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尚之信之戰
清平尚之信之戰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至十九年(1680年)八月,在清平三藩之亂中,清軍平定尚之信叛亂的作戰。
尚之信為平南王尚可喜長子。平西王吳三桂於康熙十二年(1673年)底起兵叛清后,尚可喜一心清室。后劉進忠引台灣鄭經入潮州,高州總兵祖澤清引孫延齡部將馬雄至高州,雷州(今廣東海康)、廉州(今廣西合浦)相繼失守,粵東十郡,竟失其四。尚可喜東西受敵,力不能支,疏稱病劇,請遣威望大臣赴粵。清廷即遣將軍舒恕、副都統莽依圖馳往。
十五年(1676年)二月二十一日,尚之信於廣州叛清,接受吳三桂“招討大將軍”、輔德公等封號。他下令炮擊清軍營,逼使清鎮南將軍舒恕引兵退贛,副都統莽依圖自肇慶突圍撤離。兩廣總督金光祖、廣東巡撫佟養鉅、廣西巡撫陳洪明、總兵孫楷宗等俱叛降。吳三桂又晉封尚之信為輔德親王;授已在廣東的部將董重民為兩廣總督,駐肇慶;授馬雄部將謝厥扶為將軍,以水師與董重民相應。尚之信叛清報聞,康熙帝於四月初九日諭,廣東變亂,兩江可虞,宜增兵守江南,分駐京口堵御,並應援江西。尋命貝勒尚善分兵赴長沙,以配合安親王岳樂由萍鄉趨長沙之師。十月,尚可喜憂鬱病死。
尚之信叛清后,因吳三桂索重金助餉,又派將佔領衝要,乃生悔意。見甘肅王輔臣、浙江耿精忠先後降清,遂於十二月初九,遣使赴江西至和碩簡親王軍前乞降。康熙帝招赦其罪,令立功自效。十六年(1677年)五月,尚之信暗地慫恿董重民所部兵鼓噪索餉,乘間擒董,率部反正。又擊敗謝厥扶,謝撤入海中。尚之信還遣其弟副都統尚之瑛等赴韶州(今韶關),迎鎮南將軍莽依圖所率清軍。康熙帝為全力與吳三桂戰,命尚之信襲平南親王爵,其藩下總兵王國棟等復舊職。然而,尚之信堅持擁粵自重,坐觀戰勢。六月,康熙帝諭尚之信配合大軍,率部進剿湖南,尚之信以潮州總兵劉進忠尚未投誠為由,不從命。
七月初,吳三桂軍數萬攻佔湖南永興、郴州(今郴縣)、宜章,窺犯廣東樂昌、韶州。康熙帝再次催促尚之信速赴韶州,協剿湖南叛軍。尚之信仍未從命。七月初五日,吳軍圍攻韶州,康熙連續兩次令尚之信援韶州,尚之信均以台灣劉國軒佔據惠州,直薄省城,及潮州人心未定等為由,不聽命。八月,尚之信請求朝廷調走原平南大將軍其弟尚之孝,以利更牢固地獨掌藩權。秋,吳三桂部將吳世琮據廣西,巡撫傅弘烈率師進討,收復梧州、潯州(今桂平),窺取桂林。尚之信令總兵尚從志率3000人從戰。康熙帝命尚之信自韶州進取湖南宜章、郴州、永州,尚不赴。當將軍莽依圖攻韶州,擊敗吳將馬寶、胡國柱之後,康熙帝命尚之信移師梧州,又不赴。十七年(1678年)初,吳三桂重新加強對廣西的攻勢,莽依圖深入廣西,處境困難,康熙帝命尚之信策應。尚以高、雷、廉三郡初定為由,未從。康熙帝遂令其發兵接應莽依圖,尚之信方遣總兵王國棟率兵赴宜章。三月,康熙帝斥令尚之信精選藩下兵萬人,參加廣西會戰;並命他為廣西軍務支付餉銀20萬兩。尚之信遷延不動,直至四月十一日,才率部由肇慶啟行,於電白(今電白東)擊敗叛將祖澤清,收復高州等地。八月,吳三桂病死,戰局突變。
尚之信主動奏請進軍廣西,被授予奮武大將軍。十八年(1679年)二月,尚之信率所部從封川(今廣東封開)進入廣西。追叛軍至橫州(今廣西橫縣)。尚之信自言病作,將所部交總兵時應運,自還廣州。時應運奉旨率部配合莽依圖進攻桂林,鎮守南寧。時吳世璠叛軍至武宣,尚之信為保存實力,以防海寇為由,疏請召時應運還。康熙帝下諭尚之信攻武宣。
十九年(1680年),吳世璠敗局已定,清廷得以解決尚之信。三月初六日,尚之信護衛張永祥、張士選秘密赴京,揭發其謀叛罪。康熙帝速派刑部侍郎宜昌阿等赴粵調查。八月二十八日,於武宣逮捕尚之信。閏八月,尚之信被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