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

中國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曹操墓即安陽高陵,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鄴北城西12公里處。據《三國志》等史料記載,220年曹操卒於洛陽,靈柩葬在鄴城的西門豹祠以西丘陵中。

2009年12月27日,經中國考古學界一致確認,國家文物局最終認定,經考古發掘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為曹操。2010年6月11日,安陽曹操高陵入選“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2013年5月,曹操高陵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6月,曹操高陵及鄴城遺址入圍國家文物局和財政部批准的《大遺址保護“十二五”專項規劃》。

國家文物局表示,“曹操高陵的考古發掘、學術認定和研究成果公布等程序,符合考古工作規程”。個別學者例如國家文物局專家組成員徐蘋芳、魏晉南北朝文學專家袁濟喜、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魏晉南北朝史博士張國安、中國盜墓史研究學者倪方六等,對曹操墓持有爭議意見,不過因質疑者大多非考古業內人士,所以不具有權威性。2018年3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發布曹操高陵2016-2017年度考古發現,曹操遺骸基本被確認。

2020年8月,曹操高陵本體保護與展示工程,已進入文物布展階段,並將打造為三國文化遺址公園,成為研究三國文化及漢魏歷史的重要平台。

歷史沿革


曹操,沛國譙人(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曹操去世后被葬於高陵。
從現存史料和考古發現來看,曹操並沒有秘葬,更未設疑冢,只不過是主張喪葬從簡,沒想到這"簡辦"了的喪事反而給歷史平添了不少繁雜。據《三國志》等史料記載,公元220年曹操卒於洛陽,靈柩運到鄴城,葬在鄴城的西門豹祠以西丘陵中,沒有封土建陵,沒有隨葬金玉器物,也沒有建設高大堅固的祭殿。數百年後,墓葬簡單的曹操墓就湮沒在歷史的陳跡之中了。宋代以後曹操被視為奸雄,其墓址不詳也成了他奸詐的一個證明,七十二疑冢等說法在民間傳說和文學作品中廣為傳布,不少人信以為真。
曹操
曹操
曹操墓本不是謎,但從宋代起就無人知道曹操墓所在,並有了設七十二疑冢的傳說,經過《三國演義》等的宣揚,曹操墓就成了個婦孺皆知的千古之謎。
曹操對自己的喪葬有明確“說法”,他死前一年多《終令》稱“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臨終前《遺令》中更是明確了要穿著平時衣服入葬,不要珠寶陪葬。他的兒子曹丕、曹植都有文描述葬禮和入殮的情況,交待了葬在鄴城之西,晉代文人陸機、陸雲作品中也有關於曹操喪葬情況的介紹。史書中司馬懿、賈逵等人的傳記里有他們護送曹操靈柩到鄴城入葬的記載。如曹操設疑冢的話,那他就是在留給後人的許多史料上都作了假,不僅在生前,改朝換代后還有人出力,且隨後的幾百年無人發現,這有些荒誕。
史料顯示,由於喪葬從簡,過了沒幾年,曹操墓上的祭殿就毀壞了。沒有隨葬金玉器物,也不為盜墓者所重視,再加上沒有封土建陵,沒有植樹,幾個朝代之後,曹操墓所在便無人知曉了。不過,到唐代人們對曹操墓的位置還沒有什麼疑問,唐太宗李世民還曾為曹操墓作祭文,但從北宋開始,雖然曹操墓位置在史書上有記載,但現實之中沒有人知道曹操墓的所在。也是從北宋開始,曹操被定型為奸雄,其墓址不詳也成了他奸詐的一個證明。鄴城以西有北朝墓群,被傳為曹操的七十二疑冢。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稱,曹操遺命於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疑冢七十二,渲染了曹操的奸詐。蒲松齡《聊齋志異》中有一篇《曹操冢》點出曹操墓可能在其設的七十二疑冢之外,更顯示出其詭詐。隨著這些傑作的流傳,曹操墓之謎就更加引人注目,也更加撲朔迷離了。

考古過程

曹操墓
曹操墓
昔日的鄴城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和河南安陽市北郊一帶,曹操墓引發了當地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的極大興趣。近人鄧之誠骨董瑣記全編》中記載,1922年河北磁縣農民崔老榮發現過一個古墓,其刻石所敘為曹操,刻石由縣署保存。邯鄲市的考古工作者對這一線索進行了專門的核實,結果沒有找到可靠的依據。
2009年,高陵經考古發掘,並且經過中國考古學界一致認定,確認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曹魏大墓為曹操墓。2009年12月27日,國家文物局宣布河南安陽曹魏大墓墓主為曹操。國家文物局表示,“曹操高陵的考古發掘、學術認定和研究成果公布等程序,符合考古工作規程”。
2010年6月11日,安陽曹操高陵入選“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
2013年5月,安陽高陵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6月,曹操高陵及鄴城遺址入圍國家文物局和財政部批准的《大遺址保護“十二五”專項規劃》。
2018年3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發布曹操高陵2016-2017年度考古發現,披露了包括高陵內外夯土基槽、神道、東部建築、南部建築在內的五大陵園的主要結構。該發現稱,此次發掘又得出了不少顛覆性的新結論。考古發掘確認了高陵陵園及相關建築遺跡的存在,也說明高陵並非如文獻記載的完全“不封不樹”,地面建築只不過是有計劃的拆除了。

