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胡廣的結果 展開
- 中國東漢時重臣
- 黃岡市臨空經濟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
- 明朝文學家、內閣大臣
- 陳式太極拳名家
- 西晉官吏
胡廣
明朝文學家、內閣大臣
胡廣(1370年-1418年6月11日),一名靖,字光大,號晃庵,江西吉水人,南宋名臣胡銓之後。明朝文學家,學者,官員。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狀元。官至文淵閣大學士。
永樂十六年(1418年),胡廣去世,年四十九。贈禮部尚書,謚文穆。明朝文臣得謚號,自胡廣始。明仁宗即位后,加贈太子少師。胡廣留世著作有《胡文穆公雜著》、《胡文穆集》等。
胡廣的父親鬍子祺,曾歷任洪武年間廣西按察僉事,彭州知府,延平知府,政績斐然。
建文二年(1400年),胡廣與同鄉王敬止在金陵參與殿試。試官議定,本由王敬止奪魁,因敬止其貌不揚,被建文帝黜為第二名榜眼。當時正值靖難之役,胡廣文章中有“親藩陸梁,人心搖動”語,天子欽點為庚辰科進士第一甲第一名狀元,並賜名靖,授翰林修撰。
燕王朱棣攻入應天府時,王敬止、胡廣、解縉、吳溥四人聚會,胡、解各有慷慨陳詞。獨敬止哭泣不言。吳溥之子,以為胡、解會自殺身殉建文帝。吳溥認為胡、解只會講空話,真正忠君愛國的是王敬止。話還沒講完,卻聽到胡廣大聲對家人喊叫,“外面很喧鬧,小心看好豬啊。”吳溥笑著說:“連一隻豬都捨不得,難道捨得生命嗎?”不久,敬止自殺,胡廣、解縉迎附朱棣。
胡廣升為侍講,改侍讀,恢復原名廣。之後再升右春坊右庶子,進入內閣。永樂五年,晉陞翰林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此後明成祖北征,其與楊榮、金幼孜跟從,每次召入帳殿時,有時會談至深夜。其善於書法,每次勒石刻碑時,均命胡廣書寫。
文淵閣
朱棣曾在筵席時,提到解縉與胡廣是同鄉、同學兼同事,關係很密切,要求胡廣把未出世的女兒,嫁給解縉之子解禎亮。但解縉死後解禎亮被流放到遼東。胡廣就想解除婚約。女兒大怒,割耳朵發誓道:“薄命的我這婚事,是皇上主婚的,是父親大人當面答應的。毀約的話我只有死,也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了。”等到解家被赦免,其女仍舊歸嫁解禎亮。
胡廣做事縝密,在朱棣面前所聽的言行內容,其出來后不予告人。其做事也頗為持大體。其赴母喪歸朝後,朱棣問其百姓安居之事。其對答道:“百姓生活安居,但是郡縣官吏仍然窮治建文年間奸黨之事,其所牽連的親屬分支太廣,以至百姓為之疾苦。”朱棣隨後採納其言。
永樂十六年五月八日(1418年6月11日)去世,終年四十九歲。贈禮部尚書,謚文穆。當時還喪經過南京,太子朱高熾為其致祭。
永樂十七年(1419年),授胡廣子胡穜為翰林檢討。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加贈胡廣為太子少師。
楊士奇:太宗皇帝御天下二十有三年,文武之臣各展其才,能達諸事,功若竭誠,效力始終不渝者,其身雖沒,所以寵眷之率,有進而不衰。其文臣遭遇之盛者,文淵閣大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胡公尤著者也。
王世貞:胡光大、楊勉仁、金幼孜、黃宗豫、曾子啟、王行儉諸公,皆廬陵之羽翼也。
徐咸:文皇兵入城,艮仰藥死,廣乃迎降,官至大學士,有負舊君多矣。
胡廣曾奉命參修《五經四書大全》,如下:(1)明胡廣等纂 詩經大全二十卷、綱領一卷、圖一卷
(2)胡廣與人編春秋左傳集經大全
(3)與楊榮等纂修四書大全校注(上、下)
(4)明 胡廣等輯 周易傳義大全二十四卷。
胡廣著有《胡文穆公文集》。現有流傳於世,文集中書法自成一體。其中《題洪崖山房圖詩》七言詩是胡廣為同僚胡儼之“洪崖山房”而作。胡儼自述,自24歲領鄉薦便宦遊南北,至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已29年。老之將至,對故鄉洪崖山水生悠遠之思,情之所發,有不能已者,遂系之於詩。現存此詩紙本,從中可觀其草書也頗有建樹,當時王世貞甚為稱讚。而胡廣也確以善書享名當時。《四庫全書》又收錄有《胡文穆集》二卷。
胡廣貪生
在金陵即將被朱棣攻破的前一天晚上,解縉、胡廣、吳溥、王艮這幾位江西老鄉同為建文帝朱允玟的大臣,聚集在吳溥家裡商量對策。解縉正義凜然陳說大義,胡廣也不甘落後,慷慨激昂,說是如果朱棣打進來,就以身殉國,絕對效忠,只有王艮獨自不說話,默默流淚。各人散去之後,吳溥對兒子吳與弼說:“胡廣死不了,要死的只有你王艮叔!”
