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雙松寺的結果 展開

雙松寺

廣安門

報國寺位於廣安門內大街北側,佔地17000平方米。始建於遼,因院內有兩棵怪異的松樹,曾稱雙松寺。

簡介


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原后,崇尚武功的蒙古族皇帝,為彰顯開國元勛,依舊寺建新廟,始稱報國寺。明初塌毀,成化二年(1466)重修,改名慈仁寺,但民間仍俗稱報國寺。還興起了廟市,每逢初五、十五、廿五,都有廟會和花市。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並更名為大報國慈仁寺。報國寺有七進院落,七層殿堂,堂後為36級高的毗盧閣。閣下有瓷觀音像高尺余,寶冠綠帔,手捧一梵字輪,系神宗時景德鎮瓷窯所貢獻,為舊京八寶之一,謂之窯變觀音,梁間曾懸《勝果妙因圖》1軸。寺內還有嘉慶六年(1801)《五彩天尊仙女》1軸。現寺中仍保存成化二年(1466)御制碑,和乾隆二十一年(1756)御制重修報國寺詩碑。當年登上毗盧閣,可覽京城風景,此寺規模宏大,為南城最大廟宇。思想家顧炎武在京時,曾住寺院西院,道光二十二年(1843年)改建西院為顧亭林祠。如今全寺已修整一新,並闢作北京古文化市場,到報國寺除遊覽古寺外,還可購買交流各種古舊書籍、錢幣郵票、古玩首飾。

