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適存

曾任南航飛行器系主任

王適存,直升機技術專家,航空教育家,中國直升機技術界的先驅、直升機專業的奠基者之一和學術帶頭人。1961年,他在蘇聯發表的“直升機旋翼廣義渦流理論”,在國外被稱為“王適存渦流理論”。60年代他學成回國后,全身心投入於我國直升機專業的建設和人才培養,倡導並親自參加了中國第一架直升機“延安二號”的研製。改革開放后,在繼續致力於教學和科研的同時,他積極參與全國直升機行業的技術指導工作,開展與國際直升機界的學術交流活動。

人物生平


王適存,1926年生,湖南邵陽人,1948年畢業於浙江大學航空工程系, 1961年獲莫斯科航空學院副博士學位,教授、首批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家特殊津貼。曾任南航飛行器系主任、直升機技術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航空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航空學會理事長、中國航空學會直升機專業委員會主任。
王適存從事直升機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五十餘年,是我國直升機技術的先驅、直升機專業的奠基者之一,國際直升機界著名專家。60年代初發表的“直升機旋翼廣義渦流理論”,被編入俄國經典文獻《直升機》卷一中,且為美國AD報告所譯載,命名為“王適存渦流理論”,迄今仍在國內外直升機界被引用。60年代,在國內倡導自行設計輕型直升機“延安二號小型直升機”,並參與具體研究工作。該機是我國第一架自行設計、試飛成功的直升機,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1985年出版的《直升機空氣動力學》,為我國第一部直升機方面的專著,獲航空部優秀教材二等獎。他先後主編或主審了《直升機氣動力手冊》、《中國大百科全書航空航天卷》直升機條目、《軍用直升機飛行品質規範》和《民用直升機適航條例》,並多次主持直8、直9、直11等型號直升機的評審或鑒定會。
我國直升機領域著名專家、原中國航空直升機專業委員會主任、原南航飛行器系主任、博士生導師王適存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11年6月7日凌晨2點18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5歲。
1944年,他考入浙江大學航空工程系,先在貴州上學,抗日戰爭勝利后搬回杭州。1948年作為浙大第一屆航空系學士畢業。畢業后被老師推薦到中國航空公司上海龍華機場當技術員。1949 年上海解放前夕,中國航空公司撤到台灣,他和一些不願去台的人毅然留下,迎接解放。
1949年秋,他回浙大母校,任航空系助教。他一方面輔導《空氣動力學》課程,一方面接手並完成浙大風洞研製工作。1952年秋,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他隨浙大航空系來到南京,在與交通大學航空系和南京工學院航空系合併成的華東航空學院任講師。除講授《流體力學》等課程外,在學習蘇聯教育的過程中,他還翻譯了俄文《空氣螺旋槳》一書,為了解直升機旋翼打下了基礎。
1956年,王適存考取了派往蘇聯留學的資格,先在北京俄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學習俄語一年,1957年秋進入莫斯科航空學院攻讀直升機專業。不久,適逢毛主席訪蘇,他榮幸地聆聽了毛主席關於“你們年青人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的著名講話,受到極大鼓舞。1961年春,王適存獲得了副博士學位。在莫斯科航空學院學習期間,師從俄國直升機界著名學者維里德格魯貝。他的學位論文“直升機旋翼廣義渦流理論”解決了當時旋翼在前飛時流場計算的老大難問題。
1981年,王適存光榮地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獲得了新的活力。他一方面繼續致力於教學、帶研究生和旋翼渦流理論的應用研究,另一方面,他還儘力參加教學管理工作和積極參加社會學術活動,擔任南京航空學院飛行器系主任,中國航空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航空航天學會理事長,以及中國航空學會直升機專業委員會主任。

