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廣州大學
私立廣州大學
私立廣州大學,1927年由陳炳權、金曾澄等人創辦。借惠愛東路番禺縣立師範學校為校址,1930年後在漢民路(今北京路)和文德路分別建校舍。私立廣州大學成立於1927年3月3日,是中國南方一所歷史較長的私立大學,以財經學科而享有盛譽,影響較大。
陳炳權先生肖像
私立廣州大學成立初期,設文學院、法學院和預科。不設校長,採用委員制,由陳炳權任主任委員兼教務主任;王志遠任委員兼訓導主任;陳友琴任委員兼總務主任;馬洪煥、陳嘉靄任委員,主持校務。后改校長制,金曾澄任校長,陳炳權任副校長。李長全(時任法官學校委員)任法學系主任;熊銳(前任廣東大學教授)任政治系主任;司徒堯任經濟系主任;李應南(時任廣東大學、協和大學教授)任教育系主任。
1930年私立廣州大學校門外景
1930年,教育部頒布1930年第222號訓令,停止招收預科生。廣州大學增設高中部,大學部也開始招收日班學生,下設文學院和法學院。文學院設有中國文學系和教育學系;法學院設有法律學系,政治學系和經濟學系。此時學校為2院5系,學生人數達到1200多人,但不能滿足1929年國民政府頒布的大學組織法規定:“凡具備3學院以上者始得立為大學,不合上項條件者為獨立學院。”
1931年陳炳權改任校長。隨後,譚維漢任教務長,黃毅芸任訓導長,陳夢周任總務長。增設理學院,開設數學系,使學校的院係數量上升為3院6系,真正成為一所受政府認可的獨立大學。
1937年私立廣州大學組織管理系統
1937年,廣州大學奉教育部批准附設職業教育訓練班,聘該大學教授黃文袞碩士(廣東國民大學教授)為班主任,計劃開設計政、測繪、建築工程、電氣工程、公牘、農村合作社、工商管理等7個班,由於時局緊張,只開設了計政班,下設會計組和統計組。招生對象為高等中學畢業生或擁有同等學歷者,訓練期限為1年,計政訓練班的教授多由廣州大學的教授兼任。
抗戰爆發,廣州飽受日軍轟炸,廣州大學仍然堅持在原校教學。為了照顧逃到香港的學生,私立廣州大學在香港九龍新界粉嶺元洲街分設臨時授課點,共收學生300餘人。1938年2月授課點遷到香港荃灣,8月再遷到九龍油麻地。1941年底又在青山道附近租地建校,設有課堂20個,11月已完成。新校舍的門額“廣州大學”由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賜題。但不久之後12月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香港淪陷,各課室被日軍用作馬房。
1938年10月,廣州淪陷。為了堅持在中國辦學的理想,陳炳權先生將大學部遷往開平縣沙塱村,同時在九龍附屬中學和中山縣灣仔兩處增設大學分教點,另外又在澳門白馬行街設立附屬中學及計政班,實現抗戰不忘教育的本旨。1940年,由於開平縣沙塱村地方狹小,學校遂遷往台山縣原寧陽鐵路公司舊址,將理學院擴充為理工學院,增設土木工程學系。1941年,法學院增設銀行學系,各地的計政班均有發展。
1941年12月,自日軍發動太平洋攻勢以來,香港、九龍以及澳門等殖民地相繼落入日軍手中。廣州大學各分教處(香港、中山、澳門)的員生在各教授的帶領下分兩部分內遷躲避戰火:一部分由文學院院長譚維漢、計政班班主任黃文袞率領間接取道韶關;一部分由訓導長黃毅芸、教授黃兆棟、梁式文率領偷渡,在台山集中。陳炳權離開香港奔赴韶關,選定韶關上窯村作為校址。學校在曲江孝悌路籌建計政訓練班(分校),為大學複課做準備。1942年2月,計政班複課。