文物布展

2020年8月,河南安陽曹操高陵本體保護與展示工程已進入文物布展階段,並將打造為三國文化遺址公園,成為研究三國文化及漢魏歷史的重要平台。其中的A區遺址博物館,主要用於曹操生平事迹和文物展示,該區的主體工程自2019年年底完工後內部的布展工作隨即展開,截至目前,已完成總量的三成左右。

歷史評價

簡辦的喪事,被視為耗資巨大的騙局;移風易俗的改革,成了奸詐的證明。但史料終究未被民間傳說、文學作品所淹沒,曹操墓千百年來的遭際,顯示出史實的無奈與頑強,見證了在人言、道德、時間重壓下,歷史真實之“輕”與“重”。
曹操的墓葬,在史料中沒有多少疑問。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鑒》中有曹操葬於高陵的記載,元人胡三省注中還指出高陵位置。但在眾口相傳的民間輿論面前,史料顯得蒼白無力。在曹操墓之謎的眾多說法中,七十二疑冢之說流傳最廣,曹操確實葬在這一地區,且當地是有眾多古墓,但這屬北朝墓群,葬有北魏皇帝元善見、北齊蘭陵王等人,這些人在歷史上並非默默無聞,弄清究竟,應該不是什麼難事,但就是這不難廓清的流言卻在千百年裡廣泛地傳播。羅貫中寫《三國志通俗演義》《三國志》是其所本,平添了原書中沒有的內容,顯然是有意為之。曹操做了許多大事,在其當世就對之褒貶不一,宋以後曹操開始被視為奸雄,愈應符《曹操疑冢》詩寫道:“生前欺天絕漢統,死後欺人設疑冢。”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三國故事中,曹操成了“反面人物”的代表。這種情況下,有關曹操的史實受道德評判左右,就不難理解了。
曹操墓
曹操墓

發現意義

2010年6月11日,安陽曹操高陵入選“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
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曹操於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6月,頒布《終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
高陵的發現印證了文獻中對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謚號,他所倡導的薄葬制度等有關記載是確鑿可信的。
高陵發掘成果為漢魏考古樹立了標準的年代標尺。

建築特色


曹操的喪葬比較簡單,卻在歷史上留下很深的痕迹。因為簡單,使之在以厚葬為主的中國帝王喪葬史上“另起一段”。
安陽曹操墓
安陽曹操墓
中國帝王厚葬源遠流長,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震驚世界,漢武帝以天下貢賦的三分之一為之修陵,唐太宗昭陵“宮室制度宏麗,不異人間”。就是最後一個帝陵光緒崇陵,雖然墓主生前很鬱悶,但陵墓還是頗壯觀。薄葬古已有之,但在帝王薄葬中,曹操是開先河者,不建封土堆、不植樹、不隨葬金玉器物。漢代一個諸侯王劉勝死後都穿著2498塊玉片、1100克金絲構成的金縷玉衣,號為武帝的曹操卻只穿補過的衣服入殮。曹魏以至兩晉帝王都有薄葬者,但唐代以後,帝王厚葬又成了傳統,最後一個帝陵修到1915年,這已是民國的第四個年頭了。
自古以來厚葬是主流,這有深厚的社會文化基礎。“孝莫重乎喪”“以孝治天下”的統治者重視喪葬,也不全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佔有慾望。曹操雖然引領幾位帝王,書寫帝王喪葬史上薄葬的一段,但終不能產生更多影響。而且在厚葬為主的氛圍中,薄葬者不被理解和支持也在所難免,曹操墓之所以成謎,或也與此有關。許多人不相信,假如曹操會簡單地打發自己。魏晉的薄葬,與漢末戰亂,許多厚葬之墓被盜掘有關,人們希望以薄葬來獲得死後的安寧。這一願望曹操沒能實現,他雖被視為奸雄之首,卻未能料到自己簡辦的喪事會成為光怪陸離的千古之謎,近1800年過去,還吸引著人們注意。

