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義

明代司禮監太監

田義(1534年-1605年),號渭川,陝西西安府華陰縣人,明代司禮監太監。

9歲那年,被凈身送入宮中,因聰明過人被提拔簡送到司禮監下設的內書堂讀書,最後官至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兼掌酒醋面局印。為人“周慎簡重,練達老誠”,並且公正無私、深明大義,深受萬曆帝的信任。

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卧病不起,不久去世。萬曆帝下詔“樹享堂碑亭”,下令工匠挖地宮埋葬,永久祭祀。

人物生平


田義石像
田義石像
9歲那年被凈身送入宮中。
隆慶在位年間,被任命為司禮監提督太監下屬的六科廊掌司,管理內外章疏和內官檔案。
萬曆皇帝初登大寶之際(1572年),仔細考察了身邊伺侯他的人,最終發覺田義忠心耿耿,處事幹練老成,可以擔當大任。
第二年(1573年),到文書房當管事,為司禮監的助手(相當於機要秘書)。升入文書房管事後,專門負責保管百司奏章和出納皇帝旨意。因政績卓著,又升為內官監太監,專掌國家造宮殿陵墓,並銅錫妝奩器用諸事,外廠甚多,同時監視吏部選官,亦為清要之職。
萬曆十年(1582年),奉旨押發秦府永壽王府輔國中尉懷墉至鳳陽
萬曆十一年(1583年),任為南京副守備,同時以南京司禮監太監掌南京內官監印。三年後轉正守備兼掌南京司禮監印,留都南京的軍政大權都握在了田義的手中。萬曆認為南京是“國家根本重地”,特命其協助正守備新建伯王承勛兵部尚書翁大立參贊機務、操練軍馬、撫恤人民、禁戢盜賊、振舉庶務、保護宗廟山陵等,不得欺壓百姓、亂征科稅、以私減公、玩忽職守,務使軍民“安分守法”,一定要“勉之慎之”,“庶副朝廷委託之重”。此後田義青雲直上,官運亨通。
萬曆十四年(1586年),賞他歲加祿米。
萬曆十七年(1589年),由南京被召回北京擔任司禮監隨堂辦事。
萬曆十九年(1591年),掌司苑局印。
萬曆二十年(1592年),兼掌巾帽局印。
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掌司禮監印,兼掌酒醋面局印,總提督禮儀房”。
萬曆十七年(1589年)又“欽賜坐蟒,許禁地乘馬”。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再“欽賜內府坐橙杌”。此後,他還奉旨“團營大閱”和“法司錄囚”,這些在當時都是特殊的恩典。
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田義卧病不起,萬曆帝特派醫官診視,不久去世。萬曆帝悲痛不已,特為他輟朝三日,五天之內派三人去諭祭他,並賞給大量冥錢,“賜祭三壇”,又賞“東園秘器”,下令工匠挖地宮埋葬,特“樹享堂碑亭”,永久祭祀——這是少有的恩典。至此,榮貴善終。後代的太監追隨他氣節品行而葬於其墓側。而清代太監慈有方誠心發願捐出私產,營建慈祥庵來保護田義墓地,使之以存久遠。

