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二級學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二級學院。每年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各約300名。2014年在校學生2461人,其中本科生1232人,碩士研究生394人,博士研究生559人,基礎課代培研究生276人。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1958年9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北京成立,建校所設立的13個系中,與物理相關的有原子核物理原子核工程系、技術物理系、物理熱工系、化學物理系、高分子化學和高分子物理系、生物物理系、地球物理系等7個系,以及物理教研室。其中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程系(一系)、技術物理系(二系)以及物理教研室是物理學院的直接源頭單位。
1964年7月,學校以學科為基礎將十三個系調整成六個系,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程系更名為近代物理系(四系),技術物理系、生物物理系、地球物理系及物理教研室合併成物理系(二系)。
1978年3月,物理系重新分析,原技術物理系部分稱物理系(二系),原生物物理系、地球物理系及物理教研室重新獨立成系級單位。
1983年4月,以近代物理系加速器專業為主體,建設同步輻射加速器,發展成同步輻射國家實驗室。6月,物理教研室更名為基礎物理中心。
1987年10月,物理系的晶體專業析出,與近代化學系的高分子化學專業等一起成立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1994年1月,學校組建理學院,由涉及“數、理、化、天、地、生”的八個系組成,其主要任務是組織專家講座,開展學術討論,加強學科間的聯繫合作,促進交叉學科的發展。
1996年7月,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成立,應用化學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脫離理學院。
1998年2月,生命科學學院成立,生物系(八系)脫離理學院。
1999年1月,基礎物理中心更名為天文與應用物理系(二十二系),開始招收本科生。
光學與光學工程系成立
光學與光學工程系成立
2000年,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成立,地球物理系(七系)脫離理學院。12月,學校成立實體化理學院,由數學系、物理系、近代物理系、天文與應用物理系,以及中國科學院結構分析開放實驗室組成。
2004年,中科院結構開放實驗室析出,併入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2008年12月,學校撤消理學院,理學院所屬的數學系成為學校直屬系,物理系、近代物理系、天文與應用物理系組成物理學院。
2009年7月,物理學院調整系級單位,調整后的系級單位為物理系、近代物理系、光學與光學工程系、天文學系,以及物理實驗教學中心;以物理系的光學學科點為基礎,成立光學與光學工程系(三十八系);隸屬天文與應用物理系的物理實驗教學中心歸學院直屬,調整后的天文與應用物理系更名為天文學系(二十二系)。
2011年,教育部啟動試點學院改革項目,物理學院入選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學院。

辦學條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院系專業
據2018年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開設4個系、1個教學中心,開辦9個本科專業。
系名稱專業名稱
物理系凝聚態物理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近代物理系理論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和物理電子學 
光學與光學工程系光學、光學工程 
天文學系天文學 
物理實驗教學中心--------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學科建設
據2018年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6個博士后流動站、3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6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7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7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3個安徽省重點學科。物理系
博士后流動站:凝聚態物理、光學、天體力學、物理學、應用物理學、電子科學技術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物理學、應用物理學、電子科學技術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物理電子學、天體物理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物理學、應用物理學、電子科學技術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物理電子學、天體物理、天體力學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物理學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天體物理、凝聚態物理、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光學
安徽省重點學科:物理電子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光學工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15年3月,學院共有科研教學崗位人員239人,其中教授100人,副教授68人;教授中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3人、教育部“長江計劃特聘教授”7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4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學者35人;設有“嚴濟慈大師講席”和“趙忠堯大師講席”,並聘請國內外近百名學者為兼職和客座教授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歐陽鍾燦周又元郭光燦、侯建國、張裕恆、潘建偉、沈保根、趙政國杜江峰陳仙輝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許祖彥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郭光燦、侯建國
國家級教學名師:霍劍青程福臻向守平
教育部“長江計劃特聘教授:盧建新、杜江峰、陳仙輝、李傳鋒劉文陳增兵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盧建新、杜江峰、趙政國、黃運鋒丁澤軍李曉光吳明衛徐寧彭新華韓良、李定、王少傑鄭堅何力新、王挺貴、孔旭、王俊賢楊濤王群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曹利明、林子敬潘必才、喬振華、曾長淦、趙瑾、鄧友金、黃光順、彭海平、王曉方朱平鄒旭波、肖明、趙文、苑震生、陳凱、陳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據2018年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1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級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安徽省精品課程。
