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鎮

位於海南省定安縣南部

翰林鎮位於定安縣南部,是山地向台地演變的過渡地帶,總面積42.3平方公里。全鎮轄6個村委會,2個鎮農場,56個自然村,有3950戶,總人口1.5萬。

歷史沿革


翰林鎮人民政府駐地翰林墟。翰林墟在明清時稱來統路市,清代屬中鄉,清代末期衰落。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遷至翰林園重建,故名翰林市(墟)。
1940年日本侵瓊時曾在翰林墟建造炮樓、碉堡和設慰安所,殺害平民百姓,至今尚存“千人坑”遺址。共和國成立后,翰林鎮原屬定安四區嶺口公社管轄。
1972年為了便於加強領導,從龍塘(龍河)、嶺口兩個公社劃出深水、章塘、火星、翰林、沐塘、良星6個大隊建立翰林人民公社。1987年3月改設翰林鎮至今。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處定安縣南部,東臨嶺口鎮,南與瓊海市石壁鎮相連,西與龍河鎮屯昌縣的國營中建農場毗鄰,北與龍河鎮接壤。人民政府駐翰林墟,電區號0898,郵政編碼571228,距縣城50千米。

地貌

該鎮域區內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在50—200米之間。 

土壤

東北部為粘質礫土,西部屬沙質壤土。土壤結構良好,土層深厚,有機質較高,平均為2.4﹪,適宜發展熱帶作物生產。 

氣候

該鎮四季分明,有明顯的海洋氣候及山地氣候特徵。最熱7月份平均氣溫為27.5℃,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為18.1℃,年平均氣溫為25.5℃,年降雨量均在2300毫米以上。 

經濟


綜述

2011年,比上年增長21%財政金融2011年,財政總收入252萬元,比上年增長63.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89萬元,比上年增長14.5%。2011年末,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達23億元,比上年增長35%;各類貸款餘額1.2億元,比上年增長21%。

農業

耕地面積1.7萬畝,人均0.6畝;可利用草地面積2.3萬畝,林地面積4.8萬畝。農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0.2億元,增加到1978年的0.6億元,2011年達到1.3億,比上年增長10.5%,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0.2%。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921噸,人均30.6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檳榔橡膠等。2011年,橡膠種植面積9561畝,產量920噸;檳種植面積1319畝,產量10800噸。畜牧業以飼養豬、牛、羊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萬頭,年末存欄2萬頭;羊飼養量0.7萬隻,年末存欄0.4萬隻;飼養量0.2萬頭,年末存欄0.4萬頭;家禽飼養量22.4萬羽,上市家禽15.4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2224.4噸,其中豬肉1801.5噸,牛肉62.3噸,羊肉47.1噸;禽蛋36.3噸。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2.7萬畝,其中防護林1.2萬畝,經濟林1.5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4萬株,林木覆蓋率75%。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0.3萬畝,產量1040噸,其中荔枝124噸,龍眼196噸,香蕉200噸,石榴9噸,楊桃120噸,其他雜果305噸。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2011年,魚塘養殖面積620畝,產量90噸;漁業總產值72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1.2萬台農民人均純收人5654元。

商業

2011年末,商業網點3個,職工50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2億元,比上年增長11%;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5億元,比上年增長12.1%。財政金融2011年,財政總收入586萬元,比上年增長11.2%。其中地力財政收入197.7萬元,比上年增長13%是1949年的10倍,是1978年的5.2倍。人均財政收3920元,比上年增長10.2%,是1949年的10倍,是1978年的6.2倍。

文化


名優特產

檳榔雞:翰林檳榔雞是在翰林特有的熱帶環境中培育出來的,可以引種養殖,放養在橡膠林和檳榔樹下,依靠野生的雜草、樹籽、輔助精料餵養,使之充足的陽光和適合的溫度,又有相對的濕度下生長,形成了獨特的體態,檳榔雞體積小,重量在1200克到1400克之間,檳榔雞經過130天的放養后,還須50天的籠養,這樣出來的雞毛色光澤滑潤,身體長的豐滿。檳榔雞具有皮薄、肉白而細並帶有甘甜的味道,雞骨比較軟、口感清淡。
翰林富硒大米:翰林鎮位於定安縣南部火山岩地帶,這裡水草繁茂,沃土藍天,沒有任何污染。
這裡盛產富硒大米,具有含硒量高、色澤好、晶瑩剔透、顆粒飽滿、味道香甜、口感好、營養豐富、包裝精良、米粒皎瑩如玉,氣味純正芳香,食用方便等特點。富硒米含多種氨基酸及鈣、鐵、鋅等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長期食用可起到醫療保健作用。
翰林豬腳
翰林豬腳
翰林豬腳:翰林豬腳,選用農村飼養的豬之蹄,取十餘種名貴中藥入味,經文火溫煨,精心滷製,吃時再輔以山茶油調製蘸汁,入口肥而不膩,糯香滋潤,酸辣味美。
歷來,凡到翰林鎮遊覽者,皆以品嘗此蹄為快,並對此美味讚不絕口。如今,“游革命老區,品翰林美蹄”,已成為當地的一種旅遊文化現象。

交通


2011年末,鎮道路總長度23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1.1米。鎮區公交汽車線路1條,運營總里程達0.3萬千米。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公共圖書室6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藏書1萬冊;檔案室1個,建築面積20平方米。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50人,占社會從業人員的2.1%,實現增加值0.2億元,比上年增長10.1%,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2%,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

教育事業

教育2011年末,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195人,專任教師18人:小學7所,在校生1446人,專任教師23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6.3%;初中1所,在校生720人,專任教師5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79.2%,小升初升學率82%,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80%。2011年,教育經費達25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10%。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0%,比上年提高了9.6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1個,其中衛生院1所,村衛生站7個,病床14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8張。專業衛生人員9人,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3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3萬人次,出院病人2萬人次。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5萬人,參合率80%;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壽命70歲,其中男性68歲,女性73歲;孕產婦死亡率26.1/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4.8%、3.5%、4.4%。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學校有足球場2個,籃球場6個,排球場11個;村排球場6個。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9戶,人數453人,支出3.9萬元,比上年增長19%,月人均250元,比上年增長8%;城市醫療救助18人次,共支出0.1萬元,比上年增長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9戶,人數453人,支出81.5萬元,比上年增長25%,月人均150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0人,支出3.6萬元,比上年增長50%:農村五保分散供164人,支出39.4萬元,比上年增長33%;農村醫療救助11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15人次,共支出3.1萬元,比上年增長23%;農村臨時救濟136人次,支出28.8萬元,比上年增長5%。自然災害受災人口3250人,緊急轉移安置385人,農作物受災面積560畝,救災支出28.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7萬元,比上年增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