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明代李時珍所著書籍

《本草綱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東璧)撰於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

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序例(卷1、2)相當於總論,述本草要籍與藥性理論。卷1“歷代諸家本草”,介紹明以前主要本草41種。次輯錄明代以前有關藥物氣味陰陽、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浮沉、補瀉、引經報使、各種用藥禁忌等論述,其中又以金元諸家之論居多。卷3~4為“百病主治葯”,沿用《證類本草》“諸病通用藥”舊例,以病原為綱羅列主治藥名及主要功效,相當於一部臨證用藥手冊。卷5~52為各論,收葯1892種,附圖1109種。其總例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類從,目隨綱舉。”其中以部為“綱”,以類為“目”,計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60類。各部按“從微至巨”、“從賤至貴”,既便檢索,又體現出生物進化發展思想。部之下為60類,各類中常將許多同科屬生物排列在一起。各葯“標名為綱,列事為目”,即一藥名下列8個項目(即“事”)。其中“釋名”列舉別名,解釋命名意義;“集解”,介紹藥物出產、形態、採收等;“辨疑”(或“正誤”),類集諸家之說,辨析糾正藥物疑誤;“修治”,述炮炙方法;“氣味”、“主治”、“發明”,闡述藥性理論,提示用藥要點,其下每多作者個人見解;“附方”,以病為題,附列相關方劑。

內容簡介


《本草綱目》,藥學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時珍撰,刊於1590年。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為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巨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床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全書收錄植物葯有881種,附錄61種,共942種,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共計1095種,佔全部藥物總數的58%。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雜草等九類,是我國醫藥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是對16世紀以前中醫藥學的系統總結,在訓詁、語言文字、歷史、地理、植物、動物、礦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書十七世紀末即傳播,先後多種文字的譯本,對世界自然科學也有舉世公認的卓越貢獻。其有關資料曾被達爾文所引。用它是幾千年來祖國藥物學的總結。這本藥典,不論從它嚴密的科學分類,或是從它包含藥物的數目之多和流暢生動的文筆來看,都遠遠超過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對人類近代科學以及醫學方面影響最大,是我國醫藥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

書名由來


關於《本草綱目》這部書名的由來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公元1578年,年齡六旬的李時珍完成了《本草綱目》,只可惜尚未確定書名。一天,他出診歸來,習慣地坐在桌前。當他一眼看到昨天讀過的《通鑒綱目》還擺放在案頭時,突然心中一動,立即提起筆來,蘸飽了墨汁,在潔白的書稿封面上寫下了“本草綱目”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他端詳著,興奮地自言自語道:“對,就叫《本草綱目》吧!”為了這部書的體例,李時珍考慮了許久,也翻閱了不少書籍,並從《通鑒綱目》中得到啟示,決定採用“以綱挈目”的體例來編這部書,並以《本草綱目》這個名稱作為自己經歷二十七年搜集、整理、編纂的這部書的書名。
它的成就,首先在藥物分類上改變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類法,採取了“析族區類,振綱分目”的科學分類。它把藥物分礦物葯、植物葯、動物葯。又將礦物葯分為金部、玉部、石部、鹵部四部。植物葯一類,根據植物的性能、形態、及其生長的環境,區別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類。動物一類,按低級向高級進化的順序排列為虫部、鱗部、介部、禽部、獸部、人部等6部。還有服器部。這種分類法,已經過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統來進行了。從無機到有機,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這種分類法明顯含有生物進化的思想,受到達爾文的高度重視。達爾文在《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一書中,引用了《本草綱目》中關於雞的七個品種和金魚家化的資料。尤其對植物的科學分類,要比瑞典的分類學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綱目》廣泛涉及醫學,藥物學,生物學,礦物學,化學,環境與生物,遺傳與變異等諸多科學領域。它在化學史上,較早地記載了純金屬、金屬、金屬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同時又記載了蒸餾、結晶、升華、沉澱、乾燥等現代化學中應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時珍還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樣,都是具有山河的天體,“竊謂月乃陰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爾”。《本草綱目》不僅是我國一部藥物學巨著,也不愧是我國古代的百科全書。正如李建元《進本草綱目疏》中指出:“上自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關,靡不收采,雖命醫書,實該物理。”