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近代物理系、天文與應用物理系
國家級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天文與應用物理系
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物理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精品課程:《電磁學》、《大學物理實驗
安徽省精品課程:《力學》、《力學》(非物理類)、《光學》、《計算物理
● 教學成果
2014年,學院《多層次研究型物理實驗教學在拔尖人才培養中的改革與實踐》獲批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學生成績
截至2015年3月,學院本科畢業生約80%進入國內外大學或研究院所繼續深造,博士畢業生約3/4繼續從事學術研究工作。在中國學位制度建立最初10年(1990年前)所授予的454名物理學博士中,物理學院培養了51位,其中范洪義博士是首批獲學位的18位博士之一。中國改革改革開放初期施行的“中美聯合招收物理研究生項目(CUSPEA)”10年共選拔919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畢業生最多,達219人。
自1999年教育部組織全國優秀博士論文評選以來至2015年3月,物理學院共有13篇物理學與天文學博士論文入選,占此兩學科入選總數的1/9。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培養了一大批不同領域的傑出人才,包括趙忠賢朱清時何多慧等18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子義、常永福等多名從事國防事業的將軍,以及文小剛周冰謝心澄林海青許怒、趙政國、侯建國、翁征宇、王力軍、斯其苗、崔偉、賴東、陳仙輝、毛淑德常進、杜江峰、葛健、潘建偉、庄小威段路明、李巨、封東來、李傳鋒等眾多在國際科學研究前沿的中青年學者。

學術研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研究平台
據2018年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5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物理學院還緊密依託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同步輻射國家實驗室以及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開展研究工作。
國家重點實驗室: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星系與宇宙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光電子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物理電子學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省光電子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科研成就
截至2015年3月,近10年來,學院在物理學重要的學術期刊《PhysicalReviewLetters》上每年發表論文約50篇,其中第一作者單位論文每年約20篇;近兩年在《Nature》及其子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
2002年以來至2015年3月,學院有1項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6項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3項成果20次入選國際物理學重大年度進展、國家科技部年度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和中國高校科技十大進展。
2014年,學院獲得競爭性研究經費3.0億元。
2015年12月,物理學院共有在研項目519項,全年到位科研經費31748.2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362.4萬元、科技部項目6127.9萬元、中國科學院項目11566.8萬元、教育部項目83.8萬元、安徽省項目56萬元。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潘建偉) 、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學院陳仙輝教授與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趙忠賢院士、王楠林研究員、聞海虎研究員、方忠教授研究團隊)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基於核自旋的量子計算研究(杜江峰) 、北京譜儀Ⅱ實驗發現新粒子(學院閆沐霖教授作為第5完成人與高能物理研究所金山研究員等)等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學術期刊
低溫物理學報》主要刊登低溫物理領域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包括海外學者),低溫技術的應用,與低溫物理學研究相關的交叉學科的研究成果以及低溫物理學研究述評等。主要欄目為研究論文、研究快報等。是首批確定為國家核心類期刊之一,被英國SA》、美國《CA》、俄羅斯《PҖ》長期收錄,被中國科技文摘中國物理文摘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國家科技部情報所情報中心固定收錄並檢索。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院徽
院徽
學院院徽中間為物理學院的“物”字藝術圖案,利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梅花型”校徽的基礎,經過藝術加工而成。上下分別為學院中英文名稱環繞。
梅花:梅花是科大人勤奮刻苦、追求真知,百折不撓、永不言敗和勇於創新、銳意改革精神品格的象徵。
文化活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
截至2018年1月,學院先後組織或參加了定向越野、辯論隊新生賽、新生聯誼晚會、學生會招新系列活動、“籃神女神向前沖”趣味籃球賽、“物冠杯”籃球賽、紅色主題秋遊、參觀渡江戰役紀念館、海峽兩岸物理類大學生科技文化交流、研究生會“年終聯誼”、權益交流會、秋日出遊、祭掃蜀山烈士陵園等文化活動。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職稱職責分工
院長歐陽鍾燦院士指導學院工作
執行院長杜江峰院士學院全面工作
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葉邦角教授院黨委全面工作;日常行政管理與服務
副院長王冠中教授對外交流合作;所繫結合、英才班
副院長陳向軍教授學生事務
副院長徐 寧教授教學(本研)
院黨委副書記張增明教授學生工作
院長助理曾長淦教授學科建設 
歷任領導
1958年9月,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程系首任系主任為趙忠堯,技術物理系首任系主任為施汝為,物理教研室主任為施汝為兼任。
1964年7月,近代物理系主任為趙忠堯,物理系主任為施汝為。
1978年3月,物理系主任為馬大猷,近代物理系主任為張文裕,物理教研室主任為錢臨照。
1983年6月,基礎物理中心主任為方勵之。
1994年1月,組建地理學院名譽院長楊振寧,首任院長馮克勤、第二任院長王水
2000年12月,學校成立的實體化理學院院長楊國楨
2008年12月,物理學院成立,院長歐陽鍾燦,執行院長劉萬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