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直
戈直
元至順四年戈直的《貞觀政要集論》出來后,其它的版本黯然失色,並且很快就消失了,《貞觀政要》也就依賴於他的集論而廣泛流傳。陳寅恪先生取《貞觀政要》時特加註明要戈直的集論本,可見《貞觀政要集論》的價值是很高的。戈直除了《貞觀政要集論》一書外,還著有《字說》,該書應該是仿王安石《字說》一類的作品,現在已經失傳了。
目錄
戈直,字子敬,改字伯敬,古代江西臨川人,年青時拜著名學者吳澄為師,元代著名的史學評論家,著有《貞觀政要集論》。
《貞觀政要》是唐代史學家吳兢編寫的一部政論史書,記錄了唐代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與大臣魏徵、王珪、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關於施政問題的對話以及一些大臣的諫議和勸諫奏疏。勾畫了君臣決策運籌、治國安邦的實況,全方位展示了貞觀之治的成功實踐。是一部獨具特色,對人富有啟發的歷史著作。
就是這麼一部傑出的史學著作,自問世以來,被束之高閣,長期受到冷遇。而且在傳抄過程中失誤不少,戈直見后決定對它進行重新整理,於是他收集各個版本,細心的對它校勘。戈直在《貞觀政要集論序》中說:“惜乎是書傳寫謬誤,竊嘗薈萃眾本,參互考訂,而其義之難明,音之對通,字為之釋,句為之述,章之不當分者合之,不當合者分之,自唐以來,諸儒之論莫不採而輯之,間亦斷以己意,附於其後,然後此書之旨頗為明白。雖於先儒窮理之學不敢妄議,然於國家致治之方未必無小補雲。”戈直給《貞觀政要》作“集論”,不僅詳註《貞觀政要》一書,而且在其每篇或每條之後附錄唐代柳芳晉,劉昫,宋代宋祁、孫甫、歐陽修、曾鞏、司馬光、孫洙、范祖禹、馬存、朱黼、張九成、胡寅、呂祖謙、唐仲友、葉適、林之奇、真德秀、陳惇修、尹起莘、程奇和呂氏《通鑒精義》等二十二家有關議論,以供人們參考。
更為難得的是戈直還在《貞觀政要》各篇或各條中發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史學觀點。他以一個理學家的身份,結合曆代政治現象,做出合理的歸納,這是他歷史思想的集中體現,而其中不少洞見頗深,成為至理名言。如《貞觀政要·論君道》一節中說:“自古人主在憂危則思敬畏,思敬畏則亂著治矣;居安樂則懷寬怠,懷寬怠則治者亂矣。”、“身心與家國天下為一者,三代以上之治也;身心與家國天下為二者,三代以下之治也。”以及“創業,逆境也,可以進德;守成,順境也,易以喪德。”可謂是對治國之道的精確終結。他還能就事論事,觀點新穎。如在《貞觀政要·納諫》篇后,戈直將世人推崇備至的唐太宗納諫分初年、中年、末年三個時期進行分析,指出唐太宗納諫是"矯揉勉強而行之也","少而銳,老而衰也"。這種看法符合歷史事實,有助於全面認識唐太宗及其納諫。
元至順四年戈直的《貞觀政要集論》出來后,其它的版本黯然失色,並且很快就消失了,《貞觀政要》也就依賴於他的集論而廣泛流傳。其師大儒吳澄給這本書作題辭認為它會永遠流傳下去,不信就等著瞧。陳寅恪先生取《貞觀政要》時特加註明要戈直的集論本,可見《貞觀政要集論》的價值是很高的。
戈直除了《貞觀政要集論》一書外,還著有《字說》,該書應該是仿王安石《字說》一類的作品,現在已經失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