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皇氏

中國古代歷史神話人物

人皇氏,簡稱“仁皇”,又稱“泰上皇”,是中國古代歷史神話人物。在遠古時代,“皇”像太陽一樣光輝燦爛的意思;氏,用來稱呼帝王貴族等。盤古後裔中,三皇是最早的三位神祇,蓋“三皇”稱謂僅是一種傳說,都是遠古時期為人類做過特別重大貢獻的部落群體和首領。天皇氏是地皇氏之父,人皇氏之祖父。《春秋緯命歷序》:“人皇出暘谷,分九河。”

傳說人皇氏是地皇氏之子,提挺氏之父。古代中國部落首領;古越族,前6084----前4724年在位,據說定都在良渚古城(今浙江餘杭良渚文化遺址)。徐整《三五曆紀》載:天皇、地皇、人皇;中國民間神話後來又把三皇都具體為一個古代部落首領。皇甫謐《帝王世紀》云: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人皇氏的具體人物太多了,這在後世所作的文獻里,增補了眾多位上古部落首領賦與人皇稱號,形成了新“三皇”的誕生。

人皇氏的出現,"三皇"的位置都是有了具體人員的神只了。而人皇氏的位置不是固定的一個人坐的,即帝王們可以輪流坐上去,在上古是所謂有德者居之。這樣,新的"三皇五帝"出現了。就是人們小時候背誦的朗朗上口的"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人物來源


