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蚜

能傳播禾本科穀類病毒的生物

玉米蚜,有害生物,可為害玉米水稻及多種禾本科雜草。苗期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心葉中為害,抽穗後為害穗部,吸收汁液,妨礙生長,還能傳播多種禾本科穀類病毒。天敵有異色瓢蟲七星瓢蟲龜紋瓢蟲食蚜蠅草蛉寄生蜂等。

形態特徵


無翅孤雌蚜體長卵形,長1.8mm至2.2mm,活蟲深綠色,披薄白粉,附肢黑色,複眼紅褐色。腹部第7節毛片黑色,第8節具背中橫帶,體表有網紋。觸角、喙、足、腹管、尾片黑色。觸角6節,長短於體長1/3。喙粗短,不達中足基節,端節為基寬1.7倍。腹管長圓筒形,端部收縮,腹管具覆瓦狀紋。尾片圓錐狀,具毛4至5根。
有翅孤雌蚜長卵形,體長1.6mm至1.8mm,頭、胸黑色發亮,腹部黃紅色至深綠色,腹管前各書有暗色側斑。觸角6節比身體短,長度為體長的1/3,觸角、喙、足、腹節間、腹管及尾片黑色。腹部2至4節各具1對大型緣斑,第6、7節上有背中橫帶,8節中帶貫通全節。其他特徵與無翅型相似。卵橢圓形。

生活習性


玉米蚜在長江流域年生20多代,冬季以成、若蚜在大麥心葉或以孤雌成、若蚜在禾本科植物上越冬。翌年3、4月開始活動為害,4、5月麥子黃熟期產生大量有翅遷移蚜,遷往春玉米、高粱、水稻田繁殖為害。該蚜蟲終生營孤雌生殖,蟲口數量增加很快。華北5—8月為害嚴重。高溫乾旱年份發生多。在江蘇:玉米蚜苗期開始為害、6月中下旬玉米出苗后,有翅胎生雌蚜在玉米葉片背面為害,繁殖,蟲口密度升高以後,逐漸向玉米上部蔓延,同時產生有翅胎生雌蚜向附近株上擴散,到玉米大喇叭口末期蚜量迅速增加,揚花期蚜量猛增,在玉米上部葉片和雄花上群集為害,條件適宜為害持續到9月中下旬玉米成熟前。植株衰老后,氣溫下降,蚜量減少,后產生有翅蚜飛至越冬寄主上準備越冬。一般8、9月份玉米生長中後期,均溫低於28℃,適其繁殖,此間如遇乾旱、旬降雨量低於20mm,易造成猖獗為害。

發生現律


中國從北到南一年發生10至20餘代,在河南省以無翅胎生雌蚜在小麥苗及禾本科雜草的心葉里越冬。4月底5月初向春玉米、高粱遷移。玉米抽雄前,一直群集於心葉里繁殖為害,抽雄后擴散至雄穗、雌穗上繁殖為害,揚花期是玉米蚜繁殖為害的最有利時期,故防治適期應在玉米抽雄前。適溫高濕,即旬平均氣溫23℃左右,相對濕度85%以上,玉米正值抽雄揚花期時,最適於玉米蚜的增殖為害,而暴風雨對玉米蚜有較大控制作用。雜草較重發生的田塊,玉米蚜也偏重發生。

危害特點


玉米蚜在玉米苗期群集在心葉內,刺吸為害。隨著植株生長集中在新生的葉片為害。孕穗期多密集在劍葉內和葉鞘上為害。邊吸取玉米汁液,邊排泄大量蜜露,覆蓋葉面上的蜜露影響光合作用,易引起黴菌寄生,被害植株長勢衰弱,發育不良,產量下降。

防治方法


1、採用麥棵套種玉米栽培法比麥后播種的玉米提早10至15天,能避開蚜蟲繁殖的盛期,可減輕為害。
2、在預測預報基礎上,根據蚜量,查天敵單位占蚜量的百分比及氣候條件及該蚜發生情況,確定用藥種類和時期。
3、用玉米種子重量0.1%的10%吡蟲啉可濕粉劑浸拌種,播后25天防治苗期蚜蟲、薊馬飛虱效果優異。
4、玉米進入拔節期,發現中心蚜株可噴撤0.5%樂果粉劑或40%樂果乳油1500倍液。當有蚜株率達30%至40%,出現“起油株”(指蜜露)時應進行全田普治,一是撒施樂果毒砂,每667平方米用40%樂果乳油50g對水500L稀釋后噴在20kg細砂土上,邊噴邊拌,然後把拌勻的毒砂均勻地撒在植株上。也可噴灑25%愛卡士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每667平方米用藥量509或噴撒1.5%1605粉劑,每667平方米2至3kg。
5、用呋喃丹灌心。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每667平方米用3%呋喃丹顆粒劑1.5kg,均勻的灌入玉米心內,若怕灌不均勻,可在呋喃丹中摻入2至3kg細砂混勻後進行。此外還可在喇叭口內撤施1605顆粒劑每667平方米5kg,顆粒劑製法用50%1605乳劑5009,拌入顆料50kg,可兼治薊馬、玉米螟粘蟲等。此外還可選用40.64%加保扶水懸劑8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10%賽波凱乳油2500倍液、2.5%保得乳油2000至3000倍液、20%康福多濃可溶劑3000至4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