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彥良
明朝晉王府右傅
桂彥良(1321-1387),名德偁,號清節,元明之際浙江慈溪(今江北區慈城鎮)人。少年慧敏,勤奮博學。元末為鄉貢進士,曾任平江路學教授,觀世不可為,遂東歸,放情山水間,肆為詩古文。張士誠、方國珍爭相聘請,均不就。洪武六年(1373)應徵召入京,授太子正字,在文華堂為太子以下多位青年官員講學,以孔孟聖學為本,匯聚歷代治政之精華,聯繫明代國情之實際,解當務之急。兩年後,學生中有七八人擢為行省參政,八人為按察檢事,十九人出任知府,其餘皆授御史。朱元璋也時有諮詢,彥良所對,帝每稱善,書其語揭便殿,曾呼“老桂”而不名。
朱元璋特別重視皇室子弟的教育,選擇諸王傅非常慎重,因而命彥良出任晉王府右傅,並親自為文賜之。彥良入謝。帝曰:“江南大儒,惟卿一人”。對曰:“臣不如宋濂、劉基”。帝曰:“濂文人耳;基峻隘,不如卿也”。彥良至晉,編製《格心圖》獻王,又改革王府官制。后升任左長史,赴京朝見,條陳治道所急,名為《萬世太賓士安十二策》,主旨是:法天道、廣地利、順人心、養聖德、培國脈、開經筵,精選舉,審刑罰,敦教化,馭戎狄,賢俊,廣咨訪。朱元璋閱后大加賞識,曰:“彥良所陳,通達事體,有裨治道。世謂儒者泥古不通今,若彥良可謂通儒矣。”
洪武十八年(1385)告老還鄉,兩年後浙江鄉試,又被任命為主文官,扶病往,既歸,遂以疾終,謚文裕。
著有《清節》《清溪》《山西》《掛笏》《老拙》等集和《陶詩春和詠》及《中都紀行》等。
桂彥良《比到京帖》
遷晉王府右傅。帝親為文賜之。彥良入謝。帝曰:“江南大儒,惟卿一人。”對曰:“臣不如宋濂、劉基。”帝曰“濂,文人耳;基,峻隘,不如卿也。”彥良至晉,制《格心圖》獻王。后更王府官制,改左長史。朝京師,上太平十二策。帝曰:“彥良所陳,通達事體,有裨治道。世謂儒者泥古不通今,若彥良可謂通儒矣。”十八年請告歸,越二年卒。明初,特重師傅。既命宋濂教太子,而諸王傅亦慎其選。彥良與陳南賓等皆宿儒老生,而李希顏與駙馬都尉胡觀傅徐宗實,尤以嚴見憚。
桂彥良 草書
桂彥良晉陞為晉王府右傅,皇上親自寫任命狀。桂彥良入宮謝恩。皇上說“:江南的大學者,唯獨你一人。”桂彥良回答說“:我不如宋濂、劉基。”皇帝說:“宋濂是個文人,劉基心胸有點狹隘,他不如你啊。”桂彥良到了晉地,繪製了“格心圖”敬獻給晉王。後來王府官制變更,桂彥良改為左長史。當上京朝見時,他呈上“太平十二策”。皇上看后說“:桂彥良所陳述的意見,通情達理,對治理國家十分有益。世人都認為學者只潛心古時的東西,而對時事不甚了解,像桂彥良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精通古今的全才啊。”十八年(1385)桂彥良請求告老還鄉,過二年,桂彥良逝世。
明朝初年,特別注重對教師的選擇。於是任命宋濂教育太子,而諸王對教師的選拔也十分慎重。桂彥良和陳南賓等都是有學問、有聲望的大學者。李希顏與駙馬都尉胡觀的教師徐宗實,都以嚴厲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