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鼎
劉光鼎
劉光鼎,海洋地質地球物理學家,1929年12月29日出生,山東蓬萊人。195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1958年組建中國第一個海洋物探隊。1980年任地質礦產部海洋地質司副司長、石油地質海洋地質局副局長。1989年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所長,1993年當選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併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生前任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海洋學會名譽理事長,《地球物理學報》、《地球物理進展》主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所學術指導委員會主任,所發展戰略委員會主任,全國政協委員。於2018年8月7日傍晚18:49分逝世,享年89歲。
劉光鼎
1947年高中畢業;
全國高考後,他被山東大學錄取並獲得物理系獎學金,遂自北京去青島就讀。
1948年5月,他回到北京后,經楊賡和介紹,在張碩文領導下,參加學生運動和地下黨的活動。
1948年9月9日,由張碩文介紹參加中國共產黨;同年,考取北京大學物理系獎學金。
1950年,全國"三反"、"五反"運動開始,由北大黨委調往北京市委工作,在北京市節約檢查委員會任秘書。
1951年,返回北大繼續學習。
劉光鼎
1958年,組建中國第一個海洋物探隊,任隊長。
1964-1970年,任地質部海洋地質所地球物理研究室室主任。
1970-1973年,任第二海洋地質調查大隊技術負責人。
1973-1980年,任海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綜合研究大隊長。
1980-1989年,任地質礦產部海洋地質司副司長,石油地質海洋地質副局長。
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9年,擔任《地球物理學報》主編。
1989-1993年,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
1993年,當選為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
1995年開始擔任科委攀登計劃85—34項目首席科學家,開展地球物理對隱伏金屬礦床預測研究。
1997年開始主持中國科學院重大項目“中國岩石圈結構與演化及其動力學背景”。
1998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18年8月7日下午18時,劉光鼎院士逝世,享年89歲
劉光鼎50年代末到前蘇聯考察了海洋物探工作,參與了前蘇聯黑海海洋物探工作,60年代初在國內組建了海洋地球物理勘探隊伍,發表關於地震壓電晶體檢波器頻率特性的論文,在當時非常艱苦的條件完成了中國自己的海上物探工作,與他的同事們共同編寫的《渤海海底地質構造初步研究報告》被評為1965年國家科委重大成果。在後來的地球物理研究工作中,還完成“中國海地質構造及含油氣性研究”,主編《中國海地質地球物理系列圖》(1:200萬)及專著《中國海地質地球物理特徵》。
1982年完成“中國海地質構造及含油氣研究”,在中國近海大陸架地區發現六大新生代沉積盆地及一系列含油氣構造。
1984年劉光鼎著手組織國家重點攻關項目85-054"尋找大油氣田的理論與方法技術研究",該項目下設有"中國的天然氣"、"南方碳酸鹽岩的油氣"、"塔里木油氣"、"東海油氣"四大課題,劉光鼎為項目負責人。與此同時,他還在地質礦產部石油地質海洋地質局系統內部組織編繪《中國海區及鄰域地質地球物理系列圖》,系統地總結了中國海30年的地質地球物理工作,編繪出海底地形圖、立體地貌圖、空間重力異常圖、布格重力異常圖、磁力異常平面剖面圖、地球動力學圖、地質圖、大地構造圖以及新生代沉積盆地圖,統稱為《系列圖》。並在該系列圖的說明書中探索總結了規律性認識,指出中國海經歷了五幕演化史。1992年,該《系列圖》和《中國海區及鄰域地質地球物理特徵》由地質出版社出版,1993年獲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一等獎。1995年《中國海區及鄰域地質地球物理圖冊》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同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1989年6月,地質礦產部安排劉光鼎到亞洲近海聯合勘探組織任高級專家,與此同時,中國科學院要求劉光鼎出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劉光鼎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首先提出研究所基礎建設的四大中心,即成像中心、高溫高壓岩石物性中心、地磁台鏈中心以及資料信息中心。確定了應用開發的四大課題,即沉積盆地綜合研究、油儲地球物理、岩石圈層研究以及地球磁場與空間電磁環境。他強調地球物理應與地質相結合,並親自領導"陸相薄互層油儲地球物理學理論與方法研究",該項目被列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主持並建立"高溫高壓地球動力學"開放實驗室;設立"沉積盆地動態模擬系統"研究項目;提出"淺層地球物理工程",建立一個嶄新的前期工程諮詢產業,伸及地礦、石油、煤炭、冶金、建工、鐵道、交通、水電等行業,以進入國民經濟主戰場。
