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馬禮讚
法國安格爾創作的油畫
《荷馬禮讚》是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1827年創作的一幅布面油彩,現收藏於法國巴黎盧浮宮博物館。
該畫以宏大的尺幅展現了影響西方文明進程的46個傑出人物,在畫中,荷馬腳邊坐著象徵伊里亞特和奧德賽兩位少女和聚集在他四面的古希臘以後各時代著名作家、詩人、藝術家,表現了畫家對荷馬的崇敬。
荷馬禮讚
《荷馬禮讚》是1826年由官方授命安格爾為查理十世博物館第九展示廳的天花板繪製的,安格爾藉助弟子們的力量在畫室開展工作,1827年11月4日開始向天花板安裝,該畫表現的是荷馬的勝利。
荷馬禮讚局部圖
很明顯這幅《荷馬禮讚》在構圖上受到拉斐爾的《雅典學派》的影響,在《荷馬禮讚》這幅作品中,構圖以畫中的荷馬為中心,左右對稱,整體結構呈現出金字塔形。神聖的神殿和三角狀的山牆,加強了整幅畫的穩定性。眾多文藝復興之前的古希臘名人都出現在畫面中,人物安排井然有序,安格爾用清晰的輪廓刻畫了眾多名人的形象。
畫面的色調柔和,更多是通過線條來表現人物。安格爾認為自己堅持的是更純正的古希臘畫風,堅持用希臘瓶畫中常見的那種平面和線性對人物進行描繪,人物像淺浮雕一樣被放置在畫面的前景中。
畫家從古典主義美學原則出發,追求風格、準確、精緻及造型美。他所理解的美僅限於這種形式,並不含有那些生動活潑和無限多樣的自然屬性,該畫給人以僵硬、冷漠和浮誇、矯飾之感。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主任、教授朱伯雄:《荷馬的禮讚》是摻雜著神話和宗教色彩的歷史畫,構圖脫離真實生活,大多是臆造出米的,既冰冷又充滿著虛偽的激情,頌揚的是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傳統的不可動搖的權威,以及人對於命運的屈從。
《荷馬禮讚》素描作品
1855年,《荷馬禮讚》移到盧浮宮收藏,原處用巴列茲和米歇列的摹本所代替。
1860年,作品移至留庫普桑宮。1974年,原作送回盧浮宮后,一直被掛於牆壁上。
1833年,《荷馬禮讚》在法國沙龍展出。後來,在1855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上,該作品再次展示。
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Ingres,1780—1867),大衛的學生,新古典主義代表畫家。安格爾追求“絕對的美”,認為古希臘和拉斐爾的藝術是完美無瑕的典範,並認為造型的形式美才是繪畫的根本。他推崇古典的藝術法則,強調理性原則,重視素描和線條的作用,忽視色彩的表現作用,並反對直接表達感情和想象。代表作有《路易十三的誓言》《荷馬的禮讚》《利維爾夫人像》《大宮女》《土耳其浴室》《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