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安帝陵

東漢安帝劉祜之墓

漢安帝陵,為東漢安帝劉祜之墓——恭陵。陵墓位於河南省孟津縣送庄鄉三十里鋪村西南。作為全國最大的古墓群,洛陽邙山地區擁有的墓冢之多、面積之大、延續時間之長,世界罕見,曾有人稱之為“東方金字塔”。

帝陵簡介


漢安帝陵
漢安帝陵
2001年6月,“邙山陵墓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漢都洛陽,自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共歷12帝。除末代皇帝獻帝劉協禪陵在河南省修武縣外,其餘11個帝陵,均分佈於洛陽附近。東漢帝陵中,光武帝原陵保存較為完整,洛陽百姓俗稱“劉秀墳”,座落在洛陽孟津縣白鶴鎮鐵謝村西南。其陵南依邙山,北臨黃河,松柏蔥鬱。陵園中矗立著一座周長約487米,高約15米的巨大土丘,傳即劉秀的墓冢。墓冢上下及四周現存古柏約1500棵,多數植於唐代,少數植於漢代。陵園西側為光武帝祠,祠院內保存有宋代開寶六年(793年)“新修後漢光武帝廟碑”一座。祠前通道兩旁原有兩排古柏二十八株,各有名諱,象徵輔佐劉秀打天下、安社稷的二十八位功臣宿將,可惜今已殘缺不全。1992年,在光武帝陵南1公里的油坊村出土辟邪一隻,為漢代石刻藝術珍品,專家推斷為陵前神道石刻遺物。現在,光武帝陵已經是洛陽重點旅遊景區。實際上,東漢帝陵由於年代久遠,地面上早已沒有任何遺物,唯平樂象庄村那個東漢石象被專家推斷為東漢帝陵前神道遺物。而具體陵號卻多數不能對號入座,自古以來張冠李戴者多也。

安帝恭陵


漢安帝恭陵,位於河南省孟津縣送庄鄉三十里鋪村西南。漢安帝恭陵在清代被洛陽知縣龔松林考證為漢明帝顯節陵。陳長安經過考證,認定所謂大漢冢為漢安帝恭陵。據《洛陽邙山東漢陵試探》一文:該冢已被修成七級梯田,冢頂豎著三角測標。站在冢頂可以盡覽周圍冢墓,星羅棋布的漢冢,異常壯觀;東南遠眺,漢魏故城的殘垣依稀可見。冢周圍的耕地里,有很多河卵石、青石塊和磚塊,有一塊石片上還殘留有“丈三”二字。據《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南分冊》:墓冢高約20米,周長500米。俗稱“大漢冢”。據《洛陽市志·文物志》載:大漢冢高55米,佔地10餘畝。上述兩者關於高度的記錄不同。而周長如果是500米,那麼直徑為160米,面積則應該是30畝,也不相同。從衛星地圖上測量,恭陵的直徑為140米,看來還是《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南分冊》的記錄準確些。至於高度,從現場觀察來看,高度20米還差不多,55米?絕對沒這麼高。從衛星地圖上看,還可以發現墓的西側封土被削去了一部分。

安帝簡介


安帝,名劉祜(公元94-125年4月30日)。章帝孫,劉慶子。殤帝死後繼位。在位19年,於南下巡遊途中病死,終年32歲。葬於恭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漢延平元年(106)八月,殤帝不幸早夭。鄧太后與她的哥哥車騎將軍鄧騭密謀,決定迎立清河王劉慶的兒子劉祜。鄧騭又去與太傅張禹、司徒徐防等大臣們商議,徵得他們的同意,連夜持太後節召劉祜入宮。這一年,劉祜剛滿13歲。是為東漢安帝。第二年改年號為“永初”。雖說是劉祜當皇帝,但實際政務大權仍然握在鄧太后和鄧騭手中。鄧太后所依靠的是宦官剿鄉侯鄭眾和尚方令蔡倫。朝臣見朝政被外戚和宦官掌握,於是密集一批對此同樣不滿的官僚士大夫,準備發動政變,要殺死鄧騭及鄭眾、蔡倫,廢黜太后和安帝,另立平原王劉勝為帝。消息不慎走漏,鄧太后先發制人,鎮壓了叛亂。永寧元年(120年),安帝已26歲,郎中杜根上奏太后,說安帝已經成年,應該獨立處理政務。鄧太后聞奏大怒,命令用布袋將杜根蒙頭蓋臉套起,用棍棒擊殺,然後拋屍城外。太后的弟弟、越騎校尉鄧康,也勸其退居深宮,不再干預政事。鄧太后仍然固執己見。鄧康見太后不納諫,稱病不朝。鄧太后一怒之下,將鄧康免官,並開除了鄧康的族籍。延光四年(125年)二月,安帝攜同閻皇后和貴戚南下遊玩,行抵宛城,忽然得病,時冷時熱,病勢沉重,只好下令立刻回京。三月丁卯(初十)日(4月30日),在返回途中到達葉縣(今河南省葉縣南),已呈彌留狀態。他想囑咐後事,已經說不出話來,只能睜眼盯視著皇后,慢慢死於車中,終年32歲。當年,葬於“恭陵”,廟號“恭宗”,謚號“孝安皇帝”。

