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瘦馬行的結果 展開

瘦馬行

唐代杜甫創作的七言律詩

《瘦馬行》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是杜甫貶官作華州司功時所作,是一篇寫實而兼抒情的作品,借馬以寄託自己的身世之感。全詩分兩段,首八句寫瘦馬憔悴的外形,次十二句寫瘦馬悲楚的內心。

作品賞析


文學賞析

前人多說是杜甫“自傷貶官而作”,是可信的。詩中“失主”、“遠放”便是自影不得於君和貶宮的,“日暮不收”便是自影日暮途窮的。全詩分兩段,首八句寫瘦馬憔悴的外形,次十二句寫瘦馬悲楚的內心。

名家點評

唐詩品彙》:
劉云:展轉沉著,忠厚惻怛,感動千古。
少陵詩不傷於直野,如“日暮不收烏啄瘡”及“孔雀不知牛有角”是也。
唐宋詩醇》:
藹然仁者之言,正不必有寄託。
杜詩鏡銓》:
開口先極致嗟嘆形容,下再細說(首二句下)。張云:雖是借題寫意,而寫病馬寂寞狼狽光景亦盡。
讀杜心解》:
起句喝破,隨以三句寫其瘦態。不曰可惜,偏曰豈復有意於世,惋惜倍深。中以“細看”二字作提,四述其見遺子今,四推其立功在昔,二原其委棄所由,二狀其哀鳴失色:凡作四層,無限曲折。……“恐是”,正與“細看”呼應;“誤一蹶”、“非能防”,又從“病”字原其受挫,而諒其無辜。
《杜詩說》:
全是自傷淪落,所謂“當時歷塊誤一蹶,委棄非汝能周防”,隱含救房相謫官事,與“不虞一蹶終損傷,人生快意多所辱”同意。末云:“誰家且養願終惠,更試明年春草長”,自是幕府求知語,注家謂專為房作者,非。
《唐宋詩舉要》:
以上沉鬱頓挫,幾於聲聲入破矣(“當時歷塊”句下)。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冬杜甫貶官作華州司功時所作。這是一篇寫實而兼抒情的作品。一則杜甫本極愛馬,二則這匹被遺棄的官馬,和他這時處境有著共同之點,故借馬以寄託自己的身世之感。

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男,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