榮譽貢獻


榮譽
1975年試飛成功。在研製過程中所做的大量計算和試驗工作,為我國直升機的發展積累了第一手技術資料,這些都在他向總參評審組所作的《“延安2號”小型直升機彙報材料》里得到了反映。該機是我國第一架自行設計、試飛成功的直升機,曾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他是原航空工業部或航空工業總公司的歷屆科技委委員,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2年被航空航天部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
科研成就
他多次對周圍的年輕人說:“直升機是座大花園,滿園都是鮮花,但目前採摘的人還太少。”他的學位論文“直升機旋翼廣義渦流理論”就是其中一枝美麗的花朵。
旋翼渦流理論,研究旋翼周圍流場特別是尾跡中誘導速度的分佈,是旋翼設計和槳葉載荷計算的關鍵。旋翼在懸停或垂直上升時,可借用於螺旋槳在軸流狀態的圓柱渦系經典渦流理論。但在前飛時,旋翼處於斜流中,尾跡渦系將是一個斜向柱體,而且由於旋翼槳葉的來流左右不對稱,除了縱向尾隨渦還存在橫向脫體渦,斜向渦柱的誘導速度求解是當時直升機空氣動力學領域內的世界難題。王適存在蘇聯留學期間,機敏地發現在斜向渦柱上沿母線的渦元強度和方向都是相同的,從而可以先沿母線求解,突破了這一難關。這篇論文1961年曾由蘇聯國防出版社發表,當年即由NASA全文轉譯以AD報告形式出版,特別是在1966年由俄國著名直升機設計家米里主編的經典著作《直升機》卷一中詳加介紹,並命名為“王適存渦流理論”,在俄文文獻里出現中國人的名字是罕見的。
他學成回國后,在致力於直升機專業建設的同時,繼續從事旋翼空氣動力學的研究。70年代末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成立后,為了把他的旋翼廣義渦流理論方便地應用於旋翼設計,在設計所技術人員的配合下,他撰寫了“旋翼在揮舞平面內的氣動載荷”系列論文,將旋翼誘導速度展開為傅氏級數的形式,可以快捷地進行氣動載荷計算。這一方法已成為我國旋翼設計的基本手段,在直升機研製中迄今一直採用。
80年代,為了進一步使旋翼渦流理論現代化,他和他的博士生們引入旋翼自由渦系概念,並創造性地採用圓弧渦元,從而使新的旋翼氣動分析方法成果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他常對他的課題組成員說:“既要認識旋翼,還要改造旋翼”。90年代前後,王適存轉向旋翼槳尖形狀——改造旋翼的研究。1998年,他和他的學生們總結了多年的研究所得,彙集成“直升機旋翼自由尾跡分析和氣動特性研究”一項成果,其中對后掠、尖削、下反各種槳尖形狀進行了深入分析,獲得了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到1999年底,他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有50多篇。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的《王適存學術論文選編》中,收集了25篇,作為他從事教育和科研五十周年的紀念。
教學功績
從新中國成立到今天,王適存一直工作在教育崗位上。50年來他為祖國的航空事業特別是直升機專業的人才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對直升機專業新生總是介紹說:直升機是一種“萬用”的交通運輸工具,用途廣闊;又是一種“萬歲”的交通運輸工具,前程遠大。這些話既反映他本人對直升機的摯愛,又表達了他對學子們的殷切期望。
1961年他回國后被分配到西北工業大學直升機教研室(后遷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這是當時我國為配合直升機發展而新設置的人才培養基地。他深知,作為國家選送出國學習直升機專業的第一個研究生,將要擔負起今後培養專業人才的重任。從此,他全身心地投入直升機專業的建設,為學生講課,指導研究生,組織年輕教師學習。他撰寫的《直升機空氣動力學》一書及其修訂本,在校內外廣泛使用,其後獲得航空工業部優秀教材獎。
“文化大革命”后,他兩任南京航空學院飛行器系主任。除了自己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之外,他率領全系教師員工,發揮集體力量,創建了飛行器設計專業的首批碩士點、博士點,並使該專業成為全國同類專業中惟一的國家重點學科。
90年代初,他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直升機技術研究所名譽所長,並任直升機旋翼動力學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該直升機所和實驗室已成為我國培養直升機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中心。
1996年,由他領銜所取得的“飛行器設計學科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成果,獲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和1997年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自1961年第一屆直升機專業畢業生開始,受過他教誨的本科生上千人。作為首批博士生導師,他已指導許多博士生。他個人還捐助過“直升機獎學金”。他桃李遍天下,其中有的已成為國家直升機型號總設計師、直升機有關單位和部隊的領導及高等院校的博士生導師。他說,作為教師,他培養教育的學生,就是他人生中的最大財富。
對直升機貢獻
王適存對我國直升機事業的貢獻在國內直升機界是盡人皆知的。
早在70年代後期,他就參與了直六型機和直七型機的研製工作。80年代初期,他參加了國家制定直升機發展方針及規劃的會議,會後喊出了“我國直升機的春天到來了”的心聲,引起了直升機界的共鳴。他除主編了《直升機氣動手冊》和《中國大百科全書“航空航天卷”》全部有關直升機條目外,還主審了《軍用直升機飛行品質規範》、《民用直升機適航條例》以及其他多種技術資料,為我國直升機研製奠定了基礎。
為了加強我國直升機界各系統間的橫向聯繫,他倡議成立中國航空學會直升機專業委員會,在全國有關直升機生產、設計、部隊、民航、科研、教學、使用、管理各單位間架起一座橋樑。從1985 年起每年一次的學術年會,輪流由不同單位主辦,得到同行的積極響應和普遍歡迎。

