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學農牧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

西藏大學農牧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

西藏大學農牧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是是西藏大學農牧學院的二級學院,其前身為西藏農牧學院林學系。2005年12月由原林學系、農學系、經過資源整合組建而成。

學院簡介


西藏大學農牧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
西藏大學農牧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
資源與環境學院現有教職工77人,其中教授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8人,副教授18人,博士5人,現講師44人。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388人。資源與環境學院設有5個黨支部,其中3個教工黨支部,2個學生黨支部,教工黨員39人。全院現有教職工65人,設有行政辦、教學辦、學生辦、七個教研室(林學教研室、資源與環境教研室、園林教研室、生態與旅遊教研室、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教研室、環境科學與工程教研室、植物學教研室)、1個實驗中心(下設16個實驗室)、4個校內實習基地、13個校外實習基地等教學機構。建有資源與環境綜合實驗中心,設有資源與環境、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園林規劃設計、環境科學等綜合實驗室;擁有專業藏書萬餘冊的圖書室。現有5個碩士授予點;設有農業資源與環境、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園林、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野生動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管理、生態學、林學十個本科專業,以及森林生態旅遊、園林技術、環境監測與評價、水土保持、等七個高職高專專業;設有北京林業大學成人函授教育站、東北林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教學站、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推廣碩士教學站。

學院歷史


培育果樹新種
培育果樹新種
教學實習
教學實習
資源與環境學院是西藏高原生態環境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其歷史起源於1971年西藏民族學院林芝分院果林專業,1974年開始招生;1978年成立農牧學院後設置林學系,是西藏唯一的林業人才培養中心。2005年12月,由原林學系林業信息與環境、園林園藝、植物樹木教研室及原農學系的資源與環境教研室組建為資源與環境科學系,2006年8月更名為西藏大學農牧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

學院成績


教學果園
教學果園
西藏大學農牧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
西藏大學農牧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
資源與環境學院西藏高原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是為西藏經濟建設培養農業資源與環境、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園林、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等方面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的搖籃,迄今為止已為西藏各行各業培養了4000餘名優秀人才,學院已發展成以農業資源與環境為優勢、以生態旅遊及園林與規劃設計為特色,已形成了多層次、多學科、多形式的辦學模式。資源與環境學院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秉承“育人為本,改革創新,科學發展”的辦學方針,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促發展,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立足西藏實際,緊抓西藏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大好機遇,針對社會需求,不斷拓寬專業方向,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求職就業能力。資源與環境學院以培育“團結、奮進、求實、創新”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為己任,努力為廣大學子搭建學習提高、施展才華的平台。近幾年來,承擔並完成國家科技支撐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自治區科技廳重點項目10餘項、援藏項目3項;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中國林業科學院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兄弟院校關係,同加拿大、美國等國外的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的科研合作,在校生可根據興趣愛好參與到教師的科研課題中。學生在校學校期間,可根據學習成績和綜合表現等情況,申請“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浙江金都獎學金”、“教學獎勵基金”、“羅蒙獎學金”、“白瑪央金獎學金”等獎、貸、補、助、勤項目資助。

