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房吳鄉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下轄鄉

四房吳鄉位於甘肅省會寧中北部,東與大溝鄉接壤,西與甘溝驛、河畔兩鄉毗鄰,北靠草灘鄉,南接韓家集鄉,南北長21公里,東西長18.5公里,耕地面積88000畝,其中川地9422,林地14400畝,其它均為山旱地。鄉政府駐南張家,距縣城60公里。四房吳鄉轄四房吳、三房吳、大房吳、藺家灣、朱曹溝、范家溝、坡里張家、劉家灣口、大南岔、小南岔等10個行政村,63個村民小組,共有人口18732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全系漢族。

四房吳鄉屬於黃土高原梁峁溝壑地形,境內山樑縱橫,七梁八坡,山大溝深,小溝小岔密布,山脈多南北走向。海拔1600-1800米,氣候乾燥,年平均氣溫6.2℃,年無霜期121-173天。地下水資源缺乏,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年蒸發量1700毫米。這裡"十年九旱",乾旱是其主要災害。

歷史沿革


1961年建四方公社,1983年改四房吳鄉,2015年改為四房吳鎮。1996年,面積258.8平方千米,人口18732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轄朱曹溝、大房吳、二房吳、三房吳、四房吳、南坡川、范家溝、藺家灣、坡里張家、任家岔、大南岔、劉家灣口、小南岔13個行政村。

特有資源


四房吳鄉土地寬廣,物產豐富。全鄉耕地面積為8.77萬畝,其中機修梯田面積達2.71萬畝。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蕎麥莜麥糜子穀子豌豆扁豆等。部分糧食作物已轉化為經濟作物,土特產有胡麻油洋芋杏仁、杏皮、籽瓜、良谷等。野生動物主要有野狐、野兔。家畜有馬、騾、驢、牛、羊、豬。荒山野生牧草資源十分豐富,適於發展牛、羊。家畜的主要飼草有高粱、草谷、苜蓿經濟林木主要有杏、桃、梨、果樹等。

經濟發展


地膜覆蓋種植田
地膜覆蓋種植田
近年來,鄉黨委、鄉政府提出了"集雨節水建鄉、優化結構富鄉、項目建設強鄉、二三產業活鄉、和諧有序穩鄉、科技教育興鄉"的發展思路,在農村經濟建設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自1997年以來,全鄉共修建梯田2.65萬畝,溝壩地2萬畝,極大地改善了農業基礎生產條件;結合當地十年九旱的特點,走出了"壓夏擴秋、保糧擴經、產業化經營、規模化發展"的農業工作路子,不斷擴大地膜覆蓋面積和規模規範化的先進耕作技術面積,種養結合,農企合作,全面推廣糧食-經濟-飼草"三元"為一體的種植模式;從1998年以來共實施退耕還林2.5萬畝,荒山造林1.52萬畝,主要分佈於以沿串子梁為主線向四周輻射的小南、大南、三房、藺灣、四方、大方、灣口等7村32社1816戶,佔全鄉總戶數的48%,人均達到1.2畝以上,極大地改善了生態環境;自1993年以來,累計實施"121"工程和人飲解困工程2100多戶,集雨節流場3100多處,集雨節灌水窖5300多眼,普通水窖8575眼,戶均3.4眼,基本解決了全鄉群眾的人畜飲水困難。努力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加強勞務輸出工作,每年輸轉達5000人次以上,有組織輸出人數逐年增加。