科技成果獎勵
時間 | 獎項名稱 |
---|---|
1982年 |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1992年 | 竺可楨野外科學工作獎 |
1993年 | 地質礦產科技獎一等獎 |
李四光地質科學榮譽獎 | |
1995年 |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1997年 | 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 |
1998年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
論文著作
截至2017年,劉光鼎共發表論文68篇、譯著14部及講義、報告、科普10冊。
代表論著: |
2013: 劉光鼎.發展地球立體探測技術,提高地學儀器裝備水平. 地球物理學報, 2013,56(11): 3607-3609, doi: 10.6038/cjg20131101. 2012: 劉光鼎.中國油氣資源勘探與可持續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2,27(3): 326-331, doi: 10.3969/j.issn.1000-3045.2012.03.010. 2011: Liu G D,Yang C C,Hao T Y, et al.,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China: A roadmap to 2050. Springer Heidelberg, Science Press Beijing, 2011. 劉光鼎,陳潔. 再論中國油氣的“三海戰略”,地球物理學進展,2011,26(1):1-20. 劉光鼎,陳潔. 海洋地球物理在國家安全領域的應用,地球物理學進展,2011,26(6):1885-1896. 劉光鼎. 祝大慶油氣田再鑄輝煌,地球物理學報,2011,54(2):267-268. 劉光鼎,陳潔. 試論中國海的地球物理監控,地球物理學進展,2011,26(2):389-397. 劉光鼎. 深化南海大陸邊緣研究,地球物理學報,2011,54(12):2991-2992. 2010: 劉光鼎,楊長春,郝天珧等. 中國至2050年油氣資源科技發展路線圖,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專著) 劉光鼎,王真理. 開發地球物理——遼河油田開發與地球物理結合實踐,地球物理學進展,2010,25(1):1-3. 劉光鼎. 評《南海地球物理圖集》,科學通報,2010,50(20):2062. 2007: 劉光鼎. 中國海地球物理場與油氣資源,地球物理學進展,2007,22(4):1229-1237. 劉光鼎. 中國大陸構造格架的動力學演化,地學前緣,2007,14(3):39-46. 劉光鼎. 科學發展再鑄輝煌——“油儲”項目結題紀念,地球物理學進展,2007,22(3):1020. 劉光鼎. 關於中國油氣資源的第二次創業的建議,特種油氣藏,2007,14(1):1-2. 劉光鼎,陳潔. 堅持科學發展觀建設中國海,地球物理學進展,2007,22(3):661-666. |
1953年,劉光鼎為來華講授地震勘探的蘇聯專家顧爾維奇擔任專業翻譯達兩年半時間,並翻譯《地震勘探教程》上、下兩冊,為填補中國地震勘探專業的教學做出重要貢獻。
截至2013年,劉光鼎已帶博士13名、博士后11名、碩士18名。
時間 | 榮譽/表彰 |
---|---|
1980年 |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
1993年 |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2010年 | 科學中國人2010年終身成就獎 |
劉光鼎
劉光鼎於1958年開創中國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事業。1982年完成“中國海地質構造及含油氣研究”,在中國近海大陸架地區發現六大新生代沉積盆地及一系列含油氣構造。1986—1993年系統整理30年中國洋地質資料,編製中國海區及鄰域地質——地球物理系列圖及專著(1)系列圖(1:5M)(2)圖冊(1:10M)(3)中國海地質地球物理特徵,並探索規律性認識,指出中國海經歷了五幕演化史,即前寒武紀陸核形成並向克拉通發展,古生代古陸拼合;而中新生代又經受擠壓、改造階段,板緣聚斂、板內拉張階段和板緣俯衝、板內沉降階段。劉光鼎對於中國海進行了長期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