史書記載


據《後漢書卷五·孝安帝紀第五》記載:
恭宗孝安皇帝諱祜,肅宗孫也。父清河孝王慶,母左姬。帝自在邸第,數有神光照室,又有赤蛇盤於床笫之間。年十歲,好學《史書》,和帝稱之,數見禁中。
延平元年,慶始就國,鄧太后特詔留帝清河邸。
八月,殤帝崩,太后與兄車騎將軍鄧騭定策禁中。其夜,使騭持節,以王青蓋車迎帝,齋於殿中。皇太后御崇德殿,百官皆吉服,群臣陪位,引拜帝為長安侯。皇太后詔曰:“先帝聖德淑茂,早棄天下。朕奉皇帝,夙夜瞻仰日月,冀望成就。豈意卒然顛沛,天年不遂,悲痛斷心。朕惟平原王素被痼疾,念宗廟之重,思繼嗣之統,唯長安侯祜質性忠孝,小心翼翼,能通《詩》、《論》,篤學樂古,仁惠愛下。年已十三,有成人之志。親德系后,莫宜於祜。《禮》‘昆弟之子猶己子’;《春秋》之義,為人後者為之子,不以父命辭王父命。其以祜為孝和皇帝嗣,奉承祖宗,案禮儀奏。”又作策命曰:“惟延平元年秋八月癸丑,皇太后曰:咨長安侯祜:孝和皇帝懿德巍巍,光於四海;大行皇帝不永天年。朕惟侯孝章帝世嫡皇孫,謙恭慈順,在孺而勤,宜奉郊廟,承統大業。今以侯嗣孝和皇帝后。其審君漢國,允執其中。‘一人有慶,萬民賴之。’皇帝其勉之哉!”讀策畢,太尉奉上璽綬,即皇帝位,年十三。太后猶臨朝。
九月庚子,謁高廟。辛丑,謁光武廟。六州大水。己未,遣謁者分行虛實,舉災害,賑乏絕。丙寅,葬孝殤皇帝於康陵(據記載:“陵在慎陵塋中庚地,高五丈五尺,周二百八步。”)。乙亥,隕石陳留
西域諸國叛,攻都護任尚,遣副校尉梁慬救尚,擊破之。
冬十月,四州大水,雨雹。詔以宿麥不下,賑賜貧人。
十二月甲子,清河王薨,使司空持節弔祭,車騎將軍鄧騭護喪事。乙酉,罷魚龍曼延百戲。
永初元年春正月癸酉朔,大赦天下。蜀郡徼外羌內屬。戊寅,分犍為南部為屬國都尉。稟司隸、兗、豫、徐、冀、并州貧民。二月丙午,以廣成遊獵地及被災郡國公田假與貧民。丁卯,分清河國封帝弟常保為廣川王。庚午,司徒梁鮪薨。
……
三月戊午朔,日有食之。庚申,幸宛,帝不豫。辛酉,令大將軍耿寶行太尉事。祠章陵園廟,告長沙、零陵太守,祠定王、節侯、郁林府君。乙丑,自宛還。
丁卯,幸葉,帝崩於乘輿,年三十二。秘不敢宣,所在上食問起居如故。庚午,還宮。辛未夕,乃發喪。尊皇後為皇太后。太后臨朝,以後兄大鴻臚閻顯為車騎將軍,定策禁中,立章帝孫濟北惠王壽子北鄉侯懿。甲戌,濟南王香薨。乙酉,北鄉侯即皇帝位。
夏四月丁酉,太尉馮石為太傅,司徒劉熹為太尉,參錄尚書事;前司空李郃為司徒。辛卯,大將軍耿寶、中常侍樊豐、侍中謝惲、周廣、乳母野王君王聖,坐相阿黨,豐、惲、廣下獄死,寶自殺,聖徙雁門。己酉,葬孝安皇帝於恭陵。廟曰恭宗。
六月乙巳,大赦天下。詔先帝巡狩所幸,皆半入今年田租。
秋七月,西域長史班勇擊車師后王,斬之。丙午,東海王肅薨。
冬十月丙午,越巂山崩。辛亥,少帝薨。是冬,京師大疫。
論曰:孝安雖稱尊享御,而權歸鄧氏,至乃損徹膳服,克念政道。然令自房帷,威不逮遠,始失根統,歸成陵敝。遂復計金授官,移民逃寇,推咎台衡,以答天眚。既雲哲婦,亦“惟家之索”矣。
贊曰:安德不升,秕我王度。降奪儲嫡,開萌邪蠹。馮石承歡,楊公逢怒。彼日而微,遂祲天路。
相關介紹
唐代詩人王建《北邙行》詩云:“北邙山頭少閑土,儘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紅樓夢》中李紈感慨林黛玉之死說:“竟這樣小小的年紀,就作了北邙鄉女。”俗話說:“生在蘇杭,葬在北邙。”足見自古以來,北邙山便是人們嚮往的身後風水寶地。尤其是眾多的都洛帝王,生前居洛都以操國柄,死後也多選址北邙營修冥城,以致在經歷千百年的風雨滄桑之後,至今北邙山上依然高冢林立,恢宏壯觀,構成了北邙山獨特的風光地貌。北邙山帝陵:按有關文件的界定,北邙皇陵區,東起偃師市首陽山,西至洛陽火車站,東西長近5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這裡分佈著四代皇陵,即東漢皇陵、曹魏皇陵、西晉皇陵、北魏皇陵,是迄今規模最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漢皇陵。東漢都洛一百九十六年,歷十二帝,除漢獻帝劉協崩葬禪陵外,其餘十一帝均葬洛陽。其中,在東漢洛陽城西北邙山(北郊兆域)有五帝陵,即光武帝劉秀原陵漢安帝劉祜恭陵、漢順帝劉保憲陵、漢沖帝劉炳懷陵、漢靈帝劉宏文陵;在東漢洛陽城東南(南郊兆域)有六帝陵,即漢明帝劉庄顯節陵漢章帝劉炟敬陵、漢和帝劉肇慎陵、漢殤帝劉隆康陵、漢質帝劉纘靜陵、漢桓帝劉志宣陵。東漢洛陽城北邙山上,有南北縱向排列的三座大冢,由北向南,當地人分稱大漢冢、二漢冢、三漢冢。清代乾隆年間,洛陽知縣龔松林分別定為漢明帝劉庄顯節陵、漢章帝劉炟敬陵、漢和帝劉肇慎陵,與古文獻記載不符,顯然有誤。

