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若敖的結果 展開
- 西周末期、春秋初期楚國國君
- 春秋時期楚國氏族
若敖
春秋時期楚國氏族
若敖氏,又稱若敖族或若敖氏之族。是活躍於春秋時期楚國的羋姓家族,祖先為楚國國君熊儀,若敖氏即是以他的謚號若敖為族稱,在其內部又分鬬氏和成氏兩個支系。
若敖族的成員鬬伯比、鬬廉、鬬祁、鬬勃、鬬谷於菟(子文)、鬬般及成得臣、成大心、成嘉等人在楚武王至楚莊王時代長期擔任軍政要職。經過楚莊王九年的若敖族之亂后,若敖族的地位迅速下降,但其後裔仍不時出現於春秋末期和戰國的楚國政壇。
早期
興起
鬬伯比之子即為鬬谷於菟(子文)。在楚成王八年其族人鬬班除掉對楚王之母有野心的令尹子元之後,他便接任令尹之職。子文是春秋時期楚國著名的政治人物,他上任之初就以自家的財產來資助楚國,後世稱之為“毀家紓難”。在擔任令尹的二十餘年間曾兩去其職,也從不對此感到抱怨。若敖族自子文開始世為令尹、司馬。
經過幾代人的經營,若敖族在楚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不但對令尹等職位有決定之權。如子文去職之後,就指定族人子玉(成得臣)為繼任人選。面對當時另一大家族蒍氏成員蒍呂臣的質疑,子文回應道:“我這樣做正是安定國家,子玉有大功而沒得高官,像他這樣的人才又有幾個?”而且有自己的私人武裝若敖六卒,子玉在對晉國的戰爭中就以若敖六卒為中軍。之後因為城濮之戰的失敗,子玉被迫自殺。令尹也改由蒍呂臣擔任,但實權仍在若敖族之手。
與王室的矛盾
楚成王想立長子商臣為嗣,當時的令尹斗勃(子上)勸阻道:您現在還年輕,寵愛的女人又多,若早立太子將來又反悔的話,恐怕會引起內亂。楚國的國君向來是立小兒子,而且商臣為人殘忍,不宜立。成王並沒有聽從,仍堅持立商臣為太子。
後來到楚成王四十五年(公元前627年),晉國陽處父攻蔡,子上領兵救援,和晉軍隔泜水相峙。陽處父擔心軍隊長期對峙會消耗過大,便派人向子上建議晉軍先後撤,楚軍再渡河進攻。不然的話,就由楚軍后後撤,晉軍來攻。子上意欲渡河,但被成大心勸退。於是子上便令楚軍後撤,讓晉軍渡河來戰,卻不料陽處父趁機宣揚說是楚軍逃走了。子上班師回國后,被太子商臣誣陷說是接受了晉國的賄賂才撤退的。於是被成王所殺。
城濮之戰失敗后,令尹子玉自殺,司馬鬬宜申(子西)則貶為商公。後來子西偷入郢都被發現,於是再貶為工尹。商臣弒父即位后是為楚穆王,子西又聯合族人仲歸(子家)意欲謀弒穆王未遂被殺。從此,若敖族和王室的關係變得緊張起來。
若敖族之亂
鬬克曾在楚成王三十八年(公元前634年)秦晉聯軍攻鄀時被秦國俘虜,楚成王四十五年時(公元前627年),秦晉之間又發生餚之戰,鬬克便被放回國,以求與楚國交好。他在兩國結盟的過程中出力很大,最後卻沒有受到重用。等到楚穆王去世后,其子楚莊王幼年初立之時,正逢令尹成嘉(子孔)和太師潘崇攻打舒姓諸侯國。鬬克就聯合求令尹而不得的公子燮作亂,他們先是加築郢都的城牆,在派人暗殺子孔不果后,又企圖將庄王挾持往商密。但兩人最終被廬戢梨和叔麋誘殺。