遺址結構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陽安豐鄉西高穴村搶救性發掘一座東漢大墓獲得重大考古發現,經權威考古學家歷史學家根據古資料現場考證研究,認定這座東漢大墓為文獻記載中的曹操高陵。
曹操高陵在河南省安陽安豐鄉西高穴村南,曾多次被盜,為了及時有效地予以保護,2008年12月經報國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組織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對這座墓葬進行搶救性的考古發掘。
曹操高陵平面為甲字形,坐西向東是一座帶斜坡墓道的雙室磚墓,規模宏大,結構複雜,主要由墓道前後室和四個側室構成。斜坡墓道長39.5米,寬9.8米,最深處距離地表大概是15米,墓平面略呈梯形,東邊寬22米,西邊寬19.5米,東西長18米,大墓佔地面積740多平方米。
曹操墓
曹操墓
曹操高陵,是一座多墓室的大型磚室墓。墓平面呈甲字形,墓葬坐西向東,墓葬全長近60米。墓室墓壙平面呈前寬后窄的梯形,東面最寬處寬22米,西面較窄處寬19.5米,東西長18米,墓壙面積接近400平方米,整個墓葬佔地面積740平方米左右。由墓道、墓門、封門牆、甬道、前後主室和四個側室組成,結構複雜,規模宏大。
墓道為斜坡狀,上寬下窄,兩壁分別有七個台階,逐級內收。墓道上口寬9.8米,底部寬4.1米。全長39.5米,最深處距地表15米左右。在墓道與墓門接合處,南北兩側各有一道長5米、高4米的護牆。每面牆的牆體內立有五根原木立柱,作為龍骨。原木關節紋理清晰可辨。墓道填土含有大量料礓石,經平夯夯實,夯土層厚12—42厘米不等,十分堅硬。
墓道兩邊有9對南北兩兩對稱的磬形坑,每個磬形坑的內凹處各環抱一個不規則形坑,並各有一排東西向的柱洞。在墓道東端有一排南北方向排列的方坑,墓道東端右側有一東西向長3米、寬1.6米的長方形坑。墓葬中部有一條南北向的夯土層帶。
墓門為磚砌雙券拱形門,外券寬1.95米、高3.03米,拱高1.13米;內券寬1.68米、高2.58米,拱高0.8米。內有墓門,外有三道封門牆封閉。外層封門牆為豎放立磚,中層封門牆為錯縫橫砌,內層封門牆為斜立磚。整個封門牆厚度達1.45米。內有門槽,寬0.24米。
甬道為磚砌,券形頂,青石鋪地,長2.85、寬1.68、拱高0.8、通高2.58米。
墓室為磚砌,分前、后兩室。前室平面近方形,東西長3.85、南北寬3.87米。四角攢尖頂,墓頂距墓底高6.4米,青石鋪地。
曹操墓
曹操墓
前室平面近似方形,東西長3.85米,南北寬3.87米。四角攢尖頂,墓頂距墓底6.4米。有南北兩個側室,其中南側室平面為南北寬3.6米、東西長2.4米的長方形,圓券形頂;北側室平面為南北寬1.83米、東西長2.79米的長方形,四角攢尖頂。主室與側室之間由甫道相連,並有門相區隔,現僅存門槽,門槽寬0.2米。北側室甫道長1.1米,寬1.36米;南側室甫道長1米,寬1.4米。
后室東西長3.82米,南北寬3.85米,四角攢尖頂,墓頂距墓底通高6.50米。在墓室頂部靠後處發現兩個盜洞,從盜洞斷面看,墓壁厚達1米左右。有南北兩個側室,側室南北長均為3.60米,東西寬1.90米—1.92米,圓券形頂。主室與側室之間由甫道相連,並有門相區隔,現僅存門槽,門槽寬0.20米。北側室甫道長0.97米,寬1.17米;南側室甫道長0.97米,寬1.28米。
整個墓室所鋪青石大小不一,其中前甬道鋪地石長1.75、寬1.厘米;前室最大的長1.67、寬0.83米,最小的長0.76、寬0.73米;后室最大的長1.05、寬0.95米,最小的長0.94、寬0.9米。錯縫平鋪,地面平整。圍繞墓壁四周地面均有寬0.12米的凹槽。
在曹操墓中發現三個棺槨殘痕,其中后室一個,葬具疑為石棺床,后室南北側室中各有一個,均為木棺。與墓葬中所出土的三具人骨相對應,說明在墓葬中除了曹操外,另外還有兩個陪葬女人。

