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績熙
甘績熙
甘績熙(1886—1951),湖北利川團堡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10月參加武昌起義。武昌起義成功后,清軍反撲漢口,甘績熙率部血戰,扼守滿春園,數處負傷。漢陽失守,甘績熙抱病組織敢死隊奪回扁擔、磨子二山。南北議和后,甘績熙任各部總稽查。后歷任中國國民黨湖北省黨部臨時執行委員兼青年婦女部部長、第三屆監察委員、湖北省咸寧、宜城及山東省費縣縣長。1950年被錯捕,1951年因病逝世。1985年中共利川縣委為甘績熙平反昭雪,恢複名譽。
甘績熙(1886—1951),湖北利川團堡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甘績熙幼年喪母,父為私塾教師,甘績熙自幼習讀,聰明過人,性好武俠。在施南府初級師範學校學習時,參加竟南學社,初受革命思想教育。光緒三十三年(1907)春,目睹國家沉淪,日思實行革命,認定非投身軍界不為功,遂獨自東下赴鄂垣從軍。是年五月入陸軍第八旗步兵隊十三協二十九標二營。七月,被選入陸軍特別學堂(后該校併入測繪學堂)。甘績熙專攻測繪,與軍界、學界的蔡濟民、蔣翊武、鄧玉麟、彭楚藩、牟鴻勛等志同道合。同時,與詹大悲、劉堯澄、梅寶璣等辦理《商務》、《大江》兩報,宣傳革命。宣統二年(1910),甘績熙結識譚石屏、居覺生,加入中國同盟會。十月九日,漢口寶善里機關失事,革命黨人應變起義在即,甘績熙與同學方興、李南星、李華模、朱次璋諸人於傍晚戎裝停妥,飲酒以待。酒酣之際,甘高吟岳飛《滿江紅》詞,慷慨雄言:“此一飲后,須俟黃龍府再飲用水也!”十日夜,起義槍聲驟起,甘績熙立奔楚望台軍械庫。荷槍實彈返校,率領同學整隊迅出,參加武昌起義。攻下總督衙門后,測繪參戰學生奉命衛戍咨議局,甘績熙任守衛司令官。十一日黃昏,清軍管帶郜翔宸率百餘人來犯,甘績熙與蔣翊武指揮隊伍抗擊,郜兵敗潰。其後,甘績熙任湖北都督府參謀處參謀。十月十二日,滿清政府遣陸軍大臣蔭昌、海軍提督薩鎮冰率陸、海軍反攻,水陸並進,艦艇緊鎖江面,陸軍雲集如蟻,革命軍孤立無援,形勢異常嚴峻。二十六日,甘績熙聽說漢口劉家廟失守,即請戰渡江,挺身血戰。在姑嫂村一戰中,甘績熙曾四擎軍旗,率眾挺進,高樹戰旗於陣地前沿。戰火從郊外延至市內,甘績熙又以參謀官身份,指揮若定,屢踞危地而帶傷禦敵。漢口將失時,甘績熙又疾返武昌請兵,在漢口苦戰四晝夜,僅得食三次,疲餒交加,形神大異,與老友康濟民燈下相見時,康幾不相識,驚問:“汝人耶?魂耶?”,甘績熙又向參謀長楊開甲要得兵士千人,由杜武庫擔任指揮,乘夜返渡,再戰於漢口歆生路至橋口之間。是日晚,甘績熙徹底扼守要塞滿春戲園,更深寥寂,渾身是膽,以“當於悲涼中求雄壯生活”而自勵,在漢口連戰數日。
甘績熙返回武昌后,仍每日步行數十里去漢陽偵察戰事,積勞成疾,身患生病。十月二十八日,漢陽磨子山、扁擔山等地相繼淪陷,革命軍退守十里埠。甘績熙聞訊心如火燎,一躍而起,帶病奔赴十里埠面見戰時總司令黃興請戰獲准。甘績熙從營中挑選壯士一百零八人,組成敢死隊,以“必將以血肉相搏擊”、莫以生還想的決心,身披“臨時指揮官”的白帶,自任尖兵隊長,率隊於子夜出發。甘績熙身先士卒,衝刺拼搏。清軍震懾,倉皇逃竄,革命軍一舉奪回磨子山。是時,甘績熙急命縱火燒廟,按原約定信號與援鄂湘軍統領劉玉堂部一鼓作氣,再取扁擔山。至山麓,敵彈如雨,績熙舊傷未愈,又添新傷,半夜鏖戰,傷痛疲憊尤甚,遂以槍為杖,奮力攀登,率眾再舉收復扁擔山。其時,天已微明。甘績熙多處負傷,鮮血淋漓,經力勸,方才下山。當時《大漢報》主筆胡石庵曾作《甘侯行》長詩一首以頌之。革命軍撤離陽夏,退守武昌后,黎元洪想走葛店,甘績熙奉命與之朝夕相隨,並婉言相阻。黎元洪執意出城,甘績熙則誓與城共存亡。停戰議和后,甘績熙與丁世傑同任荊宜特派專員,績熙籌集援省軍餉四十餘萬元。民國元年(1912)甘績熙任各部總稽查、都督府特別參議。中國同盟會改組為中國國民黨后,甘績熙加入中國國民黨,被選為湖北省支部評議員。民國二年(1913),陸軍部授予甘績熙陸軍步兵上校、陸軍少將軍銜。民國三年(1914)年返鄉。之後,甘績熙歷任北伐大本營咨議、中國國民黨湖北省黨部臨時執委會委員兼青年婦女部部長、湖北省黨部第三屆監察委員兼省官錢局產業委員會委員及湖北光化縣、山東費縣、湖北咸寧縣和宜城縣縣長等職。國民政府授予甘績熙勝利勳章。民國三十六年(1947),甘績熙回歸老家箐口。1950年甘績熙被錯誤關押數月。1951年甘績熙因病逝世。1985年中共利川縣委為甘績熙平反昭雪,恢複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