劉光鼎多次受到國家和部門的獎勵:
中國海地質構造及含油氣性研究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第一作者
中國海區及領域地質—地球物理1993年地質礦產部科技獎一等第一作者
中國海區及領域地質——地球物理系列圖及專著(1)系列圖(1:5M)(2)圖冊(1:10M)(3)中國海地質地球物理特徵1995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第一作者
竺可楨野外工作獎1992年
李四光地質科學榮譽獎1993年
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1997年
劉光鼎1991年當選IUGG中國委員會主席,1993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1995年當選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成員,1993年當選全國政協委員,1996年被評為〃863〃海洋技術領域〃820〃海洋探查與資源開發技術主題專家組成員。1999年當選中國海洋學會名譽理事長。
2011年6月10日,科學中國人2010年度人物在北京揭曉,榮獲終身成就獎。
1.中國海地球物理場和動力學特徵,地質學報(中、英文版),1992,66(4),300-314
2.中國海大地構造演化,石油與天然氣地質,1990,11(1),23-29
3.Geophysicaland Geological Explorationand Hydrocarbon Prospects of the East China Sea,China Earth Sciences,The Netherlands,1989,1(.1),43-58
4.An Over view of Geophysical Activitiesin China,The Leading Edge of Exploration,1998,3,23-25
5.應用地球物理方法尋找隱伏礦床(與郝天珧合作),地球物理學報,1995,38(6),850-954
6.中國大陸的宏觀格架及其與礦產資源的關係(與郝天珧、劉伊克合作),科學通報,1997,42(2),113-118
7.中國近海前新生代殘留盆地初探(與宋海斌、張福勤合作),地球物理學進展,1999,14(3),1-8
8.國家海洋局,海洋高技術研究開發立項論證二等獎,第四名,1998年1月25日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金礦找礦選礦中幾個關鍵理論和技術和應用研究,1998年12月
劉光鼎院士是我國著名的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學家。1982年因“中國海地質構造及含油氣性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992年獲中國科學院竺可禎野外工作獎;1993年主編的《中國海區及鄰域地質地球物理系列圖及專著》獲地質礦產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995);1993年榮獲地礦部李四光地質科學榮譽獎;1997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998年“金礦找礦選礦中幾個關鍵理論和技術的應用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出身讀書世家
劉光鼎家庭世代以讀書為樂,科舉時歷任府縣教官,主掌貢院,而不為官。他父親劉本釗,字康甫,先後在清華大學、北京藝術專科學校、青島大學、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后,自昆明返回青島,任職于山東大學;全國解放前夕,受迫脅去台灣,就職於新竹清華大學,1951年退休,從事寫作;在報章雜誌上發表文章、小品數百篇,論述京劇、歷史人物、書法等,出版《台墨殘痕》兩卷,1968年4月16日逝世於台北。母親董德玉,擅長書法、醫術。抗日戰爭前夕,因丈夫去昆明西南聯合大學,遂攜眾多子女自青島返回蓬萊,懸壺行醫,並支持孩子們參加革命,先是二女兒光運去延安,繼則送三女兒光榮、四女兒光耀參加八路軍,最後將年僅12歲的五女兒光禮交給膠東娃娃劇團。1940年,日軍攻佔蓬萊,對抗日家屬施行迫害,以私通八路為名,逮捕了大哥光斗,嚴刑毒打,摧殘致瘋,下落不明;劉光鼎的母親則受迫自殺,年僅48歲。其他幼小姊妹生活無著落,只有向親友借貸度日。他六姐光儀經父親友人送往八路軍,十妹光昆得到姨母收留,老八劉光鼎寄居於表伯曹伯垣家,他的九弟光鼐只有流落街頭,為人挑水、行乞。
非凡的求學歷程