作品目錄


本草綱目》原序
進《本草綱目》疏
《本草綱目》凡例
序例上
----------歷代諸家本草
----------引據古今醫家書目
----------引據古今經史百家書目
----------採集諸家本草藥品總數
----------《神農本經》名例
----------陶隱居《名醫別錄》合葯分劑法則
----------採藥分六氣歲物
----------十劑
----------氣味陰陽
----------五味宜忌
----------五味偏勝
----------標本陰陽
----------升降浮沉
----------四時用藥例
----------五運六淫用藥式
----------六腑六臟用藥氣味補瀉
----------五臟五味補瀉
----------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
----------引經報使(潔古《珍珠囊》)
序例目錄第二卷
----------序例下
序例第二卷\序例
----------藥名同異
----------相反諸葯(凡三十六種)
----------服藥食忌
----------妊娠禁忌
----------飲食禁忌
----------李東垣隨證用藥凡例
----------陳藏器諸虛用藥凡例
----------張子和汗吐下三法
----------病有八要六失六不治
----------《葯對》歲物藥品
----------《神農本草經》目錄
----------中品葯一百二十種
----------下品葯一百二十五種
----------宋本草舊目錄
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葯
----------諸風
----------痙風
----------項強
----------癲癇
----------卒厥
----------傷寒熱病
----------瘟疫
----------暑
----------濕
----------火熱
----------諸氣
----------痰飲
----------脾胃
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葯
----------噎膈
----------反胃
----------噦
----------呃逆
----------霍亂
----------痢
----------瘧
----------脹滿
----------諸腫
----------黃疸
----------腳氣
----------轉筋
----------喘逆
----------咳嗽
----------肺痿肺癰
----------虛損
----------吐血衄血
----------齒衄
----------血汗
----------咳嗽血
----------諸汗
----------怔忡
----------健忘
----------驚悸
----------狂惑
----------煩躁
----------多眠
----------消渴
----------遺精夢泄
----------溲數遺尿
----------小便血
----------強中
----------大便燥結
----------脫肛
----------痔漏
----------瘀血
----------積聚症瘕
----------諸蟲
----------腸鳴
----------心腹痛
----------脅痛
----------腰痛
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葯
----------痛風
----------頭痛
----------眩暈
----------眼目
----------面
----------鼻
----------唇
----------口舌
----------咽喉
----------音聲
----------鬚髮
----------狐臭
----------丹毒
----------風瘙疹痱
----------瘍癜風
----------九漏
----------癰、疽
----------外傷諸瘡
----------金、鏃、竹、木傷
----------跌仆折傷
----------五絕
----------諸蟲傷
----------諸獸傷
----------諸毒
----------蠱毒
----------婦人經水
----------帶下
----------崩中漏下
----------產難
----------產後
----------陰病
----------小兒初生諸病
----------驚癇
----------諸疳
----------痘瘡
----------小兒驚癇
水部第五卷
水部第五卷
----------水之一
水部第五卷\水之一
----------雨水
----------潦水
----------露水
----------甘露
----------甘露蜜
----------明水
----------冬霜
----------臘雪
----------雹
----------夏冰
----------神水
----------半天河
----------屋漏水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水部第五卷\水之二
----------流水
----------井泉水
----------井華水
----------節氣水
第六卷火部一類
火之一凡一十一種
第七卷土部一類
土之一凡六十種
第八卷金石部五類
金石之一 金類二十八種
石之二 玉類一十四種
第九卷石部二
石之三 石類上三十二種
第十卷石部三
石之四石類下三十九種
第十一卷石部四
石之五鹵石類二十種
附錄二十七種
第十二卷 草部十一類
草之一山草類上三十一種
第十三卷草部二
草之二山草類下三十九種
第十四卷 草部三
草之三芳草類五十六種
第十五卷草部四
草之四隰草類上五十三種
第十六卷草部五
草之五隰草類下七十三種
第十七卷草部六
草之六毒草類四十七種
第十八卷草部七
草之七蔓草類七十三種
附錄一十九種
第十九卷草部八
草之八水草類二十二種
第二十卷草部九
草之九石草類一十九種
第二十一卷草部十
草之十苔類一十六種
草之十一雜草類九種有名未用一百五十三種
第二十二卷谷部四類
谷之一麻麥稻類一十二種
第二十三卷谷部二
谷之二稷粟類一十八種
第二十四卷谷部三
谷之三菽豆類一十四種
第二十五卷谷部四
谷之四造釀類二十九種
第二十六卷菜部五類
菜之一勞辛類三十二種
第二十七卷菜部二
菜之二柔滑類四十一種
第二十八卷菜部三
蓏菜之三蓏菜類一十一種
菜之四水菜類六種
菜之五芝栭類一十五種
第二十九卷果部六類
果之一五果類一十一種
第三十卷果部二
果之二山果類三十四種
第三十一卷果部三
果之三夷果類三十二種
第三十二卷果部四
果之四味類一十三種
第三十三卷果部五
果之五蓏類九種
果之六水果類六種
附錄二十三種
第三十四卷木部六類
木之一香木類三十五種
第三十五卷木部二
木之二喬木類五十二種
第三十六卷木部三
木之三灌木類五十種
第三十七卷木部四
木之四寓木類一十二種
木之五苞木類四種
木之六雜木類七種
附錄二十種
第三十八卷服器部二類
服器之一服帛類二十五種
服器之二器物類五十四種
第三十九卷虫部四類
蟲之一卵生類上二十二種
第四十卷虫部二
蟲之二卵生類下二十二種
第四十一卷虫部三
蟲之三化生類三十一種
第四十二卷虫部四
蟲之四濕生類二十三種
第四十三卷鱗部四類
鱗之一龍類九種
鱗之二蛇類一十七種
第四十四卷鱗部二
鱗之三魚類三十一種
鱗之四無鱗魚類二十八種
附錄九種
第四十五卷介部二類
介之一龜鱉類一十七種
第四十六卷介部二
介之二蚌蛤類二十九種
第四十七卷禽部四類
禽之一水禽類二十三種
第四十八卷禽部二
禽之二原禽類二十三種
第四十九卷禽部三
禽之三林禽類一十七種
禽之四山禽類一十三種
附錄一種
第五十卷獸部五類
獸之一畜類二十八種
第五十一卷獸部二
獸之二獸類三十八種
獸之三鼠類一十二種
獸之四寓類、怪類共八種
第五十二卷人部一類
人之一凡三十七種上通計一十六部六十類一千八百九十二種。

