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西安路街道的結果 展開
-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西安路街道
- 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下轄街道
- 江蘇省淮安市清河區下轄街道
西安路街道
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下轄街道
2019年12月10日,根據《大連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沙河口區部分街道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複》(大政〔2019〕126號),新設立西安路街道。
撤銷中山公園街道、興工街道,將原興工街道的泉涌社區、永吉社區、興新社區、興盛社區、興社社區、如意社區6個社區併入原中山公園街道,新設立西安路街道,街道辦事處駐地為原中山公園街道辦事處駐地(聯合路38號)。以大連機車廠廠區西牆、泰山電廠鐵路線為界,將原興工街道的大慶社區、西山社區、宏發社區、恆苑社區4個社區併入馬欄街道。
西安路街道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后,中山公園地區被日本侵略軍侵佔,屬偽關東洲廳。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成立回春坊、聯合街第一坊、聯合街第二坊,屬沙河口。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旅大成立自治政府,成立同泰坊。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回春坊改名中山公園坊,聯合街坊改聯合路坊。
1953年,中山公園坊公所改中山公園居民委員會,聯合路坊公所改聯合路居民委員會。
1954年9月,中山公園居民委員會和聯合路居民委員會改中山公園街道和聯合路街道。
1958年7月,中山公園、聯合路2街道合併為中山公園街道。
1960年3月,成立沙河口區公社中山公園分社。
1968年10月,成立中山公園街道革命委員會。
1969年10月,中山公園街道革命委員會改中山公園公社革命委員會。
1978年3月,中山公園公社革命委員會改中山公園街道。
2003年10月,民權、長興、中山公園3街道合併為中山公園街道。
2019年12月10日,拆分興工街道,將原興工街道的泉涌社區、永吉社區、興新社區、興盛社區、興社社區、如意社區6個社區(含大連機車廠)與原中山公園街道合併,新成立西安路街道,街道辦事處駐地為原中山公園街道辦事處駐地(聯合路38號)。
區劃沿革
1969年10月,原中山公園街道下設6街道。
1978年3月,原中山公園街道下設10居民委員會。
2003年10月,原中山公園街道下設7社區居民委員會。
2007年12月,原中山公園街道設8社區居民委員會。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西安路街道轄14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民興花園社區聯合路38號。
西安路街道區劃詳情 | ||||
天興社區 | 永聯社區 | 民權社區 | 長江社區 | 民興社區 |
至誠社區 | 永順社區 | 黃河社區 | 興新社區 | 興社社區 |
興盛社區 | 如意社區 | 永吉社區 | 泉涌社區 | / |
位置境域
西安路街道地處沙河口區東北部,地域範圍包括原中山公園街道與原興工街道的泉涌社區、永吉社區、興新社區、興盛社區、興社社區、如意社區6個社區,區域面積為5.83平方千米。
2011年末,原中山公園街道轄區總人口8.3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36萬人,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3013人。總人口中,男性41604人,佔49.8%;女性42004人,佔50.2%;14歲以下7543人,佔9%;15~64歲67816人,佔81.1%;65歲以上8249人,佔9.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8.21萬人,佔98.2%;有滿、回、朝鮮、蒙古、錫伯、苗、黎、布依、達斡爾、壯、鄂倫春、維吾爾、俄羅斯、藏14個少數民族,共1504人,佔1.8%。超過200人的少數民族有滿、回、朝鮮3個民族,其中滿族893人,佔少數民族人口59.4%;回族238人,佔15.8%;朝鮮族220人,佔14.6%。2011年,人口出生率9.5‰,人口死亡率4.1‰,人口自然增長率5.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6968人。
2019年,西安路街道人口為12.88萬人。
2011年,原中山公園街道財政總收入2.9億元,比上年下降7%,比1978年增加294倍。
2011年末,原中山公園街道有商業網點2520個,職工2萬人。
2011年,原中山公園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53.6億元,比上年增長4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原中山公園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1個,會員1500人;電影院1個,座位1117個,年放映3000多場次,觀眾6萬多人次。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原中山公園街道有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1168人,專任教師116人;小學5所,在校生6042人,專任教師30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221人,專任教師22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2637人,專任教師22人;高職(專科)院校2所,在校生1500人;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800人。普通高等成人教育機構1所,在校生1500人;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85所。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原中山公園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個,其中衛生院3所;病床70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8.4張。專業衛生人員120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90人,註冊護士81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4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10人。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原中山公園街道有體育場地9處。每年不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羽毛球、乒乓球、籃球、排球、足球、跳遠、鉛球、賽跑等。100%的城市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0%。
社會保障
2011年,原中山公園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65戶,人數603人,支出267.1萬元,比上年增長32%,月人均369.1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3人次,支出6.3萬元,比上年增長10.3%。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1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0萬元,比上年增長10%。社區服務設施11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3個,社區服務站8個。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8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74萬元,使120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新增就業人員2258人,有2994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9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053人。
2020年12月18日,原中山公園街道入選“第四批智慧健康養老示範街道(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