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療法

國內最先進的治療胃腸病的方法

三聯療法(OAC)是國內最先進的治療胃腸病的方法,胃腸疾病多數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發的病症;幽門螺旋桿菌是生活在胃最表面的黏液層與其下面的黏膜細胞層之間的一種細菌,它能產生毒素以及一些生物因子,引起黏膜炎症。三聯療法是殺滅幽門螺旋桿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如根除感染,可使大部分病人胃黏膜炎症消退。三聯療法可有效根除Hp,完全消除臨床癥狀。

胃病處方


膠體鉍劑(如膠體果膠鉍)或者質子泵抑製劑(如雷貝拉唑)十克拉黴素十阿莫西林或甲硝唑(呋喃唑酮)
一般來說三聯用藥時間是一至二周。此外,還可根據病情適當使用胃黏膜保護劑,促進胃排空藥物、抗膽鹼類藥物等。
抑制胃酸藥物有:有質子泵抑製劑,如奧美啦唑、奧美啦唑和蘭索啦唑等。組胺H2受體拮抗劑,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這類藥物主要可抑制胃酸分泌,促進潰瘍病癒合。因此,服藥期間宜在飯前半小時。組胺H2受體拮抗劑睡前服藥可抑制夜間胃酸分泌高峰。這種抑制胃酸的藥物一般維持用藥三個月左右。
抗菌藥物有:有克拉黴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此類藥物具有抗幽門螺桿菌作用。因空腹服用可以引起胃部不適,宜於飯後半小時服用,用藥時間是一至二周。
抗酸類藥物有:有單方和復方的,如胃舒平、氫氧化鋁、樂得胃等,這類藥物主要作用是中和胃酸度,因此宜在飯前半小時或飯後1--2小時服用。這類藥物一般按需要服用。
胃黏膜保護劑有:如膠體鉍劑(枸櫞酸鉍)、硫糖鋁、生胃酮等。這類藥物主要是保護胃黏膜,使其免受胃酸劑胃蛋白酶的剌激,從而促進潰瘍的癒合,故在飯前半小時和睡前半小時服用最佳。也可按需要服用,但因含金屬成分而不能連續服用兩個月以上。