地理位置

史料記載,曹操葬在鄴城西邊西門豹祠以西丘陵中,沒有封土建陵,沒有多少隨葬品。數百年後,簡單的曹操墓就湮沒在歷史的陳跡之中了。宋代以後曹操被視為奸雄,墓址不詳成了他奸詐的一個證明,七十二疑冢等說法在民間傳說和文學作品中廣為傳布,被不少人信以為真。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為尋找曹操墓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出土了可證明曹操墓位置的石碑、石刻,雖然還不能確定曹操墓的準確位置,但基本上認定了其大致範圍。專家們相信經過考古發掘,最終可以解開曹操墓之謎。
西門豹祠
西門豹祠
昔日的鄴城在今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香菜營鄉習文鄉和河南省安陽市北郊一帶。臨漳縣文物保管所所長王福生介紹說:“鄴城民間傳說中,曹操墓有四種說法:在鄴城以西(今河北磁縣和河南省安陽市安豐境內)設七十二疑冢;在漳河河底;在許昌城外;在鄴城遺址的銅雀台等三台之下。這些傳說都沒有多少依據,七十二疑冢大體上處在曹操自己安排的墓葬方向,但真正的墓主是北朝皇家貴族。其他說法與史實不符,也沒有考古發現的證據。文史界的許多專家學者雖不相信七十二疑冢之類傳說,但由於曹操墓千餘年來無人知曉,河道、區劃等地理因素變動很大,對曹操墓的具體位置也看法不一,認為在臨漳、磁縣和河南安陽的都有。”
邯鄲市歷史學會會長劉心長多年潛心於曹操墓研究,在對歷史文獻進行研究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認為曹操墓可能在邯鄲磁縣時村營鄉中南部和講武城鄉西部約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他認為:曹操生前對自己墓葬位置有明確安排,說在“葬於鄴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這裡方位與之相符;還說要其後人“時時登銅雀台,望吾西陵墓田”。經實地考察,這一帶處在從銅雀台一帶登高西望所見最好位置;這裡地勢較高,漳河不能灌溉,土質較差,至今這裡不少土地仍難以耕作,符合曹操所說“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的要求;《三國志》《晉書》等正史中都有曹操葬於這一帶的有關記載。他還認為當地的地名如武吉、西曹庄朝冠、東小屋、西小屋等也與守陵和祭祀有關。
曹操墓的位置
曹操墓的位置
安陽市安豐鄉出土的後趙建武六年(340年)的勒柱石刻,上面刻有重建西門豹祠的一些情況,西門豹祠是曹操墓最重要的一個參照物。王福生說:“曹魏時期西門豹祠的資料目前尚未發現,這一石刻距曹操去世只有120年,其中提到的西門豹祠殿基應該是曹魏時西門豹祠的舊址。這一石刻是二十多年前在河南安陽市安豐鄉出土的,由在當地打工的臨漳時固村村民運回臨漳村中放置,徵集時才引起人們注意。由此推測西門豹祠位置應該在石刻出土的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境內,曹操墓也應在安豐鄉一帶。”
河南省安陽市文物部門也在安豐鄉出土了後趙十一年魯潛墓誌,其上記載魯潛是葬在曹操墓的西北角,這也可說明曹操墓可能位於河南安豐鄉。劉心長對魯潛墓誌進行了研究,認為魯潛墓誌反映的曹操墓位置,與他判斷的曹操墓位置只隔一條漳河,屬於一個方向,以漳河為界,時村營鄉和講武城鄉可視為北區,安豐鄉屬於南區。他認為曹操主張“其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宜陪壽陵。”而從這一帶的情況看,南區北臨漳河難以埋葬公卿大臣,且土壤肥沃不符合曹操要葬在瘠薄之地的要求,從多種情況分析曹操墓在北區的可能性較大,可對南、北兩區都進行考古發掘。
根據出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的石牌、魯潛墓誌、以及西門豹祠位置,經過考古專家充分論證,考古學界最終確定安陽市西高穴村就是曹操墓所在地,千百年來所有的猜測所有的爭論終於停止,千古謎團終破解。

主要展覽


出土文物

曹操墓文物
曹操墓文物
據了解,墓雖然多次被盜掘,但仍倖存一些重要的隨葬品,出土了器物200多件,包括金、銀、銅、鐵、玉、石、古、漆、陶、雲母等多種質地。器內主要有銅帶鉤、鐵甲、鐵劍、玉珠水晶珠瑪瑙珠、石龜、石壁、石枕、刻名石牌等等。
最重要的隨葬物品極為珍貴一共有8件,分別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格虎短矛”等銘文。在追繳該墓被盜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項石”銘文,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為研究確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歷史依據。
在墓室清理當中發現有人頭骨、肢骨等部分遺骨,專家初步鑒定為一男兩女三個個體,其中墓主人為男性,專家認定年齡在60歲左右,與曹操終年66歲吻合,是曹操的遺骨。