流傳版本


《本草綱目》版本頗多,除國外各種全譯或節譯本外,國內現存約七十二種,大致可分為“一祖三系”,即祖本(金陵本、攝元堂本)及江西本、錢本、張本三個系統。江西本系統,主要為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夏良心、張鼎思刻本等;錢本系統,主要為明崇禎十三年(1640)錢蔚起杭州六有堂刻本,並改繪葯圖,以及清順治十二年(1655)吳毓昌太和堂本,乾隆間《四庫全書》本即據此本抄錄;張本系統,主要為清光緒十一年(1885)張紹棠南京味古齋刻本,文字參校江西本、錢本,葯圖改繪后增加十餘幅,並附《本草綱目拾遺》。1957年人民衛生出版社本即據張本影印,晚近通行本為1977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劉衡如校點本,1993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金陵本影印本。

成書背景


李時珍念本草一書歷代註解者謬誤亦多,遂考古證今,辨疑訂誤,廣采博收群書,在宋代唐慎微《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基礎上編成此書。

校注整理


《本草綱目》現有劉衡如、劉山永校注本。

作者簡介


李時珍(約1518~1593)明代傑出醫藥學家。字東璧,晚號瀕湖山人。蘄州(今湖北蘄春)人。世業醫,父言聞,有醫名。幼習儒,三次應鄉試不中。師事顧日岩,讀書十年。受家庭熏陶,兼好醫書,遂精醫藥。千里就醫於門,立活不取值。楚王聞之,聘為奉祠,掌良醫所事。世子暴厥,治之即甦。經推薦,赴京師太醫院供職一年,或雲嘗授太醫院院判之職。晚年因子建中為官,遂進封文林郎、四川省蓬溪知縣。念本草一書歷代註解者謬誤亦多,遂考古證今,辨疑訂誤,廣采博收群書,奮發編修。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曆六年(1578年),歷時二十七載,三易其稿,著成《本草綱目》五十二卷,初刊於金陵。子建中、建元、建木及諸孫皆參與繪製葯圖,孫樹宗、樹聲為之校對。甫及刻成,時珍即逝。對脈學亦深有研究,所撰《瀕湖脈學》(1564年)能融會先賢脈學之精華,刪繁去蕪,講求實用,論述較為通俗簡要,以韻體文寫成,便於記誦。此書歸納脈象為二十七種,各撰體狀詩、相類詩、主病詩。另著有《奇經八脈考》(1572年),於奇經循行路線及證治規律闡發尤多。已佚醫著有《三焦客難》、《命門考》(或以為實系一書)、《五臟圖論》《瀕湖醫案》《瀕湖集簡方》等。次子建元,從父業醫,有醫名。父卒,獻《本草綱目》於朝廷。四子建方,精醫,中年入選太醫院醫士。弟子龐鹿門,傳其醫學;瞿九思,傳其儒學。