歷史淵源


■寺始建於遼金時期
京城名剎報國寺,殿宇恢宏,紅牆綠瓦,坐落在廣安門內大街牛街西北,有深厚文化底蘊,歷經近千年滄桑。
寺始建於遼金時期,因院內有兩棵怪異的松樹,曾稱雙松寺。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原后,崇尚武功的蒙古族皇帝,為彰顯開國元勛,依舊寺建新廟,始稱報國寺。
■擴建得益於明朝國舅在此出家
明朝憲宗皇帝成化二年即公元1465年,發現國舅在此出家。宮中太監在報國寺找到了周太后自小失散的弟弟周吉祥,經再三勸說國舅仍不肯還俗,進宮享受榮華富貴。於是憲宗皇帝遵從母親周太后懿旨,從國庫中撥出銀兩,把頹敗了的報國寺,按皇家廟宇規制在舊基上敕建新廟,落成后更名為大慈仁寺,國舅吉祥為住持。七層大殿,七進院落,縱軸式布局,十分軒敞,顯示了皇族廟宇的雄姿威儀。百年之後,明朝嘉靖隆慶年間的大文豪歸有光常到此遊歷。他與第九代住持,姓左叫道宇的和尚結為好友,應道宇之約寫了一篇文章《贈大慈仁寺左方丈住持宇上人序》,生動地記敘了這個故事。
■廟市歷史悠久
幾百年裡寺廟幾度興衰,數易其名,民間百姓卻仍把古剎叫報國寺。幾百年裡還興起了廟市,每逢初五、十五、廿五,都有廟會和花市。
明清易代,順治之後康熙、雍正都重武功亦重文治,廣攬人才,開科取士,籠絡漢人。各省舉子紛紛進京會考,宣外南城建起很多會館,多為滿足外省縣舉子進京食宿之需。宣南一帶文人名士聚居,精英薈萃,他們多有收藏之嗜好,常到報國寺廟市尋覓,還在寺中詩詞酬唱。
那時報國寺景觀為京城一絕,前院有雙松,後院有毗盧閣,沿三十六級台階而上,登閣可遠眺盧溝橋。康乾時期常到報國寺遊歷的名士有朱彝尊王漁洋查慎行孔尚任、姜宸英……數不勝數。
■上報國寺准能找到王漁洋
有書記載,報國寺廟市熱鬧非凡,人流熙攘,商品五花八門,古董珍玩、字畫碑帖、文物古籍、工藝美術品居多,價格便宜,但贗品充塞其間,慧眼識金者可廉價獵奇。
清初詩壇領袖王士禎,別號王漁洋,官位很高,先後為刑部尚書、大司寇,酷愛文物,常到報國寺書攤買書,他很有鑒賞力,時常發現珍貴善本。名劇《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孔子第六十四代孫,是康熙賞識的國子監博士,初到京城時,多次想求見高官加名士的王漁洋,到府上拜訪都吃閉門羹。別人告訴他竅門:找王漁洋別到家中去,上報國寺舊書攤准能找到他。後來果然在廟市見到。
龔鼎孳是清初三大詩人之一,官居禮部尚書,娶了秦淮八艷之一的江南名妓顧眉,顧眉能詩曲,善畫蘭,先為妾后扶正為夫人,改名顧橫波,人稱橫波夫人。龔尚書住家就在報國寺西北,常攜橫波夫人同游報國寺。因有無數風流騷客駐足,留下很多詩文墨跡,形成報國寺特殊的文化積澱。
■清末改為祭奠清祖忠魂的昭忠祠
報國寺與國運共興衰。1840年鴉片戰爭后每況愈下,1900年庚子事變中主殿被八國聯軍炮火轟毀。名剎雖衰,但清末至民國,廟市依舊。
旗人從東北入關,攻入北京后建立大清國。順治時在東交民巷台基廠修建有昭忠祠,是祭祀以和碩敬謹親王尼堪為首的大清開國功臣的。庚子事變中被毀。庚子事變后東交民巷淪為洋人租界,是使館區,昭忠祠不可能在原址重修,於是末代名臣湖廣總督張之洞建議,注資修繕被炮火焚毀的廣安門內的報國寺,改名昭忠祠,賦予祭奠清祖忠魂功能,慰藉英烈。得到朝廷批准,由軍機大臣、太子太保鹿傳霖負責督建,公元1907年即光緒二十二年動工。那時國庫空虛,財力匱乏,內務府戶部撥銀二萬兩遠不夠用,便由張之洞、鹿傳霖、袁世凱榮祿之子良揆等群臣募捐集資十六萬兩白銀為工程款,光緒三十四年完工。新落成的昭忠祠,較原規模大為縮小。
■古剎與國運共興衰
日軍侵華八年,北京淪陷,報國寺被日本從軍僧佔據,是真也宗派華北活動基地。前院掛出“高野山北平別院”牌子,後院殿堂儲存侵華日軍糧食和軍需用品。從1945年到1948年底,報國寺是國民黨軍河北省田糧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到“文革”初期,國家糧食部在報國寺辦公。“文革”中糧食部幹部下放,文物遭到破壞。1970年北京高熔金屬材料廠進入,改殿堂作車間,因其生產嚴重污染環境,損毀古建築而遷出市區。由國家商業部及所屬中國商報社、中國商業出版社等單位出資,對古建築進行徹底修繕,前後兩期施工,從1989年到1997年,歷時八年,用資三千餘萬元。古剎從凋敝中重生。
■如今的民間收藏活動基地
改革開放后經濟起飛,文化事業發展。古寺內除部分為辦公用房外,主要殿堂、庭院、廊廈均闢為廟市,向社會開放。
市場內有店鋪和攤商,從瓷器、玉器、字畫、老傢具到郵票、舊書、連環畫等諸多藏品均有出售。報國寺比潘家園、什剎海等其他舊貨市場更具得天獨厚的優勢。此地除藏品交流銷售之外,還辟出殿堂開設收藏知識講座,時常請來專家為群眾鑒寶,不定期舉辦藏品展覽,還經常舉辦藏品拍賣,多元化經營使報國寺成為聞名全國的民間收藏活動基地。

