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雲

創建於東漢永平己巳年的塔

齊雲,又名釋迦舍利塔,為中國第一古塔。創建於東漢永平己巳年(公元69年)。齊雲塔另有一奇,當您站在齊雲塔南面,大約二十米處用力擊掌,便可聽到從塔身處發出"哇哇"的叫聲,和青蛙的叫聲十分相似。這也是齊雲塔獨特造型所致,一種聲學的物理現象,因塔面上凸凹不平,故使回聲不齊所致。

齊雲塔


齊雲
齊雲
齊雲塔,又名釋迦舍利塔,為中國第一古塔。創建於東漢永平己巳年(公元69年)。據《釋源大白馬寺齊雲塔靈異記》記載:己巳年二月八日,漢明帝劉庄駕臨白馬寺,會見騰、蘭二位印度高僧。當時攝摩騰問:寺之東南是何館室?帝曰:很早以前,那裡忽然湧起一個土阜,高丈余,人們把它剷平,接而復出。其上時放光明,百姓皆以為奇,故稱"聖冢",自周代以來,經常祭祀,祈求靈驗,然情由未知。攝摩騰道:《全藏》有云:如來滅度百年之後,有阿恕伽王,安放佛舍利於天下,共有八萬四千處,東土中國有十九處,陛下所言"聖冢",即十九處中之一處。由此,帝便下詔,於"聖冢"之上,依二高僧所傳印度佛塔樣式,建佛塔九層,高五百餘尺,岌若岳峙,號曰:"齊雲"。齊雲塔初建為木塔,后毀於雷火。現存之齊雲塔,三十五米,共十三層,為金大定十五年(公元一一七五年)所重修,故又稱"金方塔",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
齊雲塔院座北面南,佔地面積四十餘畝。自一九八九年以來,在市宗教局領導下,白馬寺已故方丈海法法師積資百萬,修建齊雲塔,建有禪堂、教室、觀堂、僧房等三十餘間及山門、碑廊,成為河南第一座比丘尼道場。現有尼眾三十餘人在此修學佛法。