楚莊王初年,工正蒍賈陰謀誣害令尹鬬般(子揚),導致鬬般被殺。使得司馬鬬椒(子越)成為了令尹,他自己則任司馬。等到楚莊王九年(公元前605年),鬬椒又以若敖族的武裝囚殺蒍賈,並以烝野為基地,發動針對王室的進攻。叛亂最終遭到失敗,子越本人在叛亂中被殺,其子苗賁皇則逃往晉國。事後,若敖族的大部分勢力都被消滅。
倖存者
叛亂之時,子文的孫子箴尹克黃正出使齊國,在回國的途中知道了叛亂失敗的消息,雖有隨從再三警告,但他仍以有君令在身為由回國復命,之後又自行請求主管法律的司敗拘禁他。庄王感嘆當年子文治國的功績,於是讓克黃官復原職,並將他改名為“生”。克黃的後代鬬蔓、鬬韋龜、鬬成然、鬬辛四代也都在楚為官,但地位明顯下降,鬬蔓甚至只擔任位階較低的宮廄尹。
後來在楚靈王十一年(公元前530年)時,楚靈王曾以若敖氏之餘的理由將成熊殺害。說明若敖氏之亂時,成氏也有人倖存。
春秋後期
若敖族失勢后,楚莊王、楚共王、楚康王三代先後重用蒍氏和公室成員。楚郟敖四年(前541年),楚共王次子公子圍弒侄奪位,是為楚靈王。靈王是名殘暴的君主,他早在任令尹期間就曾殺大司馬蒍掩,盡取其室。剛即位就先後奪去鬬韋龜、鬬成然父子和?居的田邑,之後又以若敖之餘的理由殺成熊。於是鬬成然、薳居、許圍、蔡洧及楚共王其餘的三個兒子公子比、公子黑肱、公子棄疾聯合起來反抗楚靈王的統治。他最終也在逃亡中自殺,其位則最終落入公子棄疾之手。
公子棄疾即楚平王,平王即位后,鬬成然也因功官居令尹。但其自恃有功,不知有度。又與養氏家族結黨營私,貪得無厭。他的行為令平王非常不滿,結果被殺。因念及若敖族以前的功勞,他本人也有佐立之功,便將其子鬬辛封於鄖。
楚昭王十年,吳國大舉攻楚。楚昭王攜妹棄郢都逃往鄖。鬬辛的弟弟鬬懷想殺他為父報仇,鬬辛先是對他進行勸阻,隨後又和另一個弟弟鬬巢帶領昭王逃往隨國。後來申包胥求得秦國援軍,又加之吳國的內部原因,終令吳軍撤軍。楚昭王返回郢都后,鬬辛兄弟三人都得到了賞賜。
在若敖族的後代中隨著時間的發展,又衍生出不少新的氏。秦漢之時,當時還存在的氏又演變成了現代的姓氏。
鬬氏
鬬耆氏,鬬伯比之孫鬬耆在晉為官,有後代以鬬耆為氏。
鬬文氏,鬬伯比之孫鬬文在晉為官,有後代以鬬文為氏。
伯比氏,鬬伯比有後代以伯比為氏,楚懷王時有伯比仲華。
班氏,鬬伯比之子鬬谷於菟出生之時曾被老虎餵養,老虎身上有斑紋。鬬谷於菟的後代有人以此為氏。
令氏,鬬谷於菟的字為子文,有後代以此為氏。
箴氏,子文之子克黃曾任箴尹,有後代以此為氏。
箴尹氏,子文之子克黃曾任箴尹,有後代以此為氏,
圍龜氏,克黃之孫鬬圍龜有後代以此為氏。
蔓氏,鬬圍龜之子鬬成然的封地在蔓,有後代以此為氏。
越椒氏,子良之子鬬越椒有後代以此為氏。
椒氏,子良之子鬬越椒有後代以此為氏。
苗氏,鬬越椒之子苗賁皇的封地在苗,有後代以此為氏。
權氏,若敖之子鬬緡在楚武王時為尹權,有後代以此為氏。
鬬強氏,若敖之子鬬強有後代以此為氏。
鬬班氏,鬬強之子鬬班有後代以此為氏。
季融氏,鬬廉之子季融有後代以此為氏。
成氏
大心氏,成得臣之子成大心有後代以此為氏,楚懷王時有黃邑大夫名為大心子。
鬼將流浪於天際之上