軼事典故


上奏陳疏為無辜
《酌中志》卷五記載: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田義剛當司禮監掌印,就冒死拿著兩摺奏稿去密諫皇帝。
明朝蟒衣
明朝蟒衣
一摺奏稿的意思大致是:近日以來外廷章疏滯留不報者太多了,以至於內閣、監察院屢屢催發,甚至有人疑惑,私下議論是萬歲身邊的人故意隱匿,不向皇上彙報,現在懇請萬歲爺閱覽批答。
另一摺奏稿大致說的是:微臣我發現御前執事宮人、內官,有的惹皇帝生氣,處罰遣送絡繹不絕。有的被打成重傷,加上患時疫而死亡,天天都不在少數。向來是聖旨下達,當日用刑,而掌刑者怕連累自己,便用刑嚴酷;押解犯人者也怕牽連進去,日夜嚴加看管,致使受刑者能得性命的十無一二。如此致傷天和,有違聖德。萬曆皇帝看后覺得在理,獎勵了田義后,便高興地採納了他的建議。而田義的果敢行為使眾多的性命得以拯救,弊習立除,真正做了一件善事;同時他還勸勉皇上及時親政,免得大權旁落,滋生變故。這與明朝大多數太監攬權的行徑截然相反,很是難能可貴。
御前救吳寶秀
吳寶秀是萬曆十七年(1589年)的進士,官拜大理評事,后被貶為南康知府。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湖口的稅監李道仗著是皇帝的特使,恃勢妄為。吳寶秀為人正直,不願巴結李道,故不和他往來。李道惱羞成怒,誣告吳寶秀,說他阻撓稅務,下令逮捕了他。寶秀的妻子陳氏聞訊悲痛萬分,把平日積蓄的銀錢和首飾交給寶秀,哭著說:“把這些作為路費吧!”當晚陳氏上吊自殺。
吳寶秀被押解到北京后,關在詔獄里。詔獄由錦衣衛直接控制,代皇帝行刑,權力超越一切法律之外,下詔獄就是下地獄,刑法極其嚴酷,生還的可能性極小。不少大臣也上書皇帝,為寶秀伸冤。奏章積壓了十多件俱不上報,即便上報了,皇上也一概不理。
一日,田義彙集所有的奏疏送到萬曆面前,萬曆十分憤怒,把奏章都扔到了地上。田義從容地撿起奏章,又放到皇帝面前,磕著頭說:“大臣們在門外跪候多時了,得不到答覆絕不退出。”皇帝怒氣稍平,把奏疏看了一遍,下令把吳寶秀由詔獄移至刑部。九月,吳寶秀被貶為庶民釋放,次年病死,南康士民為寶秀和他妻子建了祠廟。直到天啟年間,寶秀的冤案才平反,被追贈為太僕少卿,享受祭祀,並錄用他一個兒子當官。
為礦稅直諫皇上
萬曆皇帝
萬曆皇帝
萬曆三十年(1602年),皇帝突然病倒,急召大臣到仁德門聽遺詔。一會兒又單獨召見內閣首輔沈一貫,讓他在朝房擬好遺詔,廢除礦稅。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天還沒亮,萬曆帝突然病好了,後悔要廢除礦稅,便接二連三地派內使去追回成命。沈一貫認為廢除礦稅是皇帝遺詔,豈能隨便收回。最後因萬曆催逼過急,沈一貫迫不得已,交出了遺詔。就在萬曆派人追回成命時,田義正在皇上面前據理力爭。神宗憤怒極了,抽出寶刀要砍殺他。田義深知礦稅的危害,見皇上抽出寶刀,把生死置之於度外,毫不畏懼地說:“皇上金口玉言,何必出爾反爾!”
在田義據理爭論時,中使拿著遺詔回來複命。田義憤憤然走出,正好撞上沈一貫。田義氣憤地唾罵沈一貫,說他膽小如鼠,不能堅持把弊政廢除。由於遺詔被萬曆皇帝收回,礦稅讓當時人民又多吃了18年的苦,直到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這一弊政才廢除。

後世紀念


田義墓

田義墓冢
田義墓冢
田義墓又稱慈祥庵、石香爐庵,位於北京石景山區翠微山腳下,北距法海寺約1華里。田義墓建制宏偉,設計精巧,牌樓、享殿、墳冢、祭器等多用漢白玉石雕刻而成。及至清代,墓已廢棄,無人管理。有一僧人至此,對墓園景物十分鐘愛,恐其遭貪利奸徒破壞,於是奏請康熙皇帝批准,在墓園東鄰建“慈祥庵”一座,稱為“東曲”,並將田義墓作為“西曲”歸入庵中。又由於庵前有一巨大的石香爐,“石香爐庵”便由此得名。田義墓前矗立一對高大的華表,門前有文官、武將各一人。墓園的石門氣派非凡,門兩側各有一浮雕的卧獅。進入墓園,可見碑亭三座,亭頂內為石雕的盤龍藻井。中亭的碑文刻萬曆皇帝命田義鎮守南京的諭旨;東西亭內的碑文分別記述田義的生平和功績。碑亭後為石制享殿的殘垣,殿中的石碑刻有清康熙帝的御批。享殿之後是石牌坊,其頂
田義墓
田義墓
部已毀,門額上鐫“古華陰渭川田公壽域”9字。穿過牌坊,就是田義的墓冢,其冢圓丘形,墓碑刻"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掌酒醋面局印渭川諱公之墓",周圍飾雲龍花紋。冢前有雕刻精美的石供器。自墓冢右側可進入墓室。墓室高大,長方形,拱形頂,正中建有石棺床。
此外,慈祥庵有殿宇兩進,三楹,內供觀世音像。兩側為禪堂。有一小門與田義墓相通。田義墓環境清幽,遊人少至,如在清晨或黃昏前往最為愜意,不但能欣賞精緻的文物,發思古之幽情,還能放鬆身心,享受一下新鮮空氣.

人物評價


總體評價

田義為人正派,不仗勢欺人,樂善好施,而是盡最大的努力拯救無辜。尤其是他在大事上能分清是非,主持公道,敢冒死在皇帝面前據理力爭,這些行為在當時權監中是極為少見的。

史書評價

蔡東藩《明史通俗演義》:“不期太監中,亦有此人,其名曰義,可謂不愧。”
劉若愚酌中志》:“貞介忠誠,有大臣度。性儉樸寡言,休休有量,人不敢幹以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