書評序言


《本草綱目》原序
紀稱:望龍光,知古劍;覘寶氣,辨明珠。故萍實商羊,非天明莫洞。厥後博物稱華,辨字稱康,析寶玉稱倚頓,亦僅僅晨星耳。楚蘄陽李君東璧,一日過予 山園謁予,留飲數有《本草綱目》數十卷。謂予曰∶時珍,荊楚鄙人也。幼多羸疾,質成鈍椎;長耽典籍,若啖蔗飴。遂漁獵群書,搜羅百氏。凡子、史、經、傳、聲韻、農圃、醫卜、星相、樂府諸家,稍有得處,輒著數言。古有《本草》一書,自炎黃及漢、梁、唐、宋,下迨國朝,註解群氏舊矣。第其中舛謬差訛遺漏,不可枚數。乃敢奮編摩之志,僭纂述之權。歲歷三十稔,書考八百餘家,稿凡三易。復者芟之,闕者緝之,訛者繩之。舊本一千五百一十八種,今增葯三百七十四種,分為一十六部,著成五十二卷。雖非集成,亦粗大備,僭名曰《本草綱目》。願乞一言,以托不朽。予開卷細玩,每葯標正名為綱,附釋名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辨疑、正誤,詳其土產形狀也;次以氣味、主治、附方,著其體用也。上自墳典,下及傳奇,凡有相關,靡不備采。如入金谷之園,種色奪目;如登龍君之宮,寶藏悉陳;如對冰壺玉鑒,毛髮可指數也。博而不繁,詳而有要,綜核究竟,直窺淵海。茲豈僅以醫書覯哉?實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臣民之重寶也。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噫,碔玉莫剖,朱紫相傾,弊也久矣。故辨專車之骨,必俟魯儒;博支機之石,必訪賣卜。予方著《 州卮言》,恚博古如《丹鉛卮言》后乏人也,何幸睹茲集哉!茲集也,藏之深山石室無當,盍鍥之,以共天下後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時萬曆歲庚寅春上元日弇州山人鳳洲王世貞拜撰。
進《本草綱目》疏
湖廣黃州府儒學增廣生員李建元謹奏,為遵奉明例訪書,進獻《本草》以備採擇事。臣伏讀禮部儀制司勘合一款,恭請聖明敕儒臣開書局纂修正史,移文中外。凡名家著述,有關國家典章,及紀君臣事迹,他如天文、樂律、醫術、方技諸書,但成一家名言,可以垂於方來者,即訪求解送,以備采入《藝文志》。如已刻行者,即刷印一部送部。或其家自欲進獻者,聽任奉此。臣故父李時珍,原任楚府奉祠,奉敕進封文林郎、四川蓬溪知縣。生平篤學,刻意纂修。曾著《本草》一部,甫及刻成,忽值數盡,撰有遺表,令臣代獻。臣切思之:父有遺命而子不遵,何以承先志;父有遺書而子不獻,何以應朝命。矧今修史之時,又值取書之會,臣不揣譾陋,不避斧鉞,謹述故父遺表。臣父時珍,幼多羸疾,長成鈍椎,耽嗜典籍,若啖蔗飴。考古證今,奮發編摩,苦志辨疑訂誤,留心纂述諸書。伏念《本草》一書,關係頗重,註解群氏,謬誤亦多。行年三十,力肆校讎;歷歲七旬,功始成就。野人炙背食芹,尚欲獻之天子;微臣採珠聚玉,敢不上之明君。昔炎黃辨百穀,嘗百草,而分彆氣味之良毒;軒轅師岐伯,遵伯高,而剖析經絡之本標。遂有《神農本草》三卷,《藝文》錄為醫家一經。
