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夏中

金夏中

正文


金夏中是韓國駐華大使。

韓國駐華大使西安交大演


首先,非常感謝西安交通大學的領導、老師和同學們的熱情接待。非常榮幸能有機會,站在西安交大的美麗校園裡與這麼多將要肩負起中國未來發展的年輕人暢談。得知明年將是西安交大110周年華誕,我在此提前表示衷心祝賀。我知道,有著百年名校歷史底蘊的西安交通大學始終與中國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一百多年前,交通大學高舉"工業救國"的旗幟,挑起民族復興的重任,"求實學,務實業",為中華民族培養了以江澤民、錢學森吳文俊等為代表的一代代傑出人才,為中國的繁榮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我相信,在學校領導、老師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西安交通大學必將取得更加輝煌的發展。在中國工作期間,我曾多次來到西安。我們都知道,漢唐時代,這裡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對外交流的中心,是溝通東西方文明的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賓客雲集的東方大都會。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使西安擁有了豐富的文化遺存。然而,每次來到西安,漫步古城街頭,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秦磚漢瓦和隨處可見的能引發人們對歷史憑弔的遺跡,更是西安日新月異的巨變和突飛猛進的前進步伐。西安是與雅典開羅羅馬齊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而今日的西安更是一座經濟繁榮、環境優美、整潔文明的現代化城市。韓中自1992年建交以來,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飛速發展。但是從韓中兩國關係發展的整體速度來看,韓國與陝西省的交流與合作還處於相當落後的階段。2004年,韓中兩國的雙邊貿易額超過900億美元,今年有望突破1100億美元。韓國與廣東省去年的雙邊貿易額為180多億美元,與江蘇省的貿易額為170多億美元。而去年韓國與陝西的貿易額僅為1億3千多萬美元。截至去年底,韓國的對華投資額已經超過260億美元,而對陝西省的投資只有2干多萬美元。現在有3萬多韓資企業在中國活動,而在陝西,只有十幾家韓資企業。從這些數據中,同學們就可以了解到韓國與陝西省的經濟發展還有著多麼大的差距。我此次訪問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尋找造成差距的原因,探討可以推動韓國與陝西省關係發展的重要舉措。我想,為了進一步促進韓國與陝西省的往來,我們必須加強相互間的了解。在現代社會,溝通與了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所有後續行動實現與成功必不可少的第一步。所以,我非常希望借今天這個與同學們交流、溝通的機會,了解交大、了解西安、了解陝西、也了解中國的西部,同時我也希望西安交通大學的同學們能對韓國人、對韓中世代友好的歷史、對兩國關係發展的重要意義有進一步的了解。
中國人眼中的韓國 我知道,韓中兩國在1992年建交之前,中國人對韓國的了解多半來自北韓的電影,不可能全面、客觀地了解韓國。那麼建交十幾年後的今年,中國人是如何看待韓國的呢?我想,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現在一提起韓國,馬上會想到首爾(漢城)奧運會、金融危機、世界盃、啦啦隊組成的紅色海洋、泡菜韓國料理,還有在座的同學們都非常熟悉的韓國電影和電視劇以及韓國明星。這些應該說是對韓國比較積極的認識。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一些中國人看來,韓國只是中國周邊的一個小國,很久以前向中國朝貢的國家。雖然近些年韓國經濟取得騰飛,國強民富,但是這些輕視韓國的想法並沒有徹底改變。同學們,與中國的國土和人口相比,韓國的確是小國。但是,借用韓國的一句俗語\"辣椒雖小,辣人心\",我想在此強調的是,韓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已居世界第10位,貿易總額是第13位,人口總數為世界第26位。