齊雲山


齊雲
齊雲
"黃山白岳甲江南"。白岳者,齊雲山也。齊雲山位於休寧縣境內,景區面積60平方公里,雖無黃山的雄偉高峻,但峰巒奇異,別有一番清秀可人的風情。齊雲山三十六奇峰,峰峰入畫,七十二怪岩,岩岩皆景。清乾隆帝巡遊江南時曾讚譽齊雲山是’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齊雲山呈丹霞地貌,幾百處景點組成了一片奇石巧布,岩洞藏幽,天開神秀,燦若紅霞的自然美景。景區分為月華街、雲崖洞、樓上樓三部分。現已開通客運索道。景區緊鄰皖贛鐵路屯溪至景德鎮公路幹線,東距黃山機場33公里,交通方便。
齊雲山是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因與武當山均供奉真武大帝,故又有’江南小武當’之稱。山上道觀參差,宮廟相映,鐘鼓磬鳴,嵐煙縹緲。1984年6月恢復了齊雲山道教協會,有正常的宗教儀式活動,可供遊客參觀。齊雲山位於黃山腳下,皖贛鐵路穿越齊雲山腳。座落在休寧城西15公里的齊雲山鎮,距黃山景區僅有60公里,“黃山白岳相對峙,風景綺麗甲江南”。齊雲山頭頂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這四頂桂冠,自然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田園風光綺麗動人,道教文化源遠流長。它是一處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為特色的山嶽風景名勝區,歷史上有“黃山白岳甲江南”之稱,1981年列為省重點保護單位,1994年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齊雲
齊雲
齊雲山古稱白岳,雖以“一石插天,直入雲端,與碧雲齊”而得名,但最高峰海拔只有585米,山不甚高,卻崖壁直削、谷地幽深、群峰競秀,愈見其高聳巍峨,深不可測,奇巧多姿的峰巒洞岩散發著神秘的氣息。加之齊雲山獨具的丹霞地貌、崖洞石壁全是如錦似霞的紫紅和棕紅,在綠色波濤般樹林的掩映下,整座齊雲山紫衣赭裳,顯得生動而鮮明,燦爛而大氣。
齊雲山景區面積110平方公里,分為月華街、樓上樓、雲岩湖、南山、橫江五大景區,風格迥異,各具特色,“危崖神奇峰,絕壁布幽洞,岩額瀉銀瀑,幻景變無窮。”整合起一幅大寫意、多色調、斑斕恢弘的山水畫卷。在這幅美麗神奇的畫卷中,矗立著36座奇峰,散布著72處怪岩,隱藏著諸多幽洞、澗池,其中卓立玲瓏的香爐峰、巧奪天工的天橋岩、幽幻莫測的真仙洞、清秀靜逸的雲岩湖、拋金灑玉的珠簾泉、精緻小巧的小壺天、壯觀大氣的太素宮,最是讓人心醉神迷,流連忘返。清乾隆皇帝稱之為“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倒是無過之譽。
齊雲山除了天開神秀的美艷景色,更擁有豐厚充盈的文化底蘊。早在唐代元和年間,道教即傳入齊雲山,歷經宋、元兩朝,基業初奠。明代嘉靖萬曆年間,江西龍虎山嗣漢天師正一派張真人祖孫三代奉旨駐留齊雲山,完善道規,修建道院,香火日盛。齊雲山從這個時期開始,成為江南道教活動中心,躋身全國道教名山之列,被稱為“江南小武當”。以嘉靖皇帝敕建的“玄天太素宮”為主體的月華街一帶是道士和香客嚮往朝拜的聖地。
齊雲
齊雲
齊雲山的開發發軔於晉朝,千百年來,歷代文人墨客、顯官巨賈紛至沓來,李白、朱熹朱升唐寅海瑞戚繼光、徐霞客、郁達夫等人慕名登山,以一睹齊雲神山秀水為人生一大快事,他們寄情於峰岩之上,或賦詩題詞,或樹碑為記,留下了極為豐富的珍貴文化遺產。目前齊雲山除了道教的宮、殿、院、壇、閣等108處外,尚有摩崖石刻和碑刻537處,主要分佈於真仙洞府、石橋岩和紫霄崖一帶,年代上起北宋年間,下接當代書畫名家,儼然歷代書法大展覽,構成了令人神往的人文景觀系列。其中,紫霄崖下明代江南大才子唐寅所書的《紫霄宮玄帝碑銘》,高二丈四,字跡工整,風格蒼勁,氣勢雄偉,堪稱古碑精品。齊雲山的崖刻題字尤為一絕,在赤色的崖壁上鐫刻著藍、紫、白各色題字,筆力剛勁,神韻俱佳,“天開神秀”、“齊雲勝景”、“亘古奇觀”、“壽”字等崖刻,氣勢恢宏,令人嘆為觀止。一千四百多塊古牌、摩崖石刻和周圍的自然風景巧妙融合,散布在各處景點,既為齊雲山增添無限美感,更讓遊客賞心悅目,不知不覺中得到充滿詩情畫意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
齊雲山勝景
洞天福地
齊雲
齊雲
