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雪

詠雪

《詠雪》南宋詩人白玉蟾創作的一首詩。

作品賞析


經歷冬天嚴寒的人對“雪”大概都不會陌生。但眼界不同,看見的“雪”也大異其趣。
在白玉蟾眼裡,雪卻可以成為“酒”,因酒而禦寒。詩中“青女”有多重暗喻,首先是指“青山”。皚皚白雪覆蓋在山凹看起來好象積少女的懷中。因少女年輕,氣脈方盛,雪在山凹正像酒麴置於酒罈里。這是一種直觀性的聯想。然而,至止為止並未真正認識“廬山真面目”。作為一位熟諳內丹術的道教宗派創始人,白玉蟾詩中的“釀雪”乃另有所指。聯繫“青女”語拓展開去,我們就能揭開其謎底。“青女”系青衣女子的略稱,在(道)中常藉以指“砂中汞”乃龍之弦氣。清董德寧《悟真篇正義》:“女子著青衣者,離為中女,木之色青,著衣者,服衣以身也,此乃砂中汞之象,以砂屬離火而汞屬震木也。”由此可知“青女”實已成為內丹學的一種符象。這種符象既然為南宗祖師張紫陽所喜用,白玉蟾當是頗為熟悉的。故而,他詩中的“青女”具有內丹方面的隱意,也就不足為奇。如果進一步發掘,我們還會看到,白玉蟾的《詠雪》在深層次上尚有他個人內功獨特體驗的閃光。詩中用了一個典故“飛廉”神話。飛廉即“風伯”。《楚辭·離騷》云:“后飛廉使奔屬。”王逸注:“飛廉,風伯也。”洪興祖補註:“飛廉,神禽,能致風氣。傳說飛廉鹿身,頭如雀,有角,而蛇尾豹紋。這種形象古怪的動物神常在道教典籍中出現。
白玉蟾借之以自況,也表示得道的神妙。這就說明,當他洗滌自我心靈的塵垢、把大道蘊藏在心中的時候,便能“觀物非物”自然景色巧妙地化為載道的符象。這便是他詩詞作品中的“玄機”所在。

作者簡介


白玉蟾(1134~1229), 原姓葛,乳名玉蟾。稍長取名葛長庚, 字白叟、如晦、以閱、眾甫,號海瓊子、海蟾、雲外子、瓊山道人、海南翁、武夷翁,世稱紫清先生。北宋瓊管安撫司瓊山縣五原都顯屋上村(今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石山鎮典讀村)人。 
7歲能賦詩,12歲應童子科落第,漸漸厭惡科舉仕途。南宋紹興十九年(1149年),16歲時離家雲遊,養真於儋州松林嶺。23歲隻身渡海到大陸各地求師。最後入住武夷山止止庵,師從道教南宗四世祖陳楠,盡得其道術。並遵師命至黎母山遇真人授“上注法篆洞法玄累訣”,創立道教南宗宗派。 嘉定年間(1208~1225年),詔入太乙宮中,為皇帝講道,被封為紫清明道真人。后往來名山,行蹤莫測。紹定二年(1229年),羽化於盱江(今江西省境內,一說羽化於今海南省定安縣文筆峰)。 
他平生博覽群經,無書不讀。書法善篆、隸、草,其草書如龍蛇飛動;畫藝特長竹石、人物,所畫梅竹、人物形象逼真;又工於詩詞,文詞清亮高絕,其七絕詩《早春》被收入傳統蒙學經典《千家詩》。所著《道德寶章》,被收入《四庫全書》。其他著作有《海瓊集》《金華沖碧丹經秘旨》《海瓊白真人語錄》《羅浮山志》《海瓊白玉蟾先生文集》等。是海南歷史上第一位在全國有影響的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