1941年9月,劉光鼎得到表伯收留,到北京讀中學,先後在競存中學、成達中學讀初中,在輔仁中學讀高中,1947年畢業。整個中學期間,他學習刻苦,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屢獲獎學金,得免學雜費。同時,他熱愛運動,所在壘球、籃球隊分獲北京市冠、亞軍,個人體操和單雙杠均有良好表演,鉛球還曾取得北京市冠軍記錄。抗日戰爭勝利后,在輔仁受到老師王雲軒的教育和影響,讀了許多中外文藝書籍,也接觸到艾思奇的《大眾哲學》及其他進步書籍,並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和北京大學的各種活動。
1947年夏,全國高考,他被山東大學錄取並獲得物理系獎學金,遂自北京去青島就讀。未久,即深感山東大學政治空氣沉悶、閉塞。地礦系同學林墨蔭引用聞一多的詩,創辦了一個壁報“死水”,只辦了一期,就受到學校勒令停刊,一時空氣緊張,使得劉光鼎在精神和思想上都受到極大的壓力。於是,他決心返回北京,重新投考學校。1948年5月,他回到北京后,經楊賡和介紹,在張碩文領導下,參加學生運動和地下黨的活動。1948年9月9日,由張碩文介紹參加中國共產黨。與此同時,他考取北京大學物理系獎學金。
在北京大學期間,一方面在饒毓泰、鄭華熾等老師的教導下,學業有長足的成長;一方面在張碩文、華順的領導下,積極地投入地下黨的活動,迎接北京解放。未久,地下黨公開,北大黨委組建理沙支部(理學院各系及工、農、醫學院在沙灘的一年級學生),他擔任組織委員。1950年,全國“三反”、“五反”運動開始,由北大黨委調往北京市委工作,在北京市節約檢查委員會任秘書,1951年返回北大繼續學習。不久,他即參加燃料工業部組織的實習隊,任隊長,率領物理系師生10人,先去西安、四郎廟學習石油地質與鑽井技術;隨後,在洛川實習測量與重力;最後,經延安到延長,參加翁文波、趙仁壽領導的中國第一個地震隊工作。這次實習,他極大地開闊了眼界,提高了思想認識,也決定了自己獻身於應用物理學的理論、方法與技術,發展地質事業,為尋找地下埋藏的礦產資源而奮鬥。實習后回到北大,地質系聘請翁文波教授為高年級學生講授“地球物理勘探”,王鴻禎教授邀請劉光鼎任助教,擔任該課程的小課輔導。這樣,在輔導答疑的壓力下,全面地學習了地球物理勘探的各種方法,也經受了講課與答疑的鍛煉。
劉光鼎
2001年8月17日,劉光鼎院士給國務院領導寫了一份關於中國油氣資源第二次創業的報告。這份報告的背景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石油消費年平均遞增6.7%,而同期國內石油生產的年均增長率僅為1.6%。從1993年中國開始進口石油,當年進口石油3000萬噸,近幾年來我國石油天然氣的進口量逐年增加,石油已成為國家經濟建設持續發展的瓶頸。如何保持能源有效供給,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十分嚴峻的。半個世紀以來,我國經歷了油氣資源的第一次創業,使原油年產量達1.67億噸,天然氣產量達241億立方米,分別位居世界第五位和第十五位。但截止到2004年我國石油進口量達到了1.2億噸。而上個世紀末我國預測的石油、天然氣資源量都很大,其中石油是940億噸,卻只探明了22%;天然氣是38萬億立方米,僅找到了7%。中國油氣的出路在二次創業。
此報告發出十天之後,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溫家寶同志就做出了“要重視油氣資源戰略勘察工作,爭取在前新生代海相碳酸鹽岩地層中有新的突破”的批示。
新中國石油的第一次創業
作為新中國石油勘探的經歷者,劉光鼎告訴記者,在中國的找油歷史中孫建初和潘鍾祥兩位先生是不應該被忘記的。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之前,全世界的石油都是在海相沉積地層里找到的。海相生油理論認為,在海洋環境裡面沉積下來的地層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地質上管它叫做海相生油。中國廣泛分佈著的是陸相沉積地層,而當時認為陸相生油是不可能的。1937年孫建初先生從國外回來,他跑到了河西走廊去找油,因為他認為河西走廊是一個會有海相地層的山間盆地。他果然在石油溝和白楊河裡頭看到了油苗,於是他就追蹤這個油苗,從而發現了玉門油礦,這就是解放前年產12萬噸原油的玉門油礦。但是孫建初發現的石油,卻並不是蘊藏在海相地層,而是陸相地層,是在陸相碎屑岩的老第三紀地層里找到的。另一位潘鍾祥先生在陝北、四川工作時,就發現中國的湖泊、河流裡頭的沉積同樣也可以生油。潘鍾祥先生1941年去美國,才把他的陸相生油理論的文章發表,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潘鍾祥的陸相生油理論是說海水從大陸退出去以後,在中國大陸上的河流、湖泊和沼澤中也可以生油。他的文章在親身實踐的基礎上論述了陝北和四川的陸相生油,這是中國在世界石油史上的一個極大的貢獻。
劉光鼎
劉光鼎說:“但陸相生油理論也造成了中國油氣勘探上的思想禁錮和認識誤區,半個世紀以來,我們一直在陸相地層里找油,甚至還把陸相找油的方法和思路應用於海相地層勘探。過去50年來我們只是在新老第三紀里找油,只有大慶是中生代白堊紀的,其他的地層都沒有涉及到,那麼我們今天是不是應該向前新生代,就是向中生代、古生代,甚至於元古代地層來尋找石油呢?”