若敖鬼餒,是個早已了解的成語,過去只是泛泛而知,與“狼子野心”的成語一樣從未深究過。現讀楚國史,它們透過近三千年的歷史塵埃,變得竟然那麼生動。我常會靠在床頭,漫無邊際之時,便會冒出這樣的鏡頭來。在廣袤廣闊的天庭上,有一個高貴的家族,因為沒有了後人的祭祀,在天際中,像失去了軌跡中的衛星餓著肚子而到處流浪。
這就是若敖氏家族。
春秋戰國期間,許多國家被滅,多是採用“滅國不滅祭”。古人對先人是崇拜的,他們認定一個國家可以滅亡,但應該保留其宗室廟祭。如果沒有香火,這些國家的先人必流浪於天際之中,將怪罪征服者,必降災於他們。所以,先人一定有人祭祀。否則,這是十分令人恐懼的事情。
說起若敖氏,沒有多少人了解。這個姓氏古怪,甚至有點像西方人的姓氏。如果說起楚武王重臣斗伯比,幼年住在鄖國,與表妹郊遊的一次浪漫,產生了一個虎乳的私生子,楚國第四任令尹相國。同時代的聖人孔子和偉大的司馬遷對他讚譽有加,這人就是“若敖鬼餒”和“狼子野心”、“毀家紓難”成語的始作者——斗子文。這樣的一種傳奇人物,當今幼兒讀物上就有關於他的故事。他的知名度透過漫長的歷史年輪,依然生動展示在我們面前。他就是若敖氏家族貢獻給楚國文明的光輝形象。
若敖氏家族,是楚國皇族的一個分支。
他應是源自春秋初期楚國君熊儀。熊儀繼君位后,便稱“若敖”,這也是楚國歷史上君王第一次有了專門的稱謂。熊儀之幼子斗伯比便以若敖為氏,又因封斗邑,亦稱斗氏。公元前791年,熊咢卒,其子熊儀立。生有四子霄敖、斗廉、斗章、斗伯比。
而若敖氏家族因為斗伯比的豐功偉績而興盛發達起來了。他估計有二子:子文和子玉(成得臣)。子文史有可查的兩子,一子繼令尹相國位,被陷害而死,一子因楚莊王手下留人,而名垂千史;而成得臣生兩子,一為成大心,一為成嘉。
斗伯比在楚武王時期,力助楚武王稱王稱霸功不可沒。他歷經三朝,可謂德高望重。楚文王之後,楚成王尚在年幼之時。楚文王之幼弟行令尹相國。這個子元的三個兒子為非作歹,對楚重臣虎視眈眈。而子元不僅覬覦王權不說,儘管可以納楚國和天下之美,但對王嫂極盡勾引之能力。楚國在他專權期間,國庫空虛,弄得楚人怨聲載道。就是因為斗伯比尚在,他才不敢過於放肆,否則早已成篡位之君了。
若敖氏家族參與平子元之亂后,便貢獻了第二位相國(第一位名斗祁)斗子文。在楚武王至楚莊王五代君王之中,有史可查的十一位令尹相國,有八位是若敖氏家族貢獻的。
最初,我們注意到若敖氏家族與王權產生矛盾,是子文年老時,他為楚成王物色繼任令尹人選,推選其弟成得臣。公元前637年秋,成得臣率討陳國,攻取了焦、夷(今安徽毫縣東南)和頓。子文抓住子玉攻陳有功,向楚成王推薦有治國之才的子玉繼任令尹相國。
有一個人便提出反對意見,此人是蒍賈。他評論說,子玉這個人絕非治國之良才,如果做帶兵打仗統帥呢,估計最多帶三百兵車。且此人物質生活上驕奢淫逸,與其兄形成鮮明對比。能力不大,但性情剛烈,聽不進半點反對意見。用之,今後必有後患。
