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大鵬賦的結果 展開
- 唐代詩人李白的賦作
- 大鵬賦·並序
大鵬賦
大鵬賦·並序
《大鵬賦》是唐代詩人李白的賦作。此賦作者以大鵬自況,把大鵬置於浩渺的天宇背景中,寫其巨大威猛,無所拘束,自由自在的脫俗神采,並以黃鵠等俗鳥形象與之作對比,淋漓盡致地抒發了作者從少年時代以來,一直在心頭洶湧澎湃,而且越來越強烈的豪情逸致,充分體現了其擺脫現實羈絆、追求自由的理想。全賦如大江東去,一瀉千里,變化萬千,恣肆而行,體現出一種豪放飄逸的風格。
《大鵬賦》作者以大鵬自況,淋漓盡致地抒發了作者從少年時代以來,一直在心頭洶湧澎湃,而且越來越強烈的豪情逸致,讀來令人感到極致的痛快。
大鵬這個形象從《莊子·逍遙遊》一文脫化而來,它是莊子玄妙之道形象、生動的體現者。大鵬自由自在,徹底擺脫了種種束縛。李白在《大鵬賦》中保持了大鵬的精神內涵,使用文學手段,細描細繪,創造了一個遼闊無垠的藝術境界,塑造了一個博大雄奇的大鵬形象,展現了作者的寬闊胸襟、遠大抱負、豪邁氣概和熱愛自由的個性。
《大鵬賦》是以大鵬在天地間的活動、與大自然的關係、與同類的糾葛來展開故事的。在賦中,作者彷彿在迷茫中看見北冥天池中的巨鯤,隨著大海的春流,迎著初升的朝陽,化為大鵬,飛起在空中。它一開始振動羽翅,便使五嶽為之震蕩,百川為之崩奔。接著它便廣袤的宇宙中翱翔,時而飛在九天之上,時而潛入九淵之下,那更是“簸鴻蒙,扇雷霆,斗轉而天動,山搖而海傾。”只見它“足系虹霓,旨耀日月。噴氣則六合生雲,灑毛則千里飛雪。”它一會兒飛向北荒,一會兒又折向南極。燭龍為它照明,霹靂為它開路。三山五嶽在它眼中只是一些小小的泥丸,五湖四海在它眼中只是一些小小的杯盞。古代神話中善釣大魚的任公子,曾經釣過一條大魚讓全國人吃了一年,見了它也只好甘拜下風。夏朝時候有窮氏之君后羿,曾經射落過九個太陽,見了它也不敢引弓。他們都只有放下釣竿和弓箭,望之興嘆。甚至開天闢地的盤古打開天門一看,也目蹬口呆。至於海神、水伯、巨鰲、長鯨之類,更是紛紛逃避,連看也不敢看了。
作者把大鵬置於浩浩渺渺的天宇背景中,重點寫其巨大威猛,任意而行,無所拘束,自由自在的脫俗神采,並以黃鵠、玄鳳、斥鷃等俗鳥形象作對比,充分體現了其擺脫現實羈絆,追求自由的理想。大鵬這個形象,正是李白個性和人格的生動再現,也是其精神追求和理想的形象化身。
李白繼承與發展的莊子美學,崇尚壯闊無限和純任自然之美。在《大鵬賦》中,大鵬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無所不能。這種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無所不能的無限與自由之美,正是李白美學思想的體現。這樣的無限與自由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是一種想入非非。但在藝術世界里,它卻能開出絢麗的鮮花。從藝術風格看,《大鵬賦》清雄奔放,是浪漫主義的傑作。全賦語言閎麗,卻不艷薄,句式自由而朗暢,在李白“句字麋麗”的大賦中,也算是平易好懂的了。
《大鵬賦》是李白超越有限的精神圖騰,他在大鵬的現象中寄寓了自己的自由理想。李白賦中的大鵬出於莊子寓言。大鵬的形象,在莊子文中誕生,在李白賦中完成。從此,大鵬作為一個壯志凌雲,博擊萬里的巨大形象,彪炳於文學史冊。但莊子和李白寫此形象的目的以及形象的內容卻有許多差別。莊子寫大鵬的目的,是說其與小小的斥鷃本無高下之分,莊子也未以大鵬自喻;李白則不然,他是以大鵬自比,寄託自己的遠大志向。《大鵬賦》繼承了庄、屈浪漫主義手法及楊、馬、班、張排比鋪陳的文風,開始形成李白自己獨特的風格。
《大鵬賦》系年曆來說法不一。薛仲邕系此賦於開元十年(722)之下(《翰林李太白年譜》),不知何據。王琦《李太白年譜》則謂此賦未詳作於何年。黃錫珪《李太白年譜》系此賦於開元十四年(726),言白是年“秋間即由蜀中歷納溪、渝州,出三峽,來游楚地啊凡經江陵、武陵各處”,並舉白自序“余昔於江陵”為證。詹鍈認為此賦之改訂當在天寶二年(743)二月以後李白入翰林以前(《李白詩文系年》)。
李白曾經在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后因得罪高力士而離開宮中。天寶十一年(752年),李白北上途中游廣平郡邯鄲、臨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邊疆思想,在邊地習騎射。后發現安祿山野心,登黃金台痛哭。不久即離幽州南下。安史之亂爆發時,李白游華山,南下回宣城,後上廬山。至德元年(756年),李白被三次邀請,下山赴尋陽入永王李璘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后,李白也獲罪入獄。幸得郭子儀力保,方得免死,改為流徙夜郎(今貴州關嶺縣一帶),在途經巫山時遇赦。李白遇赦后在江南一帶漂泊,於寶應元年(762年)病逝於寓所,終年61歲,葬當塗龍山。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當塗青山。
李白的作品想象豐富,浪漫奔放,意境獨特,才華洋溢,在詩歌的藝術成就被認為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巔峰。其詩作在全唐詩收錄於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