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假朝天罐的結果 展開
- 植物
- 種質資源
假朝天罐
植物
假朝天罐,別名:盅盅花、痢疾罐、罐罐花、茶罐花、張天師、小尾光葉、九果根、阿不答石、朝天罐,拉丁文名:Osbeckia crinita Benth. ex C. B. Clarke. 為野牡丹科、金錦香屬灌木,高0.2-1.5米,稀達2.5米;莖四棱形,被疏或密且平展的刺毛,有時從基部或上部分枝。葉片堅紙質,長圓狀披針形、卵狀披針形至橢圓形,頂端急尖至近漸尖,基部鈍或近心形,全緣,具緣毛,兩面被糙伏毛,上部被疏硬毛,頂端具剛毛;宿存萼深紫色或黑紫色,壇狀,頂端平截,近中部縊縮成頸,上部通常有星狀毛脫落後的斑痕,下部密被多輪有柄刺毛狀星狀毛。花期8-11月,果期10-12月。
圖片取自中國植物圖庫
假朝天罐
總狀花序,頂生,或每節有花兩朵,常僅1朵發育,或由聚傘花序組成圓錐花序;苞片2,卵形,長約4毫米,具刺毛狀緣毛,背面無毛或被疏糙伏毛;花梗短或幾無,花萼長約2厘米,具多輪刺毛狀的長柄星狀毛,毛長達2.5毫米,裂片4,線狀披針形或鑽形,長約8毫米;花瓣4,紫紅色,倒卵形,頂端圓形,長約1.5厘米,具緣毛;雄蕊8,分離,常偏向1側,花絲與花藥等長,花藥具長喙,葯隔基部微膨大,向前微伸,向後呈短距;子房卵形,4室,頂端有剛毛20—22條,上部被疏硬毛。
蒴果印形,4縱裂,宿存萼壇形,近中部縊縮,頂端平截,長1.1—1.6(-1.8)厘米,上部常具毛脫落後的斑痕,下部密被多輪刺毛狀的有柄星狀毛。花期8—11月,果期10—12月。
假朝天罐
假朝天罐
【葯 名】:假朝天罐
假朝天罐
【來 源】:為野牡丹科植物假朝天罐的全草。
【功 效】: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祛風除濕。
【性味歸經】:澀,涼,大腸、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
【別 名】:盅盅花、罐罐花、痢疾罐(《貴州》)、茶罐花、酒罐根、酒瓶子果、尿罐草、朝天罐、火煉金丹、小紅參(《雲南》)、柯擺奎(《雲南阿昌族語譯音》)、買打亥彎(《雲南德宏傣族語譯音》)、把波(《雲南布朗族語譯音》)、江作龍(《雲南佤族語譯音》)、阿不答石(《雲南河口瑤族語譯音》)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於湖北西南部、湖南西部、廣西西北部、四川西南部、貴州西南部、雲南、西藏。
【拉丁名】:植物假朝天罐Osbeckia crinita Benth. Ex Triana
【考 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阿昌葯】摳壩虧:果或根主治白帶,痢疾《民族葯志一》。【白葯】根及果治急性胃腸炎,菌痢,消化不良,慢性支氣管炎,吐血,月經不調,白帶《大理資志》。【彝葯】根用於虛癆咳嗽,筋肉拘攣,下肢酸軟,小便失禁,帶濁惡臭,肛腸脫垂《哀牢》。【侗葯】片果子公:全株治痢疾,腸炎腹瀉,肺結核《桂葯編》。螞登腺:功用同《桂葯編》《民族葯志一》。Demh aiv yaenl:根主治腹瀉《侗醫學》。上江鵝:治療夜盲,胃虛寒痛,小兒疳積。【傣葯】哥搞囡:用於過敏性皮炎,濕疹瘙癢《傣醫藥》。買打核彎(德傣):根治療膽囊炎,肝炎《滇葯錄》。芽嘎阿,木打亥彎:根主治痢疾,腹瀉,肝炎,膽囊炎《民族葯志一》。【瑤葯】阿不答石:全草用於清熱,收斂,止血;根治療痢疾,淋病,瘋狗咬傷《滇葯錄》。【布朗葯】靶簸:葉主治燙火傷《民族葯志一》。靶菠:功用同瑤族《滇葯錄》。【佤葯】江作龍:功用同瑤族《滇葯錄》。【拉祜葯】娜哦賴:根及果實用於消化不良,腸炎,腹瀉,痢疾,感冒,風濕性關節炎《拉祜葯》。那伙咧:根主治水腫,腸鳴《民族葯志一》。【苦聰人】渴克勒解:根用於月經不調,月經過多,小兒腹瀉《滇省志》、《民族葯志一》。【基諾葯】罷唄:根用於水腫《滇省志》、《民族葯志一》。【壯葯】麻納輪:全株或根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結核《滇省志》。麻納輪,平難輪:功用同(滇省志)《民族葯志一》。【阿昌葯】柯擺奎,摳壩虧:根用於急性腸胃炎,細菌性痢疾,消化不良,慢性支氣管炎,吐血,月經不調,白帶;根或果用於白帶,痢疾《滇省志》。【畲葯】根及果治腰痛,腸炎,月經不調,乳汁稀少,產後腹痛《畲醫藥》。【布依葯】戈麻雄:根主治痢疾《民族葯志一》。【哈尼葯】婀咯噢席:根主治腫毒,傷口不收《民族葯志一》。【景頗葯】淡摸:根主治白痢《民族葯志一》。【苗葯】不輪成:根主治紅白痢疾,婦女紅崩,白帶《民族葯志一》。【壯葯】
來源: 《中國民族葯志要》,賈敏如、李星煒,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5
全株入葯,有清熱收斂止血的功效,也有用根治痢疾及淋病。
本種以前曾被大多數人誤認分佈於廣西以東各地,實際上僅分佈於廣西以西各地;本種主要特徵是葉兩面僅被糙伏毛,於背面僅脈上才有;花萼僅具多輪刺毛狀的有柄星狀毛,萼片線狀披針形或鑽形,可以與廣西以東的相近種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