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7條詞條名為城隍廟的結果 展開
- 上海市黃浦區城隍廟
- 祭祀城隍神的廟宇
- 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 安徽省合肥市城隍廟
- 甘肅省蘭州市城隍廟
-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福建漳州市海澄城隍廟
- 山東濟南城隍廟
- 安徽省阜陽城隍廟
- 古代中國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
- 洛陽河南府城隍廟
- 福建省廈門市城隍廟
- 位於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
- 浙江省杭州市吳山城隍廟
- 浙江省樂清城隍廟
- 陝西省安康市寧陝縣城隍廟
- 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城隍廟
- 西安都城隍廟
-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城隍廟
- 廣東順德城隍廟
- 河北省滄州市景點
- 鄭板橋《新修城隍廟碑》
- 福建省雲霄縣城隍廟
- 浙江省嵊州市城隍廟
- 蕪湖城隍廟
- 浙江省寧波市城隍廟
- 江西省萬載縣城隍廟
- 四川昭化城隍廟
- 廣東省普寧市城隍廟
- 福建省沙縣城隍廟
- 河南省鄭州市城隍廟
- 河南省安陽市旅遊景點
- 西北地區保護最完整的城隍廟之一
- 安徽省蕭縣城隍廟
- 重慶巴縣城隍廟
- 漢語詞語
- 山西省陽高縣寺廟
- 平遙城隍廟
- 浙江金華府城隍廟
- 山西孝義古城城隍廟
- 河南省封丘縣廟宇
- 江蘇省泰州市城隍廟
- 鳳陽中都城隍廟
- 廣東省汕頭市三都城隍廟
- 山東臨沂城隍廟
- 浙江省象山縣城隍廟
- 北京居庸關都城隍廟
- 浙江省江山市城隍廟
- 福建省莆田市城隍廟
- 城固城隍廟
- 台灣省新竹市城隍廟
- 福建都城隍廟
- 台灣省台南市城隍廟
- 遼寧省蓋州城隍廟
- 江蘇省靖江市城隍廟
- 江西省萬載縣萬佛寺
- 福建省龍海市海澄城隍廟
-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城隍廟
- 廣東省惠州市城隍廟
- 山西省芮城縣城隍廟
- 福建省石獅市永寧城隍廟
- 福建省汀州城隍廟
- 山西省清徐縣城隍廟
- 台灣省澎湖縣城隍廟
- 浙江省蘭溪城隍廟
- 廣東省鶴山市城隍廟
- 安徽歙縣城隍廟
- 河北深州市城隍廟
- 明代散文家張岱所著散文
- 湖南省安仁縣城隍廟
- 貴州省貴定縣城隍廟
- 福建省石獅市城隍廟
- 邵伯城隍廟
- 山東青島膠州城隍廟
- 安徽省明光市城隍廟
- 河南偃師城隍廟
- 陝西省乾縣城隍廟
城隍廟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峰城隍廟,位於漳州市平和縣九峰鎮的東門城內,據傳為府級建制,為閩南各縣城隍廟之冠。這座城隍廟規模宏大,佔地面積1400多平方米,布局完整,坐北朝南,五進,中軸線上大門、儀門(後接通道式戲台)、涼亭、大殿、後殿依次排列,層門洞開,總長73.02米。
城隍廟兩側為迴廊。前廳9檁卷棚式,中堂11檁、後殿7檁,面闊均為3間,進深3間,抬梁式,整體建築宏偉壯麗。其中儀門、涼亭、大殿均保存完好,是不可多得的縱列式鄉土建築組群。
九峰城隍廟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清朝康熙、乾隆年間曾多次重修。1990年春,群眾捐資修城隍廟(5張)葺後殿。1994年,縣政府撥給7萬多元修建費,恢復城隍廟大門原貌,雕塑毀壞的神像,恢復舊觀。2000年升格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正式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峰城隍廟的大門口,左右供奉的是馬將軍;門后兩邊,左為大哥爺,右為二哥爺(貌似“黑白無常”)。
城煌廟的儀門,俗稱第二殿,有三門,中為的中門,兩邊設有邊門。門牆鑲有修廟石刻碑記。
城隍廟儀門降四級石階,正中一甬道直通大門,甬道兩邊各一天井,甬道和天井全部鋪上石板;儀門后連一涼亭,此亭曾演過戲,被稱戲台;兩邊的橫廊有六個小廟盒,供奉著伯公,觀音,周公,施公,朱公等神位,這些都是對九峰民間有貢獻的神明。據記載,府城隍廟裡通常會有比普通城隍廟更多的配神,這樣看來,這六個廟盒的確是九峰城隍廟“府級建制”的有力證明了。