學院專業簡介


1.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本科)
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掌握野生動植物保護、濕地保護、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基本理論及相關技術,具有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勇於實踐、敢於創新,綜合素質和發展潛能較高,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合理知識結構和創新意識,能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自然旅遊資源開發、保護與管理等領域從事設計、管理、研究與教學工作的適合西藏自然保護區的工程技術和管理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本科學制四年,畢業后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脊椎動物分類學、野生動物管理學、野生動物生態學、植物分類學、保護生物學、自然保護區管理、濕地保護與管理等。
一般不少於30周。
就業去向:畢業生主要面向西藏各種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處)、各級主管部門、自然保護非政府組織、科研機構與高等院校,可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自然旅遊資源開發、濕地保護與利用、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等領域從事設計、管理、研究與教學工作,也可以從事環保、動物園、自然保護區、邊境口岸、動物飼養場等野生動物和自然保護區相關的行業、企業部門等方面的工作。
2.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本科)
具備生態學、森林資源保護、旅遊管理、森林遊憩資源評價、開發、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具有從事森林資源保護、森林旅遊、森林公園及森林遊憩資源規劃設計等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本科學制四年,畢業后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森林資源與環境導論、森林旅遊風景區規劃設計、森林遊憩資源評價與開發、生態旅遊、森林旅遊、旅遊地理學、導遊基礎與業務、旅遊心理學、旅遊學概論、自然保護區管理等。
就業去向:畢業后可在林業、旅遊、城建、環保、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部門從事森林資源保護、森林旅遊、森林公園及森林遊憩資源規劃設計等工作,或在旅遊公司、旅行社等從事導遊工作,或在賓館飯店從事相關管理方面的工作。
3.生態學(本科)
人才培養目標:本專業是我校的優勢、特色專業之一,也是自治區高等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之一。培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生態學發展動態和多學科融合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協同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為目標,培養具有從事生態環境工程的規劃、預防與監測、生態系統維護與恢復、生態安全生產等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並具備較強的創新設計能力,能在生態、環境及相關部門從事科研、生產和經營管理的創新型、應用型專門人才。本科學制四年,畢業后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生態學、生態設計、生物學、土壤學生態監測與評價、城市生態學地理信息系統、生態工程學污染生態學、景觀生態學、生態經濟學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包括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專業生產實習、社會實踐、科研訓練、專業綜合實習、畢業論文等。不少於30周。
就業去向:畢業后在相關部門從事生態監測、生態系統維護與恢復、生態安全生產經營等工作。
4.環境科學(本科)
人才培養目標:本專業是我校特色專業之一培養具備生態學、環境學、環境工程學、環境污染控制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具有從事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管理與規劃、城鄉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等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本科學制四年,畢業后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環境化學、生態學、環境學、環境工程學、環境監測、環境評價、環境規劃、環境污染控制原理、環境管理與環境法。
就業去向:畢業生可到科研、設計、環保等部門以及鄉鎮、工礦企業等單位從事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治理方案的制訂與實施、能源合理開發應用等方面的工作。
5.園林(本科)
掌握美術基礎、植物學、觀賞植物栽培與園林規劃設計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從事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施工、園林植物生產經營管理以及科學研究、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本科學制四年,畢業后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美術基礎、植物學、生態學、工程測量、設計初步、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建築設計、觀賞植物栽培學、園林工程、城市規劃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包括教學實習、專業生產實習、社會實踐、科研訓練、專業綜合實習、畢業論文等。共計32周。
就業去向:畢業后能在園林、城鎮建設部門、環境保護部門、林業部門、園林公司、花卉企事業以及科研院所從事風景區、森林公園、城鎮各類園林綠地的規劃設計、施工,園林植物繁育、栽培、養護、管理及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具備生態學、林業生態工程學、水土保持工程學、荒漠化防治工程學、水土保持規劃、信息化管理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具有從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規劃設計、水土保持方案編製以及科學研究、水土保持監測、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本科學制四年,畢業后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林業生態工程學、水土保持工程學、水土流失與荒漠化動態監測、水土保持規劃、工程測量、土壤學、土壤侵蝕原理、沙漠學概論、水文學及水資源、工程力學工程製圖、草地經營與牧草栽培學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共計31周。
就業去向:畢業生可到水土保持、水利、農業、林業、環境保護、土地管理等行政、企事業單位從事水土保持治理與規劃、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荒漠化防治、國土資源整治與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草場恢復與可持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7.農業資源與環境(本科)
人才培養目標:本專業是我校優勢專業之一。培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維護祖國統一,反對分裂,維護民族團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農業資源與管理、農業環境保護、農業生態、農業資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農業、國土、環保、農資等部門或單位從事農業資源管理與規劃、農業資源高效可持續利用、農業資源信息化管理、農業技術開發與推廣以及農業環境保護與治理等方面的教學、科研、管理、技術開發與服務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本科學制四年,畢業后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地學基礎、土壤學、植物營養學、植物營養研究法、土壤農化分析、農業環境保護學、資源信息管理技術、土地資源學、養分資源管理、水土保持學、水資源利用與管理、測量學、農業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軍事訓練、社會調查、專業勞動、教學實習、課程論文、綜合實習、畢業論文等。不少於30周。
就業去向:畢業生可在農業、土地、環保、農資等部門或單位從事農業資源管理及利用、農業環境保護、生態農業、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的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8.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本科)