邙山帝王陵


邙山帝王陵:孟津平樂鎮一帶,有一字排開的三座大墓,當地人稱為大漢冢、二漢冢、三漢冢,這應該是幾位東漢皇帝的陵墓。晉代詩人張載七哀詩》中說:“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借問誰家墳,皆雲漢世主。”寫的應該就是這幾座墓。據史料記載,在邙山有著東漢的幾位帝王的陵墓: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順帝憲陵、沖帝懷陵、靈帝文陵;曹魏1陵:文帝首陽陵西晉5陵: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文帝崇陽陵武帝陽陵、惠帝太陽陵;北魏4陵:孝文帝長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庄帝靜陵。帝陵周圍還密布著大大小小的墓冢,它們是王公貴族、皇親國戚的陪葬墓。

東漢帝陵


(皇陵)

東漢皇陵

東漢皇陵位於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十七公里、孟津縣偃師市交會處的漢魏故城附近。東漢十四帝,除漢獻帝劉協葬在河南省許昌市曹魏故城的張潘鄉古城村、北鄉侯劉懿早卒和少帝劉辯董卓所廢未建陵外,其他十一帝均葬在洛陽漢魏故城東南和東北兩大陵區。其中,東南陵區有漢明帝劉庄的顯節陵、漢章帝劉褡的敬陵、漢和帝劉肇的慎陵、漢殤帝劉隆的康陵(在慎陵中)、漢質帝劉瓚的靜陵、漢桓帝劉志的宣陵共六帝六陵。
漢安帝陵
漢安帝陵
東漢皇陵陵區位於今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市大口、高龍、寇店鄉一帶。東北陵區有光武帝劉秀的原陵、安帝劉祜的恭陵、順帝劉保的憲、沖帝劉炳的懷陵、靈帝劉宏的文陵,共五帝五陵。陵區均位於今洛陽市孟津縣境內的北邙山上。東漢皇陵從選址、布局到地宮建制基本上承襲西漢。但因為東漢王朝是我國歷史上政治、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所以,東漢皇陵在陵寢建築、喪葬禮儀、祭祀祖先等方面也有所改變,這些改變,對後代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帝陵一覽

⑴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原陵(參見詞條:“漢光武帝陵”)
⑵顯宗孝明皇帝劉庄——顯節陵
⑶肅宗孝章皇帝劉炟——敬陵
⑷穆宗孝和皇帝劉肇——慎陵
⑸孝殤皇帝劉隆——康陵
⑹恭宗孝安皇帝劉祜——恭陵
⑺前少帝北鄉侯劉懿——??
⑻敬宗孝順皇帝劉保——憲陵
⑼孝沖皇帝劉炳——懷陵
⑽孝質皇帝劉纘——靜陵
⑾威宗孝桓皇帝劉志——宣陵
⑿孝靈皇帝劉宏——文陵
⒀后少帝弘農王劉辯——??
⒁孝獻皇帝劉協——禪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