文化活動


陵墓考究

曹操墓的真實性存在疑問,“倒曹派”列出的許多反證,其實在以前的考古發掘中都是有類似的發現可以將其推翻的。雖然觀點有所不同,但是專家們都表示,考古是很嚴謹的事情,應該遠離不實爭奪。
專家對這些考古發現進行了多次論證,根據墓葬形制、結構及隨葬品時代特徵,認為這座大墓年代為東漢晚期,結合文獻記載,判定該墓的墓主人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魏武王曹操,大墓即文獻中記載的高陵。專家們給出了多個依據,認定這座東漢大墓為魏武王曹操高陵。
第一
這座墓葬規模巨大,總長度近60米,磚券墓室的形制和結構與已知的漢魏王侯級墓葬類似,與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稱;該墓未發現封土,也與文獻記載曹操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的情況相符合。
第二
墓葬出土的器物、畫像石等遺物具有漢魏特徵,年代相符。
第三
墓葬位置與文獻記載、出土魯潛墓誌等材料記載完全一致。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等文獻記載,曹操於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病逝於洛陽,二月,靈柩運回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門豹祠西原上”。調查資料顯示,當時的西門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橋南行一公里處,地屬安陽市的安豐鄉豐樂鎮。這座大墓就在西門豹祠以西。1998年,西高穴村西出土的後趙建武十一年(345年)大仆卿駙馬都尉魯潛墓誌,也明確記載了魏武帝陵的具體位置就在這裡。
第四
文獻還明確記載,曹操主張薄葬,他臨終前留下《遺令》:“殮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也在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證:墓葬雖規模不小,但墓內裝飾簡單,未見壁畫,盡顯樸實。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證皆為曹操平時“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裝飾品也應是曹操日常佩戴之物。
第五
最為確切的證據就是刻有“魏武王”銘文的石牌和石枕,證明墓主就是魏武王曹操。據文獻記載,曹操生前先封為“魏公”,後進爵為“魏王”,死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出土石牌、石枕刻銘稱“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時的稱謂。
第六
墓室中發現的男性遺骨,專家鑒定年齡在60歲左右,與曹操終年66歲吻合,應為曹操遺骨。
曹操高陵的發現,印證了文獻中對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謚號、他所倡導的薄葬制度等有關記載是確鑿可靠的信史。千百年來,這些問題撲朔迷離,異說種種,疑霧重重,並由此產生了對曹操的許多懷疑和曲解。曹操高陵的確認,掃去陰霾,解決了諸多歷史懸案,讓人們新獲許多歷史信息,將為曹操及漢魏歷史的研究開啟新的篇章。發掘成果為漢魏考古樹立了準確的年代標尺,相關領域的研究將獲得新的突破。
權威論證
曹操高陵的發掘,尚有許多工作仍在進行,如陵園建築、墓地布局的調查等。同時,保護展示規劃也已開始著手進行。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綜合自身研究成果,逐一列出證據,對當前幾個最為流行的質疑進行回應,最終指出:曹操墓不可能造假。
質疑:核心證據石牌偽造
回應:地層關係無法造假
石牌為真最重要的一個證據就是考古地層關係,石牌發掘出土,這種地層關係是沒有辦法造假的。石牌上的皮殼、土垢、水垢無法造假到這種程度。此外,有從事清理地層、繪圖、清點文物等工作的眾多人員見證了考古現場。
此外,從文字方面,石牌上的文字的結構、書體、用法以及文字內容都經得起時代風格、典章制度、組合關係檢驗。鑒於大墓中沒有出土墓誌或印章,唐際根指出,“如果是造假,當造墓誌或者印章啊!”
質疑:魏武王稱號為假
回應:史書多有此種記載
對於大墓的質疑中,自始至終都有關於“魏武王”稱號的質疑。有觀點指出,這種稱呼將陰名和陽名混為一體,沒有任何文獻中提及。研究院綜合既有的研究成果列出了文獻中的相同表述:東晉孫尷《魏氏春秋》中“魏武王姿貌短小,神明英徹”;南朝時期沈約編著的《宋書·卷二十三·五行三》:“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禿鶖鳥集鄴宮文昌殿後池。明年沒有輪鎮,魏武王薨”。
事實上,曹操生前是魏王,有自己的封地,武王雖是謚號,但也只能是有封地前提下的“武王”,故應稱“魏武王”。歷史上還有中山靖王魯恭王等稱呼存在。
質疑:魯潛墓誌為假
回應:二者字體差別甚多
曹操墓熱議中,早年發掘並指出了曹操墓現今方位的魯潛墓誌,此番也連帶受到了質疑。質疑者認為,墓誌本應記述墓主生平,但魯潛墓誌卻指出了曹操墓的位置,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
研究院指出,墓誌內容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歷史演變,不能用今天的眼光衡量最初的階段。此外,也有觀點質疑魯潛墓誌的文字跟曹操墓石牌字體相近,因此認為是同一人造假。但是研究院調出圖片比對,指出這是個“偽質疑”,事實上魯潛墓誌的字體同曹操墓石牌字體有很多差別,但與同時期的西門豹祠後趙建武六年刻石相同。反對者以此來判定曹操墓是假的,不僅缺乏對那一時代文字的認識認知,同時也有悖科學的態度。
曹操墓中出現“魏武王”石牌很正常。曹操墓出土刻有‘魏武王’的石牌,但史書中都沒有準確出現過關於‘魏武王’的記載,也很正常。”郝本性說,古代地位高的人去世,都有謚號,而這個謚號至少是當時經過漢帝同意的。也可能是因為層次比較高,民間知道的不多,沒有流傳下來,也可能是因曹操死後20多天就入了葬,加之當時又是高層權力動蕩之時,歷史背景比較複雜,時間又太短,沒有史書記載,或者有記載已丟失,或者有記載到還沒有發現,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同時,即使下葬再匆忙,刻個“魏武王”的石牌,也是件很簡單的事情。
至於“武王”前加上“魏”,就更容易解釋了,曹操生前本來就是魏王,死後獲得“武王”的謚號,入葬時加上“魏武王”,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呢?天下歷朝歷代“武王”很多,不加魏武王,又怎能分出是哪朝、哪代的呢?
質疑“武”字寫法是缺乏相關文字認知。對把“武”字“止”部錯寫為“山”一說。郝本性說,在東漢晚期至魏晉南北朝這一歷史階段,碑別字特別多。據《碑別字新編》記載:“每個字頭下有多達幾十種甚至百餘種不同的結構的字形,而其中通常習見的異體字或俗字不過數種。”這主要是因為書寫人用筆不同等原因造成的。
“就好比甲骨文,在100多年前,誰都不知道有這種文字。但不知道並不代表就可以斷定它根本不存在吧?”郝本性舉例說,曹操墓中“武”字“止”部寫為“山”與《魯潛墓誌》中的“武”字相同,恰巧證明了碑別字存在的一致性。而有關學者以此來判定曹操墓是假的,不僅缺乏對那一時代文字的認識認知,同時也有悖科學的態度。
質疑曹操墓不該殃及《魯潛墓誌》。“蘇州三國文化全國高層論壇上,與會學者質疑曹操墓而殃及《魯潛墓誌》造假,是沒有道理的。”郝本性說,如果說懷疑曹操墓造假是為了經濟利益的話,那麼《魯潛墓誌》造假的動機又是什麼?僅僅是為給10多年後曹操墓的發掘做鋪墊嗎?讓我們回過頭來了解一下《魯潛墓誌》的發現過程,就很能說明問題。
魯潛墓誌》是1998年4月,安陽縣農民徐玉超在該村西北取土燒磚時無意發現的,其後交給了文物部門。那麼,如果該農民造假的話,他不賣該墓誌賺錢,而是交給文物部門,其目的是什麼?再者說一個農民的墓誌造假水平,能瞞過這麼多的考古專家,而且這個農民還懂得後趙時期的碑別字,他有那麼高的歷史知識和文字水平嗎?
“從《魯潛墓誌》發現至今,考古專家從沒有質疑過它的真實性。”郝本性說,而此次因其給曹操墓的發現提供了比較確鑿的線索,並因其碑別字上的寫法,背上造假“惡名”,若魯潛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想?
西方神話中的“羽人”曹操墓也有。中國傳統的“”的形象,一般是以元宵節舞的那種形象。而在曹操墓中出土的“龍”,卻有三種不同的形象,它們更接近蛇的形象,但也有介於兩者之間的一種形象。