在電子、造船、汽車、鋼鐵等領域,韓國也是強國之一。在聯合國的191個成員國中,韓國絕對不是小國。我希望中國朋友們多多了解韓國,拋棄舊觀念,以與時俱進的眼光看待韓國。為此,我們要加強相互間的了解。因為在現代社會,溝通與了解可以讓我們在今後的合作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所以,我今天首先要對韓中關係的發展做一個比較全面的介紹。韓中關係發展的要素 韓中兩國自1992年8月建交以來,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的成果。很多人說這樣的兩國關係發展在現代外交史上是史無前例的。現在,韓中兩國正朝著盧武鉉總統和胡錦濤主席2003年確定的\"全面合作夥伴關係大步前進。例如:1992年建交時不過50億美元的兩國年貿易額,到了2004年已達900多億美元。兩國政府原本制定了2008年實現年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但是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今年就將實現這一目標。中國成為韓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韓國對華投資額已達260億美元,中國已成為韓國的第一大投資對象國。現在,大約有 3萬多家韓國企業在中國活動。目前每周有380多個航班穿梭於韓國的6個城市和中國的22個城市之間。另外,建交時兩國的人員交流僅有9萬多人次,但到2004年已達到350多萬人次,是建交時的39倍。回首往昔,13年前,韓中兩國還處於互不往來的隔絕狀態;如今,兩國關係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全面而迅猛的發展,我認為,韓中兩國的關係取得如此飛速發展的關鍵在於以下幾點: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以互補性為基礎的經濟利益。就是說,韓中兩國都通過發展以互補性為基礎的經濟關係,而獲得了巨大經濟利益。這一點,從我剛才所講的貿易及投資的增長數據中,可以看出。現在,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國是美國和日本
以日本為例,2004年中日雙邊貿易額將近1700億美元,中日建交30周年的2002年貿易額為1000億美元。也就是說中日建交30年後兩國的貿易額才達到1000億美元。而韓中雙邊貿易額將在今年,也就是建交13年後就可以達到1000億美元。相比而言,韓中經貿關係發展的速度比中日經貿關係發展快了大約兩倍。在投資方面,32年來,日本的對華投資額為480億美元,韓國12年來的對華投資額為260億美元。而日本的經濟實力是韓國的七倍。考慮到韓國、日本的經濟實力、與中國建交時間長短等因素,我想,在座的同學們可以深刻感受到韓中經貿關係的發展是多麼迅猛了吧! 第二是,韓半島的和平與穩定。中國自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以發展經濟和現代化建設作為國家發展的首要目標。目前,中國希望通過實施第11個5年計劃,到2010年將國民生產總值門GDP增長到2000年的2倍。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必須營造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而韓半島局勢的不穩定將阻礙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所以,兩國必須保持密切合作,以謀求韓半島的和平與穩定。從金大中前總統對北韓推行的\"陽光政策\"到盧武鉉總統採取的\"和平繁榮政策\",中國一直都是重要的支持者。每當韓半島出現緊張局勢或危機時,中國總能發揮其建設性作用。中國政府在困難重重的情況下,努力促成了三次六方會談。國際社會對中國政府所發揮的積極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我還想順便在此強調一下,北韓的核問題不是單純的核武器問題,它涉及安全、外交、經濟等重要因素,是一個複雜而棘手的問題。去年第三次六方會談結束以後,北韓一直拒絕重回六方會談。現在美國等其他國家逐漸失去耐心。如果北韓不能做出戰略性的決定,今後肯定會陷入更困難的境地。我們期待著北韓能早日回到談判桌上來。為了自身的安定與發展,他們應該早日放棄核開發計劃、接受安全保障、國際社會的經濟援助,對內發展經濟,對外為韓半島的和平與穩定而努力。