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管病

發生於心、腦血管以外的血管疾病

中醫稱周圍血管為脈管,故將周圍血管疾病統稱為“脈管病”。脈管病是指發生於心、腦血管以外的血管疾病。可分為動脈病和靜脈病,動脈病包括動脈硬化性閉塞症糖尿病足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脈栓塞、多發性大動脈炎、動脈瘤等,另外還包括肢端動脈舒縮功能紊亂疾病,如雷諾氏病(症)、紅斑性肢痛症等;靜脈病包括血栓性淺靜脈炎深靜脈血栓形成、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靜脈曲張等。

疾病介紹


脈管病指原發性和繼發性四肢血管的損害,以循環障礙為主的組疾病,臨床上分為缺血性和鬱血性兩類。脈管病多數屬於難治且有較大危害性的疾病。如動脈瘤破裂出血、肺栓塞可導致猝死;多發性大動脈炎、結節性多動脈炎可導致重要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動脈硬化閉塞症、動脈栓塞、糖尿病壞疽、結締組織病性血管炎等可發生肢體壞疽等。而下肢靜脈、淋巴迴流障礙與靜脈膜功能不全均可致常年下肢腫脹、小腿色素沉著瘙癢及潰場,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常見的脈管病的種類:靜脈曲張,脈管炎,老爛腿,下肢潰爛等。

疾病癥狀


1、疼痛:早期病人在一定的速度下行走一定的路程感到小腿或腳掌酸困、疼痛,被迫休息或慢走才能緩解。後期出現持續疼痛,尤其以夜間為重,形成靜息痛,常使病人抱膝而坐。
2、發涼和感覺異常:患肢發涼、怕冷,對寒冷十分敏感,尤其以指(趾)端最為明顯。因神經末稍受缺血的影響,患肢可出現疼痛感、針刺感、麻木感、燒灼感等異常感覺。
3、皮膚色澤改變:因動脈缺血使皮色異常蒼白,由於淺靜脈張力減低,皮膚在蒼白的基礎上也會出現潮紅青紫,肢體下垂時更為明顯。
4、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足背及脛后動脈搏動消失或減弱,同時皮膚乾燥、破裂,汗液停止,無汗毛,指(趾)甲增厚、變形,形成甲溝炎營養障礙
5、壞疽潰瘍:脈管炎的後期如果治療不及時,加之誤治、外傷、熱敷等,很容易形成潰瘍和乾性壞死。
6、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紅結節):約50%的病人在發病前和發病的過程中,小腿或足部淺靜脈反覆出現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表現為紅索條結節狀,伴有輕度疼痛,急性發作2-3周后,癥狀消退,消退後留有色素沉著,一處自愈,另處又起。

疾病治療


與傳統活血化瘀法治療脈管病有別,奚九一教授認為,脈管病以血熱或絡熱多見,即使是脫疽的急性發作期,多以邪盛(熱毒)為主,雖外見一派寒象,但其病證本質為"真熱假寒",是熱毒熾盛的表現,即所謂"熱深厥深"。治療時應辨清寒熱真假,一法或多法並用。
脈管病
脈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