第三殿為廊廡,卷棚歇山頂,祀十二房科,立於兩旁,左右各五,高如常人。房科後壁,分別畫上平和縣的八景圖。這八景是:雙髻升曦、九峰返照、東郊春雨、西嶺暮霞、天馬晴煙、石潭秋月、筆山侵漢、壁水澄波。
雙髻升曦——城北大峰山,蜿蜒十七奇峰,中有兩峰狀如少婦新妝雙髻,名雙髻峰,每當旭日初升,晨曦遠望,雙髻飄然欲仙。
九峰返照——城東南九和嶺層巒疊嶂,夕陽返照,樹木掩映,宛然如畫。山中還有石棋盤和石船等“仙跡”。
東郊春雨——東郊接官亭一帶,數十頃田園曠如平疇,每值春雨綿綿,雲蓑雨笠,紛然如織,自成一幅天然美景。
西嶺暮霞——城西卓鳳山,山麓有栗子園、九鯉潭等景點,環境幽靜,每當落日銜山,暮色蒼茫,霞光掩映,又成一景。
天馬晴煙——城西南接近粵境有天馬山,蓋其山勢奔騰,狀如奔馬,故名。遊人登上絕項,儼若騎馬登天。
石潭秋月——潭在南門外,水色石影相映成趣。每逢中秋,臨風賞月,攜酒對飲,高歌吟詠,有如置身赤壁。
筆山侵漢——筆山又名塔山,在城西,山上有文峰雙塔,關如大筆,直侵雲漢。登上塔山,城內街市,盡入眼中。雙塔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1918年農曆正月初七,小塔毀於地震。1929年重建小塔。1966年,雙塔俱毀。1989年,重建小塔。1996年,台胞朱峰吟捐資40多萬元,重建大塔。文峰雙塔現成為九峰鎮的標誌。
壁水澄波——文廟(今平和二中校內)前有一口泮池,呈半月狀,池水澄碧,傳聞每逢池水彌滿,則人文出。
第四殿為大殿,重檐歇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祀東嶽大帝,正中泥塑一特大東嶽大帝坐像,立姿三米有餘,坐像前樹立交簿官立像四,左右各二,高二米有餘。大殿左右置一銅鐘一皮鼓。
第五殿是城隍廟的主殿,也是最後一殿,供奉的就是城隍爺和城隍媽了。
木雕城隍尊神,神采奕奕,高如常人。左右各一室,精美且神秘,從床鋪到桌椅,甚至洗臉架和毛巾都擺放得整整齊齊,可又並不像是有人住過,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裡是城隍爺和城隍媽的寢室,各種生活物品一應俱全。每天早上,都要給城煌爺、城煌媽疊被子,晚上,把被子鋪開,蚊賬放下來,早上時,端洗臉水,刷牙水,晚上還要再端一次,每一天都堅持,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最為有歷史和文物價值的當屬,殿前左右橫廊,廊壁畫著《二十四孝圖》《十八地獄圖》,場面恢宏、人物眾多,用最生動的造型向前來拜祭的人們宣揚著城隍信仰中的價值。
城隍廟
九峰城隍廟主祀的主神被稱城隍都尊神,是唐代的著名詩人王維。王維(701-761),字摩詰.祖籍太原(今山西省祁縣),徙家蒲州(今山西省永濟縣).開元九年(721)進士,授太樂丞,旋坐伶人舞黃獅子事,貶濟州司倉參軍。
二十三年(735),張九齡為相,擢為右拾遺,曾隱居輞川別業,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是中國文學史上唯一享有了“詩佛”之稱譽的詩人,把王維封為九峰城隍廟的城隍都尊神,也許跟王陽明置縣平和,又親自籌劃建設縣治、城隍廟有關,也許是他崇拜“王維”,而又把“己愛”擴大為“眾愛”,並將“王維”推為“城隍”享受眾生膜拜!
王維成為九峰城隍廟的城隍都尊神領受平和民眾的香火已經近500年了,並且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傳說。其一就是“城隍媽”金身和秀峰鄉的淵源,所謂的“有公就有婆,有稱就有坨”,有了“城隍爺”,也就有“城隍媽”,當年的“城隍媽”金身如何沒有明確的說法,也許是消失在歲月更迭的過程中。
清朝年間,也就是100多年前,九峰信眾要重雕“城隍媽”木質金身,但找了好多的木材,雕刻之後很快就腐爛了,信眾說那是“城隍媽”不合意,最後找到離九峰20多公里的秀峰鄉,找到一棵樟樹,雕刻之後,金身愈發光潔,九峰信眾就把秀峰鄉當成“城隍媽”的娘家,每每有哪個地方到九峰城隍廟迎神出巡,都是“城隍爺”、“城隍媽”一起出動,並且要敲鑼打鼓迎去送回,唯有秀峰鄉可以在演社戲的時候可以單獨迎接“城隍媽”,並且只要迎去,回來是不用管的,只要捎個哪天回來的信息,九峰的信眾自會敲鑼打鼓去迎回來,頗有嫁出去的女兒被娘家人接回看戲,回來的時候自然是要婆家人去迎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