總之,我們期待東北亞地區共同繁榮的構想早日實現。韓中關係取得飛速發展的第三個關鍵性因素是兩國地理上的相鄰性。我們經常用"一衣帶水"或"雞犬相聞"來形容韓中兩國關係。第四是,歷史上的紐帶性。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韓中兩國有著源遠流長的交往歷史。重視家族的中國人跟外國人交換名片、確認對方姓名時,不難發現與自己使用一樣姓氏的外國人只有韓國人。所以,中國人和韓國人往往一見如故、倍感親切。第五,是文化上的相似性。韓國的中學課程里,至今還有漢字課,所以現在大部分韓國人都懂漢字。另外,韓國人具有豐富的中國文化知識,並且完好地保存著中國的傳統文化。韓國不僅吸收中國文化,並把它發揚光大,並作為優秀文化保存下來。而且,中國已丟棄的很多儒教價值觀,也在韓國完好地保存下來。在韓國的單位或公司里,為了強調同事之間的團結與和諧,至今還引用儒家的各種警句,如一些大公司的經營方針強調要“以人為本”、"正道經營"等等。
另外,韓國擁有很多中國所需要的經驗。例如,很偶然的機會使韓國比中國提前20年成功舉辦了1988年奧運會;韓國通過克服1997年爆發的金融危機,成功解決了結構調整及不良資產處理問題;中國需要從韓國這樣一個,同在亞洲,並且有很多相似條件的國家,借鑒這些方面的經驗。我認為,韓中兩國就是這樣,在經濟利益、韓半島的和平與穩定、地理上的相鄰性、歷史上的紐帶性,文化上的相似性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之下,在短短十幾年內取得了令世人驚訝的發展。當其他國家的駐華大使問我,韓中兩國關係怎麼會在短短十幾年內取得今天的發展時,我總是說,兩國關係並非是建交十幾年間的關係,我們有著二千多年來的歷史、地理及文化上的傳統關係,所以才會有今天的發展。韓流和漢風 在座的同學們肯定都知道 "韓流"。中國人對韓國電視劇、電影、音樂、服飾、家電及飲食的關注,已匯成一股 "韓流",逐漸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韓國的家電產品在中國熱銷,韓國的現代轎車在北京大街上隨處可見。豐富多彩的韓國電影、電視劇成了中國年輕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安在旭金喜善安七炫張娜拉,韓劇使中國人知道了越來越多的韓國明星。聽說,《我的野蠻女友》在中國年輕人中曾非常流行。據說很多中國男孩子本來喜歡聽話、溫柔的女孩,但看了這部電影后,都想找個"野蠻女友"。不知在座的男同學們是否有同樣的想法。據統計,現在每天有一億多中國觀眾在看韓國電視劇,《看了又看》、《愛情是什麼》、《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們》。我經常聽一些中國朋友抱怨說,每天下班回家,都發現妻子、女兒守著電視看韓劇,他們什麼也看不了,只好打算再買一台電視。為什麼中國人這麼喜歡韓劇呢?我想,處在轉型期的當今中國人渴望富裕、安寧的生活,但巨大的文化差異使中國人對西方生活很難理解;歷史的原因使中國對日本也有距離感;而韓劇中所表現出來的家庭觀念、男女之道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也常有。韓國人和中國人在思維方式、生活習慣和價值觀方面是如此相似。這就是韓劇在中國如此受歡迎的原因吧! 在中國出現滾滾\"韓流 的同時,在韓國也颳起了強勁的"漢風"。近年來韓國也掀起了了解中國的熱潮,人們不僅對漢語,而且對中國的歷史、經濟和文化的關注熱情也日益高漲。60年代我上大學的時候,在韓國只有三、四個大學開設中文系 每年全國也就只有五、六十個中文系的畢業生;現在韓國有120多所大學開設中文系,每年的中文系畢業生約有3000多人。我當年上大學的時候,到中國來留學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如今,在中國學習的近 8萬名外國留學生中,正式來華學習的韓國留學生佔45%,達35,000名,已超過日本留學生人數13,000名。如果算上以非正式語言進修為目的來華的大學生和初高中生,以及小學生的人數,預計至少達5萬人。據統計,2004年有88,000名外國人在世界各地參加漢語水平考試,其中55,000名考生是韓國人,佔63%,
