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庭

朱光庭

朱光庭(1037年-1094年)字公掞,河南偃師人。朱景之子,北宋哲學家程顥的門人。十歲能寫文章。嘉祐二年登進士第,初授萬年縣主簿。終集賢院學士、知潞州。時人稱“明鏡”。哲宗時,司馬光薦為左正言,乞罷青苗法。後來與賈易成為洛黨領袖。後來洛黨式微,改入朔黨,形成蜀洛朔黨爭。

人物關係


人物簡介


朱光庭(公元1037年—公元1094年),字公炎,北宋大臣,洛黨要員,河南府偃師縣人。嘉佑進士,出任萬年縣主薄,后歷修武、垣曲縣令。哲宗即位,司馬光薦為左正言,奏請廢除青苗、保甲等法,又劾變法派章淳、蔡確。宣仁太后嘉獎他堅守正道、敢於直言,升左司諫。葬於偃師西部邙山之陽。

個人履歷


朱光庭,字公掞,朱景子,河南偃師人。十歲能屬文。
辭父蔭擢第,調萬年主簿。數攝邑,人以“明鏡”稱。歷四縣令。曾孝寬以才薦,神宗召見,問欲再舉安南之師。光庭對曰“願陛下勿以人類畜之。蓋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何益於廣土闢地也。”又問治何經,對曰:“少從孫復學《春秋》。”又問:“今中外有所聞乎?”對曰:“陛下更張法度,臣下奉行或非聖意,故有便有不便。誠能去其不便,則天下受福矣。”帝以其言為疏闊,不用。簽書河陽判官,從呂大防於長安幕府。五路出師討西夏,雍為都會,事倚以辦,調發期會甚急,光庭每執不從。使者怒,將加以乏興罪,光庭求免去,大防為之解。
哲宗即位,司馬光薦為左正言,首乞罷提舉常平官、保甲青苗等法。論蔡確為山陵使,而乃先靈駕而行,為臣不恭。又言章惇欺罔肆辯,韓縝挾邪冒寵,言甚切。宣仁后嘉其守正,諭令盡言,毋有所畏避。遷左司諫,又論“蘇軾試館職發策云:‘今欲師仁祖之忠厚,而患百官有司不舉其職,或至於媮;欲法神考之厲精,而恐監司、守令不識其意,流入於刻。’臣謂仁宗難名之盛德,神考有為之善志,而不當以‘媮’、‘刻’為議論,望正其罪,以戒人臣之不忠者。”未幾,中丞傅堯俞、侍御史王岩叟相繼論列。宣仁后曰:“詳覽文意,是指今日百官有司、監司守令言之,非所以諷祖宗也。”遂止。
河北飢,遣持節行視,即發廩振民;而議者以耗先帝積年兵食之蓄,改左司員外郎。遷太常少卿,拜侍御史。論蔡確怨謗之罪,確貶新州。拜右諫議大夫、給事中。乞補外,除集賢殿修撰、知亳州。數月召還,復為給事中。
坐封還劉摯免相制,復落職守亳。歲余,徙潞州,加集賢院學士。鄰境旱飢,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遂感疾,猶自力視事。出禱雨,拜不能興,再宿而卒,年五十八。紹聖中,追貶柳州別駕。元符初,又停錮其諸子。
光庭始學於胡瑗,瑗告以為學之本在於忠信,故終身行之。徽宗立,復其官。

正道直言


熙寧九年,曾孝寬賞識他的才幹,薦於神宗。神宗問他對討伐安南(越南)一事的看法,朱光庭說:“得 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廣土闢地何益?”當時正在推行王安石地新法,神宗向他詢問臣民們有何議 論,光庭回答說:“陛下進行改革,臣子們奉行時,有的不一定符合陛下地本意。所以,新法有便有不便,去 掉不便地,天下就受益樂。”神宗聽后不以為然,沒有採納他的建議,遂人光庭為河陽判官,從呂大防在長安 幕府任職。
元豐(宋神宗趙頊年號)初年,呂大防主持永興軍(轄今陝西東部及豫西、晉南的部分縣)的政務,負責朝廷征西夏5路軍的軍需供應,呂將一切事務交光庭辦理。光庭兢兢業業,徵集調撥,井井有條。他堅持調撥軍需 無朝廷旨意不辦的原則,得罪樂使者,使者要求呂大防免除朱光庭的職務,而呂大防認為光庭為官清廉、廉潔 自律、剛直不阿、忠心可鑒,人們都以“明鏡”來稱呼他。於是,從中調停,方免去事端。
哲宗元祐初年,司馬光執政,薦朱光庭為左正言(諫官)。光庭對新法議論批評頗多,主張廢除“保甲”、“青苗”等法;彈劾山陵使蔡確,曾走在神宗靈駕前面,是對皇帝的不敬;揭發新黨重要人物章惇的欺騙蒙蔽、肆意狡辯;指責韓縝的挾扶姦邪、嫉害良臣等罪過。宣仁太后嘉獎他堅守正道,敢於直言,提升朱光庭為左司諫。
有一年河北發生災荒,老百姓生活很苦,光庭受皇帝的任命前往巡視,發倉賑濟。有人奏稱他耗盡樂先帝多年 積蓄,有害於軍備,遂被改任左司員外郎,后遷太常少卿,拜侍御史。光庭因彈劾蔡確怨謗之罪,轉任右諫議大夫給事中。光庭請朝廷派他到京城以外任職,被授以集賢院修撰,主 持亳州政務。后召還京,復為給事中。
元祐八年(1093)九月,哲宗親政,改年號為紹聖,起用新黨章惇、曾布等人,劉摯罷向,光庭降職守亳。年 余,又貶潞州,臨境遭荒年,饑民流於潞州。光庭親自為災民煮粥,從早到晚,繁忙不暇,積勞成疾,但仍儘力辦事。一次,因發生旱災祈雨,長跪而死,終年58歲,葬在偃師西部的邙山之陽。
作為守舊派的朱光庭,因歷史的局限,受朝廷擺布事不可避免的。但他身為朝內諫官,敢於正道直言,辦事奮不顧身;遭貶后做地方官,又能清正廉潔,關心百姓疾苦,不顧個人安危。這些難能可貴的精神,都是值得後人敬仰的。

成語典故


如坐春風
【典故】朱公掞見明道於汝州,逾月而歸。語人曰: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月。宋朱熹《伊洛淵源錄》卷四【釋義】象坐在春風中間。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學識的人相處並受到熏陶。【用法】作謂語;指遇到良師【近義詞】如沐春風、春風化雨【成語故事】宋朝時期,
【典故】朱公掞見明道於汝州,逾月而歸。語人曰:‘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月。’宋·朱熹《伊洛淵源錄》卷四
【釋義】象坐在春風中間。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學識的人相處並受到熏陶。
【用法】作謂語;指遇到良師
【近義詞】如沐春風、春風化雨
【成語故事】宋朝時期,朱光庭是理學大師程顥的弟子,他在汝州聽程顥講學,如痴如狂,聽了一個多月才回家,回家逢人便誇老師講學的精妙,他說:“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