及漢末而李當之始加校修,至梁末而陶弘景益以註釋,古葯三百六十五種,以應重卦。唐高宗命司空李 重修,長史蘇恭表請伏定,增葯一百一十四種。宋太祖命醫官劉翰詳校,宋仁宗再詔補註,增葯一百種。召醫唐慎微合為《證類》,修補眾本草五百種。自是人皆指為全書,醫則目為奧典。夷考其間,瑕不少。有當析而混者,如葳蕤、女葳,二物而併入一條;有當並而析者,如南星、虎掌,一物而分為二種。生薑、薯蕷,菜也,而列草品;檳榔、龍眼,果也,而列木部。八谷,生民之天也,不能明辨其種類;三菘,日用之蔬也,罔克的別其名稱。黑豆、赤菽,大小同條;硝石芒硝,水火混注。以蘭花為蘭草,卷丹為百合,此寇氏《衍義》之舛謬;謂黃精即鉤吻,旋花山姜,乃陶氏《別錄》之差訛。酸漿、苦耽,草菜重出,掌氏之不審;天花、栝蔞,兩處圖形,蘇氏之欠明。五倍子,構蟲窠也,而認為木實;大 草,田字草也,而指為浮萍。似茲之類,不可枚陳,略摘一二,以見錯誤。若不類分品列,何以印定群疑?臣不揣猥愚,僭肆刪述,重複者芟之,遺缺者補之。如磨刀水、潦水、桑柴火、艾火、鎖陽、山柰、土茯苓、番木鱉、金柑、樟腦、蠍虎、狗蠅、白蠟、水蛇狗寶、秋蟲之類,並今方所用,而古本則無;三七、地羅、九仙子、蜘蛛香、豬腰子、勾金皮之類,皆方物土苴,而稗官不載。今增新葯,凡三百七十四種,類析舊本,分為一十六部。雖非集成,實亦粗備。有數名或散見各部,總標正名為綱,余各附釋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辨疑、正誤,詳其出產形狀也;次以氣味、主治、附方,著其體用也。上自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關,靡不收采,雖命醫書,實該物理。我太祖高皇帝首設醫院,重設醫學,沛仁心仁術於九有之中;世宗肅皇帝既刻《醫方選要》,又刻《衛生易簡》,藹仁政仁聲於率土之遠。伏願皇帝陛下體道守成,遵祖繼志;當離明之正位,司考文之大權。留情民瘼,再修司命之書;特詔良臣,著成昭代之典。治身以治天下,書當與日月爭光;壽國以壽萬民,臣不與草木同朽。臣不勝冀望屏營之至。臣建元為此一得之愚,上干九重之覽,或准行禮部轉發史館採擇,或行醫院重修,父子銜恩,存歿均戴。臣無任瞻天仰聖之至。

影響評價


本書刊行后,促進了本草學的進一步發展,倪朱謨的《本草匯言》、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黃宮繡的《本草求真》等,均是在其學說啟示下而著成的本草典籍。達爾文(Chrles Robert Darwin)在其著作中亦多次引用本書的資料,並稱之為“古代中國百科全書”。英國李約瑟( Joseph Needham)稱讚李時珍為“藥物學界中之王子”。本書為本草學集大成之作。刊行后,很快流傳到朝鮮、日本等國,后又先後被譯成日、朝、拉丁、英、法、德、俄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