第二次創業的依據
劉光鼎
劉光鼎說:“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的資源潛力都很大。解放以來,做過幾次石油預測,上個世紀末對石油的評價是我國石油的總資源量達到了940億噸,而現在只發現了22%,還有78%沒找到。天然氣總的資源量有38億萬立方米,現在僅僅探明了7%,絕大多數的天然氣還沒有發現。所以應該說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因此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是兩條,第一條就是新生代油氣藏應該繼續深化,來發掘隱蔽的地層岩性油氣藏。過去我們都是找構造油氣藏,就是所謂的背斜或斷塊,我們找到它,打鑽,來發現油氣。現在在這種構造油氣藏之外,還要找古代的河道,古河道砂裡面也會含油氣。勝利油田應用高解析度地震資料和層序地層學,幫助把河道砂找出來了。近年勝利油田的增產,主要是找到了河道砂,在河道砂里發現了新的油氣。”
其實早在“六·五”期間,劉光鼎就曾經有過向前新生代找油的實驗。當時劉光鼎提出了幾個課題,其中一個就是在南方碳酸鹽岩,也就是在海相地層里尋找油氣,但經過10年的奮戰沒有突破。
“七·五”期間,劉光鼎在東海的油氣調查中,來到一個名字叫靈峰1井的探井,該井在2800米的深度上,打到了花崗片麻岩,發現了有1桶的原油。在花崗片麻岩里能夠有油,這是過去地質學家、地球物理學家都沒敢想的問題。這個地層經過同位素測定是17.6億年,是元古代地層。在地質上認為元古代,就是前寒武紀那個時候還沒有生物呢,怎麼會有油呢?但是,這卻為劉光鼎向前新生代找油的理論提供了現實的佐證。
有一次劉光鼎去貴州考察,地質隊的同志常跟他去貴陽東面100公里左右一個叫麻江的地方,那裡有個10億噸儲量的古油藏,現在已經破壞了。劉光鼎說,當時咱們國家的石油拿到手的儲量只有14億噸,而麻江古油藏,如果沒有破壞,一個油藏就有10億噸的儲量。雖然這個油藏被破壞了,但是不是可以啟發我們應該往古生代探索呢?麻江古油藏已經被抬升暴露到地表而破壞了,所有油氣都揮發了,這確實是很遺憾的一個事兒,但是,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近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是不是所有的古生代油氣藏都破壞了?古油藏會不會還有沒有遭受破壞的?反過來再認識,就發現了破壞的時期,主要是在中生代,就是印支期、燕山期、喜馬拉雅期,這三期構造運動破壞得很厲害,但是劉光鼎深信還有殘留下來的,所以他就給這種地質構造起名字叫海相殘留盆地。“我經過了10年才開始認識了這麼一點兒。”劉光鼎說。
油氣二次創業提出的這幾年,海相殘留盆地勘探已經取得許多成績,如日產1059噸的勝利油田“勝海古2井”,日產天然氣106立方米的大港千米橋“板深7井”,初估儲量近10億噸的塔河古生代油田,都證實了中國海相殘留盆地有豐富的油氣藏。
“三橫、兩豎、兩個三角”和新生代海相殘留理論
劉光鼎
劉光鼎指著地圖告訴記者,第一次創業集中工作的地方在三橫、兩豎、兩個三角的當間兒,而第二次創業,就要在三橫、兩豎、兩個三角當間兒的新生代沉積盆地的下面來找,只是要搞清楚不同時期的盆地原型與造山帶之間的關係。
劉光鼎說,在太古代和元古代的時候,中國有四個陸核,即華北、揚子、南華、塔里木,其中以華北最老,基底可以達到38億年,是屬於太古代,揚子、南華跟塔里木,都是十幾億年元古代形成的。也就是說當時海水裡冒出來了這麼幾個陸核。然後就向塊體過渡。在古生代末印支期前後,中國古大陸形成,但當時還沒有青藏。青藏形成過程中,對於整個中國大陸是一個強烈的擠壓改造的過程,使地殼明顯增厚。到晚白堊——中漸新世的時候,東部太平洋這邊開始起作用了,太平洋板塊逐漸往中國大陸靠近,在中國的東部就出來了一些箕狀的坳陷,並沉積下來了陸相地層。在菲律賓板塊向歐亞大陸聚斂過程中,在中國東部及海域里形成拉張的環境,使地殼減薄沉降並形成盆地,等到晚漸新世到第四紀的時候,菲律賓板塊俯衝到歐亞板塊之下,而板內有沉降,所以在中國東部這些油氣盆地上面都蓋了一層第四紀的“被子”。這就是中國大地構造的演化歷史。在這裡劉光鼎強調了兩條,第一條就是陸核之間,為海水覆蓋,因此有海相地層存在。也就是說,在古全球構造的時候,中國有廣泛的海相沉積。第二,中國古陸形成,海水退出,河流、湖泊沉積下來了陸相地層,而陸相地層主要是新生代時形成的。
從中晚元古代到古生代,海相碳酸鹽岩是有廣泛分佈的,其中有機質生烴的條件,要比湖泊、河流、沼澤的陸相沉積優越,至少生物繁殖要比湖泊豐富得多;同時,古生代海相地層遭受中生代多期造山運動的破壞,擠壓改造,其中油氣藏受到了剝蝕和破壞,麻江古油藏就是一例。但是肯定會有殘留盆地,或者沒有受到破壞的部分,其中仍舊蘊藏有大量的油氣資源,所以只要保存條件好,古生代海相殘留盆地,就會比新生代陸相碎屑岩盆地更有利於油氣的生成和儲集。劉光鼎說,最近在四川的東部,湖北的西部,找到鮞粒灰岩的生物礁灘就有天然氣,而且天然氣量非常豐富。古生代風化殼油氣藏在渤海周圍,在塔里木都已經有所發現。
劉光鼎說:“一般來講,陸相的油藏,打一口井,日出油也就十噸、八噸,等到海相地層里卻往往出現千噸井。例如在河西走廊,2000年的冬天打到了海相古潛山油氣藏。再如1982年在塔里木,沙參2井打到5800米的白雲岩風化殼上,一天產原油1000噸,天然氣100萬立方米。我們過去解決油氣主要靠反射地震,但是在陸相地層裡頭,所有的地震的前提條件都是水平層狀介質,而海相地層是個複雜地質體,前提條件改變了,因此就需要創新。目前,科學院在環渤海地區設立了區域地質、地球物理的綜合研究課題,希望在這裡能夠有所突破,取得經驗,在其他地區來推廣。這個課題想把前新生代主要構造事件的界面起伏和分佈搞清楚,想把斷裂體系搞清楚,希望能從規律上來認識岩漿活動、應力場、殘留盆地的分佈以及構造演化史,這樣,我們就可以解決一串兒的問題。前新生代海相殘留盆地是我們21世紀中國油氣勘探的一個新的領域,現在已經開始取得了很多成績,前途也是非常廣闊的。中國油氣的二次創業已經來臨。”