履歷及評價


工作履歷
1948-1949年 在上海任中國航空公司技術員。
1949-1952年 任浙江大學航空工程系助教。
1952-1956年 任華東航空學院講師。
1956-1957年 在北京俄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學習。
1957-1961年 在蘇聯莫斯科航空學院飛行器系學習,獲副博士學位。
1961-1970年 任西北工業大學副教授。
1970-1988年 任南京航空學院副教授、教授、系主任。
1988-1989年 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訪問教授。
1989年 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直升機技術研究所名譽所長,直升機旋翼動力學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直升機之父”
王適存出生於1926年,湖南邵陽人。20世紀60年代初,王適存提出的“直升機旋翼廣義渦流理論”被編入由蘇聯著名直升機設計師米里主編的《直升機》中,並由美國NASA全文轉譯以AD報告形式出版,該理論被命名為“王適存渦流理論”。曾設計延安二號。
直升機之父”王適存
直升機之父”王適存
王適存推動設計製造的輕型直升機“延安二號”是我國第一架自行設計、試飛成功的直升機。他所著的《直升機空氣動力學》是我國第一部直升機方面的專著。他先後主編或主審了《直升機氣動力手冊》、《中國大百科全書航空航天卷》等,主持過多種型號直升機的評審或鑒定。
我國著名直升機專家、原中國航空學會直升機專業委員會主任、南京航空學院飛行器系主任、博士生導師王適存教授於2011年6月7日在江蘇南京病逝,享年85歲。
人物評價
他性格爽直,作風正派,愛崗敬業,善於教誨。1999年底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他舉行了從事教育和科研五十周年慶祝會,各地有關單位和他的新老弟子,紛紛發來賀信賀電,送來花籃花瓶,尊他為“中國直升機事業的鼻祖”。
他治學嚴謹,知識廣博,思維敏捷,勇於創新。在新世紀之交,他以70多歲的高齡,仍孜孜不倦,寫論文、做報告、參與課題研究、指導年輕後輩,特別是關心和支持我國直升機的發展。他在我國直升機界德高望重,受到大家的尊敬,是我國直升機界的第一位科學家、教育家。

主要論著


1 王適存。浙大風洞設計製造經過及初步測定報告.中國科學,1951,2(4)
2 王適存。共軸式風洞風扇的設計。華東航空學院學報,1956
3 (俄文)王適存。直升機升力槳的廣義渦流理論。蘇聯國防出版社.(同文由美國NASA轉譯,Generalized Vortex Theory of the Lifting Rotor of Helicopter,AD286576),1961
4 (俄文)王適存。具有空間渦系的直升機旋翼空氣動力特性.蘇聯高校航空學報,1961(1)
5 (俄文)王適存。計及環量沿方位角變化的直升機旋翼空氣動力特性。蘇聯高校航空學報,1961(2)
6 王適存。升力螺旋槳在槳盤上的誘導速度分佈力學學報,1964,5(3)
7 王適存。升力槳在斜流中的葉素升力係數隨方位角的變化及其影響。航空學報,1965,1(1)
8 王適存。直升機空氣動力學(教材)上冊。西北工業大學出版,1964;直升機空氣動力學(教材)下冊。西北工業大學出版,1965
9 王適存。旋翼在揮舞平面內的氣動載荷,第一部分,誘導速度。南京航空學院科技資料,總編號065,1975;旋翼在揮舞平面內的氣動載荷,第二部分,環量方程。南京航空學院科技資料,總編號087,1976
10 Wang Shicun and Xu zhi. A Simplified Method for Predicting Rotor Blade Airloads. Proceedings of the 7th European Rotorcraft Forum,1981
11 Wang Shicun. The Helicopter Technology of China. Vertiflite, 1986
12 Wang Shicun. The Prospects of Helicopter Development in China.Vertiflite, 1988
13 王適存。旋翼誘速的橫向分佈。航空學報,1988,9(11)
14 Wang Shicu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the Induced Flow of a Helicopter Rotor in Vertical Descen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licopter Society, 1990, 35(1)
15 王適存。直升機的發展形勢。南京航空學院《校慶40周年學術報告會論文》,NHJB-92-7159,1992
16 王適存。軍用直升機發展評述.“振興跨世界中國航空”——中國航空學會成立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4
17 王適存。共軸式直升機的雙旋翼氣動干擾問題。第11屆全國直升機年會學術論文集,1995
18 王適存,郭才根。雙旋翼共軸式與單旋翼常規式直升機及無人直升機的比較。第12屆全國直升機年會學術論文集,1996
19 王適存。面向21世紀的直升機發展。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1997,29(6)
20 王適存。面向21世紀的航空教材建設——航空飛行器設計叢書的選題及內容研究。中國航空科技報告,89628-101,1997
21 樓武疆,王適存。尾渦數值模擬的曲渦元技術。空氣動力學報,1990,8(4)
22 Lou Wujiang, Wang Shicun. A Method of Rotor Wake Modeling in Terms of Circulation Contours. Journal of Nanjing Aeronautical Institute, 1990, 7(1)
23 Xu Guohua, Wang Shicun. Analytical Study on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licopter Shrouded Tail Rotor. Proceedings of the Twenty First European Rotorcraft Forum, 1995
24 Xu Guohua, Wang Shicu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licopter Rotor with Anhedral Tip Shape.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1998,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