具備國土資源開發與管理、城鄉規劃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與本專業領域相適應的文化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面向西藏城鄉建設、新農村建設第一線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滿足西藏城鄉建設、新農村建設中各級鄉鎮對國土資源管理與城鄉規劃方面的人才需求。本科學制四年,畢業后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地圖學、國土資源概論、經濟學原理、管理學原理、生態學基礎、CAD繪圖基礎、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土地利用規劃學、環境規劃學、地理信息系統、城市規劃原理、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包括教學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社會實踐、科研訓練、專業綜合實習、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等。共計33周。
就業去向:學生畢業後主要在鄉鎮行政管理、國土資源管理、環境保護管理、土地估價、環境影響評價、城市規劃等部門從事資源開發、規劃與管理和環境保護等工作。
9.林學(本科)
人才培養目標:本專業是我校優勢專業和特色專業之一,適應西藏林業產業發展需要,培養具備林學、生物學、植物保護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系統掌握森林培育、森林病蟲害防治與檢疫、森林資源開發利用、森林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在及其它相關領域和部門從事與林學有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本科學制四年,畢業后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森林培育學林木遺傳育種學、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學、生態學、土壤學、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學、森林計測學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包括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專業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科研訓練、課程設計、畢業論文等。不少於30周。
就業去向:畢業生可在林業、農業、環保、城鎮建設等行業從事森林培育、森林資源經營與管理、經濟林栽培、種質創新與遺傳改良、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森林生態建設、城(鄉)鎮環境重建與維護、環境評估等工作,也可以從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流域治理與規劃荒漠化防治等方面的工作。
10.環境工程(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城市和城鎮水、氣、聲、固體廢棄物的污染防治、水污染控制規劃和水資源保護方面的基本理論和技能,能從事環境保護、環境治理工程設計、環境規劃管理、和環境監測與評價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本科學制4年,授予理學或工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工程製圖與設計、環境工程學、環境微生物學環境生態學環境管理學流體力學與機械、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水污染控制工程、工業廢水處理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雜訊控制原理、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教學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專業綜合能力測試、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科研訓練、社會實踐等,一般安排不少於28周。
畢業生就業去向:畢業后可到科研、設計、環保等事業部門和行政管理部門以及鄉鎮、工礦企業等單位從事環境工程設計、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規劃等工作。
11.園林技術(高職高專)
人才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學習園林設計、施工、管理以及觀賞植物栽培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技能,具備與園林專業領域相適應的文化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面向園林生產管理第一線,從事園林植物栽培養護、園林規劃設計和施工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高職高專學制三年。
主要課程:園林規劃設計、觀賞植物栽培學、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園林建築設計、園林施工與管理、園林工程預決算等。
就業去向:畢業后能在園林、城鎮建設部門、林業部門、園林公司、花卉企事業等從事風景區、森林公園、城鎮各類園林綠地的規劃設計和施工,園林植物繁育、栽培、養護等方面的工作。
12.環境監測與評價(高職高專)
人才培養目標:具備生態學、環境學、環境工程學、環境污染控制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具有從事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管理與規劃、城鄉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等方面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高職高專學制三年。
主要課程: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環境化學、環境學、環境工程學、環境監測、環境評價、環境規劃等。
就業去向:畢業后能在環保等部門以及鄉鎮、工礦企業等單位從事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治理方案的制訂與實施等方面的工作。
13.森林資源保護(高職高專)
能適應我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具備森林資源保護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森林病蟲害防治、野生植物資源開發利用、林業生態建設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在林業及其它相關領域和部門從事與森林資源保護有關的技術推廣、生產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高職高專學制三年。
主要課程:植物學、樹木學、植物病理學、森林培育學、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學、森林有害生物防治、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包括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專業技能綜合訓練、社會實踐、畢業實習等,不少於28周。
畢業生就業去向:植物保護、環境保護、自然保護區、各級林業企事業單位從事相關的實踐應用、實用技術開發和生產管理工作。
14.水土保持(高職高專)
人才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反對分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適應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從事水土保持治理與規劃、荒漠化防治等方面的專門人才。主要學習生態學、林業生態工程學、水土保持工程學、荒漠化防治工程學、水土保持規劃、水土流失與荒漠化動態監測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從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規劃設計、水土保持方案編製、水土保持監測、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高職高專學制三年。
主要課程:土壤學、土壤侵蝕原理、沙漠學概論、水文學及水資源、工程力學、工程製圖、草地經營與牧草栽培學、林業生態工程學、水土保持工程學、水土流失與荒漠化動態監測、水土保持規劃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包括教學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專業綜合能力測試、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畢業實習、社會實踐等,不少於30周。
西藏大學農牧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
西藏大學農牧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
畢業生就業去向:畢業生可到水土保持、水利、農業、牧業、林業、環境保護、土地管理等行政、企事業單位從事水土保持治理與規劃、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荒漠化防治、國土資源整治與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草場恢復與可持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西藏大學農牧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
西藏大學農牧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
教學實習單位
教學實習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