另一個版本


報國寺在廣安門內大街路北,寺建於遼金,若從遼天祚帝乾統三年(1103年)算起,距今約九百年。忽必烈統一中原后,為彰顯開國元勛,依舊寺建新廟稱報國寺。明初漸頹。成化二年(1466年)明憲宗國舅吉祥在此出家,皇帝遵母后命於歸基敕建新廟,更名為大慈仁寺,七層大殿,縱軸式布局,主殿採用黃琉璃瓦,一切規制顯示了皇族廟宇特徵。
清朝康熙帝武功兼文治,推行滿漢一視,開科舉攬人才。南城會館雲集,文人名士薈萃,而當對宣南報國寺有京城最大的廟市及花市,加之景觀奇特,前有雙松,後有毗盧閣,便吸引無數風流搔客留連駐足,形成報國寺特殊文化積澱,延續到乾隆時期。乾隆盛世國庫充盈,在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京城大興土木背景下,將地震損壞的報國寺修葺一新,並御題詩碑文“報額寺慈仁寺”門額。
該寺規模宏偉,有殿宇數層,連同配殿共計60餘間。正殿供奉三世佛,有乾隆御書匾額“享衢覺路”,御聯“廣長舌在無言表;清凈身參非色間”。殿庭之右立御制重修報國寺詩碑。後殿供奉窯變觀士音瓷像一尊,寶冠綠帔,妙相莊嚴,龕座鐫刻有御制窯變觀音像記。龕內御書“慈竹數竿”,題修寺詩於上,並跋。龕左右御書聯:“覺海化身現金粟;普門香界涌青蓮。”其龕亦系內府所制。
廟內有大毗盧閣,有三十雲蹬石階。在閣外通廊環行一周,可眺望西山遠景。因此,舊時有士大夫於重陽節來此登高者。
該寺佛畫極多,其中有一幅大型佛畫,系清代畫家付雯奉乾隆敕命,用手指蘸墨所繪,下款有清嘉慶時學者法式善的題跋。此畫現供於廣濟寺大雄寶殿三世佛的后龕上。
民間有傳軼聞者,謂報國寺建廟初期,在大殿立架子時,工匠們發現廊下丟失一根明柱無法交待。不得已,於是用蘆席圍起,中間填滿刨花,代替明柱。事後,刨花居然壓縮凝固成柱,經塗漆彩繪后,與原件無異。故報國寺有“刨花寺”之稱。
明朝廟會在西單牌樓迤西都城隍廟,即今成方街一帶。清初,移至慈仁寺(報國寺)。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商販在這裡出售圖書、文物、古玩、喧閡成市,尤其書市更是它的特色。當時文人如宋犖、朱彝尊等常於廟會期間到此搜購他們心愛的古籍。到報國寺最勤的是當時的大詩人王士禎(漁洋)。《桃花扇》一劇作者孔尚任曾寫詩:“彈鋏歸來抱膝吟,侯門今似海門深;御車埽徑皆多事,只向慈仁寺里尋。”原註:“漁洋龍門高峻,人不易見,每於慈仁廟市購書,乃得一瞻顏色。”很多人為了和王漁洋探討學問,就到慈仁寺里來尋找他。當時報國寺里備有客房,可留遊客借宿,騷人墨客購書之餘,留宿僧舍,松前月下,吟誦酬唱。王漁洋等就常居住在報國寺里。
報國寺的廟會還是個花市。丰台草橋一帶,盛產花卉,花農肩挑販運,來到報國寺趕集。士大夫選購盆梅杏桃,也是一時風尚。
清代起,民間有到佛寺看花之風。報國寺僧人栽培牡丹頗有技巧,能將一枝紅牡丹,嫁接上一枝墨牡丹,謂之“一枝二艷”。每逢四月,人們有看“牡丹仙”之說。僧人們將這些“牡丹仙”珍藏在禪堂里,有客來賞時,少不了要舍些布施,成為廟裡一筆收入。
1840年鴉片戰爭后報國寺每況愈下,1900年庚子事變中主殿被八國聯軍炮火轟毀。東交民巷台基廠的昭忠祠(祭祀清開國功臣的祠堂)在戰亂中被奧國使館佔據。1902年慈禧從西安返回京城,榮祿上奏章籲請重建昭忠祠。后重修廣安門內報國寺易名昭忠詞。清初順治和康熙年間,儒學大師愛國學者顧炎武多次寓居報國寺,於是報國寺西側修建顧亭林祠,使顧祠與報國寺形成珠聯璧合的整體。日軍侵華八年,寺與祠淪為日本從軍僧(真吉宗)在華北的基地——高野山北平別院。1945年光復到1949年解放前,報國寺是國民黨的河北省田糧處。
建國初,有機關在此辦公,后改為工廠。此後國家商業部、中國商報社、中國商業出版社等幾家出資將報國寺、顧亭林詞修繕,時從1989年秋到1997年,歷時八年。保護文物又一舉多用。大院闢為文化市場,恢復傳統廟市,1997年6月起向社會開放。報國寺內各類藝術展、收藏品拍賣會和知識講座受到各界歡迎,為豐富首都人民的精神與文化生活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