公元前633年冬(楚成王三十九年)。戰爭起因是這樣的。楚成王率陳、蔡、鄭、許以及強大的楚師,五國聯軍討伐宋國。宋國便向晉國告急。晉文公出兵救宋。晉文公沒有與楚國正面交鋒,卻去攻擊楚的附屬曹、衛兩國,其目的以救宋。同時聯絡了秦、齊兩個強國以夾擊楚。楚成王自然不會與晉國正面交鋒,退居於申,並令子玉撤消對宋的包圍,他評價晉文公是“有德者不可敵”。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戰。一戰助晉文公成名,就是子玉發起的。他為什麼非要去打城濮之戰呢?因私念而起,是想用城濮之戰的僥倖取勝來回敬那些懷疑他能力的人,要以此堵他們的閑言碎語。子玉卻使斗越椒來請戰並請求增援。楚成王堅決反對,但卻願意給他少量的兵馬。子玉便拉出若敖氏族的部隊充數,攻擊晉軍,晉文公因與楚有先約,“退避三舍”然後再向楚發起進攻,使楚左、右兩軍受重撞。儘管子玉指揮的中軍完好少損,這可以算得上是過中有功。但子玉依然在連谷自殺身亡,連晉文公也大惑不解。楚成王不同意出兵,又給予他不多的兵馬助戰,這異常的舉動,我們只好認定是若敖氏家族與王權的矛盾撕開了神秘的面紗。
一個可怕命運預言
楚成王見子玉自殺謝罪,再想起用年老的子文。子文得知子玉遭此慘敗,吐血之後卧床不起,自然時日無多。楚成王只好任命若敖家族的對頭,居第三位的司馬蒍呂臣繼任令尹。
楚穆王篡位后,雖先後以成得臣之子成大心及其弟子孔為令尹相國,但王權與若敖氏的矛盾似乎並沒有得到緩解。公元前617年(楚穆王九年),若敖氏家族被貶為商公的子西串通仲歸謀殺弒父篡位的楚穆王,因行事不周密,政變敗露,兩人被囚禁。
此時,令尹相國仍是若敖氏家族的斗般。穆王派司馬斗越椒去調查這次謀反事件,他處死了斗宜申和仲歸兩人。儘管斗越椒與令尹斗般同為若敖氏家族的人,但斗越椒一直企盼當令尹相國,而苦於沒有機會。他覺得這是次千載難逢之機,趁機向穆王誣告,斗宜申和仲歸的背後主謀乃是斗般。他們實已串通好了,便想扶持楚成王當時欲廢長立幼的公子職為楚王。
穆王最懼怕和嫉恨就是這個了。他為了試探斗般是不是主謀,要他立即處死公子職(另說公子職在穆王篡位后逃亡被殺)。斗般推說公子職並無過錯。楚穆王大怒,在朝堂上揮起隨身攜帶的兩隻銅錘,殺死百官之首,一時間眾大臣無不心驚膽戰,面無人色。楚穆王隨即任命子玉的兒子成大心為令尹。這個任命令人蹊蹺,他殺死這個家族的重臣,還不得不任命這個家族的人為令尹相國。可見這個家族已經勢大,可與王權勢均力敵。
我們說的若敖氏家族關鍵人物已經出場了,他就是斗越椒。在楚穆王時代任司馬。關於他的出生,與楚穆王幾乎如出一轍。晚年間,子文之弟子良又添一子。這個做伯父自然會去探視自己的後人,不看則已,一看非同小可,真乃大吃一驚。據《左傳·宣公四年》記載:“初,楚司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殺之!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弗殺,必滅若敖氏矣。諺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子良不可。子文以為大戚。及將死,聚其族,曰:‘椒也知政,乃速行矣,無及於難。’且泣曰:‘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