豐富傳奇的經歷
今年76歲的劉光鼎院士拿出他的工作日誌一頁一頁地翻看,上面記錄著他每一天的工作情況。儘管工作繁忙,但他每天早晨都要堅持練太極拳。劉光鼎在太極拳領域有著極高的造詣,曾出版過太極拳方面的專著,並且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說太極拳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堅持鍛煉。長期的鍛煉使他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豁達的性格。劉光鼎還愛好寫詩,曾出版《漁樵之歌》詩集。同時劉光鼎還是一個武俠小說迷,他的公文包里總是要放上一本武俠小說,在出差的路上看上一看,是一件愜意的事。
劉光鼎1929年12月29日生於北京,祖籍山東蓬萊。父親劉本釗,字康甫,早年曾先後在清華大學、青島大學、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后,自昆明返回青島,任職于山東大學。全國解放前夕,受脅迫去台灣,就職於新竹清華大學,1968年4月逝世於台北。母親董德玉,擅長書法、醫術。抗日戰爭前夕,因丈夫去昆明西南聯合大學教書,遂攜眾子女從青島返回蓬萊,懸壺行醫,並積極支持子女們參加革命,先是二女兒劉光運去延安,繼爾送三女兒光榮、四女兒光耀參加八路軍。1940年,日寇攻佔蓬萊,對抗日家屬實行嚴酷迫害,以私通八路軍的罪名將劉光鼎的大哥劉光斗逮捕,在監獄里嚴刑毒打,最後將劉光斗摧殘至瘋,下落不明;劉光鼎的母親則被逼自殺,年僅48歲。
劉光鼎1948年9月參加革命,1952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隨後在北京地質學院任教12年。1958年組建中國第一個海洋物探隊,任隊長。1964年至1970年任地質部海洋地質所地球物理研究室主任;1970年至1973年任第二海洋地質調查大隊技術負責人;1973年至1980年任海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綜合研究大隊長;1980年至1989年任地質礦產部海洋地質司副司長,石油地質海洋地質局副局長;1989年至1993年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1993年當選為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同年當選為中國海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質學會石油專業委員會主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3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曾任第八屆、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現任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所學術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海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岩石圈委員會主席。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地球物理工作中,劉光鼎參與領導了多次的地球物理領域的調查研究。早在北京大學學習期間,他即參加燃料工業部組織的實習隊,任隊長,率領物理系師生10人,先去西安、四郎廟學習石油地質與鑽井技術,最後,經延安到延長。這次實習,他極大地開闊了眼界,提高了思想認識,也決定了他獻身於應用物理學和地質事業的志向。
劉光鼎
1974年,上海海洋地質調查局成立,任命劉光鼎為副總工程師,兼綜合研究大隊長。劉光鼎和一批地質學家聯合起來,一再地向中央提出建議,並首先在東海進行區域地球物理調查,發現東海海底具有三隆兩盆的構造格局,即在西部浙閩隆褶帶、中部釣魚島隆褶帶和東部琉球隆褶帶之間有陸架盆地和沖繩海槽盆地,其中東海陸架盆地又有3個沉積中心。於是,集中力量調查位於浙江東部的西湖坳陷,發現其局部構造發育、油氣性良好。在進一步地震詳查的基礎上,勘探二號樁腳式平台終於在平湖構造的第三系地層中鑽探到工業油氣流,實現了中國東海油氣資源的突破。