主要景觀


臨時展館

河南省安陽縣政府透露,曹操高陵臨時展館於2010年9月初對外開放。
據安陽縣縣長徐慧前介紹,臨時展館規劃面積787平方米,建築面積約700平方米,參觀環廊規劃設計全長291米。現已整理展板文字20餘萬字,資料圖片500餘幅。展館內部平面分區設計、參觀通道內宣傳介紹展板的設計工作已經完成。曹操高陵臨時展館建成后將具備遊覽接待、放映展示、會務辦公等多種功能。
據悉,安陽縣還將修築一條從107國道經安豐鄉政府至曹操高陵的快速通道,該通道全長9.66公里,設計路基寬15米,路面寬13.5米,總投資6100萬元。安陽縣正積極嘗試市場化運作,建立資金籌措平台,多渠道吸納社會資金參與曹操高陵保護、利用工作。
同時,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孫英民說:“由於被盜、破壞情況十分嚴重,揭開曹操高陵的諸多謎團還需要考古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和對出土文物的認真研究、梳理。
2015年12月20日,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曹操高陵展示廳門前廣場地面塌陷損毀、成了村民停車場。2009年底,曹操高陵被發現,併入圍“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3年3月5日,曹操高陵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單位,曹操高陵正式更名為“安陽高陵”。

各方爭議


曹操墓發現和確認的消息傳出后,在各專業人士之間以及普通百姓之間均引起了大量的質疑。發現和確認曹操墓都是官方和職業考古機構的行為,權威性毋庸置疑;提出質疑的多是歷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古代文學等各行業內造詣頗深的專家,質疑的根據也非常確切,即便是普通百姓,也常常提出一些符合邏輯、頗有見地的質疑。縱觀各方的質疑,絕大多數人認可將西高穴大墓的年代定位於東漢末年或曹魏時期,規模比較大,另外墓主人應該和古鄴城密切相關。以上三點爭議不大。但是也有部分人不認可墓主是曹操。爭議主要的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曹操墓
曹操墓

