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溝驛鄉
甘溝驛鄉
甘溝驛鄉位於甘肅省會寧縣中部,祖厲河中游,是會寧縣中部五鄉兩鎮農副產品和商品流通集散地。東接四房吳鄉、韓家集鄉,南毗柴家門鄉,西連定西市安定區新集鄉、漢家岔鄉,北鄰河畔鎮。鄉政府駐地距會寧縣城36公里。國道309線與省道207線什字交叉貫穿全甘溝驛鄉,交通便利,區位條件優越。
地貌總體可分三種:一是尚存黃土高原梁峁頂面殘塬如山平塬,放馬塬;二是黃土丘陵地貌的雲台山樑,鐵木山樑,小西梁;三是祖厲河谷I級階地。川、塬、梁、峁並存,溝壑丘陵眾多。地下水出露主要為祖厲河水系地表徑流,地下水位深約在I級階地下15—18米,儲量較小,四十鋪附近一段儲量較大,水質礦化度高,屬苦鹹水。地基土主要為濕陷性黃土,承載力fk=120~180kpa。境內硝溝坪出產芒硝,“硝岸堆銀”為會寧古八景之一。鄉域總面積336.27km2。
甘溝驛鄉
甘溝驛鄉
甘溝驛鄉實施引黃工程以來,黃灌區內土質肥沃,農業生產條件大大改 善,甘溝驛鄉農業經濟穩步增長,2004年底甘溝驛鄉人均純收入1880元。甘溝驛鄉主要種植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穀子、糜子、高粱等,經濟作物有胡麻、麻子、瓜果蔬菜等,養殖有生豬、雞、牛、羊等。甘溝驛鄉政府圍繞產業結構調整,按照生產規模化、經營一體化、服務社會化的要求,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產業,現已發展日光溫室300多座,塑料大棚1000多座,大田種植蔬菜5000多畝,年產無公害蔬菜2萬餘噸,除共供應會寧縣城外,還遠銷蘭州、白銀等大中城市。甘溝驛鄉農業經濟穩步增長,2006年甘溝驛鄉糧食作物總產量11600噸,油料140噸。鄉鎮企業有建築公司、磚瓦廠、綜合廠、農具廠、糧油加工廠等10家。2006年甘溝驛鄉GDP12400萬元,財政收入160萬元,甘溝驛鄉人均純收入2080元。2006年啟動實施的移民小城鎮建設項目,現已初具規模,新建成二層商住樓120套,道路、供電、照明、排水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
甘溝驛鄉
剪紙是甘溝驛鄉人民熱愛的一項民間藝術,遠在明清時期就很盛行,每逢新春或喜慶日子,都喜歡用五顏六色的彩紙剪成各式各樣的圖像,把自家的窗子、板圍、炕圍或門簾裝點琳琅滿目,春意盎然。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會師后,在甘溝溝驛建立起甘溝驛抗日協會,考察了甘溝驛的剪紙,紅軍幹部、幹事對農戶窗花讚不絕口。由於受到前輩或姐嫂們的熏 陶,如今當地婦女都能拿起剪刀,心摹手追,以自己周圍的生活為題材,大膽用誇張變形手法,創作出新穎獨特的剪紙作品,具有裝飾情趣,又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甘溝驛剪紙作品先後多次在會寧縣文化館、白銀市群眾藝術館舉辦的“甘溝驛民間剪紙藝術展覽”中展出,有22人獲得省、市頒發的榮譽證書,有6人獲得白銀市首屆“民間藝術展覽”1、2、3等獎。1989年9月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中國藝術節”民間美術展覽中,曹秀英、張曉霞、劉水蘭、田俊堂等10人的剪紙作品被展出,並獲得文化部群眾文化司頒發的獲獎證書。展出期間有19副作品被選送日本、法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參展,剪紙老藝人曹秀英的11件作品在北京民族文化宮民族美術館展出並被收藏。1995年甘溝驛鄉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民間剪紙)之鄉”。2004年4月甘溝驛剪紙藝術入選文化部編輯、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概覽》一書。甘溝驛鄉剪紙愛好者3200餘人,其中剪紙能手880多人。作者有農民、學生、教師、鄉村幹部等。
甘溝驛鄉下轄村: | |||||||||||||
鍾岔村 | 五十鋪村 | 東岔村 | 河西坡村 | 甘溝村 | 大窯村 | 郭堡村 | 馬蓮村 | 六十鋪村 | 修岔村 | 田坪村 | 袁岸村 | 吉酉村 | 田岔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