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兩京及絲綢之路歷史地理論集

漢唐兩京及絲綢之路歷史地理論集

西安霸上與長安 唐長安的夏宮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7月1日)
平裝: 631頁
ISBN: 7807360801
條形碼: 9787807360803
尺寸: 23.2 x 18.2 x 3.4 cm
重量: 1 Kg

作者簡介


李健超,河南洛陽人,生於1933年10月。1957年西北大學地理系畢業后留校,先後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94年退休。
1959年至1960年參加中國科學院綜合考察委員會組織的中國西部地區南水北調綜合考察隊,進入我國西南橫斷山區的大小涼山金沙江谷地,對彝、藏、納西等少數民族社會、經濟、歷史進行調查。1971年至1973年借調陝西省軍區司令部,進行陝西省軍事歷史地理的研究和編著工作。1979年由地理系調西北歷史研究室,除襄助我國著名地理學家王成組教授撰著《中國地理學史》外,致力於我國西北歷史地理研究工作。在搜集整理歷史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到隴東黃土高原、寧夏、河西走廊、內蒙古西部古居延海地區,青海的赤嶺柴達木盆地,新疆天山南北進行實地考察。踐流沙之浩浩,陟雪嶺之巍巍。足跡所到之處,不僅觀察到現代自然界的許多古代痕迹,而且在地面之上和地下還保留大量人類活動的遺跡,如廢棄的古城、村莊、田野、寺廟、長城、烽燧、墓葬等,為研究歷史地理特別是環境的變遷提供了歷史文獻沒有記載的實物證據。1990年應邀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國際絲綢之路考察隊,與20多個國家的40多位著名學者一道考察了從西安到喀什噶爾的古代絲綢之路。在考察結束后撰寫的《絲綢之路中國境內的自然地理及其變遷》論文中闡釋了我國西北地區沙漠及其周圍自然地理與人文生物與非生物過程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揭示出沙漠擴張的自然規律和人為因素,否定了某些西方學者所說的中亞氣候繼續變干說和國內有的歷史學家誇大沙漠擴張速度的觀點,受到中外學者的高度重視。

內容簡介


《漢唐兩京及絲綢之路歷史地理論集》是李健超先生歷史地理研究主要論文的集成。彙編作者1959年以來先後撰寫的50篇論文,涉及漢唐長安城洛陽的歷史自然地理、周邊地理陵墓、佛教遺跡,以及絲綢之路路線、地名考釋等。內容分為西安歷史地理、洛陽歷史地理、絲綢之路及漢唐兩京等四部分。

目錄


一 西安歷史地理
西安
秦國農戰政策與鄭國渠的修鑿
成國渠及沿線歷史地理
一千五百年來渭河中下游的變遷
漢唐長安城明清西安城地下水的污染
上林苑生態環境的變化及其對西安經濟文化發展的影響
隋唐長安城清明渠
霸上與長安
長安細柳營
唐長安臨皋驛
唐長安1:2.5萬復原圖
唐長安的夏宮
周秦漢唐帝王陵
畢原考
韓森冢應是秦始皇祖父孝文王的壽陵
被遺忘了的古迹——漢成帝昌陵、漢傅太后陵、漢霸陵城初步調查記
隋唐長安城實際寺遺址出土文物
唐長安實際寺的高僧
西北大學校園裡的唐代遺跡與遺物
終南山至相寺的創立與華嚴宗的形成一兼談三階教與至相寺
長安三階教寺院與終南山三階教聖地
翠微寺的歷史、文物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
西安附近新發現的高句麗人、新羅人遺跡
長安志》糾謬
宋·呂大防長安圖》的科學價值
《馬可波羅遊記》中的京兆府
二 洛陽歷史地理
洛陽為十三朝故都
洛陽古代民族史說略
《千唐志齋藏志》校補唐兩京城坊
洛陽、西安出土隋唐墓誌與隋唐兩京城坊(里)的研究
隋唐東都圖、記與清《東都外郭城圖》坊名正誤
西京實際寺善導禪師與洛陽龍門盧舍那佛像
從洛陽出土和傳世的一些文物來看中外文化交流
三 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沙漠路線中國境內的自然環境及其變遷
絲綢之路中國境內沙漠路線的考察
唐代凌山地理位置考
論輪台地望
絲路青海道尋蹤
漢唐時期長安、洛陽的西域
唐兩京及畿內的高麗、百濟人
地理學史及其他
《釋迦方誌》在地理學史上的地位
中國近代地理學術史研究概論
陝西古代地學科學技術
我國又一條電氣化鐵路——陽安鐵路
北宋西北堡寨
1972年統萬城遺址考察記——匈奴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物化記錄
統萬城防禦功能淺釋
秦嶺地區古代獸類與環境變遷
函谷關與潼關
三門峽地區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敗匿”考
作者簡歷
李健超著作論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