用白話說,就是其侄貌似熊虎、聲若豺狼。子文說,這孩子不能留下,今後毀滅若敖氏家族必定是他。其弟不聽兄長勸說,子文大感憂心,在他臨死之時,還把直系族人聚在一起,著重告誡。如果斗越椒令尹相國,你們快逃,因為滅族之禍已經不遠也。如果說先人沒有人祭祀而餓肚子,那若敖氏族的鬼們以後便會流浪天際之中。此記載我們無法辯過多真偽,但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子文三次退讓令尹之職,深受楚人愛戴,有著豐富的政治經驗,他一定已經洞察到了若敖氏家族潛在的危險。
斗越椒往上爬近令尹的一步步,就離這個偉大家族毀滅近了一步步。楚穆王卻使這個步子慢了幾拍。斗越椒誣陷了自己的族人斗般,可是上到令尹這個平台的人卻是成大心。不知斗越椒是何種隱忍和心態對待的。楚穆王為什麼不把這個為自己除了心腹大患立了大功的人推上去呢?我們判斷,因為楚穆王出生時,同樣是熊貌蜂眼豺聲,靠弒父僭越起家之人,也許野心家太了解野心家了,他的野心得到了抑制。直到成大心死後,他才得到了令尹相國之位。
王權衰弱,在楚穆王死後,一代雄主楚莊王繼位之時,表現得尤為充分。這裡又產生了一個歷史上著名的成語,看來楚國度是盛產成語的地方,這就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楚莊王初涉王權,站在那個平台上,往四周探頭一看,我的媽媽呀!他驚呼了一下,倒抽了一口涼氣。王權兇險,真是大大不妙。不愧為一代雄主的毛坯,有過人的隱忍之功。他左抱越女,右擁秦娘,圍著鄭美女,大泡洋妞,整天醉眼蒙蒙看楚界的各色人等。如此這般隱忍,依然逃不過劫難。那位令尹斗越椒和太師潘崇帶兵征伐叛舒時,後院起火,楚王被兩位大夫虜出郢都。他們想扮演個曹操的祖宗“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們的確對時事判斷差得離譜。不知誰是楚國之令尹,斗越椒在此,誰敢造次!若敖氏家族勢力如日中天,他跺一跺腳,楚地也要抖三抖。他當即帶楚師返回平叛,把叛軍殺得個落花流水,將楚莊王重又扔進溫柔堆里,說了聲“還是樂你的去吧”,便掌控楚國的軍政大權去了。
楚國第一偉大的勇士
楚莊王見時機成熟,殺佞臣,遠小人,用賢良。楚莊王快刀斬亂麻一系列舉措,對楚國來了個大清洗,史記載誅殺數百人之多,啟用亦同樣數百多人。然後借討伐大庸國為名,收回王族軍權。這一下大大震驚了若敖氏家族。因為伍參(伍子胥之祖)、蘇被任以國政,蒍賈為司馬。“狼子野心”之斗越椒大大覺得處境岌岌可危。他趁楚莊王問周鼎之輕重時,帶著武裝到了牙齒的若敖氏族部。首先囚禁政敵蒍賈,隨後宰了他。
楚莊王面對這一險惡的國內形勢,充分運用了高超的政治藝術,他決定不打無把握之戰,當即派人對斗越椒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因為他們幾代前還同一個祖宗,應親如弟兄一般,有話好好說,一切都好商量。斗越椒獰笑著拒絕了。平時不燒香,即時抱佛腳,這個成嗎?別他媽的死到臨頭說親熱貼已的話。楚莊王發現論弟兄情意不行,提出以三王之子為質。這可是春秋戰國最重的砝碼了,想當初鄭與周天子交質,這麼不對等的地位,也是一比一的交質。你看給你斗越椒何等待遇,你若敖氏家族是何等的驕傲呀!