韓國人對待漢語學習可謂是 "熱情高漲"。與中國的緣分 藉此機會,我也想談談我本人與中國的緣分。我年輕的時候,是懷著三個心愿踏入我的人生旅程的:第一是成為外交官、第二是參與韓中建交外交談判,第三是擔任駐華大使。在過去的三十年裡,我已實現了這三個心愿。年輕時,通過歷史書籍,我了解到韓國與中國有著2千年以上的交往史,雖然在近代史上兩國關係短暫隔絕,但我始終堅信終有一天兩國關係將得到恢復,並暗自決心一定要成為一名中國專家。1965年,我如願以償地考入了漢城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那時,每當朋友們問起,為何要學中國文學時,我都回答說: "再過三十年左右,如果我們與中國建交,中國語和中國文學必有用武之地。"朋友們聽了我的話,都嘲笑我,他們認為韓國同中共建交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當時中國正處於文化大革命的混亂時期,所以,人們當時說這些話,也是可以理解的。 1973年春天,我實現了第一個夢想,考進了外交部。從那時起過了20年之後的1992年2月初,我被派到韓國駐北京貿易代表部工作。此後,與中方經過數月的外交談判,兩國終於在1992年8月24日建立外交關係,就這樣我實現了第二個夢想。 1995年1月,我結束了3年的在華工作回到韓國。當時我是懷著希望將來有一天能到中國擔任大使的心愿離開了中國。終於,2001年10月,我正式出任駐華大使。就這樣我夢想成真,實現了一般人所難以實現的一生中的三個夢想。我是一名基督教徒,信奉上帝。我相信,這一切都是我對上帝的虔誠和對未來的堅定不移的信念所帶給我的。我一生中的兩個夢想是與中國有關的。所以,在擔任駐華大使期間,我為推動兩國關係的發展而竭盡全力。從當初選擇中國語專業到現在,我對中國的感情日益深厚。我的家庭生活也反映了我對中國的特殊情結:我的夫人一直醉心於對中國歷史的研究;女兒作為第一位韓國留學生曾在北大學習4年;大兒子在北京讀了中學,並從北大法律系畢業;小兒子也在北京念完了中學。我常和家人開玩笑說,退休以後,我們全家人可以創辦一個中國問題研究所,繼續為發展韓中關係貢獻熱情和力量。雖然我的中國問題研究所要到退休以後才成立,但我已經把30多年來對中國的了解出版成書。我的書《騰飛的龍》記錄了我對中國的所見、所感。如果同學們感興趣,想知道韓國大使眼申的中國是什麼樣兒的話,歡迎你們來看看我的書。韓中關係的展望 我喜歡的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的一首詩中寫到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面對愛你的人,用冷漠的心,掘了一條無法跨越的溝渠。\"十三年前的韓中關係就是這樣的寫照。我們一衣帶水、隔海相望,地理上的距離是如此之近。但冷戰思維卻像一條鴻溝把兩國人民的心相隔得如此之遠。1992年建交以後,我們終於跨越鴻溝,從\"近而遠的國家發展為\"近而近的鄰國。我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韓中關係將會相輔相成、日益密切,最終實現韓中兩國人民的\"零距離交流\"。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意識到,在韓中兩國關係發展的道路上,我們還面臨考驗和挑戰。首先,雖然韓中兩國在政治上沒有大的矛盾和衝突,而且兩國通用漢字,共享著文化與思想等很多精神文明。但畢竟雙方社會制度不同、經濟體制不同、兩國國情也存在不小的差異,所以,在短時間內尋求共識不是件容易的事。由於歷史的原因,韓國人非常反對大國的強權主義。所以,我們希望,兩國今後無論遇到什麼歧見和問題,應在和平共處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對話和協商來解決兩國間所出現的問題。總而言之,從昔日的冷戰思維中走出來韓中兩國,無論是從兩國的政治、經濟利益,還是從地理、歷史與文化上考慮,都決不能重蹈覆轍。對同學們的囑託 我於1992年至1995年在北京度過了非常有意義的三年。隨後的日子裡,無論是在韓國,還是去別的國家,我都一直關注著中國的發展。2001年10月赴任駐華大使后,我親身領略到中國的巨大變化。這種變化不僅僅是高樓大廈的不斷崛起、高速公路的不斷延伸,最重要的是人們的觀念和精神面貌的改變。我從很多中國人的臉上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自信。我想,中國人民的自信得益於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從封閉的計劃性經濟體制向充滿生機的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使大多數中國人過上了20多年前還難以想象的美好生活。2002年的“十六大”明確了中國今後二十年將要達到的具體目標就是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今年的兩會期間,以胡錦濤主席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主題。