由於戰亂造成了校產的巨大損失,廣州大學得到教育行政當局的撥款救濟,得以建成曲江上窯校舍,有大禮堂1座,球場4處,宿舍5區,其餘房屋若干。廣州大學與附屬中學於1942年9月按時開課。複課后,廣州大學將文學院與法學院合併為文法學院。廣大新成立商學院,開設工商管理學系,並將原法學院的會計學系、銀行學系一併加入。計政班方面,增設銀行班和新聞班,並在廣西桂林設廣州大學桂林計政班,先後聘劉興序、曹美成、袁功甫為班主任。在戰時,廣大的學生人數由戰前的1000多人增加到了3000多人。
1941年,陳炳權兼任財政部曲江區銀行監理官,並接受財政部委託廣州大學開辦稅務訓練班,聘梁式文教授為主任,為財政部訓練大批稅務人才,加強財政建設。1943年8月,陳炳權赴美國考察戰時經濟,並為私立廣州大學募捐基金,乃由王志遠代理校長。由於時局緊張,部分員生轉移到羅定複課。1944年7、8月間,日軍為打通大陸交通線而發動的豫湘桂戰役攻勢蔓延到粵漢、湘桂鐵路,在這年秋冬至次年春,廣州大學從曲江上窯遷往興寧。1944年秋,私立廣州大學在興寧設立分教處,借用文山小學校舍上課,分教處只開辦計政班,分為高級和初級,共招生兩次,錄取新生100多人。
廣州大學永漢路東橫街校址
1945年,陳炳權在美國結束戰時經濟考察工作后,走遍美國48個州,為廣州大學募捐基金,獲得美國波士頓、紐約、羅斯福等30多所大學贈給廣州大學免費學額數十名,捐贈圖書8萬多冊,儀器一大批。又向美洲華僑募得122328美元,作為興建校舍之用。興建嶄新建築物如:華僑堂、文化堂、全美至孝篤親紀念堂、理工實驗場、圖書館等,並進一步增加設備,開拓業務。
孫科先生給私立廣州大學第七屆畢業生題辭
解放后,私立廣州大學董事會進行改組,推舉吳奇偉為董事長,陳炳權、許崇清為副董事長,司徒美堂、肖雋英、蟻美厚、盧燡為董事,並推許崇清兼任校長。在人民政府和文教廳的領導下,私立廣州大學積極進行校務和教學改革。
新生的廣州大學
1993年1月,廣州市教育委員會發文(穗高教【1993】1號文《關於廣州大學與私立廣州大學銜接問題的批複》),同意“廣州大學可與原私立廣州大學的關係銜接,以利於加強海內外校友的聯繫,並為廣州大學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1996年11月,在廣州市政府的牽引下,廣州大學與原私立廣州大學隆重舉行銜接大會。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鄔夢兆出席大會並代表市委、市政府、市政協向新老廣大順利銜接表示祝賀。
2007年11月,私立廣州大學全球老校友近200 人齊聚廣州大學大學城新校區,祝賀私立廣州大學建校80周年,並設立“廣州大學全球校友獎助學金”。
學校初建立時,根據原國立廣東大學的校歌創作了《珠江流》:
校歌《雲山蒼蒼》
“雲山蒼蒼,珠海泱泱,廣大學府開堂皇,英才樂育道大光,明德新民止至善,博學篤行示周行,揚國光兮耀世界,學術邁進兮民族其永昌。”
陳炳權校長訓詞
私立廣州大學校徽
晨光,第一代表朝氣,學生應以朝氣求學行事;第二代表鮮明,處世應保此鮮明之色;第三代表大同,日光之出,大公無私;第四代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第五代表人類如初生的日光無時不在前進之中。
嘉禾,第一是為紀念國以農業為本,第二是為紀念廣州穗城之義,第三是為紀念廣州革命策源地,第四是為提倡農業為實業之本。
白紅的意義:
白為基本色,象徵純潔與坦白。紅色象徵以熱烈的精神求學問,以幹事,象徵以赤誠的態度相處。
學校簡稱廣大,博有廣大之意,白為萬色之源,赤日初出,天地大白,紅色是熱誠之義,與篤行相似。
私立廣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