從這點來看,楚莊王是精明的,王向臣低下了那高貴的頭顱。臣應該受寵若驚才對,應該見好就收才對。但斗越椒已經喪心病狂之極了。他說,什麼三王交質?小小王兒,懼怕了吧?我不希罕你給的這些,只要你一件,就是你坐下的椅子,你項上的王冠。吾本王族,我的血液與你一般高貴,楚國的江山有大半是吾人先祖打出來的。
他大叫一聲,少說廢話吧!讓我們的長矛大刀戰馬盾牌弓箭發表演說吧,讓我們的若敖氏家族的勇士來表達吧!若敖氏家族的傲慢,大大地刺激了楚師,楚莊王當即召開誓師大會,把王族的隱忍和顧全大局告訴軍隊,但若敖氏家族已經喪失理智。楚軍個個群情激憤,表示要枕戈待旦,誓死不二地平叛。
於是王族軍隊與若敖氏家族軍隊,在今襄陽以西之地,隔河相望,將對將兵對兵地對峙著。這些曾經熟悉的人,就這樣在這場叛亂中互相為敵。
顯然,一開始若敖氏家族佔了上風。楚莊王站在戰車上,與斗越椒隔河對峙著。王儘管看不清他的容貌,但絕對可以感受到斗越椒的驕狂勁來,他一定獰笑著。楚莊王打算親自擊鼓助戰。這時,斗越椒拿起弓矢來,向他昨天的王射出第一枝利箭來。
第一箭越過王車馬轅之間,劃過駕車者的頭頂,深深地斜劃在車轅上,與車后的銅鉦相擊,發出巨大聲響,激濺起的火花來。第二箭不讓楚軍有半點喘息之機。如果說第一箭使楚王有驚無險的話,第二箭劃過王的馬頭車轅,像長了眼睛似地,直奔楚王面門而來,喳地一聲,從腦門旁掠過,將楚王的王冠束帶拉扯斷了。箭風不止,穿破戰車傘蓋而去。史書描寫既惜墨如金,又形象生動。這時,剛才還視死如歸的王師大為驚駭,兵士色變,其陣形已經波動,楚軍幾乎就要潰散之時。
這就是楚庄,他可以說得上臨危不懼。正了正王冠,大聲叫道。我的勇士們!你們不要怕,聽我說!先祖文王伐息之時,得了三支響箭,被斗越椒偷去了兩支,現他己經用完,我們不用再懼怕了。為何他要說出楚文王來,因為楚文王乃是玩箭之高手,又有桃花夫人的浪漫故事深入民心,乃楚國人楷模。得知斗越椒偷楚文王的箭已經用完,楚軍隨即安定下來。
為了鼓舞楚師之土氣,王立於鼓側,親自雙手執鼓錘,擂鼓助戰。
這時,偉大的楚國第一勇士養由基就此出場了。本人對養由基充滿了迷戀。離我的故鄉三里多地處有一個小鎮,現名為楊業街。幼年我常去玩耍,因為我的太姑媽在此,聽她喜歡講古的兒子講來。這個小鎮的名字,乃是楚國第一勇士養由基的名字。是今人沒有文化,把名兒講錯啦。我從幼年時,便牢牢地記住了養由基。這裡是他的葬身之處?還是他的封地?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但這位第一勇士的確與我的故鄉有關,這是大大的榮耀。
關於他的神話,偉大的司馬遷曾有過記載。養由基的箭法據說連動物界也都了解。這也不難,他不打仗,自然會去打獵。動物被射死的頻率很高,它們自然會知道養由基何許人也。楚國有隻白色神猿,善射的獵手誰也不能射中它。楚莊王便請養由基去射。養由基還未張弓,神猿便淚如泉湧。果然箭一射去,白猿應聲墜落。還有,也許是古代環境的緣故吧,或者是古人用箭太多,稱讚一個人的箭法厲害,就會說他一箭洞穿了石頭。有史可查的,就有楚先君熊渠,還有李廣,現在又添這個養由基。這可是《呂氏春秋》上記載的。
是這樣,歷史安排了養由基和斗越椒隔河岸對射三箭。這個當時之戰,似乎有條河講述起來更生動一些。兩位英雄隆重出場了。斗越椒射楚王的秘密武器用完了,與養由基比的箭矢,只能是一般的箭矢了。斗越椒第一箭射過來,養由基輕輕揮揮手,那隻箭便裁倒面前的水中;第二隻箭來,養由基也只動了動身子。斗越椒大聲嚷道,你蹲下就算犯規啦;到了第三隻箭,養由基因怕犯規,只好勉為其難張口咬住了箭。回敬一聲,你射完了吧,就看我的了。將口中斗越椒之箭搭在弦上,回射過去,箭從斗越椒左眼進後腦門子出來。
嘣地一巨響,斗越椒倒下后,斗子文預言不幸應驗了。若敖氏家族的族滅絕便已經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