治療胃炎


三聯療法對胃炎患兒更有益
在成人由幽門螺桿菌 (Hp)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中,大量臨床試驗證實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黴素組成的三聯療法 (OAC)可有效根除Hp,完全消除臨床癥狀。然而,在兒科文獻中缺乏有關三聯療法的對照性臨床試驗。
法國研究人員2001年在JPediatr(2001, 139∶664)上發表一項隨機、雙盲的臨床試驗結果。該研究發現,用三聯療法治療 1周,可以使四分之三胃炎患兒的Hp得以根除。
三聯療法
三聯療法
該研究納入 73例平均年齡10.8歲 (3.3~15.4歲)、有消化不良癥狀的兒童。這些兒童沒有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癥狀,但有胃炎的組織學證據,尿素呼吸試驗陽性或有血清學、組織學Hp感染的證據,或Hp培養陽性。
研究組使用三聯療法,對照組使用沒有奧美拉唑的二聯療法,奧美拉唑的劑量為每天10~20mg,療程 7天。研究者在患兒完成治療后4周重複 (13)C標記的尿素呼吸試驗。他們發現,接受三聯療法患兒的Hp根除率為74.2%,而單用兩種抗生素組的根除率為9.4%。少數患兒的Hp對克拉黴素耐葯,但並未增加治療失敗的危險。
然而,耐人尋味的是,用藥前和用藥后兩組患兒之間用視覺模擬量表測定的消化不良癥狀和疼痛並無差異。研究者認為,對於評價兒童胃炎的消化不良癥狀而言,他們的隨訪時間過短(4~6周),因為在成人至少需要隨訪12個月。
但也有人認為,在兒童中進行尿素呼吸試驗不可靠,尤其是2歲以下的兒童,有可能因為口腔中存在的產尿素酶微生物,導致假陽性結果。
應該如何評價這項研究的結果呢?目前國內是否也在使用三聯療法治療兒童胃炎呢?
相關專家認為,多數患兒經抗Hp治療后,臨床癥狀很快隨Hp根除而消失或好轉,說明Hp活動性感染是部分兒童腹痛的原因,但也有些患兒在Hp根除后癥狀並不緩解,這可能因為小兒胃炎是一個慢性炎症過程,而且小兒腹痛的原因比較複雜,除Hp感染外 ,還受精神和飲食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在某些病例中,根除Hp不一定能完全達到臨床癥狀消失。
現在用於治療兒童Hp感染的最佳方案是短療程、低劑量,達到較高的根除率。目前認為,單一用藥根除Hp的療效差,為提高治癒率多採取聯合用藥方法,而且三聯療法的效果優於二聯療法。奧美拉唑可抑制胃黏膜壁細胞H+-K+-ATP酶的活性,降低抗生素降解,抑制Hp的生長,與抗生素聯用時可增強抗生素的療效。法國研究者應用的奧美拉唑三聯療法治療兒童胃炎,國內已經有人做了大量研究,並應用於臨床 ,證明該療法清除Hp有效,副作用少,根除率可達85%~95%。
近半個世紀以來,潰瘍病病因的研究均著重於胃液對粘膜的消化與損傷。自80年代開始,又發現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和定植不但是慢性胃炎的病因,也是潰瘍病,特別是十二指腸潰瘍的主要因素。這是潰瘍病病因研究的新概念。胃內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和沒有感染的人相比較,發生十二指腸潰瘍的機率是20∶1,長期的隨訪觀察表明,抗菌治療可以改善潰瘍病的自然病程,促進潰瘍的癒合和避免潰瘍的複發。
為什麼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會引起潰瘍病呢?
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和定植可刺激胃酸分泌。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十二指腸潰瘍病人,胃酸的分泌一般都增高,感染控制后,幽門螺旋桿菌消失,胃酸也下降。胃酸增高會損傷胃粘膜屏障,影響粘液細胞的分泌功能,使粘液減少,粘膜層變薄或消失,防禦功能受損。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以促使十二指腸上皮化生,出現胃上皮細胞的形態特徵,這在80%-90%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中都能見到。因為幽門螺旋桿菌只能感染胃上皮細胞,因此,這種生化現象使幽門螺旋桿菌有機會入侵十二指腸並削弱粘膜抵抗力,加上胃液的腐蝕,導致粘膜糜爛、發炎,以致潰瘍形成。
治療
怎樣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呢?單一藥物治療。常用呋喃唑酮(痢特靈)、羥氨苄青霉素、甲硝唑、四環素、鉍劑(膠態次枸櫞酸鉍、次水楊酸鉍)。據報道,以呋喃唑酮懸液療效最好。
二聯療法。採用鉍劑與一種抗菌素聯用或羥氨節青霉素與另一種抗菌素聯用。
三聯療法
三聯療法
三聯療法。第九屆世界胃腸病大會推薦了一個二周治療方案:膠態次枸櫞酸鉍120毫克,每天4次;甲硝唑400毫克,每天4次。國內初步應用證明療效較好,可使幽門螺旋桿菌根治率達82.3%,但副作用大。
應指出的是,雖然幽門螺旋桿菌的發現,為潰瘍病的病因與治療開拓了新思路,但對此菌的致病作用仍有爭議。因為無論在人體或動物試驗中,口服幽門螺旋桿菌並沒有引起潰瘍。在美國的一些地區,黑人中的幽門螺旋桿菌檢出率高於白人,但十二指腸潰瘍的患病率卻低於白人。抗菌素的濫用易於產生耐葯菌株,目前又沒有一個公認的有效根治方案,三聯療法的副作用較大。故目前並不主張廣泛採用抗幽門螺旋桿菌療法,只主張用於有活動性胃炎或難治性潰瘍,經H2受體阻滯劑長期治療無效且反覆發作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藥方
目前用的較多的三聯組合藥方
1、枸櫞酸鉍鉀110mg,每天4次,餐前30分鐘與睡前口服;阿莫西林500mg,甲硝唑0.2克,每日三次.奧美拉唑10mg,每天一次,四周為一療程.
2、枸櫞酸鉍鉀110mg,每天4次,餐前30分鐘與睡前口服;慶大黴素8萬單位,每天2次,早,晚餐前30分鐘服用.
上述兩組藥物你可任選一種,在治療期間,不用其它藥物,忌食刺激性食物。
如果有消化性潰瘍病的話,其三聯療法為:藥物組合、劑量和用法:第一,奧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750mg+甲硝唑400mg;第二,奧美拉唑20mg+紅黴素500mg+甲硝唑400mg;第三,奧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750mg+紅黴素500mg.任選一種藥物服用,每日二次,7--14天為一個療程,一個療程結束后,繼續單獨服用奧美拉唑兩周,劑量和服法同上.

治療潰瘍


潰瘍病因
消化性潰瘍的病因過去一直被認為是胃酸分泌過多,所以有“無酸無潰瘍”的說法。但令人不解的是,該病經制酸劑或抑酸劑的治療雖可使潰瘍癒合,但複發率極高(一年內達70%—100%),很難徹底治癒。近10多年來,經國內外專家們潛心研究,發現在胃和十二指腸內存在有一種叫做“幽門螺桿菌”(簡稱HP)的細菌,證實此菌與消化性潰瘍的發病關係極為密切。因此,對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既應重視抗酸,也應重視抗菌,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療效。目前,學者們推崇三聯療法,即三種抗酸、抗HP藥物相互搭配同時服用。最常用的三聯療法如下:
治療潰瘍藥物組合
(1)洛賽克20毫克(1粒)+阿莫西林750毫克(3粒,每粒含250毫克)+甲硝唑400毫克(2片,每片含200毫克)。
三聯療法
三聯療法
(2)洛賽克20毫克+紅黴素500毫克(4片,每片含125毫克)+甲硝唑400毫克。
(3)洛賽克20毫克+阿莫西林750毫克+紅黴素500毫克。
治療潰瘍用法
任選上述一組藥物服用,每種藥物按以上劑量一日服2次(上下午各1次),7—14日為一療程。一療程結束后,要再繼續單獨服用洛賽克2周,劑量和服法同前。
毒副作用
進行三聯療法時,應注意藥物(特別是抗HP藥物)的毒副反應,如甲硝唑可發生噁心和毛刺舌;阿莫西林、紅黴素可出現腹瀉、噁心、舌炎、過敏性蕁麻疹、皮疹和藥物熱等,故應在醫生指導和監視下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