中人皇氏出於刑馬山,姓愷名胡洮,兄弟九人,又稱泰皇。駕六羽,乘雲車,出谷口,依山川土地之勢,裁度為九州,而各居其一方,亦曰居方氏。中地皇世代傳世數萬年後是中人皇君。「地皇氏逸,於有人皇九男相像其身九章。」(《路史》引《洛書》)
人皇之時,分治九州乃是上古大九州,亦即全球。「何謂九州?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並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陽州曰申土。」(語出《淮南子·地形訓》)「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崑崙之墟,下洞含右。赤縣之州,是為中則。東南曰神州,正南曰迎州一曰次州,西南曰戎州,正西曰拾州,中央曰冀州,西北曰柱州一作括州,正北曰玄州一曰宮州,又曰齊州,東北曰咸州一作薄州,正東曰陽州。」(《初學記》引《河圖括地象》)今中國曰赤縣神州,神州僅是大九州中東南一州,而赤縣靠近崑崙墟
「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東南神州曰晨土,正南昂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開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東北咸州曰隱土,正東揚州曰信土。」(《後漢書·張衡傳》注引《河圖》)中人皇傳世一百五十世,立國四萬五千六百年。當然還有不同版本記載。根據史書記載,中人皇世合理的年代應為四五萬年。
「人皇百五十六代合四萬五千六百年。」(語出《三五曆紀》)「人皇九頭,各治三萬六千歲。」(語出《枕中書》)「人皇氏子孫相承,治天下一萬八百年。」(宋謝守灝編《太上混元老子史略》引《皇極經世書》之論)
五氏的出現以後,為人們生活提供了全部的基礎設備和生存常識。也就是“建屋取火、人文初祖、部落婚嫁、百草五穀、豢養家禽、種地稼穡”等等,經過不斷發展沿續至今。中國神話時代結束,中國歷史的傳說時代開始。神話的虛構是一目了然的,用不著作任何考證就可以確定。傳說則包含有事實成份,即令這成份很少,或這成份已經被歪曲而與原樣不符,但總算多少有點事實存在。至少我們可以說,即令傳說全是虛構,它也比神話的組織嚴謹。
人皇氏的出現,“三皇”的位置都是有了具體人員的神祇了。而人皇氏的位置不是固定的一個人坐的,即帝王們可以輪流坐上去,在上古是所謂有德者居之。這樣,新的“三皇五帝”出現了。就是人們小時候背誦的朗朗上口的“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人皇氏來歷
《帝王世紀》:“天地開闢,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 《史記·秦始皇本紀》:從引文看,人皇氏是天地開闢以後最早的三位帝王之一。
本詞條“人皇氏”作為一個名詞,它和“人皇”一詞含義有所不同。“人皇氏”是指具體一位帝王,其個人資料已如上列。“人皇”一詞則有兩重含義:其一,指“三才”之一。“三才”就是“三在”,“在”指客觀存在物;“三在”就是天、地、人。“人(皇)”是從靜態角度看“蓋天”宇宙模型時所見到的第三樣事物;若從動態角度看,即從天地人的起源、演化過程來看,存在著先有太極,次生天地,天地交而生人物的世界生成次序,古人將此生成次序概括為“天一、地二、人三”。這一世界演化次序也稱為“皇化”,而“人三”就是皇化世界形成的第三個步驟。因此,“人皇”是指世界三大組分之一,也指世界生成的第三步驟。簡言之,“人皇”首先不是指一個具體的人,但相當於一個“座位”,可以讓帝王們輪流坐上去。比如,《尚書大傳》把伏羲氏放到“人皇”座位上,而《三墳》把神農氏放到“人皇”座位上,道教文獻則把燧人氏放到“人皇”座位上,等等。本詞條所指的“人皇”,是地皇之子,姓愷,名胡洮,字文生,別號“居方氏”。其二,指“人皇氏”。此時,“人皇”被視為“人皇氏”的簡化說法。
相關記載
姓愷,名胡洮,字文生;別號居方氏;地皇氏之子;是中國上古神話時期的君主,三皇之三,地皇之後,人皇興起,兄弟九人,分管九州,經歷一百五十世,共在位一萬五千六百年。有人說人皇氏即軒轅氏或泰皇。以土德王天下;治所在今山東日照兩城鎮遺址。
姓氏淵源
“人皇氏”、“姓愷,名胡洮,字文生”、“居方氏”,這些號、名、姓,有推測是蒼頡發明漢字以後,人們用漢字追名那位先王的結果。三皇時代無書契,這一點,文獻有記載,如《尚書緯》:“三皇無文字。”人皇“姓愷,字文生”的記載存在問題。前6084----前4724年在位(參見本百科詞條“三皇五帝年表”)。
《帝王世紀》:“天地開闢,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
《拾遺記》卷一:“昔者,人皇蛇身九首,肇自開闢,於時日月重輪,山明海靜。”
《論衡》:“天地開闢,人皇以來,……女媧已前,齒為人者,人皇最先。”
從以上引文看,人皇氏是天地開闢以後最早的三位帝王之一。
族屬
《拾遺記》:“昔者人皇蛇身九首。”又曰:“三皇皆龍身。”《洛書》:“人皇龍軀、人面、驤首”。《說文》:“蠻:南蠻,蛇種。”又曰:“閩:東南越,蛇種。”上博簡《容成氏》(簡20):“禹然後始為之號旗,以辨其左右,思民母惑。東方之旗以日,西方之旗以月,南方之旗以蛇,中正之旗以熊,北方之旗以鳥。”
從以上引文看屬於中國田野考古學所稱的“良渚文化集團”。
地理
《春秋命歷序》:“人皇出暘谷,分九河”。
上述引文中的“暘谷”即《堯典》所言羲仲所宅之地,也即日出之地。
從田野考古角度看,山東日照兩城鎮遺址在大汶口文化時期人煙稀少,在山東良渚文化(前6084----前4724年)初期,突然出現繁榮景象,那裡的人們過的是“飯稻魚羹”的生活,因此判斷人皇之位在古東海之濱,山東沿海最大的良渚文化遺址----兩城鎮遺址很可能是人皇居住地兼治所。
人皇把治所設在海邊的一個原因可能是,他可以通過海路與良渚古城保持聯繫。
兩城鎮應是人皇陪都所在,良渚古城則應是人皇正都。
人皇氏時代
《路史》:“(人皇兄弟九人)別居一方,因是區理,是以後世謂‘居方氏’。”《補三皇本紀》“(人皇)兄弟九人,分長九州,各立城邑。”
“居方氏”在字面上就是“居住在方形都城裡的人氏”之意。以上引文表明,人皇時代是一個城鎮時代。而中國田野考古資料表明,中國方形城址出現的年代在良渚文化時代(前9684----前4664年),良渚文化時代就是城鎮時代。
因此判斷人皇生活在良渚文化時代,距今8102----674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