吳溥的話還沒說完,就聽見隔壁的胡廣對家人叮囑道:“外面亂得很,要將豬看好!”吳溥苦笑著對兒子說:“你看胡叔連一頭豬都捨不得,會捨得自己的命嗎?”
過了一會兒,也是與吳溥家相鄰的王艮家傳來了哭聲,原來,王艮一回家就喝毒酒自盡了。
後來解縉飛快出城投降了朱棣,而且還順便推薦了他的老鄉胡廣,胡廣在朱棣面前的表現是“召至,叩頭謝”。
胡廣和解縉的關係很鐵,兩人是“生同里、長同學、仕同官”,朱棣決定讓他們親上加親,有一次對他們兩人說:“解縉有個兒子,胡廣可以將女兒嫁給解縉的兒子!”
後來解縉獲罪被關進大牢,他的兒子解禎亮也被流放到遼東,胡廣又一次露出了他的“騎牆”本性,想解除婚約。哪知他女兒不幹,還割下一隻耳朵發誓說:“女兒薄命之婚,是皇上做主,您也是當面答應過的,現在反悔,我就只有一死了!”此事引起極大的轟動,人們紛紛非議胡廣,讚揚其女。
等到解縉的兒子解禎亮被赦還后,胡廣的這個女兒終於嫁給了他。
胡廣貪生怕死,背信棄義,為人不齒。但平心而論,他還是有“優點”的,至少,他沒有處心積慮地害過人。可笑的是,他那麼怕死,也只活了四十九歲。
同為江西老鄉王艮大義,而解縉、胡廣投後主得以保全性命;身為父女胡廣背信棄義,其女卻深有節操形成鮮明對比。解縉、胡廣曾為好友,都是將封建倫理道德隨意踐踏於腳下之同道中人,他們都是見風使舵的高手,真是識時務者為俊傑,這讓我想起了很多三國時的名將。朱棣也算是明君,而大勢所趨之時,如三國時一般,只要遇明君,都把信義放於腦後,雖然前主並不昏庸甚至也是位明君,但在要赴死還是苟活之時,他們選擇了苟活!孰是孰非、是褒是貶只由後人評說。
由此,胡廣問豬之事成為後人之笑料,其女之高潔之舉也成為經典。
後來,胡廣隨朱棣北征時,早早地從凌霄峰出發,與楊榮、金幼孜及侍郎金純迷路,朱棣派宦官追尋,找到了他們。當時昏黑,宦官快速離開,楊榮等人又在幽谷中迷路。
金幼孜從馬上跌下,胡廣和金純頭也不回的離開。楊榮卻下馬,替他整理鞍轡,沒走幾步,金幼孜又從馬上跌下,馬鞍都裂開了。楊榮便把自己所乘的馬讓給他,自己乘沒有鞍具的馬,從晚到早,非常疲勞。
次日出山,從遠處看見朱棣軍的左掖,於是奔赴前往,等到中午,才到中軍拜見朱棣。朱棣看見楊榮非常高興,安慰問候了他好一會,讚許他的節義。楊榮回答說:“這是僚友的本分,從交情來說應該這樣。”朱棣說:“胡廣不是僚友嗎,為什麼不回頭而前行也?”
《明史·卷一百五十二·列傳第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