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石脂禹餘糧湯
赤石脂禹餘糧湯
赤石脂禹餘糧湯是傳統的中藥方劑,來源於《傷寒論》。主要用於久瀉、久痢,腸滑不能收攝者。
赤石脂禹餘糧湯。
《傷寒論》、《證治準繩·類方》。
上二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溫服。
收斂固脫,澀腸止瀉。
久瀉、久痢,腸滑不能收攝者。下利不止,滑脫不禁,脈沉細無力。
急性腸炎及痢疾初起不宜使用。濕熱瀉痢者,禁用本方。
1、《醫方考》:“下之利不止者,下之虛其里,邪熱乘其虛,故利;虛而不能禁固,故不止;更無中焦之證,故曰病在下焦。澀可固脫,故用赤石脂;重可以鎮固,故用禹餘糧。然惟病在下焦可以用之。”
2、《寓意草》:“禹餘糧甘平,消痞硬,而鎮定其臟腑;赤石脂甘溫,固腸虛而收其滑脫也。”
3、《傷寒來蘇集》:“利在下焦,水氣為患也。唯土能制水,石者,土之剛也。石脂、禹糧,皆土之精氣所結;石脂色赤,入丙,助火以生土;餘糧色黃,入戊,實胃而澀腸,雖理下焦,實中宮之劑也,且二味皆甘,甘先入脾,能堅固堤防而平水氣之亢,故功勝於甘、術耳。”
附方1禹餘糧丸
功用:溫中祛寒,澀腸止瀉。
主治:腸胃虛寒,滑泄不禁。
出處:《澹寮方》
附方2桃花湯
組成:赤石脂24g,乾薑6g,粳米15g。
功用:溫中,澀腸,止痢。
主治:脾胃虛寒,久瀉腹痛,便膿血日久不愈,所下膿血色暗不鮮,腹部喜溫喜按,舌淡白,脈沉弱或微細。
出處:《傷寒論》
桃花湯與赤石脂禹餘糧湯都可治療滑脫下利不止,但桃花湯所主滑脫下利乃由腎陽虛弱,統領固攝大腸之氣不足,病以腎陽虛表現為突出,治當溫腎固脫;而赤石脂禹餘糧湯所主滑脫下利乃由大腸虛寒,傳導,變化功能失職,病以下利日數十行,肛門墜重為表現特點,治當溫澀固脫以止下利,是其不同。