從\"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到\"和諧社會\",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政府逐漸在淡化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指標,而是更加重視解決三農問題、失業、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有人說,如果中國改革和發展的前二十年面臨的主要是經濟問題,那麼改革和發展的后二十年面臨的將主要是社會問題。我非常同意這個觀點。我想,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和諧\"將成?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轉變,韓中兩國關係也面臨新的挑戰和契機。我想,國與國之間長期友好合作的基礎,是人民心靈間的溝通。韓中兩國人民只有通過交流和溝通,才能建立起相互信賴,從而實現一種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具有無限光明前景的友好關係。為了能更準確地了解中國,我本人一直都在努力學習中國文化、結交中國朋友。我深切希望,中國朋友尤其是青年朋友也能努力了解韓國、認真理解韓中友好的深刻意義。我們都知道,對於韓中關係的未來,尤其重要的是青年之間的交流。我相信,年輕人接觸異國文化,不僅能增長見識,還能通過接觸自己未知的事物而接納多元性,
進而獲得重新看待自身文化、社會和生活方式的良好機會。只有這樣,才能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站的更高,看的更遠。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學們在認真讀書的同時,也要關注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變化。西安,這塊曾有過十三個王朝興衰的帝都國土記錄了一個個王朝的輝煌歷史。眾多宮殿遺址、帝王陵墓、古剎名寺、園林名勝,使西安成為一座歷史文化的寶庫。經歷幾千年的風風雨雨,"長安依舊在,何處尋唐風",這個從 "文景之治"到"貞觀盛世",曾經是古代中國甚至亞洲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市,為什麼在中國經濟騰飛的今天卻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態呢?我想,最大的問題是觀念的問題。這些年,我幾乎走便了整個中國。我深深感受到,西部地區和沿海城市的最大差距不是環境、資金、人才,而是觀念。開放、先進、勇於創新的觀念是推動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眾所周知,中國歷史業績最為輝煌的朝代,都是建都長安的時期。周的以禮治國,秦的歷行改革,漢的勇於開拓,唐的開放兼容,古長安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今,加快東部沿海地區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構成了今日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布局。我想,古城西安也應有所作為,加大改革開放的步伐、更新觀念、帶動陝西省的經濟發展,扮演起西部開發"橋頭堡"的重要角色。現在,韓國政府非常關注中國的西部大開發戰略,我們相信,陝西省的自然資源與韓國的資本、生產技術和科學管理相結合也必然會為雙方的經濟發展帶來"雙贏"的局面。西安交通大學在中國中西部地區一直發揮著最重要的作用,我希望在座的同學們承擔起推動陝西省與韓國經濟合作、韓中關係發展的重任。我們都知道,無論是過去還是今天,任何國家、任何民族,要想取得發展,必須以長遠的眼光、開放的胸懷和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啟發我睿智,激勵我熱忱,經營四方,為世界之光",我希望同學們以貴校的校歌中所提倡的精神努力學習,用自己的智慧和滿腔熱情,為推動世界文明而大放異彩,為韓中關係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