1980年,劉光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及地學部常委。1984年劉光鼎著手組織國家重點攻關項目85—054“尋找大油氣田的理論與方法技術研究”,該項目下設有“中國的天然氣”、“南方碳酸鹽岩的油氣”、“塔里木油氣”、“東海油氣”四大課題,劉光鼎為項目負責人。與此同時,他還在地質礦產部石油地質海洋地質局系統內部組織編繪《中國海區及鄰域地質地球物理系列圖》,系統地總結了中國海30年的地質地球物理工作,編繪出海底地形圖、立體地貌圖、空間重力異常圖、布格重力異常圖、磁力異常平面剖面圖、地球動力學圖、地質圖、大地構造圖以及新生代沉積盆地圖,統稱為《系列圖》。並在該系列圖的說明書中探索總結了規律性認識,指出中國海經歷了五幕演化史。1992年,該《系列圖》和《中國海區及鄰域地質地球物理特徵》由地質出版社出版,1993年獲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一等獎。1995年《中國海區及鄰域地質地球物理圖冊》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同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由於劉光鼎對於中國海的長期研究與貢獻,1995年,由美國、加拿大提名,劉光鼎當選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專家委員會成員。
1989年6月,地質礦產部安排劉光鼎到亞洲近海聯合勘探組織任高級專家,與此同時,中國科學院要求劉光鼎出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他不顧親友的阻攔,一周后即赴地球物理研究所上任。“我是中國地球物理學家,首先要為中國地球物理幹事!”這是他捨棄高薪的唯一理由。那時,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狀況不佳,科研條件與職工生活也很困難。劉光鼎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首先提出研究所基礎建設的四大中心,即成像中心、高溫高壓岩石物性中心、地磁台鏈中心以及資料信息中心。確定了應用開發的四大課題,即沉積盆地綜合研究、油儲地球物理、岩石圈層研究以及地球磁場與空間電磁環境。他強調地球物理應與地質相結合,並親自領導“陸相薄互層油儲地球物理學理論與方法研究”,該項目被列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主持並建立“高溫高壓地球動力學”開放實驗室;設立“沉積盆地動態模擬系統”研究項目;提出“淺層地球物理工程”,建立一個嶄新的前期工程諮詢產業,伸及地礦、石油、煤炭、冶金、建工、鐵道、交通、水電等行業,以進入國民經濟主戰場。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地球物理所聚集了一批人才,大任務源源不斷,科研項目順利進展,成效顯著。《地質報》稱劉光鼎是“拿大項目的所長”。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周光召稱譽他:“一個人救活一個所。”隨後,國家科委確定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為全國科研單位改革試點單位之一。
重振地球物理學的學科地位
劉光鼎
劉光鼎認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很多基礎工作都需要地球物理學的支撐,如三峽工程、西氣東輸、南水北調、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都離不開地球物理學。“現在要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需要大量的工業資源。其實內蒙古以及大興安嶺一帶就蘊藏有有色金屬礦,等待我們用地球物理學的方法尋找。”他對我國固體礦產提出“應用地質與地球物理方法攻深探盲,尋找大礦富礦”的方針,並用此方針指導膠東等地的金屬礦床的勘探工作取得成績。此外,他還提出三峽水電站、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以及橋樑的基礎等等,都需要地球物理學提供科學依據、監測並保證工程質量。”
近年,劉光鼎還提出了軍事地球物理的概念,高科技戰爭也要依賴地球物理學。地球物理學可以給視距外航母和水下潛艇定位;發射導彈要掌握空間重力異常情況;潛艇航行需要了解海底地形。在這些涉及到國家安全的問題上也需要我們發展地球物理學去縮短與先進國家的差距。因此,需要未雨綢繆迅速建立軍事地球物理學,進一步拓展地球物理學的研究和應用領域,更好地開展軍事地球物理學的研究,為國防建設服務。
外號的故事
劉光鼎院士的書法和詩詞,在科學家中是不多見的。我在採訪他的時候,他揮毫潑墨寫下與時俱進四個大字贈送給我。由此看來,他是一個性情中人。因此有俠客這個外號,也就不足為奇了!他這個人專門愛打抱不平,敢於仗義執言說真話,從來不怕得罪人。朋友稱他俠客,還有一個原因,他特別喜歡看武俠小說。
俠客做事與眾不同,文革中,他的手下有一名學生,為了整倒他好當官,使他受盡了非人的摧殘。平反后,他曾被聘為地礦部職稱評委會主任。與整他的那名學生在一起的人都被評為工程師、高級工程師。而那名學生的職稱還只是一名技術員。劉光鼎得知此事後,從局裡要了個名額,破例給那名學生的職稱改為工程師。不計前嫌、寬容大度,這就是俠客劉光鼎的個性。
劉光鼎院士還有一個外號叫教官。說句行話:桃李滿天下。他的學生,有很多人走上領導崗位。有十幾位都成為院士了。
五十年前,劉光鼎參與組建北京地質大學。五十年後,北京地質大學又聘請他為該校的地球物理與信息技術學院的院長。他教育學生的特點,就是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干一行愛一行。他兒子、女兒也都曾到外國學習,後來都主動回國工作。他認為,在中國的大地上,你用什麼都無法回報大地母親給你的深情厚愛!