墓主之爭

•支持墓主是曹操
曹操高陵考古隊隊長潘偉斌,以及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大部分考古專家(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長、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慶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漢唐考古研究室主任朱岩石,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站站長錢國祥,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漢長安城隊隊長劉振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張雪蓮,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張君,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超等人)認為,安陽西高穴墓墓主就是曹操。所以2009年12月27日,國家文物局在考古學界權威專家的一致認定下,宣布經考古發掘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為曹操。
•反對墓主是曹操
考古學家、國家文物局專家組成員徐蘋芳(已故):西高穴大墓絕不可能是曹操墓,因為西高穴2號墓的形制與曹休墓是一個級別的,也就是侯這一級的,而不是王或帝王級的。西高穴大墓當然也是有考古價值的,但定性應當是東漢末年的大墓。而曹操墓之所以被質疑,並不存在外行內行之說,而是證據不可靠。
魏晉南北朝文學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袁濟喜:有關方面公布的“曹操墓在安陽”證據並非第一手材料,都不是很有力的證明。在還沒有直接證據的情況下公布相關消息,有悖學術研究的嚴肅精神。不能否認西高穴墓墓主認定的其他可能。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著名三國文化研究專家方北辰,從禮制研究入手認為西高穴大墓不是曹操墓,並從陪葬物品、墓的形制、方位、規格以及墓主骨骼年齡等方面分析,西高穴大墓二號墓墓主是曹宇(曹操與環夫人之子,與曹沖為同父同母的兄弟),一號墓墓主是曹奐(曹宇的兒子並未入葬是空墓)。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魏晉南北朝史博士張國安認為,從位置、陪葬物品、墓的形制結合歷史記載判斷,西高穴大墓的墓主是曹奐。
中國盜墓史研究學者,江蘇省考古學會會員倪方六:能認定墓主的東西,都具有惟一指向性,即所謂“鐵證”。現在西高穴墓葬中出土的東西,沒有一個是“惟一”的,都可以作出完全相反的解釋。比如“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這是認定墓主是曹操的關鍵東西,但恰恰是這件東西透露出,墓主一定不是“魏武王”本人。常理而論,“魏武王”是不會把自己的東西寫上名字再隨葬的。曹操更不會,他惟恐別人找到他的墓。
西安市委黨校歷史教授、三國史研究專家胡覺照認為安陽“曹操墓”實則五胡十六國時期軍閥姚襄墓穴。
從事歷史研究三十餘年、著有專著《曹操墓研究》的邯鄲市歷史學會會長劉心長表示:“曹操墓不是孤墓而是群墓,如果這座墓不能確證為曹操墓,而是陪葬墓的話,極有可能是曹操最親信的大將夏侯惇的墓。”
四川古文化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錢玉趾認為西高穴大墓的墓主可能是曹魏時期名臣常林的墓葬。
中國考古學家,並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考古學會秘書長徐光冀認為,此墓很可能是曹操墓的陪葬墓。
歷史學者、作家劉秉光認為墓主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第三任皇帝石虎
1.
徐蘋芳
2.
袁濟喜
3.
方北辰
4.
張國安
5.
倪方六
6.
胡覺照
7.
劉心長
8.
錢玉趾
9.
徐光冀
10.

專業之爭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魏晉南北朝史博士張國安認為,考古學家並不負有判定墓主人的職責,對於考古材料,他們近水樓台先得月,但並不能就此取代歷史學的研究。如“魏武王”三個字涉及複雜的禮制、語境等諸多問題,如何解讀是一個歷史學課題,判斷墓主人不是一個考古學問題,考古學者應該儘快公布所有材料供學術界研究,而不是自己徑直下結論。其他如古文學、古文字學、金石學等各學科的專家都曾就本人研究的專業方向先後發表了自己的質疑。曹操高陵考古隊隊長潘偉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長、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慶柱等認為,非考古專業人員的質疑缺乏專業性,外行充專家,學術問題娛樂化。

地域之爭

1、河南方面的人士認為現在的西高穴大墓為曹操墓確信無疑;
2、河北邯鄲市歷史學會會長劉心長等表示西高穴大墓認定為曹操墓依據不足難以服眾,且方位不合帝王陵墓的傳統,真正的曹操墓應當在距離現在西高穴大墓不遠的河北境內(漳河對岸偏西偏北的山地中)。這種意見屬於河北方面的主流意見。
3、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魏晉南北朝史博士張國安認為,曹操墓可能在西高穴村東南方向的亮馬崗村(古稱野馬崗)一帶。
4、河北邯鄲民間學者張立剛(網名“山尖子”)認為曹操墓在河北邯鄲磁縣的索井村,他並提出了曹操墓應當是由曹操墓、陪葬墓等若干大墓組成墓群。具體請見參考資料中的“曹操西陵研究”博客。這種意見支持的人比較少,突出之處是如果曹操墓真的在這裡,那麼其“風水”位置是比較理想的。
5、另外安徽亳州方面認為亳州有公認的曹操家族墓,並且已經成功發掘出曹操女兒曹憲和曹操父親、祖父及其他族人的墓葬,由此判斷曹操墓也有可能在安徽亳州。證據之爭從事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的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袁濟喜表示,“這些證據我覺得都不是第一手證據,都不是很有力的證明。”但考古專家孫新民指出,同類八件刻有“魏武王”銘文的石牌中有七塊為科學發掘出土,只有一塊是從盜墓分子手中追繳而來。

