黨、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盟八個民主黨派。
這項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的顯著特徵是: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核心和執政黨,其他八個民主黨派是參政黨,而不是在野黨,更不是反對黨。
中國的民主黨派主要是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