海洋之父的由來
有人稱劉光鼎院士是中國海洋地質之父,面對記者的採訪,他十分真誠地說:我在中國海航行二十八萬測線公里,為中國海洋採集了勘查與開發的詳細資料。但那不是我一個人,那是一個集體,沒有朱夏等老同志出謀劃策,沒有集體協作是不可能的。我只是一個代表罷了。當年,地質礦產部石油地質海洋地質局系統內部組織編繪一套中國海區及鄰域地質地球物理系列圖,劉光鼎是主編。這套系列圖分為:海底地形圖,立體地貌圖,空間重力異常圖,布格重力異常圖,磁力異常平面剖面圖,地球動力學圖,地質圖,大地構造圖新生代沉積盆地圖,1989年完成,系統地總結了中國海三十年的地質地球物理工作。其中八幅被國際太平洋與大西洋編圖委員會(GAPA)採用,編入世界大洋圖集。
劉光鼎對於中國海的長期研究,引起國際同行的關注,經美國、加拿大提名,當選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專家委員會成員,並於1995年9月出席紐約該委員會會議。
書法詩詞太極常相伴
經過他三年的努力,地球物理所廣招賢才,大任務源源不斷,科研項目順利進展,成效顯著。被國家科委確定為全國科研單位改革試點單位之一。時任中科院院長的周光召先生說他:一個人,救活一個所。
劉光鼎
從事科研工作五十年來,劉光鼎為什麼能保持強健的體魄,秘訣何在?他告訴記者:「我幾乎每天都要打太極拳」。他通曉英、俄等外語,在做翻譯工作同時,還譯述了14部外文技術書刊。至今,他還被一些科研單位和一些重大科研項目聘為顧問專家。
劉光鼎關於中國油氣資源第二次創業的建議,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對此作出重要批示,中科院已經立項投入巨資進行研究論證工作。
劉光鼎1995年當選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成員,1993年當選全國政協委員,1999年當選中國海洋學會名譽理事長。
家庭背景
父親:劉本釗,字康甫,早年曾先後在清華大學、青島大學、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后,自昆明返回青島,任職于山東大學;全國解放前夕,受迫脅去台灣,就職於新竹清華大學。
母親:董德玉,擅長書法、醫術。抗日戰爭前夕,攜眾子女從青島返回蓬萊,懸壺行醫,並支持子女們參加革命。
娛樂生活
生活中的劉光鼎先生,最大的樂趣是收藏閱讀武俠小說,在行駛的飛機上、汽車中,他手不釋卷,津津有味,自得其樂。他是有名的“金庸迷”,凡此夫子出版之書,他都一一收在櫃中,並能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光鼎,最具聲譽的稱號是“中國海洋地質之父”。他一輩子為中國尋找石油,特別是為中國海洋能源開發所作的貢獻,被稱為具有“開創性”。(人民網評)
劉光鼎地球物理獎學金
“劉光鼎地球物理獎學金”由中科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劉光鼎先生於2007年發起設立,是面向全國院校致力於地球物理學研究、品學兼優的大學生而設立的專項獎學金。劉光鼎地球物理科學基金會規定獎學金額度不低於國家獎學金,2013年度獎學金金額為每位獲獎者壹萬元。
劉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學技術獎
“劉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學技術獎”是劉光鼎地球物理科學基金會為了鼓
勵青年地球物理工作者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發揮聰明才智,積極推進中國地球物理事業的發展而設立的。該獎自2009 年起設立,每年評選一次,獲獎人數一般不超過5人。
原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榮譽理事長,劉光鼎院士不幸於2018年8月7日傍晚18:49分逝世,享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