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幽州城

中國古代行政區

唐幽州城唐代幽州的治所,中國北方的軍事重鎮和商貿中心。城域大部在今宣武區域內。

歷史前沿


幽州之名在中國歷史上出現大約在戰國時期,據《呂氏春秋·有史覽》載:“北方有幽州屬燕國之地”。漢武帝時,除京城(長安)附近7郡外,其他地區劃分為13州(部),北京地區屬幽州。幽州的範圍大致包括今北京、河北北部和遼寧一帶。東漢時,幽州治所在薊城,又稱幽州城,為薊城稱幽州城之始。隋煬帝大業初年,廢州置郡,改幽州為涿郡。唐武德元年(618)佔據涿郡的羅藝奉表歸唐,此戰略要地為唐所得后,復改涿郡為幽州,更薊城為幽州城,並為幽州治所。唐時幽州城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每當國勢強大時,必以幽州城為經略基地,用以開拓疆土;國勢衰微之時,則成為軍事防守的要地;國勢穩定之時,成為北方的一個貿易中心,促進漢族與北部游牧民族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

基本概況


唐幽州城
唐幽州城
唐幽州城是一座南北略長、東西略窄,平面呈長方形的城池。城垣周圍約合今12千米。考古學者根據歷年發現的唐人墓誌對唐幽州城方位的研究,初步認定唐幽州城的範圍,其四至為:東垣在今爛縵衚衕與法源寺之間的南北一線;西垣在今小馬廠、甘石橋東側的南北一線;南垣在今白紙坊東、西街一線;北垣在今西城區頭髮衚衕及白雲觀以西土城台之東西一線。幽州子城位於城之西南隅,依傍幽州城西、城南垣而建。《郡國志》稱唐幽州城開十門。根據歷史資料,可知幽州城的十門中有八座為外城的城門,即每面城垣各開兩座城門;另二座城門為唐幽州的商業活動集中在“市”上進行。城北有幽州市,是唐代北方的重要物資集散地。《新唐書·五行志》:“大順二年(891)六月乙酉,幽州市樓災,延及數百步。”可見其商業規模。由於商業繁榮,一些封閉的坊內也有店鋪。《房山石經題記彙編》“大般若波羅密多經”題記載:唐大中年間(847~860)“幽州薊縣界薊北坊檀州街西店”,說明幽州城薊北坊(今三廟街一帶)內已設店鋪。又載唐“幽州薊縣界市東門外西店”,表明當時二店鋪已擴展到幽州市門外。顯然幽州城內外都設“市”。“市”設各類店鋪,見於雲居寺唐代石經題記中的有30多種行業。各類行業繁多,行業分工很細,有米行、白米行、大米行、粳米行、屠行、肉行、油行、五熟行、果子行、椒筍行、炭行、生鐵行、磨行、布行、絹行、小絹行、彩帛行、綿行、襆頭行、新貨行、雜貨行、靴行等。經營的絲織品除幽州自產外,還有來自外地的產品。市場上還有鋤、鏟、犁、錘、刀、鉤等各種金屬工具及生活器皿。有些製品相當精緻,如“碧金仙”銅鏡,不僅造型美觀,而且鏡后已有商標,顯示出當時商業經濟發展水平之高。茶葉的銷售亦十分可觀。幽州不產茶葉,市場上出售的茶葉都由商人從南方販運而來,反映了唐代幽州與南方有密切的經濟聯繫,這種貿易關係直到唐末仍興旺不衰。唐代時幽州居住有眾多來自少數民族地區的北方契丹、靺鞨、新羅突厥高麗人,與漢族雜居共處。在當地從事商業活動的除漢族商人外,也有不少“商胡”。唐天寶九年(750)天長節安祿山進貢珍奇寶物36件,多為商胡自各道販運而來,有些是幽州本地自造。
子城門,一在幽州子城東垣(即子城東門),一在子城北垣(後世稱子城北門)。子城東門和北門均在幽州城內,子城南門和西門同時也是幽州外城門。
坊和市“坊”也稱里,一般叫做“里坊”,是唐代城內基層區劃單位。坊為十字街,分為四大區,每區再以十字分割成4個小區,即每坊16個小區。坊的格局為田字形,四面有坊牆,各開一門,相對的兩門之間有巷能通,呈十字交叉形。唐墓誌和房山石經題記中記載的城中坊名如下:(1)罽賓坊。唐貞觀十一年(637),西罽賓國曾遣使獻名馬,自后朝獻不絕。貞觀十九年征遼東時,唐太宗曾調動西域諸國兵馬參戰,其中包括罽賓國兵馬。唐太宗班師,曾在幽州停留,對從徵人馬進行安置,部分罽賓國人留在幽州城內,罽賓坊因此得名。(2)盧龍坊。幽州與盧龍關係密切,因不少盧龍人士在幽州城任職、聚居而得名。(3)肅慎坊。肅慎是居住在東北地區的古民族,唐時的黑水靺鞨為其後裔的一支,其首領曾來朝受封。肅慎坊應是黑水靺鞨在幽州城的居住地。(4)花嚴坊。花嚴即華嚴。華嚴宗是以《華嚴經》為基本經典的佛教宗派,為唐代僧人法藏所創。花嚴坊當與華嚴宗寺院有關。(5)遼西坊。得名於遼西縣。唐初改隋遼西郡燕州,領遼西、瀘河、懷遠三縣。唐武德六年燕州南遷,治所留在幽州城內,轄遼西縣。(6)銅馬坊。據《水經注》記載,十六國時期前燕國君慕容?有駿馬,命人為馬鑄銅像,立於薊城東掖門下,後人遂稱此門為銅馬門。銅馬坊當在銅馬門附近,位於幽州城東部,屬薊縣。(7)薊北坊。唐幽州城的薊北坊在檀州街西段。(8)燕都坊。當在幽州城內東部,屬薊縣。一說燕都坊得名或與先秦時期燕國都於薊城的歷史有關。(9)軍都坊。得名於幽州城以北的昌平軍都關,地屬薊縣,位於幽州城內東部。(10)招聖里。得名可能與戰國時期燕昭王在薊城築黃金台招納賢士的歷史有關。招聖里屬薊縣,當在幽州城內的東部。(11)歸仁里。唐朝多封歸化的胡人為歸仁將軍、歸仁侯等。歸仁里在幽州城內的東部。(12)東通圜里。位於幽州城內東北部。(13)勸利坊。屬幽都縣界,當在幽州城內西部。(14)時和坊。位於今廣安門內大街路北。(15)遵化里。當在幽州城內西部。(16)平朔坊。位於幽都縣界,當在幽州城西部。(17)歸化里。唐代為安置助唐鎮壓劉黑闥起義的靺鞨部落而設,其所轄的歸化里當屬民族聚居處,應在幽州城內西部。(18)隗台坊。燕昭王勵精圖治,欲廣招天下賢士,在薊城為郭隗築台,故稱隗台。(19)通圜坊。位於幽州城內西北部。(20)顯忠坊。在今宣武門西南下斜街以西。此外還有永平坊、齊禮坊、通肆坊、薊寧里、北羅坊、棠蔭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