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7條詞條名為城隍廟的結果 展開

城隍廟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城隍廟

安溪城隍廟是福建省最早興建的城隍廟之一,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廟中供奉“清溪顯佑伯主”(俗稱“城隍伯主”),並祀“城隍夫人”(俗稱“城隍媽”)。廟宇原建於縣治東(縣城富民街安溪縣實驗小學內),今共有舊廟與新廟各一座,建築風格獨特,裝飾富麗堂皇,香火鼎盛。

基本介紹


城隍廟[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城隍廟]
城隍廟[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城隍廟]
舊廟坐北朝南,為宮殿式建築,原規模為五進四天井。其中三進為正殿,前含拜亭,后連寢舍,面寬五間,進深三間,重檐式,抬梁架,徹上露明造;殿外有盤龍石柱,雕琢精巧,靈活壯觀。殿正中有穹窿藻井,外向為透孔金飾圓形欞窗,雕樑畫棟,莊嚴瑰麗。整座殿宇莊嚴大方,綠瓦蓋頂,屋檐翹脊裝飾以雙龍搶珠,襯以人物、花草,五彩鮮艷。1958年和1986年,舊廟的第一殿和第五殿先後被教育部門拆建為宿舍,今舊廟的建築物僅存二至四殿。1988年12月25日,被安溪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隍廟[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城隍廟]
城隍廟[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城隍廟]
城隍廟[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城隍廟]
城隍廟[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城隍廟]
新廟位於東嶽寺東側,依照原廟規制,1990年1月16日動工興建,1992年1月5日竣工。與東嶽寺並肩聯臂,為五進殿堂,順山勢遞升興建,南北向。佔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第一殿面寬五間,辟三門,檐口輝綠岩龍柱,門堵、窗欞分別以青白石雕刻,有鯉魚跳龍門、雙龍戲珠、雙獅拋球、獅鳳牡丹、松鶴蓮荷、竹鹿等圖案,屋架構件,如吊筒分別透雕花竺、垂蓮、嫦娥奔月、吹簫引鳳。第二殿為城隍殿,重檐歇山式,徹上露明造,穿斗式,面寬五間,進深五間,前加拜亭。一至三殿內諸神像,均仿舊廟體式。正副三尊城隍神像均坐正殿,分別面向三圓欞窗,八爺、九爺佇立兩旁。三殿為城隍寢殿。四殿為羅漢殿,奉祀觀音佛祖。五殿為釋迦殿,奉祀三寶世尊。全廟紅牆綠瓦,金碧輝煌;飛檐翹脊,鎏金繪彩;雕龍刻鳳,巧奪天工,其勢更勝舊觀。
安溪城隍廟今存有諸多文物古迹。廟內珍藏的城隍伯主之印,據傳系宋代皇帝所賜。新廟門前挺峙的一對輝綠岩龍柱,原為舊廟所立,系出自前代名匠之手,神龍駕霧,精雕細作,活龍活現。城隍新廟的拜亭有一副古聯:“寵錫袍冠八閩第一;褒封伯爵五邑無雙。”傳說安溪城隍伯主自宋代以來,由於曾為宋太后治癒頑疾,得帝賜御龍袍,又是鄰近原五大縣(即南安、安溪、晉江同安惠安)的保護神,因此兩次受到朝廷敕封,宋帝賜金冠、龍袍、玉印,褒封顯佑伯;清道光皇帝敕賜“欽加普護清溪顯佑伯”聖旨一道,而其他縣份的城隍卻無此殊榮,是為“八閩第一”、“五邑無雙”。
城隍廟[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城隍廟]
城隍廟[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城隍廟]
安溪城隍廟歷經千年興替,蜚聲鶴遠,著稱海內外,在國內閩南、台灣及東南亞均有分爐廟宇,每年各月,特別是農曆五月二十八日城隍誕辰日,海內外信眾均組團到廟進香、朝拜,在弘揚傳統文化及對台、對海外文化交流中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增進兩岸中國人的民族文化認同意識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等均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