位置之爭

1、目前判定西高穴大墓為曹操墓,文獻記載與鄴城西門豹祠、銅雀台以及後來發現的魯潛墓誌等的相對位置是重要依據。然而歷史上鄴城、西門豹祠等位置多次變動,西門豹祠甚至先後有十多個位置,魯潛墓誌並非從墓中取出,確切來源無法確定,因此以此為依據確定曹操墓顯得依據不足。另外假定由魯潛墓誌標明的相對位置找到曹操墓,反過來應當是根據曹操墓也能找到魯潛墓,但是至今在相應的位置並沒有找到魯潛墓。
2、目前考古發掘已經證明,同一陵園之內只有兩座墓葬,中軸線在兩座墓葬之間,兩墓葬一南一北對稱分佈,相距30米,朝向一致坐西向東。《三國志》卷1《武帝紀》記載,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六月,曹操曾就自己陵園的規劃建設,下達過如下指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周禮》:“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漢制亦謂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宜陪壽陵;其廣為兆域,使足相容。由此可見,就曹操親口安排的自己陵園規劃而言,他本人是獨自居於先王所在的主位,位置在最為尊崇的頂端,左、右兩側不能有其他墓葬與之並肩等列;陪葬的諸侯、大臣,則以功勛地位的高低,在自己前方的左、右兩邊依次排列,左為尊位,右為卑位。顯然,目前的考古發掘結果,和曹操本人的規定以及當時的禮儀都有很大差別。此外,曹操要求王公大臣在自己陵墓附近陪葬,也就是說曹操墓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墓群,但目前經過詳細探測,陵園內只有兩座墓。
3、都城與陵區方位的歷史傳統沒有在都城西南方位的,兩漢帝陵、已知魏陵、西晉帝陵都是如此,漢獻帝的禪陵也在山陽城西北,按洛陽方位算是東北,沒有例外。西南在八卦中屬於坤位,建造上常常是造廁所的方位。西高穴2號墓,東西向而偏南,不是如想象中偏向東北,接受銅雀台上典禮的祭拜。因此這個墓認定為曹操墓,此處也是繞不過去的坎。
4、曹操後代如曹丕等的有關文檔,多次顯示曹操墓在“阿”、“岡”的字眼,也就是與“山”密切相關。而西高穴曹操墓附近即有太行山脈,符合歷史記載。

稱呼之辯

歷史上除了曹操外,十六國時期冉閔姚襄等也都有“魏武王”的稱號。而考古單位對八件刻有“魏武王”銘文的石碑卻只是指向曹操,其做法也受到一些民眾的質疑;有學者懷疑,曹操葬禮由曹丕主持,時曹丕繼為魏王,應不會直稱父親為“魏武王”,而只稱作“武王”;就算要使用全名,也應該用“漢魏武王”而不是“魏武王”;學者以此判斷發現之陵墓“不為”曹操墓。

遺骨之惑

河南發掘點並沒有享壽七十歲的曹操妻子卞皇后遺骨,證明此墓並非曹操墓。卞皇后太和四年去世,與曹操合葬高陵,卞皇后二十歲嫁曹操,是曹丕生母,曹丕享壽四十歲,卞皇后此時就已經超過六十歲,之後到太和四年去世,享壽七十歲。另外文獻記載曹操墓中有遷葬來的曹沖遺骨,但是實際考古發現也與此不符。另外,還有的學者提出,同時期的帝王墓,王后都是在墓主的東南方向另起一墓,如果這個曹操墓的東南方向附近沒有發現卞皇后墓,則“可以肯定”不是曹操墓。

璽印之疑

根據《晉書·禮志》,曹丕於曹操墓的墓道築了一個石室,放了金璽。河南發掘點不但沒有金璽,連藏璽的石室都沒有,證明此墓並非曹操墓。曹操遺令“金珥珠玉銅鐵之物,一不得送”,而安陽曹操墓考古發掘也證明曹操墓為薄葬,與歷史記載符合。此外根據已公布的此墓考古報告,墓內發現一銅質印章,上邊的篆體文字有網友猜測為“奐”字,后經過專家考證,可能為“氶(丞)”或“帝”字。
曹操墓
曹操墓

造假之嫌

學者閆沛東向媒體明確指出曹操墓考古隊隊長參與造假,因為考古隊獲得安陽方面230萬元挖掘資金后挖出空墓難以向對方交差。對此,曹操墓地考古隊隊長、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潘偉斌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一切等閆沛東公布證據后再作答覆。但閆沛東在2011年12月被河北警方確認為逃犯,真實姓名為胡澤軍。警方發現胡澤軍還冒用多個姓名,涉嫌多起詐騙案件,其學者身份更是假冒,整個過程就是鬧劇。

豬圈問題

西高穴二號墓出土了陶豬圈,因此“要麼不是曹操墓,要麼曹操是個養豬的”。普通民眾或許很容易被這種解釋誤導。實際上這種解釋缺乏常識。
隨葬陶圈廁是漢魏時期流行的習俗,大量墓葬均出土陶圈廁,現已發掘的7座東漢諸侯王墓,6座都出土陶圈廁。2005年南京上坊東吳墓也是帝王級別,年代略晚於曹操墓,同樣出土了陶圈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