基礎設施


鄉村道路
鄉村道路
基礎設施建設上,完成了"河蒿"公路河三段工程建設項目,打通了三房吳通往河畔的交通要道,形成了以國道"309"線為主,縣鄉"三袁"路和"河三"路為輔,通村通社公路輻射各村的公路網路;農電建設實施了7個村16個社共17公里高壓和36公里低壓的通電建設和農網改造建設,解決了340戶2700多人的用電困難,並開通了光纜電話,建成四方移動和聯通基站各一處,構建了四房四通八達的信息化通訊網路。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實現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為第一要務,通過抓項目、調結構、促發展,全鄉工作邁上新台階、發展進入新階段,基本實現了"四通四化、三帶三改、兩抓兩放、一調一高"的目標。即:"四通":就是全鄉實現了社社通電、社社通電話(行動電話)、社社通廣播電視、社社通公路;"四化"就是全鎮初步實現了生態化、梯田化、集雨節灌化和農業產業化;"三帶":一是林帶,以沿串子梁為核心,輻射7村32社,面積達5.3萬畝。二是草帶,全鄉共種植2.7萬畝相對連片的紫花苜蓿草帶。三是養殖帶,在大方、三房等六個村形成了小尾寒羊養殖帶;"三改":一是農網改造,實現了社社通電。二是中小學危房改造,實現了校校脫危。三是村址改造,實現了村村有址。"兩抓":一是抓黨的建設,主要是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樹立黨員幹部的宗旨意識,認真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二是抓小康建設,以"聯村聯戶"為載體,有重點地實施"雙培雙帶"小康建設工程;"兩放":一是放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全鄉近幾年發展非公有制經濟66戶,從業人員達800多人。二是放膽整頓機關作風,大力抓了幹部職工的工作作風,建立健全各項制度。"一調"指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動全鄉農業向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社會化生產、科技化服務、企業化管理的方向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一高"指農民人均純收入逐年提高,由2000年的660元提高到1170元,年增100元左右。

社會發展


教育事業
四房吳鄉南方測繪希望小學落成
四房吳鄉南方測繪希望小學落成
四房吳鎮的教育事業起步晚,進步快。1951年全鄉僅有完小一所,初小3所,在校學生127人。全鄉有獨立初中2所,六年制小學13所,三年制村級教學點5個。在校學生達5750人,其中小學生4110名,中學生1640名。中小學教師200人(其中公派教師176人,大專學歷的65名,中專或中師135名),其中小教131名中教69名。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以上,在校學生鞏固率為100%。全鄉教師素質較好,他們發揚從嚴治教,艱苦辦學的優良傳統,忠誠教育事業,勤奮教書育人,自恢復高考以來已有1900多人考取中專院校,為國家人才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全鄉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共新修村中心小學8所,鄉農校1所,改建鄉辦中學2所,總投資280多萬元,提前4年完成中小學危房改造項目工程建設。大力發展遠程教育,加快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建設,全面落實"兩免一補",實現"兩基達標",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計劃生育
計劃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全面落實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責任制等多項制度,建立完善了依法管理、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工作機制,人口出生率從十年前的15‰下降到現在的10‰左右,十年間共減少出生人口400多人。認真貫徹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由處罰多生向獎勵少生與處罰多生相結合轉變,從根本上轉變群眾生育觀念。
醫療衛生事業
四房吳鄉便利店
四房吳鄉便利店
醫療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全鄉共有鄉衛生院1所並配置有X光機一台,B超機一台,現有高級職稱醫護人員1名,中級職稱醫護人員2 名,初級職稱醫護人員3 名,能開展常規的各種病理病情檢查。建有村保健站13所,個體診所 25個,全鄉6周歲以下的兒童都建立了計劃免疫卡。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來,全鄉共有3083戶、1894人蔘合,基本解決了農民看病難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極大降低了農民大病風險,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人民身心健康得到保障,身體素質不斷提高。

名勝古迹


紅嘴山一角
紅嘴山一角
南坡川村(現屬大房村)紅嘴山,自1964年春開始,省勞動模範郭富山,歷經二十三個春秋,反覆實踐,不斷摸索,創造出抗旱換土水平梯田整修植樹技術,以驚人的毅力移動土方42000多立方米,磨禿鐵楸和橛頭17把,修整成753塊高標準梯田,造林125畝,栽種果、梨、桃、杏等經濟樹種和榆、椿、槐、楊、松柏等生態樹種共3.84多萬株,使過去的荒山禿嶺變成了綠樹成蔭,梨果飄香的風景之地,郭富山被譽為“紅嘴山上新愚公”,紅嘴山被列為會寧新八景之一。中央、省、市(地)領導多次前去參觀,1986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入大型彩色記錄片《今日長征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