遊客下索道后就進入景區大門――望仙亭,出亭後走過桃花澗即到洞天福地,此景頗為壯觀,有棲真岩、忠烈岩、壽字崖三處摩崖石刻。據傳,棲真岩是齊雲山最早道士、唐朝的棲霞真人修行的地方;忠烈岩是祭祀關公的地方;而壽字岩的壽字是清代慈禧太后的手筆,這個巨大的“壽”字,直徑達到230厘米。走過壽字崖,便見一個寬敞的石洞,遊人可以通過,純屬天工所造,為“崖下窟窿”,稱之為一天門,門摩崖石刻和碑銘,數目很多,琳琅滿目,為“白岳碑林”。
真仙洞府
崖壁下有許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依次是八仙洞、圓通洞、羅漢洞、雨君洞、文昌洞。以前修行的道士就居在洞中。它是齊雲山風景精粹之一。八仙洞供奉的是道教的八仙;而圓通洞供奉的卻是佛教中的南海觀音;羅漢洞供奉著真武帝君,兩旁卻又供奉著十八羅漢。應當說這都是道士們富有想象力的創作;雨君洞供奉龍王;文昌洞供奉文曲星,文曲星主宰功名,竟被道教“收編”上了道教神壇。從齊雲山真仙洞府中可以感受到濃厚的儒、道、佛合璧的氣息。頗有特色。真仙洞府崖壁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最為醒目的是崖壁上的“天開神秀”四個大字,氣勢不凡,為真仙洞府的顯著標志。
月華街、太素宮
月華街是道士與山上居民雜居之所,也是山上的街市,又是香客、遊人住宿之地。月華街現有古道房8座,還有許多徽派民居,它們與宮觀、院房組成一個密集建築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太素宮,此宮佔地1600平方米,十分壯觀。清乾隆皇帝曾稱齊雲山為“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太素宮在文革中被毀,1994年已按原樣重建,1997年神像開光,向香客和遊人開放。
香爐峰
齊雲
齊雲
此峰在月華街太素宮前,山峰獨立挺拔,形似香爐,故名。此峰底座小而穩健,爐身粗壯,頂端與底座大小几乎相同,傳說頂上的鐵亭、香爐當初是朱元璋所賜,可惜鐵亭和香爐1958年大鍊鋼鐵時被毀,現在的鐵亭系1983年重建的。每當雨後初晴,雲霧飄渺之時,香爐峰或隱或現,有詩讚其妙曰:“山作香爐雲作煙,嵯峨玉觀隱千年”。
小壺天
位於月華街長生樓下,它是明代一個石坊構成,石坊上有“小壺天”三字,石坊門洞呈葫蘆形,進門后,便是一個長20米、寬3.3米,高2.5米的石窟,石窟的一側為萬丈深淵,站在窟側,有“無限風光在險峰”之感,當遊人想後退一步,便見崖壁上有“思退崖”、“石上流泉”、“一線泉”、“飛升所”等石刻,據傳這是道士飛升成仙的地方。
玉虛宮
位於長生樓西不遠處,此宮在紫霄崖下,由“太乙真慶宮”、“五虛闕”、“治世仁威宮”三個石坊組成,石坊上有神鳥異獸圖案的浮雕,宮內便是石洞。洞內供奉的每尊神像都有道教有關神仙的傳說。如今,玉虛宮是善男信女燒香求神、祈禱福壽的聖潔之地。
齊雲
齊雲
齊雲山同時又被稱為植物的寶庫。這裡鬱郁生長著榔梅紫楠、櫸樹、香果樹等稀有珍貴樹木20多種,並擁有各種竹類、名貴藥材及奇花異草300多種。在這綠色蔥蘢的世界里還棲息著相思鳥、畫眉金錢豹金絲猴猴面鷹等珍禽異獸30多種,它們見證著齊雲山得天獨厚的優越自然生態環境。齊雲山呈丹霞地貌,幾百處景點組成了一片奇石巧布,岩洞藏幽,天開神秀,燦若紅霞的自然美景。齊雲山海拔高度僅585米,用“插天”來形容其高雖有些誇大,但有36奇峰、72怪岩、24飛澗、加之境內河、湖、泉、潭、瀑構成了一幅山青水秀、峭拔明麗的自然圖畫。白岳的特點是峰巒怪譎,且多為圓錐體,遠遠望去,一個個面目各異的圓丘,自成一格。主要景觀有: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華街、太素宮、香爐峰、小壺天、玄天太素宮、玉虛宮、方臘寨、五青峰、雲岩湖等。齊雲山碑銘石刻星羅棋布,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譽。該山道教始於唐乾元年間(公元758-760年),至明,道教盛行,香火旺盛,故成為我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齊雲山新建有登山索道,遊客乘索道登至山頂、沿原路徒步下山,邊走邊游,只需半天。

參考資料


http://www.9tour.cn/Scenic/City2/888_Content/
http://www.izy.cn/travel/b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